《公儀休拒收禮物》分層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來學習《公儀休拒收禮物》,這篇課文與以前學過的課文有什么不同?
二、初讀理解。
初讀劇本,了解獨幕劇的特點以及朗讀注意點。
1、學生交流板書,舉例說明。
2、出示劇本有關知識,歸納說明。
小結:劇本開頭先點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人物,方括號主要交代布景和人物活動等,圓括號主要交代說話時的表情、語氣、動作等,以上是舞臺說明。劇本的主要內容是人物的對話,朗讀只讀對話,提示要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三、學習生字,理解詞語。
1、小組領學生字,理解生詞“回味、違犯、無可奈何、恍然大悟、心滿意足”,注意多音字“吐、盛、大”,尤其是兩個“大夫”的不同讀音和意思。
2、想想這個獨幕劇講了一件什么事?概括主要內容并板書主要情節。(愛吃魚——拒收魚——談吃魚)
四、細讀劇本,深入理解。
1、提出你認為最有價值或最值得研究的一個問題:公儀休喜歡吃魚卻為什么拒收鯉魚呢?圍繞以上問題,引導學生閱讀相關內容,圈畫重點詞語,通過朗讀、品味,體會公儀休對魚的喜愛之情以及公儀休的見解和清正廉潔的品格。
2、出示公儀休談吃魚的一段話,聯系實際談理解。
(1)公儀休喜歡吃魚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找出有關句子,練習有感情朗讀。
“(回味似的)鯉魚的味道實在是鮮美呀!我已經很久沒吃魚了,今天買了一條,一頓就吃光了。”(正面描寫)
“只要天天有魚吃,我也就心滿意足了。”(側面描寫)
(2)公儀休是怎樣拒收鯉魚的呢?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體會公儀休的聰明機智。
(3)這段話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體會關聯詞和反問句的作用,感悟公儀休的清正廉潔。
a、可設計以下句式幫助理解。
a()我喜歡吃魚,()不能收人家的魚。
b()我收了人家的魚,()要照人家的意思辦事。
c()照人家的意思辦事,()難免要違犯國家的法紀。
d()我犯了法,()吃不上魚。
b、設問:公儀休不收鯉魚就是為了“一直有魚吃”嗎?
出示:e我之所以不收人家的魚,是因為()。
(4)課外資料補充:公儀休任魯國宰相時規定魯國當官的不得經營產業,與民爭利,曾拔掉自家園子里好吃的冬葵菜,燒織布機、休妻。
五、分角色朗讀課文。
1、把握人物形象。
公儀休:聰明機智、清正廉潔
子明:謙遜有禮、勤學好問
管家:阿諛逢迎、別有用心
2、要求:把自己當成文中的角色,深入領會人物的神態、語言,揣摩人物的心理,通過朗讀表現出人物的神態、語氣,刻畫出人物的形象。
3、小組練習,上臺展示評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