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第2課時)教學設計
6、你們是從行動中體會到劉備的誠意的,為了讓大家更好的感受這些地方,先讓我們一起回到“三顧茅廬之隆中相見”這一歷史時刻,你可要細細地去品味呦。ㄓ^看錄像)
7、看!諸葛亮在溫暖舒適的床上高臥不起,劉備卻在春寒料峭的門外恭恭敬敬等侯,面對著此情此景,面對這感人的一幕,你能把書上描寫劉備動作的語言讀好嗎?誰來讀這部分。(同上)
8、劉備呀劉備,你可是劉皇叔呀,劉大將軍呀,怎么對一介村夫如此這樣呢?假如你就是劉備,你會對陪同的義弟關羽或張飛說什么呢?
◇ 你們真是劉備的知音!
◇ 嗨!還真跟劉皇叔心有靈犀呢!
◇ 如果我是劉備,我會對你說:知我者,非莫屬也。
9、同學們,你們真是劉備的知己呀,你就是劉備,就懷著這樣的想法,這樣的誠意,加上你們的動作,再讀讀這段話,把你的心情傳達給大家。
10、提升
“下馬步行”是“尊重”;“輕輕敲門”是“尊重”;“輕輕地走進去”是“尊重”;“快步走進”還是“尊重”。“尊重”、“尊重”,除了“尊重”,還是“尊重”,難怪張飛說要把諸葛亮捆來時劉備生氣地說:(讀)
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要去了!”
11、把諸葛亮請了山后劉備又是怎樣做的呢?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
諸葛亮出山后,劉備把他當作自己的老師,同桌吃飯,同榻睡覺,一起討論天下大事。
大家或許并不知道,劉備當時已47歲,諸葛亮才27多歲,整整比諸葛亮大了20歲;劉備是當時大名鼎鼎的“劉皇叔”,而諸葛亮卻是一個“一無文憑,二無地位”的農民,劉備把他當作自己的老師,由此可見他對人才的“尊重”。(板書: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