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4)對比讀他們倆截然不同的態度。
3、小結:第二自然段主要寫了上路前,劉備說的話,讓我們感覺到了他的誠心誠意。繼續交流,第三自然段通過寫劉備的什么,再次讓我們體會到他的誠呢?
重點語段b:
“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上前輕輕敲門。出來開門的童子告訴劉備,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
(1)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出劉備的誠意?怎么體會出來的?
①還有半里多路,為什么下馬步行?(怕馬蹄聲驚擾了諸葛亮。)多細心,想得多周到呀?
②輕輕敲門,很有禮貌。
③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在門口休息、輕輕走進去。
④理解“恭恭敬敬”,指名表演,指導讀這個詞。
⑤站在、等候,怎樣等候?(恭恭敬敬、站)此時諸葛亮是睡著的,這一站一睡,襯托出什么?
⑥半晌,理解,一個時辰是多久。說明等的時間長。
補充資料:劉備當時是一方首領,統帥著千軍,而且,當時劉備已經47歲了,諸葛亮那時才27歲。
(2)抓住描寫劉備動作的詞語,指導朗讀。
3、小結:這一段話主要寫了來到隆中后,劉備的耐心等候諸葛亮的動作,進一步表現了他對諸葛亮的尊敬,一心想要邀請諸葛亮出山。
五、補充簡點,轉化角色體會“誠心誠意”。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直等到諸葛亮醒來后,“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
1、從“快步”中你能感覺到劉備此時的心情怎么樣?
2、想象:劉備見到諸葛亮會怎么說,怎么做?
句式:劉備快步走進草堂,連忙 。
六、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上路前,劉備責備張飛,來到隆中后,劉備耐心等候諸葛亮這部分內容,學習了課文抓住劉備的語言、動作來表現他的誠心誠意。見面后,他們談了些什么,諸葛亮的雄才大略表現在哪兒呢,人們為什么稱諸葛亮是“臥龍先生”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七:布置作業:
1、用鋼筆描紅。
2、根據提示練習背誦部分內容。
3、課后閱讀《三國演義》中的精彩故事,進一步了解劉備、諸葛亮、關羽和張飛。
【教材簡介】
這篇課文根據羅貫中的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茅廬”的內容改編而成的。課文寫劉備三次親自到隆中拜訪諸葛亮,邀請他出山,輔助自己實現統一中國的大業,贊揚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課文重點表現了劉備對賢才的虔誠和渴求,同時看出諸葛亮的的確確是一位曠世奇才。課文寫劉備三顧茅廬,前兩次寫得簡略,第三次拜訪作者對劉備的言行進行了細致入微地刻畫,突出劉備虛心求教,禮賢下士的精神。課文用張飛的莽撞、無禮,反襯劉備求賢若渴的態度。另外,環境描寫和對比、比喻等修辭手法的恰當使用也是本文的一個亮點。
【設計理念】
1、感悟體驗與學習語言相結合。抓住文中有關語言、行動描寫的詞句,揭示詞句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行朗讀體驗,評價人物,把孩子們投入到語言的世界里,引領學生進行語言的藝術解讀,體會語言運用的規律和作者的思維結構。使語言和精神同筑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