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教學設計
觀察:利用書童觀察劉備的行為
試探:兩次拜訪沒見著、第三次拜訪時等了半響工夫、又等了一個時辰
面試:第三次拜訪見面分析群雄紛爭的形勢
3、劉備懂得“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以自己的誠心恒心打動了諸葛亮。從此,諸葛亮就走上了為國家統一大業的路,直至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4、同學們,學了本課,將來你做了公司的老總,會像劉備一樣招聘人才嗎?或者你是一個人才,知道怎樣去應聘選擇一個合適的公司以發揮自己的才干嗎?
板書:
8、三顧茅廬
劉備(誠心誠意) 諸葛亮(雄才大略)
兩次拜訪沒見著
第三次拜訪見面 生氣(尊重人才)
步行 輕輕敲門、走進 恭恭敬敬等候
同桌 同榻 一起(魚水情)
作業:
1、用鋼筆描紅。(書后習題2)
2、抄寫詞語,給加點的多音字注音組詞。
三顧茅廬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秀麗宜人
群雄紛爭 茅塞頓開 清澈見底 沒有見著
3、摘抄課文中你感悟最深的三個句子。
課題: 三顧茅廬 四年級語文
教材簡解:
《三顧茅廬》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 劉玄德三顧茅廬”改寫的。課文記敘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一國家大業的故事,重點表現了劉備對賢才的虔誠和渴求,同時看出諸葛亮的的確確是一位曠世奇才。
課文在寫作上集中筆墨,多方面刻畫人物形象,主要有:
1、細節的描寫,從語言、動作、神態,突出劉備對人才的敬重與求才的虔誠。
2、鮮明的對比,突出張飛的莽撞無禮和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
3、精妙的比喻,突出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劉備對人才的渴求。
4、環境的烘托,巧妙地襯托了諸葛亮的性格特點及雄才大略。
5、詳略得當,突出重點(略寫第一、二次拜訪,詳寫第三次拜訪)。
目標預設: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三、四自然段。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多音字“著、塞”。
3、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喻的事物之間的關系;學習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物。
4、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重點、難點:
1、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2、難點:通過劉備的神態、語言和動作描寫,體會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
設計理念:
1、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的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表達出思想感情。
2、《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學中應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學生個性化閱讀活動提供有效的空間。
設計思路:
根據以上教學理念,本課教學將采用重點突破法,通過劉備責備張飛的話“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為突破口,引領學生在比較與聯系中自主探究,在誦讀與思考中深入體悟,在生活與實踐中得到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