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長久》教學片段及評析
生3:就你們家個別,別人家都不是的,不信你問問。誰家爸爸比媽媽大?你看還有嗎?還有嗎?!沒有!!
生4:老師,我舅媽也比我舅大,我媽說我舅舅找了個大姐。
教師里又一次爆發出笑聲,一會漸漸安靜下來。
師:看來確實有這種可能,爺爺比奶奶小,爺爺59 歲。你們的意見是?
生5:爺爺屬狗,奶奶屬雞的60,屬狗的59 ,再加12 就是71 歲,這樣爺爺就比奶奶大了。
......
這節課結束后,我許久還忍俊不禁,沉醉在學生那幅緊張激烈的辯論中,他們一個個瞪著眼睛,扯著脖子拼命地喊著,仿佛誰的聲音大誰就是對的,而且那股非要辯出個子丑茚卯的認真樣真是太可愛了。現在的課堂,教師精心設計組織的討論、辯論往往是不可或缺的環節,為此,教師常常絞盡腦汁,甚至課前還要對學生說:“討論時要熱烈,大家都發言,聲音大一些,不讓聽還要繼續!!”(嘿嘿,學校教師上公開課前我就這樣教唆過學生。:))聽了蔡老師這節課,我明白了什么叫討論,什么叫主動爭辯,這哪里還要教師組織啊,學生自發的就辯起來了,而且過程中沒有一個學生不發言、沒有一個學生不傾聽,也沒有一個學生不及時修正自己的結論。其實,討論的組織、策略都不可少,但是我覺得學生對所學的東西興趣盎然,真正有問可討、有疑可論,才是最重要的。當我們還在外顯的形式上做文章時,其實應該首先在內容下更大的功夫,并在真正必要的地方組織討論,不要無病呻吟的去讓討論成為現代課堂的點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