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文引路 學寫作文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習作5:“××的自述”
3.教師小結: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兩篇例文在用自述的形式介紹自己熟悉的事物時,是從事物的形狀、結構、作用、心理等方面去寫。那是不是介紹一個事物,這每一個方面都要寫到呢?對,我們要抓住這個事物的一兩個或兩三個方面的特點去寫,把它寫得具體、生動。(板書:抓住特點)
【通過學生細讀、思考、交流以及教師的點撥,使學生明白:在用自述的形式介紹自己熟悉事物的時候,可以從事物的形狀、色彩、結構、功能以及心理、愿望等方面來寫,寫的時候要展開豐富的想象,抓住事物的特點來寫。】
三、明確要求,練寫自述
1.明確習作要求。
學生齊讀書上第100頁習作要求。教師強調:今天要用“自述的形式”介紹事物,就是要把這個事物當作“我”來寫。
2.開拓選材思路。
(1)師:在我們身邊,除了你今天帶來的東西以外,還有哪些熟悉的事物?
(2)學生交流,教師相機歸類板書。如:玩具、家用電器、學習用品……
3.指導寫作。
在這么多的熟悉事物中,你準備選哪個熟悉的事物寫?打算從哪些方面來寫?(學生之間交流)。
4.學生習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拿出作文紙,趕快拿起手中的筆,替自己最熟悉、最喜歡的一個事物寫個自我介紹吧。注意寫的時候不要看別人的,也不要說話,一個勁地往下寫,遇到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
【從親身體驗中選擇材料,組織材料,發揮想象,進行合理的、大膽的寫作,讓學生從中自由發揮。寫作的時間完全交給學生,教師不多說一句話。這段時間看似寂靜,實際上是教師和學生的思維活動都高度緊張的時刻,是決定這節課能否收到效果的基礎。】
四、賞讀習作片斷
請兩位學生分別上臺讀自己的習作,師生圍繞習作要求來對照習作,共同評改。
(如果學生是寫帶來的物品,交流時可出示物品進行指導。)
【通過賞讀習作片斷,學生參與評價、修改,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教學反思
1.例文引路,感知寫法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寫作知識的教學力求精要有用”。自述的形式是四年級學生學寫習作的一種新形式。對新知識的學習,本課教學沒有采用“填鴨式”,而是讓學生先興趣盎然地介紹事先帶來的小物品,再聽老師對例文《小鬧鐘》的介紹,然后比較師生的介紹有什么不同?從而引出“自述的形式”。教學中通過學生說、聽、思,組織學生交流感悟,讓學生在交流中感知自述的寫法。這樣的教學,既讓學生輕輕松松就學會了寫作新知識,也克服了學生畏懼習作的心理。
2.例文引路,學習寫法
“例文是最好的示范”。通過兩篇例文的學習來探究內容,了解例文如何進行“自我介紹”,使學生明白:在用自述的形式介紹自己熟悉事物的時候,可以從事物的形狀、色彩、結構、功能以及心理、愿望等方面來寫;介紹時用上了哪些好詞好句。從而明確自我介紹”時不但要把內容說清楚,還要把句子寫具體、生動。如此層層遞進,無形中把寫作方法滲透到交流之中,充分將主動權交給學生,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3.例文引路,自由表達
葉圣陶說過:“生活就如泉涌,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通過例文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寫作是生活的需要,幫助學生打開寫作的思路,讓學生明白可寫的事物很多后,拓寬學生視野,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能;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觀察、認識事物,明確不同的事物要抓住它們不同的特點來寫;鼓勵學生自由、有創意地表達,并激發想象。課堂中學生愿寫、會寫、樂寫,寫出了自己的童趣、童情,從而培養學生的作文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