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葉船》教學設計
《蘆葉船》 教學設計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正確認讀并會寫十一個要求會寫的生字,并掌握相關的詞語,聯系上下文理解“桅桿、舢板”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根據課文最后一段話,展開合理想象。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借助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繼續進行自主學習,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3.以閱讀為主,聯系文中的優美詞句展開合理想象,從而達到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
4.進一步體會比喻等表達方式在課文中的運用,積累優美的詞句。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感受作者對家鄉、對蘆葉船的喜愛之情。
2.感受蘆葉船給水鄉的孩子帶來的快樂,體會水鄉孩子的心靈手巧與聰慧。
【教學重點】
1.學習抓住課文重點部分,讀懂文章內容的方法,體會作者兒時的童心童趣。
2.感受水鄉孩子靠發揮自己的聰慧來創造快樂;
3.體會作者的細致與生動地講述經歷的本領。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是看樣把重點部分寫具體,又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紙折的小船、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預習作業
1.學生根據“預習提示”預習課文。
(1)初讀課文,畫出本課的生字及新詞,把自己認為比較難讀的生字詞多讀幾遍、并借助字典等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
(2)了解本文的主要內容。
(3)搜集有關江南地理特點及河道、蘆葉船的相關資料。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師:(出示小紙船)同學們玩過自制的小紙船、小木船,也從商店買過玩具輪船、艦船,但是你玩過從大自然中得到的蘆葉船嗎?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大自然,一起走進江南水鄉,走近《蘆葉船》。(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效果。
1.指名開火車讀課文,正音。(注意:“唾沫”的“唾”念“tuò”,不念“tù”,“沫”念輕聲;“ 喇叭”的“叭”念輕聲;“葦”念三聲“wěi”,而“桅”念二聲“wéi”,要區分清楚。)
2.在小組中分段讀課文,互相認真聽讀,正音。把自己錯的句子畫出來。
3.自己把自己認為讀得不夠流利的詞句再讀一讀。
4.多媒體出示本課生詞,開火車認讀,正音。質疑。
蘆葉 蘆葦 桅桿 舢板 折疊 唾沫
喇叭 港口 崇明島 蜘蛛網 大篷船
5.多媒體出示本課生字,認讀,學生口頭組詞。
蘆 崇 葦 桅 篷 疊 唾 沫 喇 叭 港
6.識記生字。
重點指導:“蘆”的下邊是“戶”而不是“盧”,“崇”的上面是“山”而不是“出”,“篷”是上下結構,不要寫成半包圍結構,“疊”的中間是“冖”,而不是“宀”,“港”的最后一部分由三筆組成,不要寫成兩筆,而且最后一筆是全封口,要寫正確。
三、再讀課文,小組探究。
1.出示思考題,在小組中探究:
(1)課文講了關于蘆葉船的什么事?
(2)小組合作,試著給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1-2):介紹自己家鄉的環境。
第二部分(3-4):“我”和小伙伴們玩蘆葉船。
第三部分(5-8):“我”和表兄到長江邊上玩蘆葉船。
(3)蘆葉船給作者的童年生活帶來了什么?
(4)“我們”放蘆葉船時產生過哪些聯想?為什么會產生這些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