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父親的菜園(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教案)
他對我說:“從那以后,我就明白了,拼搏不只用兩只手,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健全的心!”
再一次看見黎楓的時候,他正用兩根手指熟練地操作電腦。我們談了好久,臨別的時候,他打了一個響指和我再見。是啊,即使上天只給你兩根手指,你也可以用它扼住命運的咽喉!
b 案導入新課,激發閱讀興趣
(板書課題:父親的菜園)一位極其普通的農民,為家人開出了一塊菜園,但子女收獲的絕不僅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種人生精神。是什么精神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文。
出示自讀提綱
1.自由輕聲讀課文,練習讀正確,讀流利。
2.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3.在父親開墾菜園的過程中,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把這樣的語段畫出來,并在空白處進行批注。
小組內交流自讀提綱中的2、3題
全班交流,體會人物精神
1.師生共同交流最受感動的語段,教師指導學生朗讀。
a.第三自然段,通過“每天……就……直到……才”寫父親通過一個星期起早貪黑地勞動,才開出了三四分的黃土地。
b.第五自然段,“從山腳下把土一筐筐地挑上去”,為了填土,父親累得雙肩紅腫,雙腳起泡,*自己的身體,在巖石之上創造了一塊菜園。
c.第八自然段,育肥時父親的一段話,表明了父親對土地的了解和熱愛,目光長遠,不貪圖眼前利益。
2.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從父親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如,執著的精神,堅忍不撥的毅力,不服輸的性格,勤勞,為了理想竭盡全力地付出等)
積累語言
選擇你最受感動的語段摘抄下來。
《父親的菜園》教學建議1.本篇為略讀課文,應把著力點放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上,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閱讀活動中,去理解和感悟“父親”的精神。
2.教師可以參考以下教學思路進行教學設計。
按照提出疑問—梳理問題—自己探究—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組織學習,把朗讀課文、交流感受整合在思考與解決問題中,發展學生語言和思維。要重點結合“父親”在開荒、填土和育肥中,所表現出的堅定不移的態度和百折不撓的付出,來暢談讀后的感受。
3.對課文題目《父親的菜園》,要引導學生結合全文內容來理解,作者所以將這塊菜園命名為“父親的”而不是“我們的”“我家的”,正是因為這塊土地是父親同惡劣的自然環境(荒蠻多石,暴雨沖土,貧瘠無肥)進行抗爭,付出艱辛努力的結果,才擁有了這塊“翡翠般的菜園”。父親創造的不僅僅是荒涼中奇跡,而且是頑強意志與不懈努力的勝利。
4.在對父親一言一行的描寫中,都表現出了這位普通農民勤勞樸實,執著自信的品質,可引導學生在多讀的基礎上,把描寫父親言行的語句抄寫下來。
5.本課要求認識8個生字,課堂上要安排時間,了解學生的鞏固情況。有幾個字筆畫較多,如“嬰、毅、榨、誘”等,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對比形近字的方法認記。課文中的生詞,可以讓學生查字典和聯系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