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太陽”》教學設計之一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中三處“番茄太陽”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朗讀詞語
二、深入課文,悟形體情
(一)精讀第一自然段
(1) 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2) 通過初讀我們已經知道作者是一位拄著拐杖的殘疾人,大家猜猜她為什么要來到這座城市?她的心情又如何?
(3) 指名回答,結合板書:灰暗
(4) 指導朗讀
過渡:后來作者的心情有沒有發生變化呢?有了怎樣的變化?是什么原因使她的心情發生了變化?讓我們繼續學習下面的課文。
(二)精讀第二至十七自然段
1、 講讀2—4自然段
(1) 默讀2—4自然段
(2) “我”為什么差不多總是中午去菜場?(內心的痛苦和自卑)
(3) “我”買菜時看到了什么?
(4) 出示:一對年輕夫婦帶這個小女孩守著攤位。那女孩……特別愛笑。
那位年輕的父親拉著小女孩的手,在面前……媽媽也在旁邊笑。
(5) 指名朗讀上面的兩段話。
(6) 從小女孩父親的動作和語言,以及小女孩和她媽媽的表現,你體會到了什么?(一家人之間的關愛和溫情)
(7) 為什么“每次看到這一幕,我的心就覺得溫暖起來”?(板書:溫暖)
(作者孤獨的內心世界,對溫情和關愛的渴望)
2、 講讀5、6自然段
(1) 時間久了,我就和這家人熟了。小女孩叫……。聽親戚說城里大醫院可以換角膜,為了讓孩子復明,父母就……如果不是盲童,明明挺漂亮的:烏黑的頭發……笑起來……(引讀第五、六自然段。)看著她,讓人隱隱心疼。
(2) 為什么看到明明,作者就會“隱隱心疼”?(一家人到城里賣菜是為了給明明治眼病,生活過得很艱辛;小女孩很漂亮,她是那么可愛,可惜她很不幸,雙目失明。
(3) 集體朗讀第2---第6自然段
3、 講讀7—13自然段
(1) 明明雖然雙目失明,但她并沒有因為失明就失去對世界的好奇,她是一個十分渴望了解生活的小女孩,大家有沒有讀出這一點,從哪里看出來?
(2) 學生輕聲朗讀7—13自然段
(3) 交流,出示:明明好奇地問:“阿姨,太陽是什么樣的?”
……
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嗎?太陽像番茄嗎?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陽。”明明咯咯的笑聲銀鈴楊清脆,一串一串地追著人走。①當明明問“我”太陽是什么樣的,“我”為什么說說停了下來呢?
②爸爸是怎樣給明明解釋的?
③你知道這里的“番茄太陽”指什么嗎?
④明明是在什么情況笑的?你從這笑聲中聽出了什么?
⑤你認為明明對太陽的這一說法好嗎?(明明對未知世界的渴望,認識以后的欣喜)
(4) 分角色朗讀這一部分(讀出不同的語氣,人物的心情)
4、 講讀14—17自然段
(1)默讀課文,體會做著內心的感動
日子過得很快,明明像小屋里的光線,帶給我許多的快樂。(板書:快樂)
她問我許多奇怪的問題,比如天上的云怎么飄的,雨是什么形狀……這里的省略號表示什么?由此你看出了明明是一個怎樣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