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爭氣》教學設計之五--七
(2)童第周________終于為________爭了氣。
三、學習1~3自然段,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
1.指名讀1~3自然段,讓學生思考:童第周是在什么情況下,心想一定要爭氣?
2.指名回答后,出示重點句。
(1)“校長要他退學,經他再三請求,才同意他跟班就讀一個學期。”
(2)提問,討論:“再三”是什么意思?他“再三請求”說明了什么?
“再三”是一而再,再而三,即多次的意思。“請求”說明是誠心誠意的。“再三請求”進一步表現出童第周當時求學的心情是十分迫切的。聯系上文,“才”字在這個自然段出現了三次,但意思并不一樣。可采用根據句意判斷詞義的方法,訓練學生領悟詞義的能力。
3.出示練習:判斷句中“才”字的意思。
“才”字有三種解釋:①剛剛;②僅僅,只有;③勉強
(1)童第周17歲才進中學。( )
(2)平均成績才45分。( )
(3)才同意讓他跟班就讀一個學期。( )
在上述判斷帶點詞的連續句中,第1句“童第周17歲才進中學”的“才”字是“剛剛”的意思;第2句“平均成績才45分”的“才”是“僅僅,只有”的意思;第3句“才同意讓他跟班就讀一個學期”的“才”字是“勉強”的意思。通過這樣的練習要讓學生從中體會同一個詞在不同的句子當中所表達的意思也不一定相同,要根據詞語所處的語言環境來判斷詞義,即據句選義。同時,也要通過反復練習朗讀,來進一步體會童第周渴望學習的堅強信念。也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思想基礎,所以童第周更加發憤學習,刻苦鉆研。
4.出示重點句:“第二學期,童第周更加發憤學習。”
5.課堂討論:發憤的意思是什么?聯系下文,說說童第周是怎樣更加發憤學習的?
(1)理解詞義:“發憤”在字典中的意思是自己感覺不滿足,努力地做。
(2)讓學生自讀課文第3自然段,標畫出童第周怎樣發憤學習的句子。
(3)指名讓學生回答。課文是從兩方面敘述的:一是“每天天沒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園的路燈下面讀外語。”二是夜里在路燈下看書,被老師發現,路燈關了,又溜到廁所外邊的路燈下學習。
這兩方面概括起來,就是童第周振作精神,無論白天還是深夜都在發奮苦讀。經過半年的努力,童第周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不僅趕上了別的同學,而且各科成績都不錯,數學還考了100分。
(4)討論:童第周為什么在半年之內取得這樣的成績呢?讓學生用文中句子來回答。
“童第周看著成績單,心想:‘一定要爭氣。我并不比別人笨。別人能辦到的事,我經過努力,一定也能辦到。’”這段話共有三句,既是童第周的內心表白,也是他發憤學習的精神支柱。包含三層意思:要爭氣,即要有志向;二要自信,“我并不比別人笨。”;三要刻苦努力,“別人能辦到的事,我經過努力,一定也能辦到。”
(5)句式訓練,讓學生練習用因果句子,說完整話。
①因為“我不比別人笨”,所以________。
②別人能辦到的事,我經過努力,一定也能辦到。因為我________。
四、學習4~5自然段。
1.指名讀4~5自然段。
2.出示重點句:“教授自己做了幾年,沒有成功:同學們誰都不敢嘗試。童第周不聲不響地刻苦鉆研,他不怕失敗,做了一遍又一遍,終于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