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課堂的靈性感動著——《第一朵杏花》教學后感
為課堂的靈性感動著
江蘇省太倉市朱棣文小學 全柳芳
這篇課文選取了竺可楨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通過敘寫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前后兩次向孩子們查詢第一次杏花開放的具體時間,并且鄭重記下,指出他正是通過常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化的規律,表現了竺可楨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和一絲不茍的研究精神。
在教學設計時,我考慮得更多的是孩子們課堂上將會生成的東西。在引導孩子與文本中的兩次對話進行“對話”時,我設計了一下兩個教學環節:1、分角色朗讀,思考:這段文字中,竺爺爺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從哪里感受到的?2、多層次體驗竺爺爺和孩子第二次的對話。因為預設得比較充分,所以生成了很多靈性的東西。
【片斷1】
師:請同學們分角色朗讀第一部分課文,思考:這段文字中,竺爺爺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從哪里感受到的?
(生讀書思考)
生1:我覺得竺爺爺是個很善于觀察的人,你看,他一看到杏花開了,就“走近”“數了數”,不像一般人那樣無所謂。
生2:我覺得竺爺爺他的觀察是經常性的,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師:你從哪里讀出這層意思的?
生2:課文中寫他“習慣地問”,就說明他經常問,善于思考。
生3:老師,我贊成他的觀點,我想補充一點:從孩子的問話‘爺爺,您又看花啦’的‘又’字上看出竺爺爺平時經?椿ǎ^察事物。
(師生情不自禁的鼓起掌來)
生4:老師,我覺得竺爺爺不僅善于觀察、勤于思考,還是一個和藹可親的老爺爺。
師(微笑):是嗎?你從哪兒讀出這層意思的?
生4:我發現課文中,描寫竺爺爺是“彎下腰來”和孩子說話的,這個動作讓人感覺他很和藹可親!
師(翹起大拇指):同學們真會讀書!從幾個詞語中讀出了各自的理解,讓一個和藹可親、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竺爺爺走近了我們!現在,就讓我們好好的這段文字讀一讀吧!
(生有感情練習朗讀)
【片斷2】
師: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盛開的時間不能確定;一年后,帶著爺爺的叮囑,孩子終于等到了這一天!于是,他急著要把這個消息告訴給爺爺。下面一段文字是他們倆的對話,請大家自由讀讀、品品,看看每句話應該怎樣讀好它?
(生自由練習后同桌交流,分角色練習)
師:請兩個同學分角色讀讀。
(生朗讀、評價)
(師和生分角色讀讀,再來評價,引導學生體會人物說每句話時的語氣)
(再指名分角色讀,讀完后教師進行角色采訪。)
師(面向孩子):孩子啊,你為什么跑得這么快,喊得這么急?
孩子:我終于看到第一朵杏花盛開了,我要快點告訴竺爺爺,讓他也高興啊!
師:哦,竺爺爺問你的問題,你怎么回答得這么響亮、這么肯定呢?
孩子:當然,是我親眼看到的,是真的啊!
師(面向竺爺爺):竺爺爺,聽了孩子的話,您的心情怎樣?
竺爺爺:我太激動了!孩子留心觀察,終于掌握了第一朵杏花盛開的準確時間!我要馬上把它記錄下來,它對我們的科學研究將有很大的幫助!
師:是啊,這是多么讓人激動的時刻!所以,您“頃刻間象年輕了幾十歲”!
(生讀有關語句)
生(疑惑的):老師,讀到這里,我有點不明白。
師:請具體說。
生:我看到關于竺可楨爺爺的資料,他的一生記錄了無數的資料,象“第一朵桃花”、“第一次蛙鳴”、“第一群南飛的燕子”等,“第一朵杏花”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點,課文這樣寫,好像有點小題大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