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杏花》課課練(精選17篇)
《第一朵杏花》課課練 篇1
míng mèi yuàn qiáng fàn hóng chéng dù huā bàn zhàn kāi wān yāo
( )( )( )( )( )( )( )
yǎng liǎn xí guàn qí guài bǔ chōng liǔ shāo chuī zhòu huā bāo
( )( )( )( )( )( )( )
qǐng kè xìng chōng chōng jí cōng cōng zhú kě zhēn zhèng chóng lì jí
( )( )( )( )( )( )
jīng què dà gài gū jì tuī duàn dài tì guān chá zhǎng wò
( )( )( )( )( )( )( )
guī lǜ qì hòu nián qīng yán jiū qīng míng jié xū yào
( )( )( )( )( )( )
二、組詞
株( ) ( ) ( ) 珠( ) ( ) ( )
泛( ) ( ) ( ) 眨( ) ( ) ( )
仰( ) ( ) ( ) 抑( ) ( ) ( )
皺( ) ( ) ( ) 精( ) ( ) ( )
確( ) ( ) ( ) 卻( ) ( ) ( )
估( ) ( ) ( ) 掌( ) ( ) ( )
三、寫出下面詞語的近義詞
明媚( ) 立即( ) 鄭重( ) 精確( ) 也許( )
估計( ) 推斷( ) 代替( ) 掌握( ) 天真( )
頃刻間( ) ( ) ( ) 忽然( ) ( ) ( )
四、理解課文填空
1.輕聲讀一讀,幫它加個提示語: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竺爺爺?shù)貑枺骸笆裁词虑檠剑俊毙『⒆拥卣f:“竺爺爺,杏花開啦!”竺爺爺?shù)貑枺骸笆裁磿r候?”小孩子地說:“剛才。”竺爺爺?shù)貑枺骸笆堑谝欢鋯幔俊毙『⒆拥卣f:“是。”
2.時間像飛箭,轉(zhuǎn)眼又是一年。春風了柳梢,了小草,了河水,了杏樹的花苞。作者用“飛箭”作比喻,寫出了;幾個排比句描繪出了。
3.竺爺爺像年輕了幾十歲,走到前院。陽光下的杏樹,了第一朵盛開的杏花。多么美麗的杏花啊!竺爺爺走回書房,打開筆記本,地記下三個字:清明節(jié)。這句話寫出了竺可楨爺爺聽到第一朵杏花開了的好消息后,①,②。如果這句話里沒有要你填的詞語,你會覺得;一個“捧”字寫出了。
五、排列句子
決賽開始了。只我們班的王軍咬緊了關,瞪大了眼睛,沖向?qū)γ娼討耐瑢W。六個人跑完了,我們班的運動員領先了五六米。這時,場上的比賽進入了白日化階段。接應的汪蘭同學握緊了接力棒,又像旋風似的沖了過去……"我們班勝利了!我們班勝利了!"同學們興奮得歡呼起來
七、修改病句:
1. 在小組會上,我第一個首先發(fā)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五彩池格外的美麗,漂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小麗興高采烈地高興地說:“我得了100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閱讀好漢*自立
小強最(佩服、服貼)古代的英雄好漢。走在馬路上,他會(甩動、晃動)著書包和同學鬧著玩,心里自稱是岳飛大戰(zhàn)金兀(wù)術(shù),回到家,他又用木棍捅弟弟,說是楊七郎槍挑小梁王。總之,他做夢都想成為天下第一好漢。//
可是,有一次好媽媽出差,大家突然發(fā)現(xiàn)他的書包里(塞、裝)著四五塊臟手帕,問他怎么回事,小強說:“等媽媽回來給我洗。”新書發(fā)下來,大家都自己包書皮。小強不會包,只好(求、請)女同學。同學們批評他自己不動手是伸手派時他還大言不慚地說大丈夫不拘小節(jié)
要說這些是小毛病,那還有嚴重的呢。一次,小強考武術(shù)班沒被錄取。他竟(請求、要求)爸爸去找武術(shù)教練說情,因為武術(shù)教練和爸爸是老同學。你看,自己沒本事,*人“開后門”,這算什么好漢?//
一切*別人(照顧、照看),就像籠子里的鳥一樣,這樣不算好漢。滴自己的汗,動自己的手,自己的事自己干,這大概是成為好漢的首要條件吧。
1、給文章第2小節(jié)空白處點上標點。
2、為短文選擇合適的字詞(把不合適的劃去)。
3、用“——”劃出一個比喻句。
4、“不拘小節(jié)”“拘”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再查,用部首查字法先查,再查畫,“拘”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逮捕或扣押;②限制;③拘束,不變通。在這里應選第種解釋。“節(jié)”在字典中的解釋有①節(jié)日;②節(jié)省;③小事情;④禮節(jié)。在這里應選第種解釋。“不拘小節(jié)”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已用“//”分好段,請用概括的語言寫出第二大段的主要內(nèi)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6、課文第3小節(jié),講“小強”*“開后門”,去考武術(shù)班。聯(lián)系課文,說說“開后門”是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7、如果小強是你的好朋友,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第一朵杏花》課課練 篇2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過程 :
(一)導入
1. 說說這篇課文寫了哪位科學家的故事?[板書:竺可楨]
2. 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分別是什么時間?(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學習第1---5 自然段)
1. 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 討論(學生可相互解答,教師只作點撥)。
3. 指導朗讀。
4. 重點指導第3自然段,體會帶點詞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習慣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里養(yǎng)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tài)度。)
5. 四人小組練讀。一個讀竺爺爺?shù)脑挘粋讀小孩的話,一個讀旁白,一個做評委。
6. 指名練讀。
(三)第二次(學習第6---15自然段)
1.師述: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著竺爺爺?shù)膰谕校荒旰螅⒆佑写鸢噶恕N恼碌?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yōu)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2.指名讀,突出“綠、皺、鼓”等關鍵詞。
3.齊讀
4.重點放在對話朗讀上
(1)讀第一遍:自由輕聲讀,想想這是誰說的?幫它加個提示語。討論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竺爺爺?shù)貑枺骸笆裁词虑檠剑俊毙『⒆拥卣f:“竺爺爺,杏花開啦!”竺爺爺?shù)貑枺骸笆裁磿r候?”小孩子地說:“剛才。”竺爺爺?shù)貑枺骸笆堑谝欢鋯幔俊毙『⒆拥卣f:“是。”
(2)讀第二遍:同桌討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指名說說,歸納答案:奇怪、高興、激動、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讀第三遍:根據(jù)提示與讀出語氣,指導朗讀。
(4)讀第四遍:指名生一個讀竺爺爺?shù)脑挘粋讀小孩子的話,其余讀旁白。(7---14)
5.師述: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那王老師不禁要問小孩子為什么高興?竺爺爺為什么高興?(小孩子是為自己終于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6.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讀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竺爺爺頃刻間象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7.“鄭重”什么意思?你從“鄭重地計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么?(“鄭重”的意思是嚴肅認真。從“鄭重地計下”可以看出竺可楨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
[板書:一絲不茍]師述:是的,“一絲不茍”,竺爺爺?shù)脑捯沧C實了這一點。
四.點明中心(學習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
2.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3.你怎樣理解“精確”一詞?(非常準確)能不能結(jié)合前文來說說。
4.指導朗讀
5.竺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來的,你找到原因了沒有?
6.小結(jié):正如竺爺爺所說的,他正是通過長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花的規(guī)律。[板書:精確觀察]師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么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7.再讀讀竺爺爺?shù)脑挘由铙w會
五.總結(jié)遷移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總結(jié):課文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qū)W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茍的科學態(tài)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3.學了本文,你覺得應向竺爺爺學些什么?
六.作業(yè) 搜集有關竺可楨爺爺?shù)墓适拢乱惶谜n交流。
[板書] 第一朵杏花
竺 精確 觀察
可
楨 一 絲 不 茍
設計意圖:竺可楨是位知識淵博的科學家,又是一位很有建樹的教育家。他從小熱愛學習,鍛煉身體,培養(yǎng)了堅毅、勤奮的好品質(zhì)。他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寫日記、觀測物候,在氣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給后人留下了豐富的科學遺產(chǎn)。課文《第一朵杏花》就是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qū)W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茍的科學研究態(tài)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題為“第一朵杏花”,實際上是從把握第一朵杏花開放的精確時間來說明竺可楨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例子,卻蘊含著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整個教學過程 分為三大板塊,分別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爺爺意味深長的話。通過學生朗讀、討論、評議,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通過補充資料《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的介紹,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加深對人物品質(zhì)的感悟。并以此為契機,發(fā)動全班搜集有關科學家的故事,舉行一次“名家匯萃”的故事會,了解名人故事,體味名人情操,以指導自己的學習、生活。
《第一朵杏花》課課練 篇3
設計理念:
這是對學生進行科學上的模糊與準確的教育,讀這篇文章,你傳感到這篇文章寫得很美,也很直白,孩子讀完自會豁然開朗。而我認為,第一課時應該在定位上下功夫,所以我就從自己思考的定位說來設計這一課時。
教學過程:
師:誰能說出模糊的反義詞是什么?
生:
師:誰能說出大概的反義詞是什么?
生:
[以讓學生說反義詞來定位這一課,學生是喜歡的,因為學生愿意做這個活動,所以,在課堂上,學生是活躍的,孩子們是愿意把自己頭腦中的思考表現(xiàn)出來的]
師:在第三單元中,全班同學根據(jù)范文,模仿寫出一篇觀察植物的文章。這篇文章我已經(jīng)批完了,同學們也讀過了批改過的文章,你們觀察能力怎么樣?我想同學們心中有數(shù)。我尊重你們的隱私,在這里我不說每個同學的觀察能力,今天我們來共同研究一篇特別有意義的觀察文章第一朵杏花(板書),我們一起來欣賞科學家的觀察吧。
[以欣賞觀察定位此課,可以使學生輕松學生,讓他們與自己的觀察對比后,自己就十分清楚自己的觀察是處于什么樣的水平]
師:請同學們先自已欣賞一篇吧!
(學生自讀課文)
師:合上書本想一想這一課,然后談談這篇閱讀的感受好嗎?
生:
師:看來大家第一遍閱讀知道了許多東西,其實欣賞科學的觀察一遍是不行的,看看再讀一遍或者再讀兩遍,會有怎樣的感覺?
(生繼續(xù)讀,此時我也與大家一起讀,因為我本人也需要欣賞呀!好的文章誰不喜歡?)
師:請同學再一次談談,看看有什么新的感受沒有?
生:
[這兩次閱讀可以把孩子定位在一個較高的層次,這也為第二課時的沖動教學打好基礎,當然這也是對孩子進行一次有意義的提供材料式說話訓練]
師:我輕輕地放一遍標準的朗讀,哪個同學愿意與錄音比讀?
(放光盤中的讀)(一學生同讀,大家共同欣賞兩種讀)
[這是一種朗讀定位,過去我常常讓學生聽后再讀,訓練一段時間后,發(fā)覺效果不好,所以想到了用這種復合式讀,效果很好,孩子的辨別能力提高較高]
師:(讀完后)請同學們靜靜傾聽一遍錄音吧!
(重放錄音)(我與師生共同傾聽欣賞)
師:哪位同學愿意為大家訴說第一朵杏花?
生:
師:(放一段輕音樂)其他同學閉上眼睛,一個同學在那里訴說自己心中的第一朵杏花。
[三次傾聽,學生的欣賞定位可以達到了第一課時的高潮]
師:讀完這篇文章,你想研究哪些問題?請?zhí)岢鰜砗脝幔?/p>
生:
師:請大家把這些問題寫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課后自己或者與同學研究研究,看看能否解決這些問題?不管找到怎樣的答案,都是你們努力得來的,建議你們最好把尋找的過程作為日記記下來,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這是第一課時與第二課時相接的定位,也是讓學生自行發(fā)現(xiàn)問題的定位,這也是在第一課時引導學生寫當天語文方面日記的定位
《第一朵杏花》課課練 篇4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4、給課文分段,并說說段落大意。能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難點
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理解詞語。
2.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分析課文內(nèi)容。
3.有感情朗讀課文。
二、教學過程:
(一)出示掛圖,揭示課題
1、出示教學掛圖
圖上畫的是什么花?誰能看圖說說杏花的樣子?
畫上的三個人分別是誰?他們在討論什么問題?
簡介竺可楨:(中國近代氣象學、地理學的奠基人。對臺風等的物候的關系有深刻的研究。)
2、讀“竺、楨”2個字,能讀準字音即可。
3、討論第二題,相機板書課題:第一朵杏花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讀要求:
(1)輕聲自讀課文兩遍
(2)畫出生字詞,結(jié)合生字表讀準字音
(3)標出自然段序號,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抽讀字音。
(2)指導讀長句子。
指名讀句子,相機指導停頓斷句。
(3)指名朗讀課文
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
(三)范讀課文
1、范讀課文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時間先后順序,本文應該如何分成兩段?
(2)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獨立成一段?
2、范讀后根據(jù)提示討論分段。說說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楨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幫助下,竺可楨爺爺準確地記下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
第三段(16):竺可楨爺爺通過長年精確觀察,掌握了氣候變化規(guī)律。
(四)指導書寫生字
(1)討論書寫要點:
(2)學生描紅、臨寫。
三、布置作業(yè)
搜集有關竺可楨爺爺?shù)墓适拢乱惶谜n交流。
第二課時
一、學習目標:
1.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2.能體會竺可楨對待科學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說說這篇課文寫了哪位科學家的故事?[板書:竺可楨]
2.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分別是什么時間?(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學習第1---5自然段)
1.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討論(學生可相互解答,教師只作點撥)。
3.指導朗讀。
4.重點指導第3自然段,體會帶點詞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習慣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里養(yǎng)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tài)度。)
5.四人小組練讀。一個讀竺爺爺?shù)脑挘粋讀小孩的話,一個讀旁白,一個做評委。
6.指名練讀。
(三)第二次(學習第6---15自然段)
1.師述: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著竺爺爺?shù)膰谕校荒旰螅⒆佑写鸢噶恕N恼碌?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yōu)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2.指名讀,突出“綠、皺、鼓”等關鍵詞。
3.齊讀
4.重點放在對話朗讀上
(1)讀第一遍:自由輕聲讀,想想這是誰說的?幫它加個提示語。討論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竺爺爺(
)地問:“什么事情呀?”小孩子( )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竺爺爺( )地問:“什么時候?”小孩子(
)地說:“剛才。”竺爺爺( )地問:“是第一朵嗎?”小孩子( )地說:“是。”
(2)讀第二遍:同桌討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指名說說,歸納答案:奇怪、高興、激動、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讀第三遍:根據(jù)提示與讀出語氣,指導朗讀。
(4)讀第四遍:指名生一個讀竺爺爺?shù)脑挘粋讀小孩子的話,其余讀旁白。(7---14)
5.師述: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那王老師不禁要問小孩子為什么高興?竺爺爺為什么高興?(小孩子是為自己終于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6.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讀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竺爺爺頃刻間象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7.“鄭重”什么意思?你從“鄭重地計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么?(“鄭重”的意思是嚴肅認真。從“鄭重地計下”可以看出竺可楨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
[板書:一絲不茍]師述:是的,“一絲不茍”,竺爺爺?shù)脑捯沧C實了這一點。
三、點明中心(學習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
2.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3.你怎樣理解“精確”一詞?(非常準確)能不能結(jié)合前文來說說。
4.指導朗讀
5.竺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來的,你找到原因了沒有?
6.小結(jié):正如竺爺爺所說的,他正是通過長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花的規(guī)律。[板書:精確觀察]師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么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7.再讀讀竺爺爺?shù)脑挘由铙w會
四、總結(jié)遷移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總結(jié):課文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qū)W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茍的科學態(tài)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3.學了本文,你覺得應向竺爺爺學些什么?
五、作業(yè)搜集有關竺可楨爺爺?shù)墓适拢乱惶谜n交流。
[板書]第一朵杏花
竺哪天開放精確觀察
可
楨鄭重記下一絲不茍
《第一朵杏花》課課練 篇5
ˎ̥一、給帶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興沖沖(xīng xìng) 皺紋(zòu zhòu) 規(guī)律(lǜ lì )
頃刻間(qīng qǐng) 綻開(diàn zhàn) 天竺(zhú zhù)
二、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綻開( ) 走出( ) ( )地追問
( )地記下 ( )的杏花 ( )的規(guī)律
三、選詞填空。
精確 的確 準確 正確
1、國產(chǎn)手表走時( ),值得信賴。
2、他的解題思路非常清晰,答案完全( )。
3、發(fā)射航天飛機要求很高,各項數(shù)據(jù)一定要( )。
4、第一朵杏花( )是在清明節(jié)開的。
四、小腦瓜,會思考。
1、竺爺爺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竺爺爺?shù)呐d奮與激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寫出幾個與“頃刻間”意思相近的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時間像飛箭,轉(zhuǎn)眼又是一年。”使人想到了成語( ),我們還知道形容時間短的成語有:( )。
3、春風吹( )了柳梢,吹( )了小草,吹( )河水,吹( )了杏樹的花苞。句子中“吹”后面表顏色的詞:( ),表動作的詞是( )。仿照上面的句子填空。春風吹( )了天空,吹( )了桃花,吹( )了青蛙,吹( )了燕子。
4、讀讀,比比。
陽光下的杏樹,捧出了第一朵盛開的杏花。
陽光下的杏樹,開出來第一朵盛開的杏花。
“捧”換成“開”行嗎?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讀對話,想想他們的神情與動作,并選擇提示語。
肯定 急切 激動 自豪 奇怪 興奮 將信將疑
孩子( )地喊:“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 )地問:“什么事情啊?”
孩子( )地說:“竺爺爺,杏花開了!”
竺爺爺( )地問:“什么時候?”
孩子( )地說:“剛才。”
竺爺爺( )地問:“是第一朵嗎?”
孩子( )地說:“是。”
六、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
竺可楨爺爺曾不止一次地說過:“我需要的是( )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 )( )這類字眼,也不能用( )和( )代替觀察。”
在竺爺爺?shù)目茖W字典里,不能用的詞語有( )、( )、( )、( )。他追求的是( )。從中我體會到了竺爺爺對待科學研究( )的態(tài)度。
《第一朵杏花》課課練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四個生字,會認“竺”、“楨”。能夠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頃刻、估計、推斷”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大意,體會竺可楨爺爺?shù)恼Z言和動作,了解他嚴謹?shù)墓ぷ髯黠L和治學態(tài)度。
3、從竺可楨爺爺和小男孩兒身上得到啟示,激發(fā)學生從小愛科學地興趣和,對科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
正確評價人物,激發(fā)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強烈興趣。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準備:
學生在課前搜集竺可楨或其他科學家的資料,如:文章、生平簡介、事跡、肖像、圖片等,對竺可楨有一個初步的整體的了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師: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人類文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人們的生活、學習也越來越離不開科學,這一單元的五篇文章將帶我們走近科學、了解科學。你將會聽到享譽世界的科學家竺可楨的故事,還會身臨其境地感受潛艇發(fā)射火箭的壯觀場面。這些科學故事將會給你耳目一新的感受。今天我們走近科學家竺可楨。竺可楨是一位我國乃至世界都很了不起的科學家,許多同學在課前已經(jīng)收集了有關竺可楨爺爺?shù)囊恍┵Y料,誰愿意為大家介紹一下。
2、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讀一個發(fā)生在竺可楨爺爺生活中的小故事,我相信:讀完之后,同學們一定會有一些感受,也一定會得到一些啟發(fā)。
(板書課題:17 第一朵杏花)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學生說一說,讀完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認真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
三、再讀全文,進一步感知人物。
1、默讀課文。想一想:他們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集體交流。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一朵杏花》。
二、評議人物,激發(fā)情感。
本文有兩個主要人物:竺可楨和小孩子。仔細讀課文,你認為他們是怎樣的人呢?從文中找一找。
1、學生默讀課文,整理自己的想法,組織語言。
2、小組交流。教師適時點撥,抓住細節(jié)把握人物。
(1)竺可楨爺爺兩次觀察杏花的樣子,以及觀察的經(jīng)過,可以發(fā)現(xiàn)竺可楨有著良好地觀察習慣和方法;
從他得知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準確時間后的興奮中流露出的對工作的深深熱愛。
(2)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老少二人的對話,仔細體會竺可楨嚴謹?shù)墓ぷ髯黠L和治學態(tài)度。
(3)抓住最后一段中竺可楨說的“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 重點體會,深刻理解含義。
(4)師生一起總結(jié)竺可楨的性格特征。
3、想一想:小男孩聽了竺可楨爺爺?shù)脑捄螅窃鯓酉氲模诘诙晷踊ㄩ_放前的一段時間是怎樣做的,這件事將會對他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呢?
4、你喜歡竺可楨爺爺和小男孩嗎?請說說你的理由。
談談學了本課后的感性,可以從人物入手書法對科學家的崇敬和贊美之情,也可以表達自己對科學領域的神往。
三、向課外延伸。
你知道哪些科學家?他們有哪些突出成就呢?
四、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讀了竺可楨爺爺?shù)墓适拢擦私饬艘恍┢渌闹茖W家,我們深深地認識到:從事科學研究的人無論是誰,無論從事的是那一方面的研究,都需要有嚴謹?shù)墓ぷ髯黠L和治學態(tài)度。
《第一朵杏花》課課練 篇7
竺可楨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尤其在物候方面有精深研究,這篇故事就是反應他在物候方面的嚴謹態(tài)度、不茍的精神。教學中,我緊緊圍繞“第一朵杏花”進行展開,讓學生理解“第一朵”有著特定的含義。文中的對話較多,教學中注意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并及時作出評價。
如:在孩子向竺爺爺報告杏花開放的信息時,有一段精彩的對話。我指定了兩名學生,分配了角色,展開了對話。學生的評價可多了,有的說:因為孩子來得很急,竺爺爺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所以,第一句要讀出“奇怪”的語氣。他讀得平淡了。有的說:“竺爺爺,杏花開啦!”這句讀得好,把小孩興奮的語氣和心情讀出來了。但是“什么時候?”要讀出激動的語氣。還有的說:“是第一朵嗎?”表現(xiàn)了相信,又有點懷疑,他用半信半疑的語氣讀很好……通過朗讀、評價,把一個對科學研究十分執(zhí)著、非常嚴謹?shù)目茖W家形象,栩栩如生地映現(xiàn)出來,讓我們?nèi)缏勂渎暎缫娖淙耍缗R其境了。
《第一朵杏花》課課練 篇8
第一課時,我重點引導學生讀通課文及在讀中感知課文內(nèi)容。揭示課題后,引導學生由課題質(zhì)疑,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接著,結(jié)合初讀檢查,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在這一過程中,著重對“ 株、皺、掌”等翹舌音節(jié)進行正音。并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如借助工具書,理解“頃刻間、推斷、規(guī)律”的意思。并能結(jié)合上下文及生活體驗理解“激動人心、好奇”等詞語的意思。在初步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基本讀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理清課文脈絡,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至此,還為學生預留了一項作業(yè):描寫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的句子,讀一讀,也可以抄一抄。為下一步品讀課文打好基礎。
這一課時,我想通過“激情導入,走進文本”“精讀課文,讀中感悟”“重點突破,品味鑒賞”“換位思考,升華情感”四個環(huán)節(jié)來帶領學生品讀課文。
一、激情導入,走進文本
基于學生對課文的初步理解,上課伊始,我首先引導學生1. 說說這篇課文寫了哪位科學家的故事?[板書:竺可楨]然后問 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分別是什么時間?(一年前,一年后)并以此為切入點走進文本。
二、重點突破,讀中感悟
(一)第一次看杏花,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習第1---5 自然段) 1. 自由讀,說說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畫一畫,品一品,讓學生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讀一讀、議一議,發(fā)表自己獨特的見解
這里主要引導學生抓住第3小節(jié),體會帶點詞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習慣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里養(yǎng)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tài)度。)在充分的理解基礎上,引導學生朗讀1-5自然段,采用分配角色朗讀。四人小組練讀。一個讀竺爺爺?shù)脑挘粋讀小孩的話,一個讀旁白,一個做評委。
(二)第二次看杏花,發(fā)揮想象,入情入境
這一部分大多數(shù)內(nèi)容都是對話,重點放在對話朗讀,請學生通過多種形式朗讀,體會人物的感情、語氣,想象之后,給句子加上提示語。出示投影片。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竺爺爺?shù)貑枺骸笆裁词虑檠?”小孩子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竺爺爺?shù)貑枺骸笆裁磿r候?”小孩子地說:“剛才。”竺爺爺?shù)貑枺骸笆堑谝欢鋯?”小孩子地說:“是。”(2)讀第二遍:同桌討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指名說說,歸納答案:奇怪、高興、激動、自豪、半信半疑、肯定。(3)讀第三遍:根據(jù)提示與讀出語氣,指導朗讀。(4)讀第四遍:指名生一個讀竺爺爺?shù)脑挘粋讀小孩子的話,其余讀旁白。
老師及時過渡: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那老師不禁要問小孩子為什么高興?竺爺爺為什么高興?(小孩子是為自己終于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讀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竺爺爺頃刻間象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鄭重”什么意思?你從“鄭重地計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么?(“鄭重”的意思是嚴肅認真。從“鄭重地計下”可以看出竺可楨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板書:一絲不茍]師述:是的,“一絲不茍”,竺爺爺?shù)脑捯沧C實了這一點。
三、抓住關鍵詞語,點明中心
投影片出示竺可楨說的那句話:“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個別讀,讀完交流讀懂了什么。結(jié)合第一次看花來說說,什么是“精確”。從而體會出竺可楨取得成就的原因。老師乘機小結(jié)“正如竺爺爺所說的,他正是通過長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花的規(guī)律。[板書:精確觀察]師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么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四、深化主題,總結(jié)遷移
先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總結(jié):課文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qū)W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茍的科學態(tài)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學了本文,你覺得應向竺爺爺學些什么?自由交流。
以上是我的初步設想,在教學中,我將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修改及調(diào)整,以達到最佳效果。
《第一朵杏花》課課練 篇9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師:我們今天一起學習一下新課文,讀一下課題。
生讀課題。
師:預習課文了沒有?
生:預習了。
師:現(xiàn)在老師檢查一下。第一步朗讀課文,對吧?
生:對。
師:每人讀一個自然段或兩個自然段。這個自然段比較長,你就讀一個,這個自然段比較短,你就讀兩個,明白了沒有?
生:明白了。
師:讀得好,獎勵一個自然段。繼續(xù)讀,聽明白了沒有?
生:聽明白了。
師:好,匯報一下你的預習。
生1:(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生2:(讀課文第二第三自然段。)
師:嗯,很好,獎勵一個自然段,繼續(xù)。
生2:(繼續(xù)讀第四自然段)
生3:(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師:響亮、清晰。怎么樣?獎勵!
生3:(繼續(xù)讀第六自然段)
生4:(讀第七自然段)
師:你發(fā)現(xiàn)你和他讀得有點距離了沒有?等一下繼續(xù)。
生5:(讀六個較短的自然段)
師:很好,清晰、響亮。獎勵一段!
生5:(繼續(xù)讀第十五自然段)
師:最后一個自然段我們一起讀好嗎?齊。
生齊讀。
師:剛才同學們都匯報了,我們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了沒有?要預習得到位,要讀得流暢,匯報的時候響亮、清晰,這種情況獎勵一個自然段。你們覺得要不要再給幾分鐘再預習一下?
生:不用。
(評悟:1、重視預習,檢查預習效果是為進一步教學做準備。2、在檢查的過程中不忘告訴學生讀得好的評價標準為:響亮、清晰、流暢,方向明確,學生才會明白怎么讀才是讀得好。3、“讀得好獎勵一個自然段”,激勵的方法新穎、科學。)
師:那好,我們繼續(xù)往前走。老師要檢查一下第二步,是什么?
生:拼音讀。
師:老師還沒教,看你們能不能通過預習把這些生字詞讀出來。看著邢老師,把姿勢坐好。(出示生字卡片,生開火車拼音讀。一輪生字后,出示生詞,速度加快,遇到不能讀的學生,同學幫助,“仰起”一詞用肢體動作示范理解。)
師:沒教過都基本上會讀了,是嗎?意思也差不多都理解了。想一想課文寫什么的呢?在哪里寫?怎樣寫?哦,這個詞語的意思就出來了。有很多詞語我們在課前或者是在讀課外書的時候都已經(jīng)見過這些詞語的了,對不對?
生:對。
師:一起來讀。
生順利地齊讀生詞。(隨著老師手持生詞卡片的速度加快,學生讀詞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到最后速度快得像剎不住的車,滿堂都快樂地笑了起來。)
師笑著豎起大拇指:看來四4班的學生很厲害哦,自學就能把詞語學會了。好,標序號了沒有?總共有多少個自然段啊?
生:十六個。
(評悟:在檢查預習的過程中既重溫了預習的步驟,也學習了生字詞,與課后練習第三題對接。小小卡片發(fā)揮了大作用,課堂氣氛活躍。生字詞的教學落實到每一個同學,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站起來至少讀一遍。到這里課堂進行到了第11分鐘,扎實穩(wěn)健,教學不流于形式。)
二、學習課文,了解主要內(nèi)容及結(jié)構(gòu)
師:好,我們一起來讀一下課文。(。)
師:讀課文,要響亮、清晰、流暢。一起來練一練。老師和同學們來合作讀,老師讀一句同學們讀一句,我們以逗號為準,另外,注意看邢老師的提示哦,看誰反應敏捷。
(師生合作讀課文。)
(評悟:再次提醒讀得好的評價標準。重點句段在老師的提示下至少重復讀三遍。課堂進行到這里是第十八分鐘。)
師:看來我們四4班的同學反應很快哦。接下來看黑板,這篇課文好多自然段,邢老師用一個圖來表示這篇課文,你們想想看,這么多自然段在這個圖里面,往哪個位置填?
(板書課文兩種結(jié)構(gòu)圖,填寫自然段序號)
(結(jié)構(gòu)1) (結(jié)構(gòu)2)
師邊畫圖邊提示:這篇文章邢老師把它分成了三部分,前面部分大,中間部分大,后面部分小。那么多自然段該填在哪里?我們現(xiàn)在自由地讀課文,想一想,邢老師把課文分成三部分,序號該怎么填?如果邢老師這樣畫,把這篇文章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好大好大,第二部分好小好小,哎,前面部分要填哪些序號,后面部分又填哪些序號?我們一邊讀讀課文,一邊思考。現(xiàn)在開始自己讀課文。
生:自由讀。(自由讀環(huán)節(jié)耗時3分半鐘,學生自然停才結(jié)束。)
師:好,同學們看黑板第一幅圖,邢老師把課文分成三個內(nèi)容,第一個內(nèi)容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個內(nèi)容還寫了又一次看杏花,最后那個內(nèi)容,是關于什么內(nèi)容呢?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就發(fā)現(xiàn)了,來,我們一起來讀一下課文。一個組一個組讀,這個組讀的時候呢其他組想一想,好,開始。
(生分組讀各個自然段。重點段重復讀一次。)讀到第十五段師提示停下。
師:大家想想,前面寫第一次看杏花,再一次看杏花,相隔了多久啊?
生:一年。
師:文章哪里是寫一年前,哪里是寫一年后,能找得到嗎?
師:好,我們來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開始。
(生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師:接下來我們來默讀,快速瀏覽,看看第一次寫杏花在哪里?第二次寫杏花在哪里?最后寫出了為什么看杏花,哦,看杏花是為什么呢?原來他看杏花是為什么呀?是用來干什么的呢?
師走到黑板前,用紙張擋住右邊的圖,留下左邊的圖:大家來看,第一部分從第幾個自然段到幾個自然段啊?快速默讀課文,找到的舉手告訴邢老師,看誰閱讀速度最快。開始。
師板書雙斜線:用這個符號,在書上做上記號。
(生默讀課文,師手持紅筆巡視,找對的同學畫上星星或打勾或口頭表揚,找不對的學生個別輔導。)
師:第四組全部找對了,而且是獨立完成,表揚第四組的同學。
(耗時6分鐘。關注全員,面涉及到全班同學。讓學生充分地讀,不熟課文不開講。)
師指著黑板:好,這篇文章如果分成三個內(nèi)容的話,第一個內(nèi)容用了哪幾個自然段,把序號填在這里,請一個高點的同學上來。好,那個男同學。
(生上黑板準確填寫了序號。)
師:也就是說第一內(nèi)容寫了幾個自然段啊?
生:五個。
師:五個自然段寫了什么東西啊?
生:第一次看杏花?
師:第一次種杏花?
生:看。
師:哦,也就是說寫第一次看杏花用了五個自然段,同意的舉手。
(小手如林。)
師:好,再來,第二部分,你把自然段的序號填下去。(指名生上黑板填圖。)
師:注意看哦,很多同學在這個地方出現(xiàn)小問題哦。6、7、8、9、10、11、12!哎呦,13、14、15,哎呦,6到15自然段寫第二次看杏花,跟第一次看杏花相差多久啊?
生:一年。
師:哦,原來相差一年后看杏花是第二個內(nèi)容。
(生數(shù))
師:哦,用了十個自然段。同意的舉手。(小手如林。)
師:坐最后的那個男同學,第三個部分是哪個自然段,你來標上去。
(生上臺填圖。)
師:同意嗎?
生:同意!
師:當然同意啊,就剩最后一個自然段了。(生笑)
師:假如我說換一種方法,這篇課文分兩大塊,你會填嗎?想上來填的同學舉手啊。(舉手的同學不夠多。)
師繼續(xù)提示:第一次看杏花,一年后第二次看杏花,最后寫看杏花的原因是什么。那我換一種方法怎么分,(指圖)那么一大塊。
(小手紛紛舉了起來。)
師:好,那位男同學上來填。注意看,跟著數(shù)。
(生數(shù)數(shù)。)
師:同意的給他掌聲。
師:我們是在做數(shù)學哈。(笑)
師:好,我們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下課!
(巧妙的板圖,給學生一個臺階,讓學生順著臺階往上登攀。也就是所謂的:跳一跳,就摘到果實。妙!)
看課感受:
1、 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簡單,扎實穩(wěn)健,落在實處。教學思路清晰,只有兩大板塊:檢查預習和了解內(nèi)容理清結(jié)構(gòu),但卻簡單高效。
2、 課堂書聲朗朗。“課文不熟不開講”。課堂上有三十分鐘的時間,基本上都是讓學生讀,讀字,讀詞,讀課文。讀的方式變化多樣:指名讀,開火車讀,自由讀,師生合作接讀,齊讀、分組讀、默讀。讀的目的性很強,重點段落在老師的提示下反復讀。
3、 重視語言思維的訓練。例如在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的處理方面,可分成三個部分也可分成兩個部分。結(jié)構(gòu)圖形一出來,文章脈絡就清晰了,不得不佩服邢校長的設計。
4、 課堂有層次感。無論是在學詞還是學課文,老師都給出臺階,讓學生順著臺階,一步一步往上走。學生學起來輕松愉快有實效。
5、 課堂激勵性手段多樣。如口頭語言:“讀得好獎勵一個自然段。”“四4班的同學這么厲害!”肢體語言:常常對學生豎起大拇指。在學生書本上畫紅星,打紅勾勾等。
6、 一點點瑕疵:學生在第一個小環(huán)節(jié)初讀課文時把柳梢讀成“柳肖”,老師沒有糾正。到課堂進行到20多分鐘分組讀的時候,學生再次讀錯,老師還是沒有糾正。看來高手還是也有閃失的時候。也許是老師說著海南普通話的緣故?嘿嘿
《第一朵杏花》課課練 篇10
■預習與自學
⒈春天的景色真美呀,請你仔細觀察課本插圖,思考:圖上畫的是什么花?說說杏花是什么樣子的?圖上畫了哪幾個人?他們在討論什么問題?
⒉讀通課文,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規(guī)律 大概 估計 鄭重 頃刻
⒊自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練習與作業(yè)
一、給帶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綻開(zhàn dìng) 頃刻(qīng qǐng)
鄭重(zhòng chóng) 規(guī)律(lù lǜ nǜ)
二、看拼音,寫詞語
liǔ shāo dà gài zhèng zhòng
( ) ( ) ( )
qǐng kè guī lǜ gū jì
( ) ( ) ( )
jīng què fàn chū míng mèi
( ) ( ) ( )
三、畫出句子中用錯的字,并將正確的寫在后面的括號里
⒈院墻旁的一珠杏樹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紅。
( )
⒉竺爺爺傾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 ( )
⒊搞科學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
( )
⒋四朵杏花不同程度地開了花辮兒。( )
四、選詞填空
精確 正確
⒈他對答如流,而且完全( )。
⒉這次任務要求很高,計算結(jié)果一定要( )。
五、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
⒈時間像 ,轉(zhuǎn)眼又是一年。春風吹綠了 ,吹 , 了河水, 了杏樹的花苞。
⒉竺爺爺 像 ,立即 地 走到前院。陽光下的杏樹, 第一朵盛開的杏花。多么
杏花呀!竺爺爺 書房, 筆記本,
這個日子:清明節(jié)。
六、讀下面的兩句話,并寫出帶點詞語的作用
⒈“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⒉竺爺爺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七、照樣子給課文中的對話,加上合適的提示語,并分角色朗讀對話
“什么事情啊?”竺爺爺連忙問道。
“竺爺爺,杏花開啦!”
“什么時候?”
“剛才。”
“是第一朵嗎?”
“是。”
▲拓展與延伸
月亮船
竺可楨與自然日記
竺可楨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氣象學家和地理學家。1890年3月7日,他出生于浙江省紹興縣東關鎮(zhèn)。少年時代的竺可楨看到大自然經(jīng)常給人類帶來許多災難,感到很痛心。他想:“要是人能把天給管住了,那該多好啊!”于是,從那里起,竺可楨就天天觀察天氣的變化。每天清晨,他把溫度計放在院子里,然后開始做操。做完早操以后,再把當天的溫度記下來,從不間斷。
后來,竺可楨在中國科學院工作。在北京北海公園里,人們常常可以看到一位老人,早晨由北門進,從南門出。晚上由南門進。從北門出,長年累月,很少間斷。這個老人就是竺可楨,竺可楨到北海公園,是來觀察植物的生長榮枯,動物的來往生育,了解氣候的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他邊觀察邊把觀察的結(jié)果記在自然日記里。幾十年如一日,直到逝世的前一天,從未中斷過。
他記自然日記積累的資料,成為他科學研究的重要依據(jù)。他發(fā)表的《物候?qū)W》一書,就是研究這些資料所得的結(jié)果。
聰明娃
文中的對話描寫非常精彩,你能仿照文中的例子寫一段對話嗎?試試看,相信你能行!
《第一朵杏花》課課練 篇11
這篇文章主要告訴師生“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類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一定要“精確”。這一課是給孩子的,也是給我們老師的。我們從事教育科學研究精確了嗎?問這個問題其實是這篇文章教學的題外話,但個人認為,也是我們老師應該問自己的話。因為我們老師自身的精確,更能夠影響孩子。
關于竺可楨精確觀察的故事是很多的,這篇文章只是其中的一篇,這個故事很有啟發(fā)性。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在引導學生與文中人物對話時,我們的重心都落在了竺爺爺?shù)纳砩希驗檫@篇文章是寫竺爺爺?shù)模拇_是讓學生與名人對話,從而在母語學習中習得素養(yǎng)。但我認為這樣教不全面,因為這里還有一個人物,那就是杏樹主人家的那個沒名沒姓的孩子。我覺得這個孩子對孩子的啟發(fā)意義更大,原因很簡單,因為他的年齡與四年級的孩子差不多(從課文中的圖可以看出),因為這個孩子能夠記住竺爺爺?shù)脑挘⑶以谝荒旰鬁蚀_為竺爺爺提供了信息。現(xiàn)在的好多孩子忘的太快,缺少著這種長時間。而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我們老師為學生提供的問題,往往也缺少著這種長時間。因此利用與這個孩子的對話,引導學生把現(xiàn)在不能解決的問題留下來,記下來,以后時機成熟在去解答,也是一項重要的素養(yǎng)。
如果我們研究蘇教版五下的《二泉映月》同樣會發(fā)現(xiàn)到這一點。阿炳的師傅第一次帶他到二泉時問他聽到了什么,阿炳說沒有聽到,師傅說以后你會聽到的。如果當時阿炳的師傅告訴了阿炳答案,《二泉映月》也許就不會產(chǎn)生了。
當然這兩篇有著本質(zhì)不同,因為竺爺爺并沒有精確的杏樹開第一朵花的時間,這個時間應該說是這個小孩子記住問題后的告訴。而《二泉映月》中阿炳的師傅還是能夠聽到其他的,他怕阿炳不明白,所以沒有告訴,要是鼓勵他體驗。
因此,讀這篇課文,進行教學設計,我就從兩個對話層面進行,這樣學生就有了兩個收獲,既收獲竺爺爺?shù)难芯科焚|(zhì),也有個一個榜樣。
另外,讀《第一朵杏花》大家都清楚,這篇課文的題目起的非常好,沒有直接用“竺可楨爺爺”等其他題目,因為這個題目本身就內(nèi)涵著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是兩個人兩年的勞動果實。所以,抓住兩個來教,那是我們應該走的一條路,是一條更全面的路。
《第一朵杏花》課課練 篇12
抓關鍵詞句 悟人物形象——《第一朵杏花》教學反思
在教學之前,就已經(jīng)在帖子上和幾位朋友進行了一點交流。應該說,交流的東西都是挺重要的,給我的課堂教學增色不少,在此謝謝一起交流的朋友。(交流的在前面)
《第一朵杏花》主要講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qū)W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茍的科學研究態(tài)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這篇課文人物形象生動鮮明,字里行間一覽無遺,所以,抓住關鍵詞句進行引導分析,是我教學中的主要手段。
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們找出描寫竺可楨爺爺言行的句子,然后采用表演讀、生活體驗回憶等方式,感受“彎下腰來、習慣地問”等地方留給我們的感受。通過表演讀,學生們能感受到竺可楨爺爺?shù)钠揭捉耍J真觀察是長期養(yǎng)成的一種習慣。后面第二段中的“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走回書房,打開筆記本,鄭重地記下了這個日子”等語句,通過分角色朗讀,想想人物說話的語氣和神情,感受到竺可楨爺爺?shù)玫綔蚀_時間后的激動心情,他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
教學本文,討論充斥著整個課堂,說、思、讀等,給整堂課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第一朵杏花》教學反思
這篇文章主要告訴師生“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類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一定要“精確”。這一課是給孩子的,也是給我們老師的。我們從事教育科學研究精確了嗎?問這個問題其實是這篇文章教學的題外話,但個人認為,也是我們老師應該問自己的話。因為我們老師自身的精確,更能夠影響孩子。
關于竺可楨精確觀察的故事是很多的,這篇文章只是其中的一篇,這個故事很有啟發(fā)性。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在引導學生與文中人物對話時,我們的重心都落在了竺爺爺?shù)纳砩希驗檫@篇文章是寫竺爺爺?shù)模拇_是讓學生與名人對話,從而在母語學習中習得素養(yǎng)。但我認為這樣教不全面,因為這里還有一個人物,那就是杏樹主人家的那個沒名沒姓的孩子。我覺得這個孩子對孩子的啟發(fā)意義更大,原因很簡單,因為他的年齡與四年級的孩子差不多(從課文中的圖可以看出),因為這個孩子能夠記住竺爺爺?shù)脑挘⑶以谝荒旰鬁蚀_為竺爺爺提供了信息。現(xiàn)在的好多孩子忘的太快,缺少著這種長時間。而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我們老師為學生提供的問題,往往也缺少著這種長時間。因此利用與這個孩子的對話,引導學生把現(xiàn)在不能解決的問題留下來,記下來,以后時機成熟在去解答,也是一項重要的素養(yǎng)。
如果我們研究蘇教版五下的《二泉映月》同樣會發(fā)現(xiàn)到這一點。阿炳的師傅第一次帶他到二泉時問他聽到了什么,阿炳說沒有聽到,師傅說以后你會聽到的。如果當時阿炳的師傅告訴了阿炳答案,《二泉映月》也許就不會產(chǎn)生了。
當然這兩篇有著本質(zhì)不同,因為竺爺爺并沒有精確的杏樹開第一朵花的時間,這個時間應該說是這個小孩子記住問題后的告訴。而《二泉映月》中阿炳的師傅還是能夠聽到其他的,他怕阿炳不明白,所以沒有告訴,要是鼓勵他體驗。
因此,讀這篇課文,進行教學設計,我就從兩個對話層面進行,這樣學生就有了兩個收獲,既收獲竺爺爺?shù)难芯科焚|(zhì),也有個一個榜樣。
另外,讀《第一朵杏花》大家都清楚,這篇課文的題目起的非常好,沒有直接用“竺可楨爺爺”等其他題目,因為這個題目本身就內(nèi)涵著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是兩個人兩年的勞動果實。所以,抓住兩個來教,那是我們應該走的一條路,是一條更全面的路。
抓住關鍵詞句 領會意思——《第一朵杏花》反思
這一篇課文我讀得很細,也希望我的那班大大咧咧的學生也能像竺可楨爺爺學習,讀書更精細一點,因此,我把教學重難點定為:“讀讀、議議,抓住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在讀中感悟竺可楨爺爺在科學研究方面一絲不茍、十分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學法中有一條也是:“抓住關鍵詞讀懂句子,領會蘊含的意思。”
邊上課邊反思,我又想了一篇新的教案,把抓字詞和從篇章入手結(jié)合起來,立足讓學生在學習閱讀時既能看到點,又能關注面,點面結(jié)合,真正把課文讀透,做到走進去又能走出來。
現(xiàn)把新教案記載如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詞語:
第一組:“一棵杏樹、一片粉紅、一朵杏花”注意數(shù)量詞
第二組:“吹綠柳稍、吹青小草、吹皺河水、吹鼓花苞”注意用詞的精當 用這些詞語說一句話
第三組:“走近杏樹、走進書房”注意同音字
2、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課文講的是什么。
二、學習課文:
1、我們首先來讀一下竺可楨爺爺和男孩第一次看杏花
指名分角色讀1——5小節(jié)
△“一株杏樹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紅”
說明杏樹上有了許多花苞,春天到了
△“走近杏樹數(shù)了數(shù)”
這是搞科學研究形成的習慣:精確(分毫不差)
△“已經(jīng)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綻開了花瓣兒”
花開放的時間不一,觀察仔細
△“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
“彎腰”看出竺爺爺和藹可親,平易近人
“習慣地問”看出他已形成了主動探索的習慣
師評:習慣決定命運,竺爺爺做事一絲不茍,認真負責幾十年,難怪一生發(fā)表著作300篇呢!
師:仔細讀書就能有發(fā)現(xiàn),讀書的樂趣就在這兒
3、我們再來讀一讀第二次看杏花
分角色讀6——15小節(jié)
1)邊讀邊注意體會竺爺爺和孩子對話時的心情變化
評:孩子心情的變化(急切——激動——自豪——肯定)
竺爺爺心情的變化(疑問——驚喜——激動)
*練習讀好對話
2)除對話外,還可以從哪兒看出竺爺爺對這一發(fā)現(xiàn)的興奮?
指名讀(第15節(jié)第1句)
練習讀好這句話
3)從這一小節(jié)你還能讀懂什么?
“捧”對杏花的喜愛之情溢于言表
“鄭重”說明非常嚴肅認真,非常重視,
由此也可以看出竺爺爺對科學研究的嚴謹
4、讓我們把兩次看杏花對比著讀一讀,想一想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相同之處:都是看杏花
不同之處:
孩子第一次是被竺爺爺問第一朵杏花什么時候開
第二次是主動地告訴竺爺爺?shù)谝欢湫踊ㄩ_了,剛才!
第一年竺爺爺問第一朵杏花什么時候開的,沒有得到答案
第二年竺爺爺從孩子口中知道了第一朵杏花了,在觀察后鄭重地記下了這個日子。
5、竺爺爺沒有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來寫記錄,而是在觀察后精確地記錄下了自己的發(fā)現(xiàn)竺爺爺正是通過“常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化的規(guī)律。
齊讀16小節(jié)
6、課文學完了,你對竺爺爺一定有了更深地認識,說說你認為竺爺爺是個什么樣的人?
(一絲不茍、嚴謹、認真)
7、思考:課文為什么要以第一朵杏花為題?
三、課外延伸
1、想知道更多有關竺爺爺?shù)墓适聠幔?/p>
閱讀《小學語文課文同步擴展閱讀》9——12頁
2、練習寫觀察日記,把春天來了,周圍的變化記錄下來
與舊教案比,新教案除引導學生關注文章中的精彩字詞句外,在復習中我添加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在感悟全文時我添加了“比較兩年看杏花有什么相同之處、不同之處”和“想一想為什么以‘第一次杏花’為題”。雖然只是幾處添加,第一是增加課堂閱讀的密度,第二是引導學生關注課文的篇章結(jié)構(gòu)和整篇的布局。
之后的教案,我也將注意到點面的結(jié)合,即字詞與篇章的結(jié)合。
另外兩個細節(jié)我也得注意:1、孩子的發(fā)言要能抓得住;2、板書要圍繞中心。教師在課堂上不能因隨意的舉動影響教學效果;課堂上教師的思維敏銳,動作、語言到位才能上得出精彩的課
《第一朵杏花》課課練 篇13
小學語文蘇教版第八冊第二課《第一朵杏花》
二、設計理念:
課文《第一朵杏花》講述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qū)W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茍的科學態(tài)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本課的學習,以不同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感悟、積累和運用語言,初讀從畫面入手,觀察杏花是什么樣子的,細讀,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抓住自學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思想感情,此外課堂教學過程中還適當補充課外閱讀資料。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憑借對語言文字感悟,體會竺可楨一些不茍的科學態(tài)度和治學精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引導學生學會用心觀注周圍事物變化,懂得只有精確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四、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感悟人物思想感情。
五、教學難點:
聯(lián)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如何養(yǎng)成精確觀察、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
七、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春天到了,各種各樣的花兒爭先恐后地開放著,多媒體出示嬌艷的玫瑰,富貴的牡丹,高雅的梅花,優(yōu)美的圖片博得學生驚嘆,吸引學生注意。
2、而有一種花卻不起眼,多媒體出示一株淡淡的杏花,讓學生說說畫面,然而就是這樣一株杏花卻引起了一位大科學家的關注,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由此引出課題。板書:第一朵杏花。學生和老師一起書寫課題。
3、看了這個題目你們有什么疑問嗎?請大家?guī)е约旱囊苫蟮秸n本中去找答案。
4、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設計意圖,在課堂開始,以隨和的談話營造一種寬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認知條件與課文相聯(lián)系,運用媒體進行圖片展示,引領學生感悟杏花平常,極大限度調(diào)動學生表達欲望,讓學生漸入學習佳境。)
(二)圖文對照,學習生字詞。
1、多媒體出示文中插圖,指導學生觀察圖畫,圖上畫的是誰?他們在干什么?
2、隨機學習生字。
一株(zhu)杏樹 綻(zhàn)開詞 泛(fàn)出 仰(yang)起臉
(設計意圖:將文中的生字新詞與課文插圖相聯(lián)系,既避免了單一學習生字的枯燥,又給學生增添不少學習情趣,吸引了學生的學習注意力)
(三)學習課文,精讀感悟。
1、過渡:多媒體出示第一自然段,提問:竺爺爺從外面回來,看到院墻旁杏花開了,他是怎么看的?他看到的杏花有什么特點?
引導學生抓住“院墻旁”“淡淡的粉紅”“走近”“數(shù)了數(shù)”“四朵花”“不同程度”等關鍵詞句體會杏花的不起眼和竺爺爺看花時的認真態(tài)度。
2、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朗讀、感悟,初步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3、自讀2—5自然段,畫出表示人物神態(tài)語言的詞句。
4、多媒體出示2—5自然段,學生自由練讀。
5、學生表演仰起臉,天真地問,感悟文中小男孩童真童趣。
6、從兩次提問感悟竺爺爺?shù)膬?yōu)秀品質(zhì)。
①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②我是問第一朵是哪天開放的?
7、還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竺可楨爺爺優(yōu)秀品質(zhì)?從“又”“習慣”可以看出竺爺爺不是第一次看杏花,也不是第一次追問有關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這就說明竺爺爺注意實際觀察,親自調(diào)研,掌握第一手資料。
8、從小男孩疑惑說起,聯(lián)系學生實際,說說自己此時感悟,自己平時也注意過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嗎?由此引發(fā)議論。
9、強調(diào)句型,我有用處,明年你可要留心點,設置懸念,竺爺爺?shù)降子惺裁从锰帲?/p>
10、分角色朗讀課文,感悟人物思想感情。
11、學生讀,學生評,老師評。
12、補充竺可楨觀察物候小故事。
(設計意圖:以真實的對話,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通過簡單表演,適當?shù)闹w語言,體會孩子的天真,通過竺爺爺兩次提問,水到渠成地引領學生感悟作為一位特候?qū)W家,掌握第一手資料是多么重要,由此引發(fā)更深一層的思考)
四、讀中悟理,點明中心。
1、作為一句物候?qū)W家,竺可楨對科學的追求做到實事求是,一絲不茍,他又是怎么說的?
2、多媒體出示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3、結(jié)合這一段,學習生字新詞(精確:估計、掌握)
4、由“精確”再次感悟竺可楨治學態(tài)度。
5、結(jié)合前文理解“估計、推斷”,突出強調(diào),不能使用,也不能用。
6、學生讀,學生評。
(設計意圖:由竺可楨所做,所問過渡到所說,讓學生感悟出竺可楨是一個言行一致的人。結(jié)合課文學習生字新詞,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掌握精確、估計、推斷)。
(五)課外延伸,深化主題。
1、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我們平時在哪些地方也使用估計和推斷,今后又應該怎么做呢?
2、文中描述的是關注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其實在平時我們還可以觀察,春天,第一聲鳴叫;夏天,第一聲雷鳴;秋天,第一片落葉;冬天,第一場雪……發(fā)生在什么時間?
3、生活中很多處都需要精確觀察,也只有精確觀察,才能搞科學研究,竺可楨這樣做這樣說,也是這樣要求我們的,所以課文經(jīng)第一朵杏花為題。
4、冬去春來,第二年,出示第六小節(jié),小男孩觀察到了杏花開放的時間嗎?他有什么表現(xiàn)?這是下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
5、我們不僅要學會觀察大自然變化,還要學會關注人與人,關注社會的發(fā)展。
6、贈送名言:處處觀察皆學問。
(設計意圖:由課文中第一朵杏花引發(fā)開去,引導學生對春、夏、秋、冬各具代表性景物觀察,由關注大自然到關注社會。由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讓學生滋生向他人表達欲望,感悟課文內(nèi)涵,感悟?qū)λ耍瑢ι鐣P注。
《第一朵杏花》課課練 篇14
江蘇省海門實驗學校小學部 馮振華
課文《第一朵杏花》是從科學家竺可楨日常生活中擷取一個小故事,贊美了他在科研中一絲不茍的精神,勤于觀察的習慣和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
故事緊緊圍繞兩次對話展開。兩次對話是全文的主線索,雖極其簡單,卻是人物心靈的鏡子,是閱讀故事的眼睛。正是兩次簡單而又深刻的對話,從中反映了竺可楨卓越的科學精神、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折射了他難能可貴的觀察、記錄、不恥下問的科學習慣。常言道:言為心聲。細細揣摩文中對話,有助于領會人物內(nèi)心世界,透視人物所思所想,傳達人物所感所悟。領會了對話,也就領會了故事的用意,為我們真正走近竺可楨作下鋪墊。
第一次對話
故事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開始了。正值春天,桃紅柳綠,蜂飛蝶舞,春意盎然。杏花也不甘落后,慢慢地出現(xiàn)在了我們的視野中:“院墻旁的一株杏樹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紅。”這時,對于所有人,該做的除了賞花還有什么呢?于是,杏樹的主人帶著他的孩子來看花了。碰巧,竺可楨也來了,“走近”杏樹“數(shù)了數(shù)”,和孩子的第一次對話也由此展開。雖是極其簡單的語言,但我們卻能讀出人物的內(nèi)心。
“爺爺,您又看花啦?”
“是啊,杏花開了。”
從“啦”、“啊”、“了”看出,此時他們的心情是閑適的。竺可楨到底是個治學嚴謹?shù)目茖W家,當他發(fā)現(xiàn)了一處可供研究的物候現(xiàn)象時,該是多么驚喜。他身為一名科學工作者,對于花開時間這一問題是敏感的。所以當他“習慣地”問及花開時間時,語氣變得急促而焦急。
“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我是問第一朵是哪天開放的。”
語言干凈利索,卻能把人物內(nèi)心解讀得淋漓盡致。這第一朵杏花的開放時間,對于竺可楨是多么重要!一個熱愛科學、勤于觀察、不恥下問的科學工作者的形象躍然紙上了。當他欲知而不得時,竺可楨告訴孩子:“我有用處,明年你可要留心點。”
第二次對話
時間像飛箭,轉(zhuǎn)眼迎來了第二個美麗的春天。“春風吹醒了柳梢,吹綠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
這一次竺可楨和孩子的對話顯得更精練。
“什么事情啊?”
“什么時候?”
“是第一朵嗎?”
竺可楨的問句短小,語氣急促,不難看出他此時因在第一時間知道了第一朵杏花確切的開放時間而格外激動、興奮,幾近欣喜若狂的情態(tài)。于是,他“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這就是竺可楨親眼所見后的高興,是他親自觀察后的勝利,也是他作為一名科學家因掌握了最確切的資料而發(fā)自內(nèi)心的興奮。
這是他對待科學的態(tài)度,正如他自己所說“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
從這兩處對話中,竺可楨對待科學的精神、態(tài)度與習慣,可見一斑。資料表明,竺可楨在科學中特別重視調(diào)查研究,他每到一處,不恥下問,勤于觀察,注重精確時間,這種一絲不茍的科學態(tài)度值得我們學習。
在弘揚竺可楨的可貴精神時,作者獨具匠心,與兒童的認知、內(nèi)心成長相適應,沒有空洞的說教,沒有無病呻吟的教條,而是將樸素的道理穿插其中,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故事出現(xiàn)。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熏陶與感染,竺可楨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也銘刻于心了。
對話是本文的關鍵所在,是讀懂文本,走近竺可楨,感悟他科學精神、態(tài)度、習慣的依托。第一朵杏花的開放時間便是竺可楨親自觀察、記錄所得,是他嚴謹?shù)目茖W精神、科學態(tài)度的折射,也是他常年進行科學觀察的習慣所在。
《第一朵杏花》課課練 篇15
一、教學要求: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 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4、給課文分段,并說說段落大意。能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難點
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四、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出示掛圖,揭示課題
1、談話引入
春天來了,我們班的同學是勤奮好學的,我們學過哪些寫春天的詩呢?(引導學生背誦高鼎《村居》、孟浩然《春曉》、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賀知章《詠柳》)同學們背得抑揚頓挫,悅耳動聽。
春天來了,柳樹伸展開嫩綠的枝條,草兒也伸個懶腰從地底下鉆出來,燕子在天空中跳著歡快的舞蹈,桃樹、梨樹、杏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也都開滿了花。你知道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時候開的嗎?
板書課題:第一朵杏花
2、通過預習,你知道課文寫的是誰嗎?
讀“竺、楨”2個字,能讀準字音即可。
3、提問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讀要求:
(1) 輕聲自讀課文兩遍
(2) 畫出生字詞,結(jié)合生字表讀準字音
(3) 標出自然段序號,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抽讀字音。
(2)指導讀長句子。
指名讀句子,相機指導停頓斷句。
(3) 指名朗讀課文
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
三、范讀課文
1、范讀課文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時間先后順序,本文應該如何分成兩段?
(2)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獨立成一段?
2、范讀后根據(jù)提示討論分段。說說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楨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幫助下,竺可楨爺爺準確地記下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
第三段(16):竺可楨爺爺通過長年精確觀察,掌握了氣候變化規(guī)律。
四、指導書寫生字
五、布置作業(yè)
搜集有關竺可楨爺爺?shù)墓适拢乱惶谜n交流。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說說這篇課文寫了哪位科學家的故事?[板書:竺可楨]
2、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
分別是什么時間?(一年前, 一年后)
二、第一次 (學習第1---5 自然段)
1、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討論(學生可相互解答,教師只作點撥)。
3、指導朗讀。
4、 重點指導第3自然段,體會帶點詞的作用。
出示:“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習慣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里養(yǎng)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tài)度。)
5、 四人小組練讀。
一個讀竺爺爺?shù)脑挘粋讀小孩的話,一個讀旁白,一個做評委。
三、第二次 (學習第6---15自然段)
1.師述: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著竺爺爺?shù)膰谕校荒旰螅⒆佑写鸢噶恕N恼碌?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yōu)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2.指名讀,突出“綠、皺、鼓”等關鍵詞。
3.齊讀
4.重點放在對話朗讀上
(1)讀第一遍:自由輕聲讀,想想這是誰說的?幫它加個提示語。
討論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shù)貑枺骸笆裁词虑檠剑俊?/p>
小孩子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shù)貑枺骸笆裁磿r候?”
小孩子地說:“剛才。”
竺爺爺?shù)貑枺骸笆堑谝欢鋯幔俊?/p>
小孩子地說:“是。”
(2)讀第二遍:同桌討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指名說說,歸納答案:奇怪、高興、激動、自豪、半信半疑、肯定。[參考網(wǎng)絡精彩片斷]
(3)讀第三遍:根據(jù)提示與讀出語氣,指導朗讀。
(4)讀第四遍:指名生一個讀竺爺爺?shù)脑挘粋讀小孩子的話,其余讀旁白。(7---14)
5.師述: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那王老師不禁要問小孩子為什么高興?竺爺爺為什么高興?
(小孩子是為自己終于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6.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讀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竺爺爺頃刻間象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7.“鄭重”什么意思?你從“鄭重地計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么?
(“鄭重”的意思是嚴肅認真。從“鄭重地計下”可以看出竺可楨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
[板書:一絲不茍]
師述:是的,“一絲不茍”,竺爺爺?shù)脑捯沧C實了這一點。
四、作業(yè)
1、課后練習4
2、抄寫詞語2遍。
第三課時
一、復習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二段。
二、學習第16自然段
1、 出示:“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
2、 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3、 你怎樣理解“精確”一詞?(非常準確)能不能結(jié)合前文來說說。
4、 指導朗讀
5、 竺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來的,你找到原因了沒有?
三、總結(jié)遷移
1、自由朗讀課文。
2、從竺可楨爺爺身上,你受到什么啟發(fā)?今后在學習、生活上準備怎樣做?
學生討論后回答。
3、小結(jié): 正如竺爺爺所說,他正是通過長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花的規(guī)律。
[板書:精確觀察]
師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么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4、 再讀讀竺爺爺?shù)脑挘由铙w會
四、練寫片段指導
仿照課文第二段,練寫片段,題目是《買菜》或《第一次買菜》
1、讀課文第二段,總結(jié)這一段中對話集中時記錄的形式特征。
(1) 每人說一段話便獨立成一個自然段。
(2) 可寫提示語,也可不寫。
2.學生練寫。
附板書
17、第一朵杏花
哪天開花
竺可楨 鄭重記下 一絲不茍
精確觀察…
網(wǎng)絡精彩片斷: 竺可楨與孩子的對話,我以為是一個比較好的書面練筆素材。所以我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添加合適的提示語,發(fā)現(xiàn)比較有效。
請看學生加的有關提示語:
竺可楨爺爺奇怪地(微笑著、溫和地)問:“什么事情啊?”
孩子急忙(興奮地、結(jié)結(jié)巴巴地、自豪地)說:“竺爺爺,杏花開花啦!”
竺爺爺高興地(連忙、興奮地)問:“什么時候?”
孩子自信地(不容置疑地、肯定地)說:“剛才!”
竺爺爺激動地問:“是第一朵嗎?”
孩子自豪地答:“是。”
很明顯地可以看出學生對竺可楨終于發(fā)現(xiàn)第一朵杏花盛開的時間激動萬分的心情,對孩子受竺爺爺?shù)挠绊懚鴪远ú灰频貛椭鸂敔斂茖W觀察杏花執(zhí)著精神是真正懂了。但孩子們對提示語究竟如何運用顯然還是不甚明了,這也是我預料之中的,所以有必要對學生進行指導。
所以我又拋出一個問題:“人物的提示語是否都應放在前面?如果要改,該如何改?”
這時學生都沉思起來,過了一會兒,有幾名學生發(fā)言了:
生1:“竺爺爺,杏花開啦!”這一句的提示語應放在后面,因為孩子終于發(fā)現(xiàn)了杏花開放,他急切地想讓竺爺爺知道這驚天喜事。
我讓學生把提示語調(diào)到后面讀讀:
“竺爺爺,杏花開花啦!” 孩子急忙(興奮地、結(jié)結(jié)巴巴地、自豪地)說。
孩子們發(fā)現(xiàn)果然這一句人物語言,提示語放在后面確實比前面好。為此,我提醒學生原當人物的語言比較急切、緊張時,提示語可以在后面添加。
接著孩子們覺得后面竺爺爺?shù)脑挘骸笆裁磿r候?”、“是第一朵嗎?”提示語最好也放在后面,以表現(xiàn)竺爺爺?shù)呐d奮之情。
有的孩子以為到這里可以結(jié)束了,我卻忽悠了他們一下:“那么既然剛才的對話比較急切,你覺得加提示語還有必要嗎?”
馬上有的孩子大呼上當,因為做了半天無用功,老師捉弄他們了,因為人物對話既然這么急切,完全可以不用提示語。于是我提醒學生,不用提示語是人物對話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可還有幾名孩子卻說,剛才的練習很有意思,使他們懂得了人物的提示語在什么情況下加在哪里。
《第一朵杏花》課課練 篇16
教學目標:
1.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誦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3.練習通過討論關鍵問題,閱讀、品位文章中的詞句,把握人物的特點,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4.體會人物語言引用的方法,片段仿寫,提高寫作能力。
教學重點:
整體感悟文字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對人物形象迅速準確的把握,對浸透其間的感情真切體會,對蘊含的道理深刻感受。
第一課時
一、出示課題,介紹竺可楨
板書課題,簡介竺可楨。
二、初讀課文,直奔中心
1.聽了介紹,你覺得竺可楨爺爺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迅速瀏覽課文,找出答案來。
(竺爺爺正是通過常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化的規(guī)律。)
2.什么是“精確觀察”?用竺爺爺?shù)脑捳f就是?
(“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類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
三、再讀課文,品味關鍵詞句
1.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嗎?請同學們再讀課文,要求:
(1)畫出有關語句,思考畫出它們的理由。
(2)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自學生字新詞。
2.檢查自學情況:
(1)了解學生學習字詞的情況:
著重指導:仰(yǎng),不要多出一撇來;皺(zhòu),翹舌音,讀準后再組成詞語;曾(céng),平舌音。
(2)交流所畫句子,說說畫出它們的理由來。
1竺可楨爺爺從外面回來,看到杏花開了,便走近杏樹數(shù)了數(shù),已經(jīng)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綻開了花瓣兒。
(“數(shù)了數(shù)、四朵花”可見竺爺爺觀察認真,“不同程度地綻開”說明竺爺爺不僅觀察認真,而且觀察細致。)
2“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習慣地問”說明竺爺爺不管觀察什么,都需要精確的時間。)
3竺爺爺走回書房,打開筆記本,鄭重地記下了這個日子:清明節(jié)。
(“鄭重地記下”表明了他對于科學觀察嚴謹而又一絲不茍。)
四、三讀課文,探究問題
1.“我是問第一朵是哪天開的。”竺爺爺補充了一句。孩子答不上來了……那你們說竺爺爺自己知不知道第一朵杏花是哪天開的?
2.學生三讀課文后,布置學生課后討論。
第二課時
一、圍繞關鍵問題,討論探究。
1.拋出問題:竺爺爺自己知不知道第一朵杏花是哪天開的?
2.交流討論:
引導學生品味以下語句,理解竺爺爺是知道的,他是在借機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觀察習慣、嚴謹?shù)目茖W研究精神。
(1)“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2)“我是問第一朵是哪天開的。”
(3)“我有用處,明年你可要留心點。”
(4)竺爺爺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二、分角色練習朗讀,升華情感。
三、品位語言,練習仿寫
1.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你還發(fā)現(xiàn)有哪些好詞佳句值得我們?nèi)ゾ捉琅c品位?
2.交流:
(1)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院墻旁的一株杏樹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紅。
(“泛”字用得好,正因為是露出、透出,所以才是“淡淡的粉紅”。)
(3)春風吹綠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
(①這是個排比句,句式整齊,朗讀上口;
②通過寫春風“吹綠柳梢,吹青小草,吹皺河水,吹鼓花苞”將看不見的春風寫活了,既形象,又生動。
③ “皺”用得神奇。說到“皺”,人們想到的往往是皺紋、皺眉等,很難將它和美好的春天聯(lián)系到一起,但作者在這里化腐朽為神奇,不僅寫出了輕風輕撫河面的暖暖春意,而且讓人頭腦重立即就呈現(xiàn)出了微波粼粼的圖畫。
④“鼓”也用得巧妙。如果說成“春風吹大了杏樹的花苞”,就無法讓人體會杏樹那勃勃的生機。)
⑤指導仿寫(課例附后)。
(4)陽光下的杏樹,捧出了第一朵盛開的杏花。
(“捧”字用得好,好像說杏樹要把杏花充分展現(xiàn)在人們眼前;“捧”字還寫出了杏樹的無私奉獻精神;“捧”字讓人感覺到因為是第一朵,所以顯得特別珍貴。)
3.小結(jié):因為我們都有一雙慧眼,所以對文本的咀嚼越來越有味道了!
四、激發(fā)思考興趣。
1.讓你來給文章擬題,你會擬怎樣的題目?
2.課文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為題呢?
(“第一朵杏花”是貫穿全文的一條線索;象征了竺爺爺嚴謹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標志著小孩子良好觀察習慣的養(yǎng)成。)
五、總結(jié)下課
課文講述了竺可楨爺爺指導小孩觀察第一朵杏花的小故事,贊揚了他一絲不茍的科學態(tài)度,也告訴了我們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附:練筆課例(陳永山)
一、引:
師:作者在描寫春天到來時,抓住了哪幾種景物?
生:抓住了“柳梢、小草、河水、杏樹的花苞”四種景物。
師:春天的景物有許多,作者為什么選擇寫這四種景物呢?
生:因為春天來了,柳梢發(fā)芽了,小草泛綠了,河里的冰融化了,杏樹要開花了。這四種景物能反映出春天的到來。
師:作者又依次用了哪幾個動詞?它們好在什么地方?
生:依次用了“吹醒”“吹綠”“吹皺”“吹鼓”四個動詞。(指導學生討論得出)春天,柳梢長出了嫩芽兒,就像張開的睡眼,所以用“吹醒”;小草透出了綠色,所以用“吹綠”;春風吹過小河,河水漾起了波紋,所以用“吹皺”;杏樹要開花了,花骨朵兒很飽滿,所以用“吹鼓”。這四個動詞生動、形象,把四種景物寫得活潑可愛。
師:在這段話中,作者抓住了春天景物的特點,使用幾個生動、形象的動詞,把春天的景物寫活了。你們能不能抓住秋天景物的特點,照樣子仿說一段話?
二、扶:
師:秋天同別的季節(jié)比,有哪些明顯的特征?
生:稻子熟了。
生:大雁飛走了。
生:樹葉落了,楓葉紅了……
師:根據(jù)秋天景物的特點,該使用哪些貼切的動詞呢?
生:秋天,稻子熟了。可以這樣說:秋風吹熟了稻子。
生:秋天,稻子熟了,變成了金黃色,所以也可以說:秋風吹黃了稻子。
三、放:
師:同學們,秋天有許多區(qū)別于其他季節(jié)的景物,下面就請你們各自選擇四種景物,用上幾個貼切形象的動詞仿說一段話,再把它寫下來。除了寫秋天的景物,也可以寫夏天或冬天的景物。寫完后先在學習小組交流一下,互相提提意見。
學生寫話舉例:
△時間像飛箭,轉(zhuǎn)眼又是一年。秋風吹黃了稻子,吹走了大雁,吹落了樹葉,吹紅了滿山的楓葉。
△時間像飛箭,轉(zhuǎn)眼又是一年。寒風吹枯了小草,吹凍了小河,吹白了蘆花,吹開了芳香撲鼻的臘梅。
《第一朵杏花》課課練 篇17
課文《第一朵杏花》就是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qū)W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茍的科學研究態(tài)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我認為《第一朵杏花》這篇課文的題目起的非常好,沒有直接用“竺可楨爺爺”等其他題目,題為《第一朵杏花》,實際上是從把握第一朵杏花開放的精確時間來說明竺可楨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例子,卻蘊含著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它告訴我們“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類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一定要“精確”。這一課是給孩子的,其實我認為也是給我們老師的。我們從事教育科學研究精確了嗎?問這個問題其實是這篇文章教學的題外話,但個人認為,也是我們老師應該問自己的話。因為我們老師自身的精確,更能夠影響孩子。
我把這篇課文的整個教學過程分為三大板塊,分別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爺爺意味深長的話。因為課文較長,而且本文的重點是第二次看杏花,所以我進行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把后兩個板塊作為本課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我通過指導學生朗讀、討論,抓住關鍵詞語和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特別是對竺可楨和小孩對話部分的指導朗讀,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我還通過補充資料《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的介紹,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加深對人物品質(zhì)的感悟。具體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第一點:欣賞文中精彩的好詞佳句:
雖然是寫的一個小故事,但課文中有很多精彩的語言值得我們?nèi)テ肺丁⑿蕾p。例如“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院墻旁的一株杏樹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紅。”“時間像飛箭,轉(zhuǎn)眼又是一年。”“春風吹綠了柳稍……吹鼓了杏樹的花苞。”“陽光下的杏樹捧出了第一朵盛開的杏花。”寫得非常有韻味,有的用詞巧妙,有的用比喻、用擬人寫得活潑生動,我讓孩子們反復品讀,細細欣賞,在閱讀中積累。
比如我在教學課文的第六自然段——“春風吹綠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的時候,當我通過三個問題復習完上節(jié)課的1------5自然段的主要內(nèi)容時,我接著過渡:“瞧,光陰似箭,轉(zhuǎn)眼又是一年,春姑娘悄悄的來了……請你自由朗讀第六自然段!”孩子們早已迫不及待地大聲朗讀起來,讀得特別有情感,也許是導語的觸動,也許是文本的美麗,也許是對春天美好的感覺,當我指名度的時候,舉手的孩子一下子多了許多,都想爭著一展自己的才能。我又說道:“這個句子多美呀,我也想讀,給我個機會吧!”我范讀以后,請學生給我比賽,這時候的學生更是躍躍欲試,我在心中偷偷的樂了!果然,孩子們的朗讀特別投入,能感受到光陰荏苒,更能感受到生機勃勃的春天。對這段話中喜歡詞語的欣賞更是各抒己見,甚至有的孩子還談到喜歡這句話中的排比句式,這些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可謂深入文本啊。
還比如我教學對話后面的“陽光下的杏樹捧出了第一朵盛開的杏花。”一句時,故意把“捧”讀成“開”,待學生發(fā)現(xiàn)后,我問學生哪個詞好?好在哪里?學生們各抒己見,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他們明白了:用“捧”字更能說明這朵杏花對孩子和竺可楨爺爺是多么的珍貴!
第二點:添加合適的提示語,深入感悟文本:
這篇課文最不容易讀好的地方就是:竺爺爺和小男孩之間的那段沒有提示語的對話。這段對話沒有提示語,但引導學生讀好對話,通過人物語言來想像他們說話時的語氣神情,理解竺爺爺內(nèi)心活動卻是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我就估計他們只能簡單地把這段對話讀成一般的一問一答的語氣。在指名讀了一遍以后我說“讀得真不錯!如果加上合適的提示性的語言,我想會讀得更好!你們看,‘這一天,竺爺爺正在書房里看書,忽然聽見窗外一個小孩子的聲音:‘竺爺爺!竺爺爺!’這里的‘竺爺爺!竺爺爺!”該怎么讀?”“讀得急切,讀得著急。”學生回答。“對,因為后面有一個提示性的句子:是誰喊得這么急?所以老師希望你聯(lián)系上下文,展開合理想象給下面這段對話補上提示語,看誰補得最合情合理。”
學生填完以后,我不急著讓他們把答案說出來,而是指名通過加提示語朗讀來表現(xiàn)人物的心情和語氣,當然,讀書是個性化的活動,這里我并不強求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答案,只要是聯(lián)系上下文的合理想象,我都給予認可。比如第一句可以是“竺爺爺親切地問、溫和地問”(因為前面從“彎下腰來”已經(jīng)知道他是一個和藹可親的老人),也可以是“竺爺爺好奇地問、奇怪地問”;第二句可以是“小孩子激動地說”,也可以是“小孩子興奮地說、高興地說”;第三句可以是“竺爺爺激動地問”,也可以是“竺爺爺急切地問”等等。學生在分角色朗讀這段對話的時候,竭力通過表情、聲音等的變化來展示人物的內(nèi)心,扮演孩子的那個學生讀得天真、驚喜、著急,尤其最后一個“是”字讀得特別有味道;扮演竺爺爺?shù)膶W生讀得穩(wěn)重又激動,快速又鄭重,在反復的朗讀訓練中,學生真正走進了文本,對人物對事情的感受就更加真實深刻了。他們能抓住“頃刻間、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快步”等詞語體會到竺爺爺知道準確時間之后的激動和容光煥發(fā),能抓住“鄭重”體會到竺爺爺對研究工作的嚴謹和鄭重。
總之,在教學中我通過讀引導學生進入情境,讓他們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想像,學生讀得投入,體會得真切,并體現(xiàn)了多元理解與個性朗讀。
第三點:傾聽故事,進一步認識科學家的可貴品質(zhì):
在進行完第二個板塊后,我通過講述竺可楨爺爺堅持在北海公園觀察大自然23年,記下了詳實的大自然日記的故事,不僅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情境,讓學生知道了紀錄這些自然現(xiàn)象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過這個故事,學生受到了感染,更進一步的了解了竺可楨對科學嚴謹認真、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這時再順勢出示最后一個自然段竺可楨的話,也就自然而然的理解了。
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中,我認為以上三點是比較成功的,但是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整堂課出現(xiàn)了前緊后松的情況,第六自然段的朗讀不應該處理的過細,而是要把重點放到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和感悟上。在以后的教學中還應該精心設計,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