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的天堂》教案
一、回顧課文:
提問:作者幾次經過鳥的天堂,分別看到了怎樣的景物色?
二、談話導入:
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第一次沒看到鳥,卻看到了大榕樹的碩大無比和充滿生機的美麗。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他看到了眾鳥飛騰的熱鬧場面。課文中著名作家巴金向我們展示了一靜一動截然不同的兩幅畫卷,你更欣賞哪一幅呢?你畫出來了么?(畫好的同學貼到黑板做為背景)
三、交流收集到的有關資料:
如今,鳥的天堂已成為我國著名景點之一,除了課文中介紹的內容之外,你對他還有哪些了解呢?
1.請學生匯報。
2.老師出示,請學生讀
四、寫解說詞:
1933年,巴金到新會訪友時,路過此處,寫下膾炙人口的《鳥的天堂》一文從而使鳥的天堂美名傳揚四海。在大力發展旅游的今天,如何吸引中外游客到此一游呢?如果你就是一位導游詞設計者,你能否根據來自不同地區的游客,設計出不同人群的導游解說詞呢?
1,出示寫作背景:
情景一:一群來自廣東“南方旅行社”的游客,來到了“鳥的天堂”,面對著這些榕樹比較熟悉的游客,你開始講解
情景二:一天,旅行社安排你接待一個由東北人組成的旅游團。他們中的人大多數是第一次見到榕樹,你該如何向他們介紹“鳥的天堂”?
情景三:國際旅行團帶來了一個由加拿大、俄羅斯等國的外賓組成的旅游團,他們多數人是第一次到中國,你準別怎樣講解?
2.請學生自己選一個感興趣的情景設計導游詞。
3.寫好后請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評選出組內最佳。
4.推選組內最佳在班級匯報、師生共議(結合三種情景)。
五.表演:
你們的導游詞可以說是各具特色,設計的都很精彩。然而耳聽為虛,如果此刻你們就面對著各色旅客,你怎樣發揮你導游的身份呢?
1.出示評比標準
(1)解說詞能針對不同的游設計,繁簡適度;
(2)“導游”講解態度和藹、親切、落落大方;
(3)游客表現自然、主動詢問。
2.學生自由組合練習表演
3.練習后請小組上前表演。
六.課堂總結
教學反思
本文的教案設計,注意從以下論念出發:
1.成功地設計了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樂于接受口語交際這一頗感頭疼的內容,也樂于參與其中。
2.將所學與生活相聯,使學生能學以致用,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但教學實踐過程中,有成功的喜悅,也有不足的遺憾。學生在情境中可以說躍躍欲試,但站起表述時還只是個別學生在動,使得參與面較小,全體互動不足。今后仍需致力于調動全體學生活起來、動起來。
旅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鳥的天堂。今天由我做你們的導游,一起來游覽鳥的天堂。這里是全國最大的天然賞鳥樂園。這里是人們心馳神往的旅游勝地。小鳥天堂是僑鄉廣東新會著名的國際級生態旅游景點,位于距城區10公里的天馬村。她以數百年的悠久歷史,占地達18 畝,遠看像一片浮動綠洲的古獨榕,堪稱南國奇觀。而每天棲息在這棵美麗大樹上數以萬計的各種野生鷺鳥,暮出晨歸,嘎嘎而鳴,翩翩起舞,更蔚為壯觀。這一自然景象出現在人口稠密區,生生不息,已延續了384年(明萬歷戌午年,公元老派1618年始于“雀墩”),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同發展的典范,實屬罕見。歷年來,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慕名而至。“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我國現代著名作家巴金,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就游覽了小鳥天堂,寫下了名篇《鳥的天堂》,并于1980年載入全國(包括港地區)統篇教材,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成為經典課文,每年在全國約2300萬名該年級學生中廣為傳誦。一級又一級,一代復一代,這個名聞遐邇的“鳥的天堂”,已在全國數億學生中深入人心。這一奇特的自然生態景觀,這一珍貴的自然遺產,已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活的“教科書”,并以此作為窺視大自然的窗口,讓人們從中了解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建立新型人鳥關系的過程,從而喚起人們熱愛大自然,熱愛我們人類共同家園的美好情感。 時下,獨具生態文化色彩的“休閑型”旅游,已漸成熱點,正引領著旅游新時尚。2002年又恰逢國際生態旅游年。請到全國最大的天然賞鳥樂園來;請到人們心馳神往的綠色家園來!“人間畢竟有天堂,暫別浮華,擁抱自然,聆聽百鳥和鳴,感受天籟之聲;到人的樂園,遠離塵囂,覓一方靜土,讓疲倦的心靈得到片刻棲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