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上冊期末復習九:小學常見語病及修改
小學常見語病及修改
病句的類型和修改
內容和結構上有毛病的句子稱為病句。修改病句要記住“十病”、“兩原則”、“三步驟”、“四改法”。
一、常見的病句,歸納起來有以下十種:
(一)成分殘缺
成分殘缺是指句子不完整,缺少某一個成分,使表達的意思不明白的一種病句。例如:
1、“下課了,在操場上玩游戲。”這句話缺少了“誰”這個主語部分,誰在操場上玩游戲呢?意思不明白。
2、 “我們學校書法競賽活動。”這句話中因“做什么”這個謂語部分不完整,所以意思不完整。
3、 “老師在認真地為我們批改。”這句話中的后部分“為我們批改”不完整,缺少了與“批改”這個中心詞搭配的賓語,使人不明白老師為我們批改什么。
句(1)缺主語,句(2)缺謂語,句(3)缺賓語,這三種現象都犯了成分殘缺的毛病。
(二)用詞不當
用詞不當,就是句子中的某個詞語用的不恰當,或褒貶不當,或大小不當,或輕重不當,或近義詞錯用而造成的一種病句。例如:
1、 在這次比賽中,他取得了優異的成就。
2、 他辦事總是猶豫不決,一點兒也不武斷。
3、 隔著霧,眼前的景物糊糊涂涂。
這三個句子中的“成就”武斷“糊糊涂涂”都用得不恰當,句子的意思都不清楚,都犯了用詞不當的毛病。
(三)搭配不當
搭配不當,多指主謂搭配或動賓搭配不恰當,使句子意思不清楚的一種病句。例如:
1、“秋天的北京是美麗的季節。”這個句子的主干是“北京是季節”,“北京”是地名,“季節”是指時間,“北京”不是“季節”。這個句子犯了主謂搭配不當的毛病。
2、“我們要改進學習態度。”“改進”的意思是“改變原來落后的情況,使之有所進步”,多與“方法”“技術”等搭配,不能與“態度”搭配。這句話犯了動賓搭配不當的毛病。
(四)詞序混亂
詞序混亂,指句子中的詞語沒有按照一定的順序或想要表達的意思排列,以致出現歧義或混亂現象,使句子的意思表達不清楚的一種病句。例如:“我們必須認真改正并仔細檢查作業中的錯誤。”這個句子要表達的意思是“我們必須仔細檢查并認真改正作業中的錯誤。”而原句顛倒了詞語的順序,使句子表達不明白而造成了語病。
(五)重復累贅
重復累贅,是指句子中重復使用了意思相同的詞語,顯得多余累贅的一種語病。例如:“我們正在觀看優美漂亮的舞蹈。”這個句子中的“優美”和“漂亮”是意思相同的兩個詞語,在一個句子中重復使用,就顯得羅嗦了,只要選用其中的一個意思就明白了,而重復使用兩個,反而使意思不清楚了。
(六)前后矛盾
前后矛盾,是指句子中前后表達的意思自相矛盾,使句子不清楚的一種病句。例如:“我敢肯定今天可能會下雨。”這個句子中的“肯定”和“可能”是互相矛盾的,“肯定”是確定不移的;“可能”是也許能夠,或許能夠的意思。這兩個意思顯然是矛盾的,使人看了不明白這個句子要表達的意思究竟是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