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室”與“掃天下”》說課設計(精選14篇)
《“掃一室”與“掃天下”》說課設計 篇1
《“掃一室”與“掃天下”》是根據《后漢書·陳蕃傳》的第一節內容改編的。故事的內容耐人尋味,蘊涵著深刻的哲理。主要講了東漢時代,青年人陳蕃志存高遠,喜好讀書,但生活很懶散,連自己的書房也很少收拾打掃。他父親的朋友告誡他:連一件小小的屋子都不掃,是掃不了天下的。這個故事還警示人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溪,無以成江河;成就大事,往往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只有勤于“掃一室”,才能“掃天下”。其中“領悟‘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特別含義,搞清楚兩者之間的必然聯系,明白心存大志必須從小事做起,連一間小小屋子都不掃,是掃不了天下的哲理。感受大與小之間的辯證關系”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圍繞這個教學的重、難點,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談話導入,讀題質疑,激發興趣 談論生活當中的大事與小事,目的在于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此外《“掃一室”與“掃天下”》這個課題本身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因此開課伊始,讓學生理解課題意思以后,然后圍繞課題提出自己最感興趣的或最想搞明白的問題。學生可能會提出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掃一室”與“掃天下”有什么關系,為什么把他們并排放在一起?“掃一室”與“掃天下”有什么特別的含義?而這正是我們課堂要重點解決的問題,教師可隨機板寫下來,以此來組織下一步的教學,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初讀課文,了解故事內容 1.安排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讀通句子! 。私鈱W生掌握讀音的情況,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如為眾多個多音字的讀音,需要糾正讀音并鞏固加強。) 2.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的大體內容! 。私鈱W生對故事內容的掌握情況,以便把握學生的認知水平,進一步展開下面的教學。) 三、精讀課文,感悟故事內容 。ㄒ唬┭凶x3、4自然段,探討陳蕃的思想根源 1.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想一想陳蕃是一個怎樣的人。 2.小組合作、交流,議一議陳蕃這個人! 3.全班交流。(這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從陳蕃的做法和想法兩個方面,即結合課文的3、4自然段,有理有據、有條有理地談論、評說。在學生認識的基礎上順勢幫助學生總結、歸納,實現認識上的升華。) 學生談到第三段的內容時,可要求學生劃出描寫陳蕃書房情景的句子,結合句子談感受。教師要利用好這個句子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從生活態度、生活習慣等方面談不屑于做小事帶給人是不爽甚至是厭煩的感覺。依次來訓練學生透過事物現象看本質,提高評判事物的能力。 學生談到第四段的內容時,可指導學生先劃出陳蕃對打掃房間不以為然的三個詞語:滿不在乎、理直氣壯、很有些得意,讓學生結合陳藩的話談談他是怎樣想的? 他認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就不能把精力、心思浪費在無謂的小事上,做小事的人是成就不了大事業的。順勢解決了“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特別含義。 。ǘ┭凶x描述薛勤的語句和段落(重點是第五自然段),理解“掃一室”與“掃天下”的關系 。▽W生把握了“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特別含義之后,在激發學生的思維,深入探討“掃一室”與“掃天下”的關系! 1.薛勤和陳蕃的想法一樣嗎?他是如何看待陳蕃的言行的? (這個話題是學生愿意探究和表達的,教師關鍵要指導學生理解好第五自然段的兩組句子。) 第一組句子: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連小事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這個句子表述了兩層意思:陳蕃從小就有大志,即志存高遠,但連打掃房間這樣的小事都不愿意做,又怎能做成大事,實現志向。) 第二組句子:年輕人,你連一間小小的屋子都不掃,又怎么去掃天下呢?(這是一個反問句。要注意引導學生用肯定的句式表達相同的意思。同時通過對比體會反問句表達的意思更強烈。) 2.幫助學生提煉認識 幫助學生逆推,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實現高遠的志向,必須從小事做起。要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溪,無以成江河”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ㄈ┭凶x第六自然段,體驗陳蕃的內心活動 以第六自然段為過渡,創設問題情境:薛勤走后,陳蕃沉思起來,覺得他的話很有道理。如果你是陳蕃,你怎樣品味薛勤的話,你從中悟到了什么? 。ㄗ寣W生進行換位思考,更易于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激發學生思維的興奮點,更深入地去理解、感悟薛勤講的“一間小屋都不掃,又怎么去掃天下”其中蘊涵的深刻哲理。幫助學生初步感受大與小之間的辯證關系。)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深化認識 重點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的3、4、5自然段,深化對“掃一室”與“掃天下”之間的關系的認識! ∥濉⒄n外拓展,搜集相關的名言或故事,擴充對“大與小”辯證關系的認識 六、小練筆 聯系自己的實際,寫一寫應該做好哪些小事,為將來做好大事打下基礎,做好準備。也是學生對自己收益的一個總結。
《“掃一室”與“掃天下”》說課設計 篇2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復習導入: 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此迫粘P∈,卻往往決定大事的成敗。我們今天再來學習這樣的一篇課文,愿它像啟明星一樣,給你指明道路,給你人生真諦!2、板題、讀題 《“掃一室”與“掃天下”》。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抽學生讀,每人一段。其余同學認真傾聽。2、學生評價剛才這6個同學的朗讀。(洪亮;準確;通順;有感情。)3、出示朗讀要求: 讀書如品茶,慢喝細飲才能品出茶的醇香。我們讀書慢慢去品,可以邊讀邊琢磨。讀到情不自禁之處,我們還可以反復地讀,細細地來品讀;如果能拿筆簡單地寫寫自己的讀書感受,那就更好了! 4、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書。5、思考交流: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薛勤勸解陳蕃:只有勤于“掃一室”,才能“掃天下”。三、精讀課文,深層感悟:1、思考問題:師:你喜歡哪一個主人公?為什么?2、全班交流。生:喜歡陳藩因為 “喜好讀書” 生:喜歡陳藩因為“志存高遠”“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干的是轟轟烈烈的大事業,要掃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哪里會花心思去清掃小小的一間屋子呢?”指導學生揣摩人物心理,讀出感情。生:我不喜歡陳藩,因為他很“懶散”。 找找文中的介紹讀一讀。指導朗讀(心情、神態、語氣)生: 我喜歡薛勤,因為他幫助陳藩,指導他改正。 、佟⒊鍪揪渥樱耗贻p人,你連一間小小的屋子都不掃,又怎么去掃天下呢? ②、思考:你為什么要這樣讀?(指導朗讀,讀出反問的語氣來)③、這句話的意思還可以怎樣表達?(訓練將反問句轉換成陳述句) 2、創設情境,分角色再讀。 給你一次扮演陳蕃和薛勤的機會,兩人對對話。個人、小組分角色讀書。3、 陳蕃后來是怎樣做的呢?(交流查找資料。) (陳蕃,字仲舉,東漢著名政治家,曾任太守、太尉、太傅等職。從政數十年,為官清正廉潔,剛正不阿,被世人稱為“不畏強御陳仲舉”。)4、再讀文章,加深理解。四、總結課文,提高認識! 1、學生理解“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特別含義?(總結:“掃一室”:平常小事;“掃天下”:轟轟烈烈的大事) 2、“掃一室”與“掃天下”有什么聯系呢?(學生暢談,板書:小事成就大事)五、深化拓展!1、抓小事方能成大事,中華上下五千年燦爛的文化中有太多蘊含這樣哲理讓的名言警句,我們賞析幾則。(幻燈片出示句子)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溪,無以成江河。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2、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掃一室”做起,累積起“掃天下”的資本與財富吧!七、布置作業: 將陳藩給你的啟示寫成座右銘貼在書桌上。 板書設計: “掃一室”與“掃天下” 陳蕃 不掃 只掃 小事成就大事 薛勤 不掃 不能掃 評析: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件小事,但卻蘊含著一個大道理,在今天同樣具有深遠的教育意義。如何使學生從中悟理、學以致用是關鍵。在教學本課時,我重點引導學生采用多種形式讀書:抽讀、自讀、齊讀、引讀、有感情的讀、明了方法之后再讀,深層感知后再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使學生在讀書中認識到人物特點,體會到人物的感情,領悟了文章所蘊含的道理。其次,一個問題:你喜歡文中哪個人物,為什么?學生在讀書中、交流中將人物特點逐一挖掘出來。只一個問題卻統領了全文,圍繞這個問題,所有的教學目標都得以實現,也化難為易地突破了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課文結尾言已盡而意無窮,寫到陳蕃沉思很久,感到薛勤的話有道理就結束了,可后來他怎么做的,我要求學生搜集資料來補充文本內容。這樣在于激發學生搜集資料,并且學會選擇、整理資料。資料的補充使他們更加深入體會到課文中心:不掃一室,何以掃天下?從課堂鏈接到課外,能有效地發揮文本的輻射作用,它能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使閱讀的視角伸向文本的源頭。感悟能力是語文能力的核心,面對文本,教師不僅要傳播知識、培養能力,更重要的是如何使學生在得到語文知識的同時充分享受語文、受到情感熏陶。“年輕人,你連一間小小的屋子都不打掃,又怎么去掃天下呢?”“掃一室”與“掃天下”各代指什么,“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溪,無以成江河。”“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等句子為學生創設情境,借助多媒體,層層遞進,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品味文本所包含的人文內涵,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情感熏陶。對文章的整體感知,有兩次讀文,其間穿插了一次如何讀書的討論,后來也做了一些調整:先討論后讀書。課堂教學中雖將學生的認識都統一到只有掃一室才能掃天下的概念中,但仍有部分分歧,所以作了一次補充,課堂圍繞它展開一次小小辯論賽。
《“掃一室”與“掃天下”》說課設計 篇3
《“掃一室”與“掃天下”》讀后感
《“掃一室”與“掃天下”》講的是青年人陳蕃志存高遠,喜好讀書,但生活很懶散,連自己的書房也很少收拾打掃,東西堆得雜亂無章。陳蕃雖有“掃天下”的志向,卻連眼前的“一室”都不愿清理干凈,認為這只是件小事。難道大事不是從小事做起的嗎?空有志向不行,還須踏踏實實地從小事做起,這樣才能實現大的志向。 他父親的朋友也告誡他:連一件小小的屋子都不掃,是掃不了天下的。這個故事還警示人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溪,無以成江河;成就大事,往往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只有勤于“掃一室”,才能“掃天下”。 我們小學生也一樣,不管你從小立下什么遠大目標,都要從平時的點點滴滴做起。如果你想成為一名科學家,就要養成愛動腦的好習慣,不管遇到什么事,看到什么現象,都要問個為什么。你要敢于幻想,敢于大膽的猜測,還要仔細觀察,長期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只有從小好好學習,刻苦鉆研,長大才能開啟成功的大門。 續寫“掃一室”與“掃天下”薛勤走后,陳蕃沉思起來,覺得他的話很有道理,他想:是啊,他說得可真有道理呀!如果我連一間小小的屋子都不去掃,哪有那個能耐去掃天下呢?從今以后我一定照他的話去做,這樣子再去掃天下就更容易一點兒了。他拿好了工具就準備開始大掃除了,他打開窗戶一股新鮮的空氣便一下子跑了進來,他拿起拖把拖地,拖把臟了就洗一下,拖了好長一段時間才把地拖干凈了;他把竹竿拿起來,然后再去卷蜘蛛網,他卷了一會兒就把蜘蛛網從麻布上洗下來;他拿起雞毛擔子,把書柜、桌子、椅子……上的灰塵掃得干干凈凈。他轉了轉屋子感覺整個屋子像剛洗過澡似的,變得煥然一新。后來,陳蕃成為了一個剛正不阿,遠近馳名的好人,他真的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不僅掃一室,而且掃天下,成為名垂青史的清官。陳蕃明白一個道理,人有一顆志存高遠的心還不夠,還要懂得:做大事情,就要先從從小事做起的道理。
《“掃一室”與“掃天下”》說課設計 篇4
之一
北京市海淀外國語實驗學校 孫鳳霞
教學目的:
一、知識技能目標:
1、學習《“掃一室”與“掃天下”》,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思路。
2、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積累詞匯。
3、復述課文,感悟反問句的意思,將反問句改成陳述句。
二、情感態度目標:
1、熟讀課文,討論交流,領悟“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特別含義。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積累詞匯。復述課文,感悟反問句的意思,將反問句改成陳述句。
難點是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思路,領悟“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特別含義。
教具準備:
投影片、掛圖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朗讀識字理解課文內容
一、談話導入 ,激發興趣:
孩子們,今天上課之前,老師有個問題要問大家。老師想知道在你的心目中小事是什么?大事又是什么?你們是怎樣對待小事的?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看看課文中的人他是怎樣做的,怎樣說的?板書課題《“掃一室”與“掃天下”》,齊讀。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老師先來檢查一下預習情況,自由輕聲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
2、檢查生字詞讀音。
3、指名輪讀課文,教師根據學情相機指導并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4、瀏覽課文,想想課文可分成幾部分?說一下劃分的理由。
三、精讀課文,體驗感悟
。ㄒ唬┳灾鲗W習第一部分(第1段)
自由讀課文第一部分,想:讀完后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
。ǘ┬〗M合作探究第二部分(2—5段)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畫出不懂的詞語。
2、小組合作學習,解決不理解的詞句。
3、集體交流,生交流后,師相繼加以指點,并指導。
4、思考:陳蕃書房怎樣,從哪些語句中看出來的?從這你能看出陳蕃是怎樣一個人?從畫出的詞句中你體會到什么?你認為他的觀點正確嗎?為什么?
5、薛勤的觀點又是怎樣的?指導朗讀他的話,讀出反問的語氣,通過讀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在反復讀中學會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ㄈ、自主學習第三部分(第6段)
齊讀,陳蕃明白了嗎?你們也明白了嗎?
四、拓展延伸,升華體驗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完課文,你有何收獲或想說的。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朗讀課文學習生字詞積累詞匯。
一、朗讀課文,深化感悟
1、指名朗讀課文,小組中復述課文。
2、指名在班級中復述課文。
3、快速瀏覽課文,想一想“掃一室”與“掃天下”有什么特別含義?(提出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
4、下面這句話的意思還可以怎樣表達?
你連一間小小的屋子都不掃,又怎么去掃天下呢?指名說。
二、品讀佳詞妙句,領悟作者準確的表達方法
1、畫出課文中你喜歡的詞語。
2、摘抄自己喜歡的詞句
三、指導學生學習生字,掌握字形
1、指名讀生字。
2、對難寫的生字交流如何記住。
3、集體擴詞。
4、獨立試寫。
四、口語表達:
陳蕃和我(可先請同學們談談自己對陳蕃的看法,再引導學生思考:聽了薛勤的話后,陳蕃會深思些什么?薛勤的話有什么道理?然后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的志向及為了實現這個理想自己是怎樣做的,還可以談談自己的不足之處或對自己的啟發)。
五、布置作業 :
1、抄寫本課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 “掃一室”與“掃天下”
不“掃一室”
?“掃天下”
課后反思:
《“掃一室”與“掃天下”》說課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領悟“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特別含義,懂得“想成就大事,必先做好小事”的道理。 3.體會反問句的表達效果,會變成陳述句。 教學重點:目標1、2 教學難點:目標2、3 教具準備:小黑板,圖片或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陳蕃的書房是否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閉上眼睛,進入情境之中:你想到了那里的環境怎樣?(生自由表達)房子的主人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想知道他后來的情況嗎? 據古書記載,他后來成為東漢著名的政治家,擔任朝延要職,深受百姓稱贊。 二、自主學習 過渡:陳蕃的成功,應感謝一個人,這個人是誰,為什么值得感謝?再讀課文,細心找尋,其中原因你會明白的! 出示自學提綱: 1.你認為陳蕃有什么優缺點?在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加以說明。 2.用“~~~~~”在文中畫出薛勤的話,讀一讀,思考薛勤對陳蕃的回答持什么觀點? 3.“掃天下”與“掃一室”有什么特殊的含義?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三、合作探究 1.課堂交流: 陳蕃的優點:喜好讀書、志存高遠;缺點:生活懶散,連書房都很少收拾打掃。 教師引導:誰能用“因為……所以”的關聯詞將陳蕃的優點與缺點相連接?(陳蕃之所以不打掃屋子是因為 -------) 2.指導朗讀薛勤的話,要求讀出反問的語氣,然后交流對這句話的理解。(指導學生通過給句子換說法的方法加強對句子意思的理解)。 3.理解并用自己的話說說“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特別含義。(結合課文內容,先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在此基礎上進行交流,最后教師給以總結) 掃一室:指做好身邊的小事。 掃:清掃 掃天下:掃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代指遠大的志向 。 掃:掃除 4.試著舉例說明“掃天下”與“掃一室”之間的關系。(要想“掃天下”,就要從“掃一室”做起。) 四、拓展延伸 過渡:讀了課文最后一自然段,大家一定有意猶未盡之感。那么,接下來會有什么故事發生,你有什么話想說?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行小事,何以成大業?薛勤的話使陳蕃幡然醒悟,一下子明白了“掃一室”與“掃天下”的含義和關系。你是否也明白這種關系呢?那么你心中的小事、大事各是什么?你打算怎么做? 五、堂清檢測(1、2題必做,3題選做) 1.填空。 “掃一室”指 ( ),“掃天下”指 ( ),二者關系是:只有( ),才 ( )。 2.表達。 學完此文,我明白了:( )。以后,我打算( )。 3.積累。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六、堂清反饋: 板書設計:
《“掃一室”與“掃天下”》說課設計 篇6
一、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本班共有25人。其中男13人,女12人。他們思維活躍,聰明活潑。但由于知識鏈存在斷點,所以成績很難提高。二、教學內容分析:本文講的是東漢時代有個青年陳蕃,志存高遠,喜好讀書,但生活很懶散,連自己的書房也很少收拾打掃。他父親的朋友告誡他:連一間小小的屋子都不掃,是掃不了天下的。這個故事警示人們:只有勤于“掃一室”,才能“掃天下”。三、教學目標:(一)、知識技能目標:1、學習《“掃一室”與“掃天下”》,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思路。2、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積累詞匯。3、復述課文,感悟反問句的意思,將反問句改成陳述句。(二)、情感態度目標:1、熟讀課文,討論交流,領悟“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特別含義。四、教學難點分析:1、通過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語言簡潔,用詞精確。2、領悟“掃一室”和“掃天下”的特別含義。五、教學課時:兩課時。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設置懸念,激發興趣。師:同學們,我們學校是環境教育特色學校,作為這個學校的一員,你們知道一粒米、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有多大的作用嗎?(指名回答)【設計意圖:設置懸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不管是否會回答或回答得不夠清楚都沒有關系!浚ǘ嗝襟w出示有關一滴水、一度電的作用的知識。) 【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白一滴水、一度電雖小,但集聚起來卻是不可忽視的道理,從而初步體會大與小的關系。】 (師板書課題)師:看到課題,你最想知道什么?【設計意圖:“學貴有疑。”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也為學生能帶著問題去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做好準備!浚ǜ鶕䦟W生的回答,課件出示重點問題)(1)“掃一室”與“掃天下”有什么關系?(2)“掃一室”與“掃天下”有什么特別的含義? 【設計意圖:這正是本堂課要重點解決的問題,教師將據此來組織下一步的教學,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1、指名分段讀課文,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2、師:誰能告訴大家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三)品味感悟,引發思考。師:(課件再次出示重點問題)帶著你們剛才的問題,認真地默讀和輕聲讀課文,用你喜歡的方式圈劃出與你們的問題有關的或者你感受最深的語句,并在旁邊進行批注。(學生讀文、圈劃、寫批注。)【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自主感悟課文并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指名反饋,相機解決問題,指導朗讀。)1、相機指導學生用不同方法理解重點詞語:著實、污濁、轟轟烈烈、寒暄等。2、相機理解重點句子。師:課文中的薛勤想對陳蕃表達自己什么看法呢?(1)(課件出示重點句子)年輕人,你連一間小小的屋子都不掃,又怎么去掃天下呢?。2)引導學生將反問句改成陳述句,并感受這個反問句表達意思的力度。(3)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明白“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特別含義,感受“小事”的重要性。(4)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理解:什么樣的事是大事,什么樣的事是小事?【設計意圖:由課文中的小事大事引申到學生生活中的小事大事,使學生不僅進一步理解了大與小的辯證關系,而且學會正確對待生活中的大小事!3、相機理解陳蕃這個人。師:你認為陳蕃是一個怎樣的人?(1)當學生談到陳蕃志存高遠,喜好讀書時,學習第四自然段。師:你認為陳蕃這樣對嗎?他是怎么認為的? 師:陳蕃的志向算大事還是小事,理解“掃天下”的表層意思和特殊含義。(2)當學生提到,陳蕃生活很懶散,學習第三自然段。師:你從什么地方知道的?【通過指導讀書,理解重點詞語,使學生了解陳蕃書房的骯臟,體會出他的懶散、不拘小節,同時感受作者用詞的精確!繋煟喝绻屇銊駝袼,你會怎樣說?拿起筆簡單寫一寫。(寫后全班交流)【將寫引入課堂,讀寫結合,使學生在讀中悟理,在寫中明理。】(3)師:課文中的薛勤是怎么評價他的?(課件出示)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連小事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設計意圖:為了讓學生發現、了解并學會“但”字連接的轉折句式的用法! 師:正因為薛勤是這樣想的,于是,他盯著陳蕃,反問道:(課件再次出示重點句子)(4)如果你是陳蕃,你聽了這句話會沉思些什么,又會怎么做呢?(小組討論后,指名回答)(課件出示陳蕃的生平事跡)師: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正因為陳蕃意識到了自己的想法的不對,所以,他徹底地改變了自己,最終成就了一番偉業。【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人物并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四) 總結全文,拓展延伸。師:(手指課題)“掃一室”與“掃天下”對我們小學生有什么教育意義呢?請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指名回答)師小結:是呀,要想干轟轟烈烈的大事,必須從小事做起,一點一滴積累!驹O計意圖: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掃一室”與“掃天下”的深刻含義及現實教育意義!浚ㄕn件出示名言警句)師:現在,老師把這幾句名言送給你們,希望你們能時刻提醒自己: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好人生中的每一小步。(生齊讀名言)(五)布置作業。(出示課件)作業超市:1、必做題:(1)寫本課中要求會寫的生字,用“……但……”的句式造一個句子。(2)把你今天學的故事和明白的道理講給家人聽。2、選做題:薛勤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但也有人說“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你同意哪種觀點呢?請說說理由。(溫馨提示:可以上網、看書查找資料)【設計意圖:作業的設計注意層次性,這是尊重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表現!科、板書設計 “掃一室”與“掃天下”↓ ↓ 平常小事 = 轟轟烈烈的偉業 “一屋不掃”不能“掃天下” !七、課堂練習: (1)寫本課中要求會寫的生字,用“……但……”的句式造一個句子。(2)把你今天學的故事和明白的道理講給家人聽。 八、作業安排: 薛勤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但也有人說“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你同意哪種觀點呢?請說說理由。 九、附錄: 教材及自制課件 十、自問自答: 本文故事雖然短小,但內涵豐富。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在重難點的突破上,根據課文特點及學情,我主要采用了“以議為主,聯系自身生活實際感悟為輔”的教學方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 探究式閱讀的學習方式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看課題質疑時提出的能體現文章重難點的兩個問題:“掃一室”與“掃天下”有什么特別的含義?“掃一室”與“掃天下”有什么關系?來總領全文,引導學生有目的地精讀課文,進行探究。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以讀為主的新課改理念。 (二)多相互動代替教師的朗讀指導。本篇課文的人物特點和行為很適合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來體現,教師應該做必要的朗讀指導。但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沒有進行朗讀指導。而是在讓每個學生充分讀書基礎上,通過師生間、學生間的相互交流、補充、感悟、評價來達到指導的目的。實踐證明,沒有教師的指導,學生的朗讀也很到位。(三)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感悟文本的深層內涵。教學伊始,教師就通過一粒米、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雖小,但積聚起來能發揮大的作用的客觀事實,使學生初步認識了大與小的辯證關系,激起了學生讀文的興趣。在教學中,又讓學生說出、寫出自己心目中的“小事”、“大事”到聯系自身實際談談自己對“大、小事”的感受等,使學生切身體會到了“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現實意義。讓學生與課文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移情于課文,并將課文內涵及時內化升華。(四)拓展閱讀使學生將學習延伸到課外。在讀完課文后及時地推薦學生上網查閱有關的文章及名言警句,不僅擴大了閱讀量,豐富了知識背景,同時培養了良好的閱讀意識及習慣,體現了大語文教學觀。
《“掃一室”與“掃天下”》說課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在閱讀分析中理解“掃一室”和“掃天下”的特別含義。2、通過朗讀感悟、勾畫批閱、抓重點詞的方式體會句子的語氣和意思,把握人物的心理,理解課文內容。3、體會反問句的意思,將反問句改為陳述句。4、在學習中理解“小事”對于“大事”的重要性。樹立從小事做起,做好小事的信心。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感悟、勾畫批閱、抓重點詞的方式體會句子的語氣和意思,把握人物的心理,理解課文內容。教學難點:握文章主旨,在學習中理解“小事”對于“大事”的重要性。樹立從小事做起,做好小事的信心。教學設計:一:鞏固引入,初悟文意 師:上一課時我們說到陳蕃后來實現了自己少年時的志向,為漢代的“亂而不亡”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那么他的成就是否與他十五歲時的這一次經歷有關呢?讓我們再走進《“掃一室”與“掃天下”》板書課題。快速閱讀課文,你能快速用波浪線勾出“掃一室”與“掃天下”具體指什么嗎? 結合學生回答分析引號可能具備的意義——引用二:品讀感悟,披文入理。 (一)人物入手,感受“豪情”1、提出“掃一室”的是何人?提出“掃天下”又是誰? 板書 薛勤 陳蕃2、師:課文中先介紹了誰?請朗讀第一自然段,圈出最能表現陳蕃性格的詞語。板書“志存高遠”;“生活懶散” 體會“但”字透露的感情色彩。3、什么是“志存高遠”呢?你能在課本中找出描寫陳蕃志存高遠的話么?請讀一讀,注意把握人物的語氣和神態。 什么語氣?什么樣的神態? 引:滿不在乎 理直氣壯 很有些得意 比較讀 齊讀 這個句子還可以怎么表達,品語氣是否有所不同。4、 對于陳蕃的這段話,你覺得有沒有道理?你想對他說什么?5、老師也希望做這樣一個志存高遠的人,聽我讀讀,你有問題想要問我——陳蕃么? 引:小小的一間屋子(二)場景著眼,體會感受。1、這是一間什么樣的屋子? 生找,抽生讀。2、 出示課件,理解程度副詞對加強句子感情的作用。 比較讀,強調讀。3、在這樣的屋子里,你會有什么感受?會這么做?4、 師:所以薛勤在看到這樣的一副場景以后,忍不住……強調人物神態,說……強調人物語言。 問:怎么說的?會有什么樣的態度?你怎么讀?5、請一個志存高遠的陳蕃來回答他……分角色讀。(三)品析心理,體會“用心” 師:薛勤聽了陳蕃的話,是怎么想的?請在你找到的句子旁邊寫上:"心理活動"四個字 抽生讀,再讀,你讀懂了什么?抽生改陳述句2、品一“盯”字,薛勤有什么樣的心情在里面? a、師:在生活中,你被人“盯”著有什么感受?那為什么薛勤還使用這樣的一種方式去看著陳蕃呢?你能分析下薛勤此時的心理嗎? b、出示課件,讀出這樣的一種“語重心長”、“用心良苦”、“諄諄告誡”的意味。這個句子,你是否也能換一種說法?有什么差異?再讀原句。3、那么我們再回到第二自然段,看薛勤是如何進的陳蕃的書房的?品味“寒暄”和“隨意”處的用心,體悟“著實”處的意外和吃驚。4、陳蕃體會到這樣的一種“用心良苦”了么?齊讀最后一自然段5、陳蕃究竟明白了什么道理?大家議一議。 結:孩子們,你們明白“掃一室”與“掃天下”究竟有什么特殊的含義了嗎?請用這樣的方式進行闡述(課件) 再析“引號”作用——特殊含義四:再讀全文,煊情升華讀文,師:帶著我們今天特有的記憶,牢牢記得“一室不掃安以掃天下”。愿我們從細節做起,從小事做起,實現我們轟轟烈烈的大事和抱負。板書:小…………大五:拓展延伸,溫故知新 師:陳蕃的故事到這里并沒有結束,你究竟學到了什么?抽生感悟師:最后老師想送一些話給大家 推薦名言,分享閱讀;加強記憶,強化感受。八:作業 寫話:陳蕃和我……板書設計: 小 大 “掃一室”與“掃天下” 薛勤:語重心長 用心良苦 志存高遠 陳蕃 生活懶散
《“掃一室”與“掃天下”》說課設計 篇8
《“掃一室”與“掃天下”》 教學反思
新教師培訓是我們新教師起好步、開好頭、少走彎路的學習平臺。我們的培訓有實踐匯報課這么一個環節,我們容桂鎮上11個新語文教師,商定由我作代表來上這節課。當時大家建議我上《一枚金幣》,但我考慮到自己的教學進度,就選了《“掃一室”與“掃天下”》這篇課文。 《“掃一室”與“掃天下”》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七冊第十一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講的是東漢時代,有個青年陳蕃,志存高遠,喜好讀書,但生活很懶散,連自己的書房也很少收拾打掃。他父親的朋友告誡他:連一間小小的書房都不掃,是掃不了天下的。 在張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我發現了自己這堂課的以下不足: 第一,目標不夠清晰。反映在有些目標條例是可以合并的,而且不應該自作主張的設立:基礎性目標、發展性目標和道德情感目標,這種設法是不符合教學實際的,所以更改為。1、能抓住重點詞句,感受作者用詞的精確,理解課文內容,積累詞匯。2、熟讀課文,討論交流,領悟“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特別含義。3、復述課文,感悟反問句的意思,將反問句改成陳述句。4、通過學習,受到“任何遠大的目標都要從小事著手”的教育。 第二、復習課文過長。復習課文作為引入新課的一個方法,是可行的,但是過長的話就不恰當了。讓學生復述課文,第一個已經復述得非常好了,就可以不要再找其他學生重復復述了。 第三、手勢語欠缺。整堂課下來,極少有自己的手勢語,這對于一個語文教師來說是一種遺憾,所以我得在這個方面努力,學好并用好手勢語,增加語文課的生動性,增強語文課的教學效果。 第四、激勵學生不夠。學生回答正確甚至精彩的時候,非常想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和贊揚,所以,我們在教學當中,及時表揚學生是非常必要的。光有表揚好不夠,還得抓住表揚點,將激勵做到實處。 第五、拓展延伸需改進。在讓學生談完自己的遠大理想的時候,我忘記了讓他們談自己的想法和行動計劃,這個時候引導他們將生活小事與遠大理想結合起來,懂得從小事做起的道理,德育滲透的效果也許會更好。 總之,還有很多需要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得到歷練,逐步提高。 《“掃一室”與“掃天下”》教學反思《“掃一室”與“掃天下”》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七冊第十一單元的第一篇主體課文。課文講的是東漢時代,有個青年陳蕃,志存高遠,喜好讀書,但生活很懶散,連自己的書房也很少收拾打掃。他父親的朋友告誡他:連一間小小的書房都不掃,是掃不了天下的。說明了凡事要從小事做起,不可忽視小事的道理。這個故事還警示人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掃一室”,才能“掃天下”。本文的教學重難點是學生能以讀文為基礎,通過討論、辯論等方式聯系自身實際感悟這一道理。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開課伊始我采用由一滴水和一粒米引出兩組驚人數字的小資料引入。一滴水和70年,一粒米和274年,讓學生感到驚訝萬分和不可思議,然后我馬上讓學生思考你覺得他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嗎?為什么小小的一滴水、一粒米會變面這樣兩組驚人的數字呢?讓學生先體會到大與小之間的關系,為學習本課作了一個鋪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趣,自然地引出了本課。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后,引導學生細讀第三、四自然段,思考:從文中哪些句子體會到陳蕃生活懶散?然后組織學生討論陳蕃說的話,認識他的思想根源:清掃小小的一間屋子是不必花心思,是舉手之勞,日常之事,因而他還有點糊涂的得意。在理解課文第五自然段,我以讀代講,出示句子:你連一間小小的屋子都不掃,又怎么去掃天下呢?我讓學生充分地讀,讀出句子的反問語氣,感悟反問句表達意思的力度及意思。最后,我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學完這篇課文后的收獲,從而讓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1、整節課各個環節中始終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相連。從開課時讓學生說出、寫出自己心目中的“小事”、“大事”到聯系自身實際談談自己對“大、小事”的感受等。旨在讓學生與課文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移情于課文,并將課文內涵及時內化升華。2、采用了探究式閱讀的學習方式。以“你認為陳蕃是一個怎樣的人”這一問題引領全文,指引學生有目的地精讀課文,并對重點語句進行個性化的解讀,體現了以人為本,以讀為主的新課改理念。3、采用靈活多樣的對話方式進行互動學習。學生在與文本進行對話后對文章大意有了各自獨特的感受,這時為他們創設交流的平臺,在平等的討論,激烈的辯論中大家各抒己見,一方面對文章進行梳理,深化對文章的感悟,同時也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4、拓展閱讀,將學習延伸到課外。在讀完主題課文后及時地推薦學生閱讀有關的文章及名言警句,擴大閱讀量,豐富知識背景,同時培養良好的閱讀意識及習慣,體現了大語文教學觀。
《“掃一室”與“掃天下”》說課設計 篇9
一、 說教材:
這是《課標》北師大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上)第十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大與小。通過這一單元的教學,要讓學生體會、感受到大與小是相對的,也是密切聯系的。從而讓學生明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
二、 說導學方法:
這篇課文我繼續采用“三讀三問”教學法,準備用兩課時教完。
第一課時,主要讓學生熟讀課文,總結交流自己知道的內容,總結歸納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完成“三讀三問”閱讀教學法的前兩個步驟(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
這節課我準備完成“三讀三問”教學法的第三個步驟(想知道什么?)。導學目標是:
。ㄒ唬 能結合重點詞句體會課文的主要內容;
。ǘ 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大與小的關系;
。ㄈ 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大與小的單元主題在這篇文章中的具體體現;
。ㄋ模 會用自己體會到的情感朗讀課文。
三、說導學過程:
。ㄒ唬┬〗M歸納,小組匯報;
。ǘw會人品,指導朗讀;
。ㄈ┬〗M反饋,拓展延伸。
四、說導學理念:
知識與能力是學習的起點,也是學習的終點。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始終關注知識的積累與能力的培養,并滲透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從而實現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飛躍。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我始終把學生放在第一位,問題由學生提出,教師指導點拔,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體會、感悟,學到知識、掌握技能。體現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行為,培養學生愛讀書的習慣。讓學生在讀書中學會讀書。
。ǘ
第二課時
導學設計
導學目標:1、能結合重點詞句體會課文的主要內容;
2、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大與小的關系;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大與小的單元主題在這篇文章中的具體體現;
4、會用自己體會到的情感朗讀課文。
導學方法:三讀三問法;
導學重點:大與小的關系;
導學難點:單元主題在課文中的體現。
導學過程:
導語:上節課我們已經討論歸納了自己不明白的問題,下面以小組為單位把你們的問題總結、歸納一下。待會兒由小組發言人來匯報(六個學習小組)。板書課題:掃一室與掃天下
。ㄒ唬 小組歸納,小組匯報
第六組
問題(1)課文中有四個反問句,其中三個是薛勤說出來的,只有一句是陳蕃說出來的,為什么要用反問句而不用其它句式呢?
①把你最喜歡的一句換一種說法,使句子意思不變;
、谧x一讀,體會一下看用那一種句式表達更好;
③說出自己的看法;
、苷n件展示反問句;
、菪〗Y歸納反問句變陳述句的方法:1、變“?”為“!保2、變否定語氣為肯定語氣(變肯定語氣為否定語氣);3、取掉疑問詞。
、扌〗Y:反問句可以加強語氣,結合課文的語言環境,在文中用反問句更能表達人物的語氣,突出人物的性格特點。
第二組
問題(2)陳蕃到底錯在哪里?
、 小組討論,回答(細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 板書:小 大 小事 大事
、 學生互相補充:
、 板書:做大事 做小事
做小事就是做大事 做大事要從做小事開始
。ǘ 體會人品,指導朗讀
、傩〗M內相互說一說,課文中有兩個人物,你更喜歡那一個,請用自己體會到的情感朗讀課文,給小組的同學聽;
、谛〗M推薦朗讀;
③課件展示示范朗讀。
。ㄈ┬〗M反饋,拓展延伸。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明白了大與小是相對的,小的東西會變大,大的東西也會變小,小事也就是大事,做大事要從做小事開始,做小事也就是做大事,不是嗎?正因為課文中的陳蕃明白了薛勤話中包含的道理,所以陳蕃長大后才成就了一番“掃天下”的大業。請看:
、 課件展示(陳蕃的生平事件)
、谡n本104頁語文天地中春秋時的荀子、三國時的劉備的話告訴了我們同樣的道理。古今中外有許多人都告訴過我們同樣的道理。請在課外閱讀中,找一找類似的名人名言,或者根據自己的理解和積累寫出自己的名言更好,讀一讀、背一背、說一說,仔細體會這些名人名言的含義好嗎?
附1:板書設計 掃一室與掃天下
小 大
小事 大事
做小事 做大事
做小事就是做大事 做大事要從做小事開始
《“掃一室”與“掃天下”》說課設計 篇10
《“掃一室”與“掃天下”》是根據《后漢書·陳蕃傳》的第一節內容改編的。故事的內容耐人尋味,蘊涵著深刻的哲理。主要講了東漢時代,一起學陳蕃志存高遠,喜好讀書,但生活很懶散,連自己的書房也很少收拾打掃。他父親的朋友告誡他:連一件小小的屋子都不掃,是掃不了天下的。這個故事還警示人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溪,無以成江河;成就大事,往往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只有勤于“掃一室”,才能 “掃天下”。其中“領悟‘掃一室’與‘掃天下’ 的特別含義,搞清楚兩者之間的必然聯系,明白心存大志必須從小事做起,連一間小小屋子都不掃,是掃不了天下的哲理。感受大與小之間的辯證關系”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圍繞這個教學的重、難點,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談話導入,讀題質疑,激發興趣
談論生活當中的大事與小事,目的在于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此外《“掃一室”與“掃天下”》這個課題本身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因此開課伊始,讓學生理解課題意思以后,然后圍繞課題提出自己最感興趣的或最想搞明白的問題。學生可能會提出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掃一室”與“掃天下”有什么關系,為什么把他們并排放在一起? “掃一室”與“掃天下”有什么特別的含義?而這正是我們課堂要重點解決的問題,教師可隨機板寫下來,以此來組織下一步的教學,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究*,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二、初讀課文,了解故事內容
1.安排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讀通句子。
(了解學生掌握讀音的情況,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如為眾多個多音字的讀音,需要糾正讀音并鞏固加強。)
2.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的大體內容。
(了解學生對故事內容的掌握情況,以便把握學生的認知水平,進一步展開下面的教學。)
三、精讀課文,感悟故事內容
(一)研讀3、4自然段,探討陳蕃的思想根源
1.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想一想陳蕃是一個怎樣的人。
2.小組合作、交流,議一議陳蕃這個人。
3.全班交流。(這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從陳蕃的做法和想法兩個方面,即結合課文的3、4自然段,有理有據、有條有理地談論、評說。在學生認識的基礎上順勢幫助學生總結、歸納,實現認識上的升華。)
學生談到第三段的內容時,可要求學生劃出描寫陳蕃書房情景的句子,結合句子談感受。教師要利用好這個句子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從生活態度、生活習慣等方面談不屑于做小事帶給人是不爽甚至是厭煩的感覺。依次來訓練學生透過事物現象看本質,提高評判事物的能力。[
學生談到第四段的內容時,可指導學生先劃出陳蕃對打掃房間不以為然的三個詞語:滿不在乎、理直氣壯、很有些得意,讓學生結合陳藩的話談談他是怎樣想的?
他認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就不能把精力、心思浪費在無謂的小事上,做小事的人是成就不了大事業的。順勢解決了“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特別含義。
(二)研讀描述薛勤的語句和段落(重點是第五自然段),理解“掃一室”與“掃天下”的關系
(學生把握了“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特別含義之后,在激發學生的思維,深入探討“掃一室”與“掃天下”的關系。
1.薛勤和陳蕃的想法一樣嗎?他是如何看待陳蕃的言行的?
(這個話題是學生愿意探究和表達的,教師關鍵要指導學生理解好第五自然段的兩組句子。)
第一組句子: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連小事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這個句子表述了兩層意思:陳蕃從小就有大志,即志存高遠,但連打掃房間這樣的小事都不愿意做,又怎能做成大事,實現志向。)
第二組句子:年輕人,你連一間小小的屋子都不掃,又怎么去掃天下呢?(這是一個反問句。要注意引導學生用肯定的句式表達相同的意思。同時通過對比體會反問句表達的意思更強烈。)
2.幫助學生提煉認識
幫助學生逆推,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實現高遠的志向,必須從小事做起。要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溪,無以成江河”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三)研讀第六自然段,體驗陳蕃的內心活動
以第六自然段為過渡,創設問題情境:薛勤走后,陳蕃沉思起來,覺得他的話很有道理。如果你是陳蕃,你怎樣品味薛勤的話,你從中悟到了什么?
(讓學生進行換位思考,更易于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激發學生思維的興奮點,更深入地去理解、感悟薛勤講的“一間小屋都不掃,又怎么去掃天下”其中蘊涵的深刻哲理。幫助學生初步感受大與小之間的辯證關系。)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深化認識
重點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的3、4、5自然段,深化對“掃一室”與“掃天下”之間的關系的認識。
五、課外拓展,搜集相關的名言或故事,擴充對“大與小”辯證關系的認識
六、小練筆
聯系自己的實際,寫一寫應該做好哪些小事,為將來做好大事打下基礎,做好準備。也是學生對自己收益的一個總結。
《“掃一室”與“掃天下”》說課設計 篇11
一、說教材:
這是《課標》北師大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上)第十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大與小”,是想通過對比,告訴我們一些生活中的道理。本文是本組課文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故事簡短卻意味深長,意在告訴學生:凡事從小事做起,做好了小事將來才能做大事。
二、說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內容,領悟“掃一室”與“掃天下”的含義。
2.通過學習課文,明白“要想做成大事,就要從身邊小事做起”的道理。
3.感悟反問句的意思,學會將反問句改成陳述句。
三、說教法:
通過學生自學,然后進行當堂測評或者集體解疑,鞏固自學,從而讓學生逐漸掌握知識,學會學習,提高自學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從人物引出其故事,從而引出課題。
。ǘ┏鍪緦W習目標,讓學生根據目標學習。
。ㄈ┤纬鍪咀詫W提示,讓學生在三次自學中,掌握課文生字詞,理解課文結果,明白文章所要講述的道路。
自學提示一:
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住課后生字詞。(5分鐘)
自學結束,當堂測評。 測評主要采取:
1.采用聽寫考察生字詞語。
2.采用認讀詞語方式。
3.說說詞語的意思。
自學提示二:
速讀課文,思考問題:
1.說說陳蕃是個怎樣的人?
2.“掃一室”和“掃天下”分別是指什么?(6分鐘) 自學結束后,引導掌握課文結構,總結板書。
自學提示三:
再讀課文,從文中找一找,陳蕃為什么不打掃屋子?薛勤對
陳蕃的話有什么看法?用“——”劃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7分鐘)
通過質疑,強化朗讀,加深理解課文中心。 (四)句子精講練習:
體會反問句的意思和表達的感情,把反問句改成陳述句。 課后練習:
小練筆:陳蕃沉思起來,你認為他會想些什么?從那以后他
又是怎么做的?( 題目自擬,續寫故事。)
《“掃一室”與“掃天下”》說課設計 篇12
教材簡析:
《“掃一室”與“掃天下”》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七冊十一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講的是東漢時代,有個青年叫陳蕃,他志存高遠、喜好讀書,但生活很懶散,連自己的書房也很少收拾打掃。他父親的朋友薛勤告誡他:連一間小小的屋子都不掃,是掃不了天下的。這個故事警示人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只有勤于“掃一室”,才能“掃天下”。 學習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含義。 2、細讀課文,理清層次,領悟“掃一室”和“掃天下”的特別含義。讓學生懂得“要想做成大事,先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的道理。 3、學習作者用詞的精確。理解反問句的意思,將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學習重點難點: 1、領悟“掃一室”和“掃天下”的特別含義! 2、理解反問句的意思,將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學習過程: 一、親切交談,導入新課 1、課前先和學生親切交談,交朋友! 2、由“朋友”引出陳蕃、薛勤的名字。(板書:陳蕃 薛勤) 3、讀讀這倆個人物的名字。(由于這倆個人物的名字,同學們經常讀錯,在此教師要指導多讀)、抛宰x⑵抽讀⑶齊讀 4、(由這倆個人物的名字引出課文)其實,這兩個朋友就在我們課本94頁。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抽學生讀,每人一段。其余同學認真傾聽! 3、學生評價剛才這6個同學的朗讀! 4、瀏覽課文,思考:這倆個朋友是個什么樣的人?(交流) 三、品讀課文,理解感悟 1、提出讀書要求:認真讀課文,可以邊讀邊琢磨。讀到情不自禁之處,我們還可以反復地讀,細細地來品讀;如果能拿筆簡單地寫寫自己的讀書感受,那就更好了! 2、學生自由讀書。 3、暢談收獲 。▽W生自由交流。教師可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相機指導朗讀,幫助學生理解感悟。) (一)理解陳蕃的書房很臟的句子。(第3段) 1、指導朗讀。讀出書房的骯臟,讓學生體會到陳蕃生活的懶散。(板書:生活懶散) 2、引導學生理解“著實”一詞的意思。思考:“著實”在這里還可以換成哪些詞?(的確、確實)讓學生明白換詞也是理解詞語的一種方法! 。ǘ├斫怅愞脑。(第4段) 1、用橫線畫出陳蕃說的話。 2、抽讀(出示句子) “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干的是轟轟烈烈的大事業,要掃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哪里會花心思去清掃小小的一間屋子呢?” 3、師范讀。 4、指導有感情的朗讀(根據學生的評價,老師相機指導) ⑴分句指導朗讀! 、倮斫“哪里會花心思去清掃小小的一間屋子呢?”這句話的意思! l學生用滿不在乎的語氣讀讀這句話。(自讀、抽讀) 、诶斫“大丈夫”的含義! £愞热徽J為自己是一名大丈夫,那么說起話來就應該是什么樣的語氣?(理解“理直氣壯”的意思) 陳蕃理直氣壯地說什么?(抽讀) 這句話該怎樣理解?(板書課題中的“掃天下”) 從這一番話,你可以看出陳蕃是個怎樣的人?(板書:志存高遠) ⑵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這段話! 、賹W生練讀。 、诔樽x,評價! 、奂w展示(教師相機鼓勵,把本課的氣氛推向高潮) 。ㄈ┭η诘脑挘ǖ5段) 1、面對著這樣一位年少而有大志的青年,薛勤說了什么?(出示句子:“年輕人,你連一間小小的屋子都不掃,又怎么去掃天下呢?”)! 2、抽讀。思考:你為什么要這樣讀?(指導學生朗讀,讀出反問的語氣來) 3、這句話的意思還可以怎樣表達?(訓練學生將反問句轉換成陳述句)(相機板書課題中的“掃一室”) 。ㄋ模├斫“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特別含義! 1、學生理解“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特別含義?(總結:“掃一室”:平常小事;“掃天下”:轟轟烈烈的大事) 2、“掃一室”與“掃天下”有什么聯系呢?(板書課題中的“與”。學生暢談,相機板書:從小事做起) 3、談談你心目中的小事與大事分別是什么?學了這篇文章后,你覺得應該怎樣對待這些小事? 4、教師總結:課下老師經常聽有些同學談論只要學習好就行了,桌洞臟點不要緊;考上大學才是大事,平日的學習只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不值得一做,F在你們還認為這種觀點對嗎?“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說得就是這個道理! 。ㄎ澹┪恼碌6段! ∠胂笱η谧吆,陳蕃想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呢?(拿筆寫一寫) 四、選讀課文,升華情感 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睟f分,邊讀邊體會其中的情感! ∥、課堂小結,交流收獲 1、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2、師小結:“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們要想成就大事,必須先要做好身邊的每一件小事。正是因為懂得了這個道理,陳蕃后來成為了東漢著名的政治家;也正因為他為官清正廉潔、剛正不阿,所以流芳千古,被世人所稱頌! ×⒆鳂I超市,自主選擇 任選一項作業內容,獨立完成。 1、摘抄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2、回家收集有關陳蕃的資料。 3、陳蕃和我
《“掃一室”與“掃天下”》說課設計 篇13
之二
于洪敏
教材簡析:
《“掃一室”與“掃天下”》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七冊第十一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講的是東漢時代,有個青年陳蕃,志存高遠,喜好讀書,但生活很懶散,連自己的書房也很少收拾打掃。他父親的朋友告誡他:連一間小小的書房都不掃,是掃不了天下的。這個故事還警示人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溪,無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掃一室”,才能“掃天下”。
教學目標 :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含義。
2、細讀課文,理清層次,交流討論,領悟“掃一室”和“掃天下”的特別含義。
3、復述課文,感悟反問句的意思,將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4、通過學習,感受作者用詞的精確,受到“任何遠大的目標都要從小事著手”的教育。
教學重點:
1、交流討論,領悟“掃一室”和“掃天下”的特別含義。
2、復述課文,感悟反問句的意思,將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教學準備:
與教學相關的課件。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揭示課題。
1、同學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許多瑣碎的小事,有些同學善于從小事中汲取經驗教訓,養成良好的習慣;而有些同學則認為事太小,無關緊要,往往忽略不計。那么這些事小嗎?它們與同學們眼中的大事有什么聯系呢?今天咱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相關的課文。
2、齊讀課題——“掃一室”與“掃天下”。
從課題中你讀懂了什么?推測一下課文可能寫些什么?
二、檢查預習,全文初探。
1、昨天布置了預習,檢查預習情況。
。ǔ鍪菊n件)這些生字詞,你認識了嗎?請幾位同學度,視情況決定人數。
2、認識了生字詞,我們請幾位同學來讀讀課文。其余學生注意:
、僬J真聽,在你有疑問或有感受的地方做記號。
②思考:課文寫了件什么事?
3、討論交流,理清層次。
、伲1)陳蕃志存高遠,但生活懶散。
、冢2-5)薛勤告誡陳蕃,不掃一室是掃不了天下的。
③(6)陳蕃的感悟。
。ㄊ崂碚n文順序,以學生回答問題的內容為契機,相機進行。)
三、精讀課文,深層感悟。
1、自己再小聲讀讀書,你認為陳蕃是個怎樣的人?并談出你這樣認為的理由。
全班交流。
。ü烙媽W生會談到“勤奮好學”“志存高遠”“懶散”……,引導學生將課文一二三自然段中的內容盡數找出)
2、相機出示句子:薛勤一進書房,著實嚇了一跳。
薛勤一進書房,嚇了一跳。
。ㄍㄟ^比較,使學生了解陳蕃書房的骯臟,體會出他的懶散、不拘小節,同時感受作者用詞的精確)
3、你認為陳蕃這樣對嗎?可他卻怎么認為?指導學生體會“理直氣壯”“得意”,試著讀出這幾句話。
4、如果讓你勸勸他,你會怎樣說?拿起筆簡單列一列你發言的提綱。(將寫引入課堂,讀寫結合,使學生在讀中悟理,在寫中明理。)
5、全班交流。
6、和我們大家的觀點一致,薛勤也認為陳蕃的做法欠妥,他是怎樣勸誡的?指名生讀第五自然段。
出示句子:年輕人,你連一間小小的屋子都不掃,又怎么去掃天下呢?
這句話什么意思?你能換種說法保持意思不變嗎?
7、如果你是陳蕃,你聽了薛勤這句話會想些什么,又會怎么做呢?在小組中交流一下。陳蕃到底是怎樣做的呢?找課文答案或交流查找資料。
四、總結課文,提高認識。
學習了課文,你懂得了什么?是呀,要想干轟轟烈烈的大事,必須從小事一點一滴積累。那些課前認為:只要學習好就行了,課桌、位洞臟點不要緊;考上清華大學是大事,平日的學習是小事……的同學們,現在你們還認為小事可以不計嗎?
五、布置作業 :
1、仔細讀讀課文,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2、從陳蕃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啟發?寫一寫,在下次語文綜合實踐時交流。
板書設計 :
“掃一室”與“掃天下”
。ㄆ椒残∈拢ㄞZ轟烈烈的偉業)
陳蕃 不掃 只掃
↑(告誡) 從小事做起
薛勤 不掃 更 不能掃
《“掃一室”與“掃天下”》說課設計 篇14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第7冊第11單元。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用多種方法理解“寒暄”、“懶散”和“志存高遠”的意思! 2.品讀課文,領悟“掃一室”和“掃天下”的特別含義。讓學生懂得“要想做成大事,先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的道理! 3.感悟反問句的意思,將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4.滲透轉折句式的用法!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領悟“掃一室”和“掃天下”的特別含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2.感悟反問句的意思,將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3.學習作者有條理、有順序的寫作方法,并引導學生運用到今后的寫作之中! 〗虒W準備:與教學相關的課件! 〗虒W流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師:我在黑板上寫一個字,看看你們認不認識。(師寫“室”。) 生:(齊讀。)室! 煟“室”當什么講? 生:屋子、房間! 煟赫f得對。接著看,(師在“室”前板書“掃一”。)可以連起來讀一讀! ∩簰咭皇。 師:“掃一室”什么意思? 生:打掃一間屋子! 煟哼@是我們經常做,也是很容易做的小事。再看,(師板書“掃天下”。)現在你們有疑問嗎? 生:天下那么大怎么掃啊? 師:問得好。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請同學們齊讀課題。(師板書課題。) 生:(齊讀。)“掃一室”與“掃天下”。 師:看到這個題目。你又有什么問題? 生:“掃一室”與“掃天下”有什么關系? 生:“掃一室”與“掃天下”這兩個詞為什么要加上引號? 師:俗話說“學貴有疑”,帶著問題來學習課文是一種好習慣。下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 二、檢查預習,全文初探 師:老師知道你們剛才讀了課文,可能有人還不太熟練,現在把課文再快速讀一遍。注意,要讀準字音,遇到難讀的句子可以多讀幾遍。(生自讀課文。) 師:老師把課文中需要我們認識的和難讀的詞語都找了出來,(出示課件)看看誰能讀準確。 (生開火車讀詞語,師相機指導難讀或難理解的字詞。如:“著實”要讀準字音zhuo。聯系上下文理解“寒暄”的意思等。生讀完一遍詞語后,師再隨意指名讀。) 師:認識了生字詞。就可以順利地讀課文了。誰想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想一想:課文講了件什么事?(指名讀課文。) 生: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東漢時代,青年人陳蕃志存高遠,喜好讀書,但生活很懶散。連自己的書房也很少收拾打掃。他父親的朋友薛勤告誡他:連一問小小的屋子都不掃,是掃不了天下的。 三、精讀課文,深層感悟 師:概括得好。那么這篇課文中的兩個人物都是怎樣看待“掃一室”與“掃天下”的呢?快速瀏覽課文! ∩宏愞J為男子漢大丈夫要干的是轟轟烈烈的大事業,不愿意去干打掃房間的小事。而薛勤卻認為連一間小小的屋子都不掃,是掃不了天下的! 煟嚎磥,同樣是“掃一室”這件事兩個人卻有不同的看法,這是為什么?我們先來看看陳蕃是個怎樣的人,就知道他為什么那么認為了?焖僬页稣n文哪一段有介紹。 生:第1段! (指名讀第1自然段,同時課件出示:東漢時代,有個青年叫陳蕃,他志存高遠,喜好讀書,但生活卻很懶散,連自己的書房也很少收拾打掃。) 師:誰想說說陳蕃是個怎樣的人? 生:他是個志存高遠、喜好讀書、生活懶散的人。(課件相應詞語變色。) 師:什么叫“志存高遠”? 生:就是有很遠大的志向! 煟耗敲“懶散”又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懶惰、散漫的意思! 煟喝酥鞠蜻h大、喜好讀書是好事,而生活懶散卻不是好習慣。在一句話中前半句和后半句的意思或觀點等正好相反時。中間就用“但”字連接。大家讀一讀,再體會一下。(生齊讀句子:他志存高遠,喜好讀書,但生活卻很懶散。) 師:在這句話里,如果把“但”字去掉,還有哪些詞可以替代它呢? 生:可以換成“可”字! ∩嚎梢該Q成“可是”! ∩嚎梢該Q成“而”。(生每換一個詞,師都讓其放到句子里讀一讀,看是否通順,同時體會轉折的意思。) 師:課文中從哪里能具體地看出陳蕃的“志存高遠”、“喜好讀書”和“生活懶散”呢?能自己找找嗎?用不同的符號畫出來。(生畫句子,師巡視。) 1.閱讀課文。感受陳蕃的“生活懶散”! 煟耗男┚渥邮钦f陳蕃生活懶散的? 生:我畫的是——屋子里亂七八糟,桌子上書呀、雜物呀什么都有,上面滿是灰塵:地上到處是垃圾,墻壁上有不少蜘蛛網。屋里不僅骯臟,連空氣也顯得污濁! 煟耗阕x了這段話有什么感受? 生:陳蕃的書房也太臟了,而且還很亂! 煟哼@一段主要介紹了陳蕃書房的臟和亂,那么把這段話改成這樣好不好。(出示句子:屋子里很亂,桌子上有書和雜物,上面有灰塵;地上有垃圾,墻壁上有蜘蛛網,屋里骯臟,空氣污濁。) 生:這樣寫不好。雖然也在說屋子的臟亂,但是寫得不具體! ∩哼@樣寫讓人看不出到底哪臟,哪亂了! ∩涸闹姓f“桌子上滿是灰塵”,—個“滿”字可見灰塵之多?墒歉暮螅筒荒鼙憩F出灰塵多了! ∩哼有,地上有垃圾,表現不出垃圾到底有多少;墻壁上有蜘蛛網,是多是少,也不明確。所以還是原文好! 煟赫f得好。那么課文中是怎樣把書房的臟亂寫具體的呢?首先,先寫對這間屋子的總體印象是—— 生:亂七八糟。桌子上書呀、雜物呀什么都有,上面滿是灰塵,地上到處是垃圾,墻壁上有不少蜘蛛網,屋里不僅骯臟。連空氣也顯得污濁。 師:(小結。)這段話有條理、有順序、形象具體地表現出書房的臟亂,從而突出陳蕃生活的懶散。以后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也可以學習作者這種寫作方法! 煟含F在我再請一名同學讀讀這段話,要表現出書房的臟亂來。(指名讀,師生共同評價。) 2.閱讀課文,感受陳蕃的“志存高遠”! 煟哼@么懶散的生活習慣可大大出乎薛勤的意外,所以文中說薛勤一進書房,著實嚇了一跳。有哪些句子是說陳蕃志存高遠的? 生:我畫的是一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干的是轟轟烈烈的大事業,要掃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哪里會花心思去清掃小小的一間屋子呢?(出示相應文字課件。) 師:這一段你讀懂什么了? 生:陳蕃只是一心想成就大事業,不愿意做打掃屋子這樣的小事! 煟宏愞恍南氤删痛笫聵I,對打掃屋子這樣的小事不屑一顧。他認為即使不清掃屋子也不妨礙他日后干大事。所以我們在讀陳蕃的話時要帶著怎樣的語氣讀呢? 生:要帶著滿不在乎的語氣讀! 煟汉。那你們誰愿意試一試? (指名讀。第一名學生讀得不到位,師做了范讀,然后請想讀的同學站起來齊讀。) 3.閱讀課文,感受陳蕃的“喜好讀書”。 師:哪些句子是說陳蕃喜歡讀書的? 生:我畫的是——陳蕃見客人到來,就從自己的書房里出來接待! 煟耗苷f說你的理由嗎? 生:從這句話能看出在薛勤到來之前陳蕃就在書房看書,他的書房都那么亂了,他還能呆得下去,說明他很愛讀書! ∩豪蠋,我還從一個地方能看得出來。第3段說,他的書房桌子上書呀、雜物呀什么都有,也能看出他每天在書房呆的時間很長,有可能邊吃東西邊看書,所以也能看出他喜好讀書。 師:這么喜好讀書的人,又有如此遠大的志向?梢哉f是一個人才啊!可是生活上他卻很懶散,讓薛勤看到后感到他的做法很不妥當,那么薛勤又是怎么想,怎么說的呢? (指名讀第5自然段。) 師:薛勤的觀點是—— 生:你連一間小小的屋子都不掃,又怎么去掃天下呢? 師:如果這句話意思不變,還可以這樣說——你連一間小小的屋子都不掃,是不能去掃天下的! 煟耗阌X得這兩個句子哪個表達得更好,為什么? 生:我認為原句好,因為它語氣表達的強烈。 師:你們同意嗎? 生:同意! 師:好,那我們再讀讀原句,體會一下這種強烈的語氣。(生齊讀。) 師:這里還有一個問句,你能意思不變,也換一種說法嗎? (出示句子: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連小事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 生: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連小事都不愿意做,是不能做成大事的。 師:看來薛勤在心里暗暗佩服陳蕃的同時,也看到了他的不足。薛勤不愿看到自己朋友的孩子空有大志,而日后一事無成,所以才語重心長地勸陳蕃。那我們就再讀讀他倆之間的對話好嗎? 生:好! 師:男同學讀第4自然段,女同學讀第5自然段! (生分段朗讀。) 四、聯系生活,明白寓意 師:聽了薛勤的一番話,陳蕃會有改變嗎? 生:他會有改變的。因為文中說,薛勤走后,陳蕃沉思起來,覺得薛勤的話很有道理。既然是有道理的話,他一定會聽的! 煟核麜趺醋瞿? 生:他會立刻收拾自己的書房。 生:今后他也會做一些生活上的小事! ∩核麜䦶男∈伦銎稹R驗樵诟珊眯∈碌耐瑫r。也培養了自己的能力,鍛煉了意志,養成一種做事認真的好習慣,這樣將來才能做好大事! 煟耗銈冇X得有道理嗎? 生:有道理! 師:讓我們把贊許的掌聲送給他,好嗎? (生鼓掌。) 師:陳蕃聽了薛勤的勸告后成就自己的大事業了嗎?(生搖頭,表示不知道。) 師:我們來看一個小資料。(出示介紹陳蕃的資料,師讀:陳蕃,東漢時期著名政治家,曾擔任過太守、太尉、太傅等職。從政數十年,為官清正廉潔,剛正不阿[e],被世人所稱贊。) 師:看來,陳蕃真的成就了他轟轟烈烈的大事業。如果當初他不做身邊的平凡小事,就難以成就日后的大事業! ∥、總結課文。提升認識 師:現在我們再回到課題,“掃一室”僅僅指打掃一間屋子嗎? 生:是指生活中的平凡小事! 煟耗敲“掃天下”呢? 生:是指干轟轟烈烈的大事業。 師:課題中的兩個詞語都隱含另一個意思,所以加了引號! 煟簞偛胚有一位同學提到“掃一室”與“掃天下”的關系。是誰呀?(師指名剛才提此問題的同學來回答自己提出的這個問題。) 師:所以有一句名言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課件出示句子,生齊讀。) 師:最后老師再送同學們一句名言——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生齊讀。) 師:這句話的意思是——不邁出一小步。就不能走到千里之外;不積累小的河流,就不會有大江大海。 師:希望你們能用這句名言時刻提醒自己,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走好人生中的每一小步,這樣才能跨越出人生中的一大步。 評析: 劉老師的課堂教學溫婉中透著靈動,灑脫中不失嚴謹,整堂課如行云流水,收放自如;似涓涓細流,潤物無聲。師生以文本為依托展開了一場心靈的對話,沒有煩瑣的分析,沒有支離破碎的講解……有的是學生對文本和精神的重構,這是語文教學的一種本色回歸。正像崔巒老師說的那樣“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 ∫、巧妙設疑,培養學生探究意識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而“掃一室”與“掃天下”的辯證關系正是本文的重難點。因此。課堂伊始劉老師緊緊抓住題眼。由“室”依次引出“掃一室”與“掃天下”。劉老師引領學生通過讀、畫、議,感受陳蕃志存高遠,不屑“掃一室”的“大丈夫”思想,和薛勤“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語重心長”。在品味咀嚼語言文字的過程中,逐步領悟“掃一室”與“掃天下”的特殊含義。整節課設疑入手,釋疑收尾,首尾呼應,既保持了課堂教學的完整性,又彰顯了課堂教學的層次性和發展性。這不是簡單的原點回歸,而是在原點基礎上的升華。學生從開課時“掃一室”與“掃天下”有什么關系?到結課時“只有做好平凡小事,才能成就轟天偉業”的思想提升,正是在主動的探究中形成和發展的! 《⒓訌娪柧,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新課標指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一點在劉老師的課堂教學中隨處可見。亮點一,“但”字的換詞處理。劉老師先讓學生明確句意的轉折,接著“可是、但是、而”等詞語的替換,使學生進一步體會陳蕃“志存高遠”的優點和“生活懶散”的缺點之間的矛盾,既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又使主人公陳蕃的形象進一步豐滿,為下文深入理解他不屑“掃一室”的性格特點打下伏筆。亮點二,句群的比較。在學習第三段時劉老師去掉“滿是、到處、不少”等修飾成分,讓學生與原文對比哪種寫法更好?在比較中學生感受作者的用詞精當,領悟把內容寫具體的科學方法,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指導有機結合。亮點三,反問句的訓練,體現層次性。劉老師通過“你連一間小小的屋子都不掃,又怎么去掃天下呢”和“你連一間小小的屋子都不掃,是不能去掃天下的”的句式對比,讓學生體會語氣的強弱,領悟反問句的特點與作用。緊接著教師又出示另一反問句,由學生轉成陳述句,自然是水道渠成。亮點四,朗讀訓練,扎實有效。課標中指出要讓學生在 “讀中理解,讀中感受,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劉老師緊緊抓住“滿不在乎、理直氣壯、得意”等詞語,通過品讀、范讀、悟讀、有表情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體悟陳蕃不愿做小事的糊涂思想和胸懷大志的自命清高。學生讀出了詞語的色彩,讀出了詞語的溫度,更讀出了詞語背后豐富的意蘊。整節課語言與精神同生共構,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