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兩首》教學設(shè)計(精選17篇)

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兩首》教學設(shè)計

發(fā)布時間:2023-01-29

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兩首》教學設(shè)計(精選17篇)

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兩首》教學設(shè)計 篇1

  教學內(nèi)容:《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

  教學目標 :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背誦并會默寫。

  3、感悟詩歌內(nèi)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4、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5、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學生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引導(dǎo)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搜集相關(guān)資料,做好對課文的預(yù)習。

  教學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

  2、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3、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鑒賞能力。

  教學過程 :

  一、激趣導(dǎo)入  ,整體把握。

  1、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2、師生互動,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兩位詩人。

  3、了解預(yù)習情況,指讀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了解這是一首送別詩。板書:送)

  二、通讀詩文,理解大意。

  1、回顧以前學詩句的方法。(如:查字典、看注釋、看插圖、讀資料等。)

  2、引導(dǎo)學生自主選用以上方法同桌說說詩的大意。

  3、全班交流詩的大意。

  三、品讀詩句,進入詩境。

  (一)理解第一、二句詩。

  1、請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師生互動,明確位置。

  (教師板畫幫助理解。)

  2、圖文對照,理解“西辭”。

  板書:名樓送

  3、抓住“煙花三月”,展開想象。

  (拓展學生思維,體會“盛世、盛景融名人”的華美畫面。)

  板書:盛景送

  4、師生互動,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二)理解第三、四句詩。

  1、讀讀這兩句,請學生找出用得好的詞語談感受。

  2、重點體會“遠影”“盡”“流”等詞語的豐富內(nèi)涵。

  (1)算算帆影遠去直到盡頭大約會用多長時間,談由此產(chǎn)生的感受。

  (引導(dǎo)體會目送時間之長,情誼之深。)

  板書:目光送

  (2)想象“盡”了的是什么,無“盡”的是什么。

  (引導(dǎo)學生體會情深意更重的摯友情誼。)

  (3)討論:滾滾東去的僅僅是一江春水嗎?

  (引導(dǎo)體會雖然“多情自古傷別離”,但“人雖分,心相隨,情永在”的豐富內(nèi)涵。)

  板書:心隨送

  (4)師生互動,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四、賞讀詩句,深悟詩情。

  1、自由賞讀。

  (尊重學生個性的情感體驗,請學生把自己就當作李白,換位賞讀。)

  2、師生配樂互讀,有感情地背讀。

  3、簡略欣賞李白的《贈孟浩然》。

  (輔助理解李白與孟浩然之間的真摯情感。)

  4、請用一個詞或用一句感嘆的話來形容一下兩位詩人的深厚友誼。

  (根據(jù)學生發(fā)言相機板書。如:情深意長。)

  五、階段總結(jié),布置作業(yè) 。

  1、圍繞“朋友間的真摯情誼”做總結(jié)。

  2、談話激發(fā)學下一首詩和繼續(xù)搜集這一類詩的興趣。

  3、布置作業(yè) 。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鞏固已認識的5個生字,會寫的7個生字。正確理解“更”“陽關(guān)”等詞語。

  2、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意。

  3、比較課文中的兩首送別詩和收集到的其他送別詩,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學生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好習慣。

  4、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教學過程 :

  一、回顧第一首詩,導(dǎo)入  第二首詩。

  1、回顧第一首詩內(nèi)容,并背誦。

  2、導(dǎo)入  學習《送元二使安西》。

  二、運用學法,自學悟詩。

  1、自由組合,學習《送元二使安西》。

  (愿意繪畫的組一個組,愿意表演的組一個組,愿意編成故事的組一個組,愿意理解誦讀的組一個組……合作學習第二首詩。)

  2、各組匯報交流。

  (創(chuàng)造美、表達美是審美教育的最終目的。學生用自己擅長的各種方式學習可以進一步培養(yǎng)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

  3、指導(dǎo)朗讀全詩,并熟讀成誦。

  三、遷移學法,拓展思維。

  1、交流課下收集到的送別詩。

  2、引導(dǎo)學生體會送別詩的異同,著重讓學生領(lǐng)悟這些詩中豐富的情感內(nèi)涵,品味“人間最美是真情”這一真諦。

  3、除了送別詩,你還了解什么類別的詩?

  (如:思鄉(xiāng)詩,邊塞詩,詠春詩等等,引導(dǎo)學生課外讀詩時留意詩歌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使學生對詩歌的理解上到一個新的高度。)

  四、布置自選作業(yè) 。

  1、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維的其他詩作,朗讀、欣賞、摘抄。

  2、讓學生自主選擇文中一首詩改寫成記敘文。

  3、結(jié)合自己的感受創(chuàng)作古體詩或現(xiàn)代詩。

  4、搜集(如:邊塞詩)一類詩歌,比較、賞讀、摘抄或?qū)戵w會。

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兩首》教學設(shè)計 篇2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8個生字。

  2.朗讀、背誦并默寫兩首古詩。

  3.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的心境,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

  4.學習利用注釋,展開想象,讀懂古詩;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初步了解古詩對仗工整的特點。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學習《絕句》這首詩。

  教學步驟 :

  (一)導(dǎo)入  

  引導(dǎo)同學們背誦以前學過的古詩,由此導(dǎo)入  新課。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詩:9 古詩兩首

  (二)自學《絕句》

  1.讀題、解題,作者簡介。

  《絕句》是古代詩詞的一種,它的特點之一是每首詩共四句,每句一般為五個字或七個字,每句五個字的叫“五絕”,每句七個字的叫“七絕”這首詩是唐朝另一個著名詩人杜甫寫的,當時唐朝開始衰敗,又發(fā)生叛亂,詩人歷盡艱辛才輾轉(zhuǎn)到四川,在四川成都郊外建造了一間草堂,詩中描寫的就是草堂前明媚秀麗的景色。

  2.教師范讀。

  強調(diào)多音字:行(háng)泊(bó)

  3.自學字詞,理解詞語,教師檢查,學生質(zhì)疑。

  黃鸝:一種小鳥,也叫黃鶯,叫聲很好聽。

  白鷺(lù):一種水鳥,羽毛白色,腿細長,吃小魚,小蝦。

  東吳(wú):古時候的東吳,就是今天江浙一帶。

  鳴:這里指鳥叫。

  翠柳:綠色的柳樹。

  青天:蔚藍色的天空。

  含(hán):包含。

  西嶺:成都西面的岷山。

  千秋雪:“千秋”就是千年,這時是虛指。“千秋雪”指終年不化的積雪。

  泊:停泊。

  萬里:指非常遙遠,不是實指。

  4.檢查自學詩意情況,想像畫面。

  (1)指名讀詩句。

  (2)練說每句詩意。

  (新綠的柳枝上一對黃鵬在歡唱,蔚藍的天空上,有一行白鷺從溪上飛起,向遠處天空飛去。遠處,西嶺上覆蓋著終年不化的積雪。這樣的景色就像嵌在窗戶里一樣。門外停泊著要到萬里之外東吳去的船只。)

  (觀看彩圖,誦讀全詩,想像畫面。)

  (整首詩描繪了草堂附近明媚秀麗的景色。)

  5.反復(fù)誦讀,體會感情。

  (1)指導(dǎo)朗讀。

  我們要以歡快的語調(diào),來讀這首詩,讀詩時還要注意抑揚頓挫和輕重快慢。

  (2)教師范讀。

  (3)學生朗讀。

  兩個/黃鵬//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干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4)全詩表達作者什么感情?(抒發(fā)了作者對平靜生活的向往。)

  (三)體會寫法

  詩人為什么能描繪出這么美的畫面呢?他運用了什么方法?你們想知道嗎?齊讀全詩,仔細體會。

  (教師總結(jié):古詩是四個不相連屬的句子,一句便是一幅圖畫,短短四句寫景,有層次,有遠近,聲情并茂。而且黃翠白綠,眾彩繽紛,形象鮮明活潑,分而不散,從而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恬靜開朗,躍躍欲歸的內(nèi)心世界。同時這首詩語言清新質(zhì)樸,對偶工整,朗朗上口,具有形式美和音樂美。)

  (四)背誦全詩,體會美感

  (五)布置作業(yè) 

  1.練說詩意。

  2.默寫全詩。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學習《早發(fā)白帝城》這首詩。

  教學步驟 :

  (一)復(fù)習導(dǎo)入  

  1.背誦《絕句》。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二)創(chuàng)設(shè)情境,交代學習方法

  1.給學生演示《早發(fā)白帝城》音樂鑒賞的視頻資料。

  2.交代學習方法。

  (1)今天,老師要教大家一種新的學習方法“五讀法”來學習古詩。什么叫“五讀法”?又該怎樣運用“五讀法”來學習古詩呢?

  (2)出示“五讀法”

  一讀通,咬準音;二讀懂,知大意;三讀精,解詞義;四讀會,達意境;五會讀,有感情。

  (三)指導(dǎo)學習《早發(fā)白帝城》

  1.揭題,解題。

  (1)“發(fā)”在這里的讀音和意思是什么?(fa)(出發(fā))

  (2)讀了這個題目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

  (早上從白帝城出發(fā))

  (早上從白帝城出發(fā)去哪里?怎么走的?)

  在學習這首詩時就會解決我們的疑問。

  (3)這首詩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2.學生按照“五讀法”開始學習詩句

  (1)一讀通,咬準音。

  ①正字:朝(zhāo)還(huán)重(chóng)

  ②字形:帝(上中下結(jié)構(gòu)),辭(左右結(jié)構(gòu)),猿(左右結(jié)構(gòu))

  (2)二讀懂,知大意。

  朝:早晨。

  辭:辭別、離開。

  還:返回。

  啼不住:不停地叫。

  輕舟:輕快的小船。

  萬重山:一重又一重的大山。

  (3)三讀精,解詞義。

  通讀全詩,根據(jù)每句詩所寫的內(nèi)容,給詩分層。每層寫了什么內(nèi)容?

  (這首詩分兩層意思來寫,第一層告訴我們詩人出發(fā)的時間和到達目的地的時間;第二層寫長江兩岸的景色。)

  ①指名讀第一、二句“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讀后你知道了什么?

  (知道了作者早晨從白帝城出發(fā),一天的時間就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城。)

  ②作者什么時間離開白帝城出發(fā)的?從詩中哪些詞可以看出來?

  (詩人早晨從白帝城出發(fā)。從“朝”和“彩云間”這兩個詞語中可以看出來,當詩人離開白帝城時,天上彩霞一片。表示他心情是很愉快的。)

  “彩云間”一詞,除了寫出時間,還寫出了白帝城的什么特點?(很高)

  教師講解: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節(jié)縣城東白帝山上,所以作者講在“彩云間”。

  ③從白帝城到江陵有多遠?詩人乘船走了多長時間?從詩歌的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來?

  (從白帝城到江陵有1200多里遠,詩人乘船只用一天時間就到達江陵了。)

  詩中的“千里”,“一日”都是虛指,以空間之遠與時間之短作懸殊對比,說明船開得很快。

  ④小結(jié):這兩行詩,一是突出白帝城之高,二是反映了行船的速度快,朗讀時,除了要把順水行船速度極快的意思表達出來,還要表達詩人的心情同飛舟一樣輕快。

  ⑤指導(dǎo)朗讀。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⑥第二層是寫長江兩岸的景色,作者抓住了什么來寫。

  (抓住“猿聲”和“萬重山”來寫。)

  ⑦作者為什么要寫“猿聲”和“萬重山”?

  明確:當年長江三峽,都是高山峻嶺,懸崖峭壁。猿猴的叫聲常常會在深山峽谷中引起回聲,一聲接一聲,聲聲不斷地傳播開去。李白乘船順水而下時,在兩岸猿猴的啼叫聲中,輕快的小船已經(jīng)穿過一重又一重的大山。作者在這里用猿猴的啼叫聲和重重高山突出行船的輕快和沿途景色的壯麗。

  ⑧指導(dǎo)朗讀(注意把“快”的意思讀出來)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3.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述詩歌每句的意思。(分組討論,指名說)

  (早晨,作者離開了仿佛在彩云中間的白帝城,遠隔千里的江陵,只要一天的時間就到了。兩岸猿猴的啼叫聲,一聲接一聲還沒停下來,輕快的小船已經(jīng)穿過一重又一重高山。)

  4.引導(dǎo)學生體會詩的意境和詩人的感情。

  (1)學生邊看《早發(fā)白帝城》的影碟,邊聽師范讀古詩。

  (2)談話: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偉大的詩人李白,當年他受到牽連,被判罪,流放到貴州的夜郎,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個白帝城的地方,忽然傳來皇帝要釋放他的命令,你們想想看,李白的心情怎樣?(十分高興)

  李白在釋放后寫了這首詩,不但描寫了長江兩岸雄偉壯麗的景色,而且表達了自己經(jīng)過艱難歲月之后,被釋放的喜悅心情。

  (3)為什么說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達?

  ①順水行船(客觀);②心情愉快,急切盼歸(主觀)。

  (4)指導(dǎo)有感情地朗讀。

  我們再讀這首詩,不但要從字面上理解詩意,還要體會詩人的感情。

  (5)學生有感情地背誦全詩。

  (四)布置作業(yè) 

  讀李白和杜甫的詩,然后利用隊會時間開一個班級詩會,看誰知道得多,理解得準確。

  (五)板書設(shè)計 

  教案點評:

  重點是通過多種形式引導(dǎo)學生反復(fù)朗讀古詩,最后達到熟練背誦的目的。在背誦的基礎(chǔ)上,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語和詩句,讓學生結(jié)合對詞語的理解,自己去理解整首詩歌的意思。最后,老師再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寫作上的一些特點。針對這種教學思路,同時設(shè)計了配合教案的多媒體演示課件,用來輔助老師教學。

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兩首》教學設(shè)計 篇3

  孟浩然(689--740),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出身于襄陽城中一個薄有恒產(chǎn)的書香之家,自幼苦學。年輕時隱居讀書于鹿門山。25到35歲間,辭親遠行,漫游長江流域,廣交朋友,干謁公卿名流,以求進身之機。開元十二年(724),因玄宗在洛,便往洛陽求仕,滯洛三年,一無所獲。開元十四年(726)夏秋之際,他懷著失意的苦悶漫游吳越。

  開元十六年(728)冬,不惑之年的孟赴長安應(yīng)進士舉,不第,遂逗留京師,謀求仕進據(jù)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說他:"間游秘省,秋月新霽,諸英華賦詩作會。浩然句曰:'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舉座嗟其清絕。"他在這期間結(jié)識了王維、王昌齡,成為好友。又《新唐書》本傳載:"維私邀入內(nèi)署,俄爾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維實以對,帝喜曰:'朕聞其人,而未見也,何懼而匿床下?'詔浩然出,帝問其詩,浩然再拜,自誦所為。至'不才明主棄'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此事或?qū)賯髀劊聦嵨幢厝绱恕5虾迫磺笫瞬还_為事實。此后他漫游吳越,寫了許多山水詩。

  開元二十五年(737)四月張九齡貶荊州長史,遂征浩然(49歲)為從事,浩然平素仰慕張九齡,就欣然而往。在那里,與張九齡、裴迪等游山水,唱和詩歌,約一年左右。開元二十八年(740),王昌齡從嶺南返,過襄陽與孟聚首,痛飲之際,孟不幸"食鮮疾動"(王士源《序》),遽然辭世,年52。

  今存《孟浩然集》,存詩260余首。今人李景白《孟浩然詩集校注》(巴蜀書社1988年)、徐鵬《孟浩然集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附傳記、歷代評論資料、著錄考及作品系年等,較為完備。

  杜甫(712-770)字子美。

  杜甫生于河南鞏縣。他出身于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立功立言是這個家族的傳統(tǒng)。杜甫的十三世祖是西晉大將、著名學者杜預(yù),祖父杜審言是初唐著名詩人,官修文館學士;父親杜閑,做過朝議大夫、奉天令。杜甫一生可分為四個時期:

  讀書、壯游(35歲以前);

  長安求職(35-44歲):天寶十四載(755)十月,44歲的杜甫才被任命為河西尉,后改右衛(wèi)率府曹參軍;

  陷賊與為官(44-48歲):公元755年11月發(fā)生安史之亂,次年六月長安陷落,杜甫流亡,被判軍俘獲,次年四月,逃歸鳳翔肅宗行在,被任命為左拾遺,不久就因上疏營救房琯而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次年(759)七月,杜甫棄官,先往秦州(甘肅天水),十二月又往成都。

  漂泊西南(48-59歲逝世):48歲-50歲在成都草堂,后又漂泊,53歲又回草堂,友人嚴武保舉他為檢校工部員外郎(后人因稱杜工部),次年嚴武突然去世,他到夔州住了近兩年,寫了很多詩。57歲乘船出峽,想回家鄉(xiāng)。59歲冬天,死在由潭州到岳陽的一條船上。

  今存詩1400余首,文21篇。歷代杜詩校注批點本約550多種,現(xiàn)存170余種。現(xiàn)存最早的杜集是宋王洙本、九家注本等。清人仇兆鰲《杜少陵集詳注》最為詳盡。

  杜詩最顯著的特點是社會現(xiàn)實與個人生活的密切結(jié)合,思想內(nèi)容與藝術(shù)形式的完美統(tǒng)一。杜甫的詩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前后20多年的社會全貌,生動地記載了他一生所走過的路程,在藝術(shù)方面也達到唐代詩歌的最高成就。他的詩能使讀者“知其人”、“論其世”,起著“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的作用。

  杜集里也有一些詩,時代氣氛不濃,個人的感情也較為淡泊,比較突出的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寫的一部分詩。杜甫在長年的轉(zhuǎn)徙流離之后,到了成都,建立草堂,開辟田畝,得到暫時的休息,因此對于花草樹木、鳥獸蟲魚的動態(tài)進行了細膩的觀察,感到無限的熱愛,具有深刻的體會。如《屏跡》、《為農(nóng)》、《田舍》、《徐步》、《水檻遣心》、《后游》、《春夜喜雨》等詩,從詩題上就可以想象出杜甫當時的心境。這類詩當然不能和前邊論述的詩篇相比,但也代表了杜甫為人的另一方面,他不只有憂國憂民的深厚感情,也有對于微小生物的愛好。他“幽居近物情”(《屏跡》),喜看“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水檻遣心》),感到“花柳更無私”(《后游》)。

  總的說來,杜甫是以饑寒之身永懷濟世之志,處窮困之境而無厭世思想;在詩歌藝術(shù)方面,集古典詩歌之大成,并加以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給后代詩人以廣泛的影響。  

  杜甫在世時,他的詩歌并不為時人所重視,逝世40年以后,始見重于韓愈、白居易、元稹等人。白居易、元稹的新樂府運動,在文藝思想方面顯然受到杜詩的影響。李商隱近體詩中諷喻時事的名篇,在內(nèi)容和藝術(shù)上都深得杜詩的精髓。宋代著名詩人如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游等,對杜甫都推崇備至,他們的詩歌各自從不同方面繼承了杜甫的傳統(tǒng)。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被元人俘虜,囚居獄中,用杜甫五言詩句集詩200首,在《集杜詩·自序》里說:“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為代言之。”杜詩的影響所及,不局限于文藝范圍,更重要的是詩中愛國愛人民的精神感召著千百年來的廣大讀者,直到今天還有教育意義。

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兩首》教學設(shè)計 篇4

  《鄧小平爺爺植樹》教學設(shè)計

  學習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鄧小平爺爺植樹的認真態(tài)度和他的心愿。

  3.初步了解植樹的意義,有植樹綠化和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認讀生字和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識記生字。

  教學準備:課前了解鄧小平爺爺?shù)挠嘘P(guān)事跡。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

  4.談話導(dǎo)入  :誰能說說鄧小平爺爺?shù)墓适隆?/p>

  2、看圖揭題。(投影儀出示)板書:鄧爺爺植樹

  二.自主識字。

  導(dǎo)語 :想知道課文中是怎么說的嗎?打開書,看課文。說說在讀課文時遇到不認識的字該怎么辦呢?

  1.借助拼音,試讀課文。(自由讀)

  2.自學生字。

  (1)找出藏在課文中的認讀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讀字,糾正字音。

  (3)出示所有生字,齊讀。

  (4)請學生當小老師領(lǐng)讀。

  (5)去掉拼音,再打亂秩序讀。

  (6)匯報識字方法。

  3.檢測自學情況。

  三.朗讀感悟。

  1.自由練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2.指導(dǎo)讀,評價。

  四.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你覺得鄧小平爺爺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2.全班交流。

  3.指導(dǎo)朗讀。

  第二自然段可抓住關(guān)鍵詞語進行朗讀。如抓住“興致勃勃”、“布滿汗珠”、“不肯休息”進行理解和體會,讓學生說說從這些詞語中體會到了什么。

  五,課堂小結(jié),布置作業(yè) 。

  第二課時

  一.復(fù)習導(dǎo)入  。

  1.做“登山看日出”游戲,復(fù)習本課生字詞。由低到高依次認讀生字,一步2.讀詞語,看看是否有不認識的字。如:

  種植春節(jié)歲數(shù)年齡已經(jīng)

  經(jīng)常行走扶手栽樹親人

  3.導(dǎo)入  :小朋友識記生字真是太棒了,那么鄧小平爺爺是怎樣植樹的呢?我們繼續(xù)學習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二.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和三、四、五自然段,并思考:鄧小平爺爺是怎樣植樹的?為什么說“小平樹”成了天壇公園一處美麗的風景?

  先學生自由朗讀,再小組交流,然后各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師評價總結(jié)。

  2.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

  3.朗讀全文。(自由讀、齊讀、個別讀)要讀出對鄧小平爺爺?shù)某缇粗椤?/p>

  三.書寫生字。

  1.學生先觀察,再說說如何記住這6個字。

  2.學寫“爺、節(jié)、歲、親、的、行”。

  a. 觀察田字格中的位置。

  b. 教師范寫,學生練習。

  3.學生練習,強調(diào)筆順。

  4.展示學生寫字本,指各學生點評。

  四,布置作業(yè) :

  植樹節(jié)快到了,我們一起去植樹吧!

  《古詩兩首》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

  第一課時

  談話激趣、導(dǎo)入  

  1、小朋友們,學了前面的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是怎么樣的呢?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樣也非常喜歡春天!所以他們寫了好多好多的

  詩篇來歌頌春天、贊美春天,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初讀課文

  1、自由讀題。(區(qū)分“春”“村”的讀音)

  2、自讀古詩,自學生字。

  1) 學生借助拼音讀古詩。

  2) 準確認讀詩中的生字。

  試讀課文、讀出詩韻

  1、師范讀。(注意讀好韻腳“曉、鳥、少”和“天、煙、鳶”。)

  2、學生跟師讀。

  3、指名讀。

  4、師生對讀。

  5、學生齊讀。

  認讀、識記生字

  1、指名拼讀生字。(領(lǐng)讀)

  (注意讀準“詩、首、處”和“村、醉、散”的聲母。)

  2、齊讀生字。

  3、引導(dǎo)學生識記生字。

  1) 自由記生字。

  2) 共同探討識記生字的辦法。

  (比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改一改”等。

  自—首 舍—古 讀—詩 對—樹—村 睡—眠

  閃—問—間—聞 屋—居 醒—醉 親—童 外—處)

  鞏固生字

  1、認讀生字卡片。

  2、讀詞語鞏固生字:

  兩首古詩 一首兒歌 冬眠 到處 見聞

  鄉(xiāng)村 居住 煙花 童話 散步

  指導(dǎo)寫字

  1、書寫生字“古、聲、多”。

  2、觀察生字的結(jié)構(gòu)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筆順,并逐一指導(dǎo)。

  古:橫要長而凸。

  聲:上為“士”,上橫長,下橫短。

  多:上下兩部分一樣,但位置要注意必須寫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練習書寫。

  第二課時

  復(fù)習

  1、齊讀生字。

  2、開火車讀生字。

  朗讀感悟、理解古詩

  1、看課文插圖,聽配樂朗誦。

  2、全班齊讀《春曉》、《村居》。

  3、學生自由讀,思考:我從中讀懂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

  4、交流匯報自讀情況,并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5、分小組討論疑難問題。

  6、反饋釋疑,教師對重點問題進行簡單講解或點撥。

  背誦古詩

  1、指導(dǎo)朗誦。(感悟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1) 師范讀。

  2) 自愿讀。

  3) 比賽讀(同桌賽、小組賽)。

  2、背誦古詩。(指名背、小組背、齊背、師生對背等。)

  指導(dǎo)書寫

  1、口頭擴詞:

  古( )( )( )聲( )( )( )

  多( )( )( )處( )( )( )

  知( )( )( )忙( )( )( )

  2、書寫生字“處、知、忙”。

  3、觀察生字的結(jié)構(gòu)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的筆順,并逐一指導(dǎo)。

  處:半包圍結(jié)構(gòu),捺要拖長、“包住”。

  知:左右結(jié)構(gòu),“口”在右邊偏下。

  忙;左右結(jié)構(gòu),“豎”要垂直且稍長。

  4、學生練習書寫,師巡視、指導(dǎo)。

  擴展活動

  班里開展一次放風箏活動。

  《語文園地一·口語交際》教學設(shè)計

  教學要求:

  1.說出春天大自然的變化,并注意說出春天的特點。

  2.抓住春天的特點,把觀察到的景物按一定順序說清楚。

  3.說話時要大膽,聲音要響亮,吐詞要清楚,語句要完整。

  教學過程 :

  一、導(dǎo)入  新課。

  導(dǎo)語 :小朋友,前邊我們學習了古詩《春曉》,又開展了找春天的活動,你們找到春天了嗎春天在哪里(請用完整句回答問題)板書:公園、田野、我們身邊……

  二、說春天。

  你們喜歡春天嗎為什么喜歡(請幾個學生簡單說)

  既然大家都說春天很美,那么今天這堂課就讓我們一起來說說春天好嗎

  這次說話有三個要求,請大家看著電腦跟老師讀一讀,然后請大家在說的時候記住按要求完成,比一比這節(jié)課誰最好。

  春天是新年的開始,所以古今中外的人都贊美過春天,你們知道哪些詞語是描寫春天的嗎(學生說幾個,教師板書一些)

  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很多詞語和句子,幫助大家說好話。請大家看電腦,自己快速記幾個,待會兒說話時用上一些你喜歡的。(學生看電腦,邊讀邊記)

  現(xiàn)在你們看完了,就讓我們比一比誰說的春天美,好嗎春天來了,我們?nèi)ス珗@看到了什么(用一句或幾句說說,要按要求說。)

  大家剛才說得真好,看看電腦里老師還幫你提供了些什么(學生看電腦,觀察公園景色,然后同桌互說。)

  春天來了,我們在田野看到了什么(用一兩句話說說,教師隨時糾正。)說完后,再次看電腦,讓學生互說。最后指名說。

  春天來了,在我們身邊,你們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樣的呢(教師給學生看一兩張畫面,讓學生準備說話。)學生開始說話,教師隨時指導(dǎo)。

  在春天里,你除了剛才說的和電腦上看的以外,你還看到了哪些變化嗎(蝴蝶、青蛙、蝌蚪……)

  小朋友,你們把春天說得真好,那誰能給我們剛才說的內(nèi)容加上一個題目看誰說的題目最好(教師板書題目)

  三、指名說話。

  小朋友,現(xiàn)在我們要來比一比誰說的春天的景色最多、最美,但要按要求說,好嗎(再看一看電腦上的要求,然后教師讓學生自己操作電腦,從中選擇自己想說的春天的某一地方,按順序說出特點。)學生開始準備,教師巡視指導(dǎo)。

  四、指名說,師生評議。

  剛才的幾位小朋友說得很好,但電腦里也有三篇文章,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跟他比一比,看誰的好,好在哪里。

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兩首》教學設(shè)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dǎo)入

  1、春天,鶯歌燕舞、百花齊放,多么令人賞心悅目。使人從心底由衷地喜歡她。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樣也非常喜歡春天!所以他們寫了好多好多的詩篇來歌頌春天、贊美春天,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題:

  (區(qū)分“春”“村”的讀音)

  2、自讀古詩,自學生字:

  ⑴ 學生借助拼音讀古詩。

  ⑵ 準確認讀詩中的生字。

  三、試讀課文、讀出詩韻

  1、師范讀:

  注意讀好韻腳“曉、鳥、少”和“天、煙、鳶”。

  2、學生跟師讀。

  3、指名讀。

  4、師生對讀。

  5、學生齊讀。

  四、認讀、識記生字

  1、指名拼讀生字:

  (領(lǐng)讀)

  (注意讀準“詩、首、處”和“村、醉、散”的聲母)

  2、齊讀生字。

  3、引導(dǎo)學生識記生字。

  ⑴ 自由記生字。

  ⑵ 共同探討識記生字的辦法。

  (比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改一改”等。)

  自──首 舍──古 讀──詩 對──樹──村 睡──眠

  閃──問──間──聞 屋──居 醒──醉 親──童

  外──處

  五、鞏固生字

  1、認讀生字卡片。

  2、讀詞語鞏固生字:

  兩首古詩 一首兒歌 冬眠 到處 見聞

  鄉(xiāng)村 居住 煙花 童話 散步

  六、指導(dǎo)寫字

  1、書寫生字:

  古、聲、多

  2、觀察生字的結(jié)構(gòu)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筆順,并逐一指導(dǎo):

  古:橫要長而凸。

  聲:上為“士”,上橫長,下橫短。

  多:上下兩部分一樣,但位置要注意必須寫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練習書寫。

  第二課時

  一、復(fù)習

  1、齊讀生字。

  2、開火車讀生字。

  二、朗讀感悟、理解古詩

  1、看課文插圖,聽配樂朗誦。

  2、全班齊讀《春曉》、《村居》。

  3、學生自由讀,思考:

  我從中讀懂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

  4、交流匯報自讀情況,并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5、分小組討論疑難問題。

  6、反饋釋疑,教師對重點問題進行簡單講解或點撥。

  三、背誦古詩

  1、指導(dǎo)朗誦:

  (感悟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⑴ 師范讀。

  ⑵ 自愿讀。

  ⑶  比賽讀:

  (同桌賽、小組賽)

  2、背誦古詩:

  (指名背、小組背、齊背、師生對背等)

  3、吟誦古詩、唱古詩。

  四、指導(dǎo)書寫

  1、口頭擴詞:

  古( )( )( )  聲( )( )( )

  多( )( )( )  處( )( )( )

  知( )( )( )  忙( )( )( )

  2、書寫生字“處、知、忙”。

  3、觀察生字的結(jié)構(gòu)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的筆順,并逐一指導(dǎo):

  處:半包圍結(jié)構(gòu),捺要拖長、“包住”。

  知:左右結(jié)構(gòu),“口”在右邊偏下。

  忙:左右結(jié)構(gòu),“豎”要垂直且稍長。

  4、學生練習書寫,師巡視、指導(dǎo)。

  【擴展活動】

  1、班里開展一次放風箏活動。

  2、在春天里,約會古詩。

  3、小組合作,演繹《春曉》。

  【教材簡說】

  本課共有兩首古詩,這兩首詩言簡意賅,貼近兒童生活。它看似平淡,卻韻味無窮。《春曉》中詩人只用寥寥數(shù)筆就把瞬間的濃濃春意勾勒得淋漓盡致。那聲聲鳥鳴、落地花瓣中,我們可以盡情地想象那鶯歌燕舞、百花齊放的爛漫春光,也可以感受到詩人由喜而惜的陣陣情懷。在《村居》中千里鶯啼、花草楊柳、春風輕霧,令人陶醉;少年兒童在大好春光中盡情放飛、玩耍。在文字的引導(dǎo)下、在聲聲的誦讀中怎不叫人愛春和奮發(fā)!

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兩首》教學設(shè)計 篇6

  【教材簡析】

  杜牧的《山行》是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課文,寫的是詩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時所看到的深秋時節(jié)的楓林景色,描繪了一幅由“寒山”、“石徑”、“白云”、“楓林”等構(gòu)成的山林秋色圖,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之情。

  在這首詩中,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煉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我們可以在觀賞勝于二月春花的火紅楓葉的同時,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機。所以這是一首秋的贊歌,能夠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進大自然的愿望。

  【目標預(yù)設(shè)】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學會本課生字,重點理解詩句中“坐”的意思。了解詩句的含義。

  ②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③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體會詩中描繪的濃濃秋色,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教師的引導(dǎo)下,通過“欣賞意境”的訓(xùn)練和通過詞義的理解到全句、全篇的理解,來幫助學生領(lǐng)悟、感受全詩。

  3、情感與價值目標:

  ①通過理解與朗讀全詩去感受濃濃的秋色,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②通過學習課文,喚起學生了解大自然、渴望走進大自然的愿望。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欣賞意境”的訓(xùn)練和通過詞義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來幫助學生領(lǐng)悟、感受全文。

  難點:引導(dǎo)學生體會詩人的感情,欣賞詩歌的意境。

  【設(shè)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yīng)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本課將著眼詩的整體,通過創(chuàng)設(shè)情境、朗讀表達、思維想象等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

  2、《語文課程標準》還指出:要“培植熱愛祖國語音文字的情感,養(yǎng)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在本詩教學中,將教給學生抓住關(guān)鍵詞來學習古詩的方法,圍繞中心詞來理解詩意,感悟詩情,從而達到理解全詩的目的。

  【設(shè)計思路】

  首先,以“圖畫引領(lǐng)”、“音樂渲染”激發(fā)學生學習《山行》的興趣;然后,抓住關(guān)鍵詞(中心詞),通過朗讀、看圖、想象等方法逐步深入地理解詩意、感悟詩情;最后,要求學生以小導(dǎo)游的身份來介紹山上的迷人景色,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人對大自然無比熱愛的感情;同時達到內(nèi)化語言、創(chuàng)造性使用語言的目的。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領(lǐng)入詩。

  師:看圖,圖上反應(yīng)的是什么季節(jié)的景象?這種景象你喜歡嗎?那就讓我們跟隨唐朝著名詩人杜牧去秋游吧——(音樂)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著馬車,順著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讓他流連忘返,他情不自禁揮毫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絕句《山行》(板書詩題)

  簡介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詩人。京兆萬年(今陜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與李商隱齊名,稱“小李杜”。 杜牧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后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齊讀題目。

  【設(shè)計意圖】情境教學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采用“圖畫引領(lǐng)”、“音樂渲染”的方法,目的即在于此。                                                                                                                                                                                                                                                                                                                                                                                                                                                               

  二、初讀古詩,讀通讀順。

  1、配樂范讀。

  2、自由讀詩。

  教師點撥:古詩有它的節(jié)奏和韻律,不僅要讀正確、流利,還要注意停頓。出示標有停頓符號的《山行》:

  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2、同桌互讀。

  3、指名讀詩。

  重點指導(dǎo)“生”“斜”。

  4、齊讀全詩。

  【設(shè)計意圖】古詩詞具有韻律美,讀來抑揚頓挫。通過范讀、自由讀、互讀、指名讀等各種讀的形式的訓(xùn)練以及教師的朗讀指導(dǎo),不僅讓學生讀正確、流利,而且讀出韻味,初步感知詩的內(nèi)容,也教給了學生學詩的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學詩的興趣。

  三、看圖讀詩,整體感知。

  1、看圖,詩人在山上,到了哪些迷人的景象?說一說。

  2、詩中哪個字寫出了詩人的感情?(愛)

  3、指名說。

  (相機板書:寒山,石徑、白云、人家、楓林)

  【設(shè)計意圖】新課程強調(diào)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因此,我們要善于引導(dǎo)學生抓住關(guān)鍵詞來從整體上把握全詩,圍繞中心詞來理解詩意,感悟詩情,從而達到理解全詩的目的。

  四、朗讀感悟,理解詩意。

  詩人看到的景象究竟怎樣的迷人呢?(引導(dǎo)學生逐句理解)

  1、講讀第一句:理解“遠山”、“石徑”、“斜”。

  回答問題:

  (1)為什么稱為“寒山”?

  (2)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一行詩的意思。

  看圖,說說詩人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走著,往遠處看到了什么?

  2、讀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處”。

  說說第二行詩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話的意思連起來說說。

  3、讀第三行詩。

  理解“坐”、“愛”。

  詩人為什么要停下來不走呢?

  看圖。詩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三句話的意思?

  4、讀第四行詩。

  理解“霜葉”“紅于”。

  紅葉比什么還紅?(比春天的花兒還紅)

  說說第四句話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連起來說說它的意思。

  在這些景物中,詩人最愛什么景色?從哪兒看出來?(第三句:停車坐愛楓林晚)

  5、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設(shè)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重在讓學生圍繞中心問題(詩人看到了哪些迷人的景象?)讀詩,并說出山上景象究竟怎樣的迷人,從而逐步深入地理解詩意;通過思考“詩人最愛什么景色”這一問題,讓學生明白詩所描繪的重點。

  五、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1、了解了整首詩的意思,現(xiàn)在知道詩人想表達什么感情了嗎?指名回答。那再來用心讀讀好嗎?

  2、想象漫游:此時,你也隨杜牧來到了山腳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簾?有何感想?

  3、朗讀。(此時是在充分理解詩的意思的基礎(chǔ)上,讓生朗讀,可以強化對詩的印象,也能逐步體會大自然的美景。)

  【設(shè)計意圖】欣賞意境是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chǔ)上的進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讀訓(xùn)練的前提,是古詩教學的關(guān)鍵。也只有進入意境,學生才能夠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與文本產(chǎn)生共鳴,實現(xiàn)學生語言與精神的同構(gòu)共生。

  六、介紹山景,內(nèi)化語言。

  看圖,以小導(dǎo)游的身份介紹山上的景色。注意,要表現(xiàn)出對大自然熱愛的感情。

  【設(shè)計意圖】新課標指出,學生的語文能力只有在語言實踐的基礎(chǔ)上才能獲得。因此,結(jié)合畫面,通過想象,將詩歌的語言內(nèi)化成自己的語言,實現(xiàn)語言的再創(chuàng)造,這是有效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好方法。

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兩首》教學設(shè)計 篇7

  教學要求:

  1. 讀懂詩句,理解內(nèi)容,想象大自然的美麗景色

  2. 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教學重難點:

  在朗讀詩句中進入情境,有感情朗讀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dǎo)入新課。

  (一)講故事,讓學生在了解古詩大意的基礎(chǔ)上感受詩人作詩時的情景。

  (二)介紹《山行》詩人。

  二、初讀古詩,感受古詩內(nèi)容。

  (一)配樂范讀古詩,讓學生在老師的范讀中感受古詩的韻味。

  (二)學生自由讀詩。

  1、認真讀詩,想一想哪些你能讀懂了?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學生用課外知識交流對杜牧的認識,加深記憶,更方便的理解詩意。

  (3)交流:石徑、坐、霜葉、紅于、白云深處……

  (學生發(fā)現(xiàn)交流,在結(jié)合學生質(zhì)疑,解讀古詩詞魚。)

  3、句子的理解:

  (1)指導(dǎo)朗讀第一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①指名學生交流研讀情況:

  根據(jù)學生指出的“小徑太直、人家位置錯誤”的畫面問題,相機操作。

  [小徑由直變曲、人家移至白云生處。]

  ②個人讀、學生練讀、師生共讀、齊讀相結(jié)合。

  重點體會“斜”“生出”。

  ③教師引讀:白云人家,蜿蜒石徑,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時節(jié)啊,詩人遠遠望去,感嘆道:“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④邊吟誦邊想象配樂齊讀。

  (2)指導(dǎo)朗讀第二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濃濃的秋意之中啊!來,我們再來看看畫,讀讀詩,還有什么問題嗎?

  ①    根據(jù)學生指出的“人物馬車不見”的畫面問題,相機操作。

  [多媒體演示:馬車出現(xiàn)。]

  a、詩人坐在馬車上邊走邊看,為什么停車呢?

  b、根據(jù)學生感受,相機操作:楓葉變紅。詩人沒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紅紅的楓林,他停車就是因為愛這美麗的楓林!

  c、師生齊讀。

  ②    引導(dǎo)學生角色換位體驗:你就是詩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③    學生交流個人感受,進一步體會“坐愛”、“紅于”、“晚”。

  ④    練讀,讀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⑤    多種方式讀詩:指名讀、小組共讀、師生讀、兩人讀等。

  ⑥    配樂齊讀

  a、石頭鋪成的小路彎彎曲曲,遠遠伸向已是深秋時節(jié)的山頭。

  b、山上白云繚繞的地方,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幾戶人家。

  c、因為留戀這楓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車來(觀賞)。

  d、秋霜打過的楓葉比二月里盛開的紅花還要鮮紅。

  4、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古詩的詩意。

  (自己說、同桌說、指名說)

  (四)看楓葉的圖片,激發(fā)學生的想像,練習說話。

  從同學們的表情中和驚嘆中,能看出你們很喜歡這美麗的楓葉,假如你來到了這片美麗的楓樹林,你會怎么樣呢?

  假如我來到了這片美麗的楓樹林,我會忍不住吟誦起這首詩的后兩句——

  三、作業(yè)

  1、背誦《山行》,并能說說意思。

  2、默寫古詩。

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兩首》教學設(shè)計 篇8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2、會認“劉、菊”等生字,會寫“于、首”等字。

  3、背誦古詩,鼓勵學生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重點難點】

  1、通過朗讀,感悟、想象詩中描繪的秋天的美麗景象,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2、幫助學生讀懂詩句,理解“擎雨蓋,傲霜枝”的意思。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古詩《贈劉景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2、認識本首詩中出現(xiàn)的生字,學寫“劉、枝、首、記”四個生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準備〗

  生字及詞語卡片,錄音機和課文插圖。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dǎo)入

  1、出示卡片:

  這幅圖上畫的是哪一個季節(jié)的景色?你是從哪看出來的?(秋天的景色,一片片的紅葉告訴我們這是秋天的景色)

  你從圖上還看到了什么?(有一個小池塘,池塘里的荷葉已經(jīng)枯萎,岸邊開滿了菊花)

  2、這幅圖畫就是詩人蘇軾當年看到的景色,于是他寫了一首詩送給他的朋友—劉景文。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感知,了解古詩大意

  1、自由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⑴ 出示生字卡片認讀:

  劉 菊 殘 君 橙 橘 首 枝 記

  ⑵ 說說你是怎么記住這些字的?(小組合作,交流識記方法)

  ⑶ 學習書寫劉、首、枝、記:

  ① 認真觀察范字。

  ② 分析字形。

  ③ 指導(dǎo)書寫:

  劉:左右結(jié)構(gòu),“文”的第四筆改成“點”。

  枝、記:左右結(jié)構(gòu),注意要寫得“左窄右寬”。

  首:下半部是“自”。

  ④ 學生描紅、臨寫。

  2、自由讀古詩,在詩中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圈出來。

  3、小組合作學習古詩:

  ⑴ 每人讀一遍古詩。

  ⑵ 提出自己不懂的詞語,一起討論。

  三、再讀感悟,想象詩歌畫面

  1、自由讀詩,說說你懂了什么?讀懂了那句就說那句。

  學生甲:第一句的意思是說荷花已經(jīng)凋謝了。

  連擎雨的荷葉都枯萎了。課件演示“擎雨蓋”幫助學生理解。

  學生乙:第二句的意思是說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不怕寒冷。

  學生丙:第三句的意思是說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記住。

  學生丁:第四句的意思是一年最好的景致就是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時節(jié)。

  2、提出自己不懂的詞語,全班一起解答:

  盡:沒有了,在詩中指荷花凋謝了。

  殘:是說菊花已經(jīng)開敗了。

  君須記:你一定要記住。

  3、讀給你的伙伴聽。

  4、范讀:學生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

  四、啟發(fā)想象,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1、詩人在我們的眼前展現(xiàn)了一幅秋末的美麗圖畫,并用優(yōu)美的詩句描寫了秋末時節(jié)美麗的景色,我們應(yīng)該怎樣讀呢?

  自由讀,指名讀。

  2、說說你喜歡那句,并試著背下來。

  3、練習有感情地背誦。

  五、啟發(fā)思考

  你認為一年中最好的時節(jié)是那個季節(jié),說說為什么。

  用你喜歡的方式表達你對季節(jié)的喜愛。(寫、畫、講等形式)

  〖板書設(shè)計〗

  4、古詩兩首 贈劉景文

  荷盡 橙黃秋末 好景 君須記 菊殘 橘綠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古詩《山行》,感受詩人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2、學習詩中出現(xiàn)的生字。會寫“于、楓”這兩個字。

  3、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的喜愛之情,鼓勵學生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dǎo)入

  1、誰能把《贈劉景文》這首詩背給大家聽?指名背誦。這首詩描寫的是那個季節(jié)的景色?(秋季)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描寫秋天的古詩,板書課題:齊讀。

  3、介紹詩的作者:杜牧,是我國唐代著名的詩人。

  二、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自由讀古詩,畫出生字。

  2、出示卡片認讀生字:

  于 徑 斜 楓

  3、說說記字方法:

  于:同“干”比較。

  楓:用舊字“風”帶出“楓”。

  4、描紅、臨寫。

  5、再讀古詩。

  三、合作學習,理解詩意

  1、小組合作:選擇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

  2、提出自己不懂的詞句:

  ⑴ 自學:

  借助注解或工具書弄懂詩意。

  ⑵ 小組交流。

  ⑶ 集體匯報交流。

  3、品析詩句,深入體會感情:

  ⑴ 讀詩,從那些地方你能體會到詩人對秋天的喜愛之情?(根據(jù)詩句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⑵ 看圖想象:在石徑蜿蜒、白云繚繞的秋山深處,有人家居住。詩人被一片火紅的楓葉吸引住了,不禁停車觀看,發(fā)出了“霜葉紅于二月花”的感嘆。如果你就是詩人,此時你會想到什么?

  ⑶ 誦讀詩句,進入意境:

  指導(dǎo)朗讀:自由練讀,指名讀,老師范讀,齊讀。

  指導(dǎo)背誦。

  自由背誦,指名背誦,師生齊背。

  四、拓展活動

  把自己課內(nèi)、課外學的古詩背給同組的同學聽。

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兩首》教學設(shè)計 篇9

  第一課時

  《夜書所見》

  〖教學要求〗

  1、理解詩句,了解古詩的內(nèi)容,接受熱愛秋天,熱愛家鄉(xiāng)的教育。

  2、想象詩中描繪的圖景。

  3、背誦并默寫古詩。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激趣導(dǎo)入

  1、學生自由背誦自己的學過的或課外讀過的古詩。

  2、板書課題,理解課題中“書”是什么意思。

  3、出示掛圖,說說所看到的情景。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

  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流利、讀正確這首詩。

  2、同桌互讀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認讀生字的情況,有重點地指導(dǎo)識記。

  4、指名朗讀。先指導(dǎo)讀準字音,再讀準節(jié)奏。讓學生體會古詩朗讀的特點。

  5、錯助字典和注解,理解詩中詞語的意思,畫出不理解之處。

  6、小組一起學習,交流討論,嘗試解決不理解的問題。

  三、再讀感悟,理解詩意

  1、老師范讀古詩。要求學生邊聽邊仔細看圖、思考:

  畫面中的景象表現(xiàn)了哪幾句詩的意思。

  2、學生討論,對上面的問題發(fā)表見解。

  3、質(zhì)疑:還有什么問題或哪些詞語不理解?老師重點撥理解“動客情”的意思。(一是動思鄉(xiāng)之情,二是勾起對童年往事的回憶。)

  4、有感情地朗讀。

  四、背誦并默寫古詩

  第二課時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教學要求〗

  1、理解詩句意思,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2、背誦并默寫古詩。

  〖教學過程〗

  一、課前游戲,復(fù)習導(dǎo)入

  1、說說你知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哪些習俗。

  2、小組比賽背《夜書所見》。

  3、揭示課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理解“憶”的意思。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通詩文,可輕讀、大聲讀、可獨自讀、同桌齊讀、小組合讀。

  2、檢查朗讀。先讀準字音、再讀準節(jié)奏:

  ⑴ 出示生字卡片,讀準字音。

  ⑵ 以指名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讀通古詩。

  ⑶ 讓學生憑借自己已有的經(jīng)驗和直覺讀準節(jié)奏。

  3、自主學習,老師巡視指導(dǎo):

  ⑴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古詩:

  可以自學,也可以幾個人合作學習,用查字典、看注解、看圖的方法來理解詩句中詞語的意思。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⑵ 交流學習收獲。

  ⑶ 質(zhì)疑:有什么不懂之處?

  老師重點指導(dǎo)“異鄉(xiāng)”“異客”的意思

  4、指導(dǎo)有感情朗讀,讀出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感情。

  三、趣味活動

  1、賽詩會:

  ⑴ 集體賽:每個小組背一、兩首詩,一首課內(nèi)的,一首課外的,看哪一小組背得響亮又流利。

  ⑵ 個人賽:每一小組派一名代表參加比賽,看誰背得最有感情。

  2、背誦、默寫古詩。

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兩首》教學設(shè)計 篇10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理解“遙”“應(yīng)”“解”“一道”的意思,理解詩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情意目標:根據(jù)詩句想象兩個小孩的可愛形象,培養(yǎng)健康向上的情趣。

  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dǎo)學生理解詩意,領(lǐng)會感情,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

  1、唐代有一位詩人胡令能,年輕時當過修理鐵木器的工匠。他愛寫詩,寫詩出名后,遠近的人還叫他“胡釘鉸”。有一天,他來到鄉(xiāng)村迷了路,四下張望,終于發(fā)現(xiàn)了一個小孩。他想向小孩打聽路怎么走,可是小孩在干什么呢?

  出示圖片。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充滿兒童情趣的詩——《小兒垂釣》。

  2、板書課題,指名讀,糾正錯誤讀音。

  分別講講“小兒”和“垂釣”各是什么意思?

  二、初讀。

  1、板書全詩。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出示詞語:蓬頭稚子垂綸莓苔遙招手不應(yīng)人。指名讀,齊讀。

  3、學寫生字:稚,側(cè)。學生描紅。

  4、指名多人讀詩。引導(dǎo)學生參與評價。齊讀。

  三、理解詩意。

  1、提出不理解的字或詞。

  蓬頭:頭發(fā)很亂的樣子。稚子:小孩子。(引導(dǎo)學生對照插圖,了解這里的“蓬頭”其實是指由于孩子較小,頭發(fā)細柔而不易扎束,并不是真的亂蓬蓬。)綸:絲線,這里指釣魚線。垂綸:釣魚。側(cè)坐:側(cè)著身子坐,帶有隨意坐的意思。莓苔:泛指野草。映:掩映,映出。借問:向人打聽。遙:遠遠地。應(yīng):應(yīng)答。

  2、指名多人說詩句的意思。教師通過評價激勵與引導(dǎo)學生。

  四、練習表演,理解詩情。

  1、古詩是高度的濃縮了的文學作品,簡潔明快的幾十字,有的猶如一幅栩栩如生的畫,有的就像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還有的就像《小兒垂釣》這樣,是一幕生動有趣的情景劇。你們想演一演嗎?

  小組合作,練習表演。教師巡視指導(dǎo),主要是問他們原因。

  2、小組表演。第一組教師采訪。第二組開始讓學生采訪和評價。

  要點:(1)這個學釣魚的小孩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在表演中通過什么來表現(xiàn)的?(2)為什么這么遠招手?招手是什么含義?

  隨機板書:認真專心天真可愛

  五、學習《池上》。

  1、短短28個字,簡簡單單的“遙招手”這個詞,詩人胡令能向我們描畫了一個專心學釣魚的可愛孩童的形象。孩子永遠是人們心中的開心果,也是詩人非常樂意表現(xiàn)的一個主題。今天,我們就再來學習另一個詩人的一首“童趣詩”(板書)。

  2、猜詩人。出示《池上》,師范讀。

  3、生自讀,讀準,讀通,努力理解。

  4、學生交流詩意。指名說,評述對詞語的理解是否到位,再指名說,基本到位后同桌互說。

  5、體會“童趣”。領(lǐng)悟這首詩是通過什么來表達童趣的。

  引導(dǎo)學生對“偷采”進行探討,通過“不解藏蹤跡”一句(對照插圖)體會小孩的行為與“偷盜”是不同的,詩歌正是通過這句反應(yīng)了小孩的天真純樸。

  6、練習讀背。

  六、總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首“童趣詩”,詩人通過學釣魚和偷采白蓮這兩件小事,為我們描繪了兩個天真可愛的兒童形象。

  七、作業(yè)。

  1、搜集其它“童趣詩”讀讀背背。

  2、讀背這兩首古詩。

  板書設(shè)計:

  小兒垂釣            池上

  蓬頭稚子學垂綸,  童

  側(cè)坐莓苔草映身。  趣

  路人借問遙招手,  詩  不解 藏 蹤跡

  怕得魚驚不應(yīng)人。

  認真 專心        天真 純樸

  天真可愛

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兩首》教學設(shè)計 篇11

  佚名

  教學要求:

  1、了解兩首古詩的詩句的意思。

  2、了解詩的作者的相關(guān)知識。

  3理解詩句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學習第一首

  1、解釋詩題,簡單介紹詩人。

  (1)《江南春》作者唐代詩人杜牧。

  (2)釋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描寫江南的綺麗春色。同時又慨嘆南朝覆滅,流露興亡之感,寄托了諷喻之意。

  (3)一二句寫今:

  千里江南,到處是綠葉紅花,到處是水村山郭,到處是酒旗招風,展現(xiàn)了一幅生機勃勃、春色無邊景無限的畫面。

  (4)三四句吊古:

  南朝統(tǒng)治者迷信佛教,廣建佛寺,意圖托庇神靈,江山永固,可是時移事易,當年的四百八十寺,還有多少佛臺經(jīng)院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中呢?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二、學習第二首

  1、解釋詩題,簡單介紹詩人。

  (1)《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詩人程顥。

  (2)這首詩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興所致寫下來的。描寫了風和日麗的春日景色,抒發(fā)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2、一二句寫景:

  淡云、輕風、紅花、綠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長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3、三四句抒情:

  身處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誰知道他內(nèi)心的快樂,甚至還以為他像少年人一樣偷閑貪玩呢?

  4、指導(dǎo)反復(fù)朗讀,感受古詩文字和意境的美。

  三、請學生搜集有關(guān)描繪春天美麗景色的古詩并背誦。

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兩首》教學設(shè)計 篇12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誦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感情。

  【信息資料】

  生字卡片、相關(guān)圖片、音樂磁帶、學生查找詩人的相關(guān)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挖掘積累:

  由學生課前積累的古詩展開背誦競賽,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圖片導(dǎo)入:

  出示課文插圖:

  圖上畫的是什么?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觀察到的內(nèi)容。

  師: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長,春天的孩子興致高昂。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你們對春天有沒有新的發(fā)現(xiàn)。

  (板書課題)

  先來學習《草》。

  〖對話平臺〗

  一、自學

  1、自讀古詩《草》,注意讀準字音。

  2、小組內(nèi)互相檢查讀詩情況,教師糾正字音“榮”“燒”。

  二、感悟

  1、自由讀古詩,思考:

  自己哪里讀懂了?哪些字詞還不懂?

  2、小組內(nèi)互相交流討論不懂的地方,如:

  離離、歲、枯、榮等詞語的理解。

  3、全班交流討論自己對古詩的感悟,教師適時引導(dǎo)點撥:

  離離:可以讓學生看看課件,說說草長得怎么樣。從而讓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長得很茂盛。

  歲:可問學生幾歲了,隨學生回答告訴學生從出生到現(xiàn)在幾年就是幾歲,“一歲”就是一年。

  盡:可用簡筆畫的形式,讓學生說出火只能燒光草的葉和莖卻燒不完地下的草根。

  4、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畫面,想想“枯”和“榮”應(yīng)該分別是哪一幅圖描繪的景象。并讓學生說說草什么時候是“枯”?什么時候是“榮”?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自主品讀的基礎(chǔ)上交流學習所得和所惑,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了合作意識。

  三、朗讀

  1、自由讀:

  你喜歡小草嗎?為什么?

  (喜歡小草那種生生不息,頑強的生命力)

  2、多種形式朗讀:

  指名讀──配樂讀──競賽讀。

  在充分地誦讀中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和節(jié)奏美。

  四、背誦

  1、情境背誦:

  教師創(chuàng)設(shè)把《草》背給家人聽的情境,引導(dǎo)學生背誦。

  如:“離離原上草”我怎么聽不懂呢?怎么不寫花,只寫草呢?……

  2、師生共同扮演媽媽、哥哥、爺爺?shù)冉巧M行表演背誦。

  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創(chuàng)設(shè)情境表演背誦,既訓(xùn)練了形義較難的字,又理解了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利于培養(yǎng)語感,積累語言。

  五、練習

  1、填空:

  離離______,一歲一____。野火______,春風______。

  籬落疏疏一徑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飛入無處尋____。

  2、按要求分類:

  未追店枯徐燒榮菜宿

  獨體字:

  左右結(jié)構(gòu):

  上下結(jié)構(gòu):

  上中下結(jié)構(gòu):

  半包圍結(jié)構(gòu):

  六、書寫

  1、學習書寫“枯 、榮、燒”三個字,重點指導(dǎo):

  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

  木:橫要短,撇捺伸展開。

  燒:火字旁捺要變點;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鉤要有彎度;下面的“兀”字橫要短,豎彎鉤的拐彎處要圓潤。

  2、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dǎo),評議展示。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

  一、回顧

  背誦古詩《草》。

  二、自學

  按照以前的學習步驟自學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1、讀:

  讀準字音,把古詩讀通順。

  2、想:

  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讀懂了?哪里還不懂?

  3、說:

  在學習小組內(nèi)說說自己的學習收獲。

  三、交流

  1、學生先在組內(nèi)說說自己讀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介紹詩人楊萬里的資料。

  2、班級交流,弄懂全詩的大致意思。

  四、朗讀

  1、自由讀:

  你對暮春時節(jié)的景色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2、指導(dǎo)讀:

  孩子在捉蝴蝶時是什么心情?

  (高興、喜悅)

  找不到時又是什么心情?

  (失望)

  引導(dǎo)學生結(jié)合插圖展開聯(lián)想,豐富語言積累,進一步體會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

  3、競賽讀:

  小組內(nèi)比賽,推薦一名同學參加班級比賽。

  4、評價讀:

  誰讀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嗎?

  詩歌語言凝練,富于韻律感。多種形式的朗讀,利于學生體會詩人情感,培養(yǎng)語感。

  五、背誦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戰(zhàn)背、齊背。

  六、拓展

  1、把這首古詩編成一個小故事。

  2、以小組為單位,自編、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劇。

  給學生提供“二度創(chuàng)作”的題材,不僅拓展延伸了文本,而且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3、和同學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楊萬里的其他詩作或其他詩人描寫的關(guān)于春天的古詩。

  古詩是我國文化百花園里的一棵奇葩,教師要激發(fā)學生背誦的興趣,培養(yǎng)課外積累的習慣,逐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七、寫字

  學習其它幾個生字,重點指導(dǎo):

  未──可以先復(fù)習一下“味”字,再指導(dǎo)書寫。上橫要短、下橫要長,撇捺要舒展。

  宿──寶蓋不宜太寬。

  八、評價

  1、學生練習書寫,自我評價:

  在自認為寫得滿意的字上做標記。

  2、小組內(nèi)展示交流,互相評價:   根據(jù)組內(nèi)建議把不滿意的字再寫幾個。

  有意識地引導(dǎo)學生自評、互評,使學生學會評價 ,在互相學習、借鑒、欣賞中共同進步。

  〖詞語解釋〗

  離離:草木長的得很茂盛的樣子。

  枯:枯萎。

  盡:完、全。

  宿:投宿。

  籬落:稀稀落落的樣子。

  徑:小路。

  尋:尋找。

  〖相關(guān)鏈接〗

  相傳《賦得古原草送別》是白居易十六歲時作的一首應(yīng)考習作,按科舉考試規(guī)定,凡指定的試題,題目前一定要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詩類似。《賦得古原草送別》就是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fā)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閱讀在線〗

  《春日》(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詠柳》(賀知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游園不值》(葉紹翁)應(yīng)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兩首》教學設(shè)計 篇13

  一、復(fù)習導(dǎo)入

  1、比賽背誦《乞巧》。

  2、聽寫“乞、巧、霄、渡”4個字。

  3、出示課題《嫦娥》,學生講關(guān)于嫦娥的故事。

  二、自主學習,感悟詩意

  1、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可輪讀、大聲讀、同桌合作讀、自讀等。

  2、默讀質(zhì)疑。

  3、按自己喜歡的方式感悟詩:

  ⑴可查字典理解字詞來理解詩句。

  ⑵聯(lián)系收集的資料和同步閱讀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來理解。

  ⑶可小組合作,也可獨立自悟。

  4、有感情朗讀詩:

  ⑴生練讀。

  ⑵師指導(dǎo)朗讀。引導(dǎo)學生配樂,邊想象情景邊朗讀。

  三、背詩比賽

  1、練習背誦。

  2、組內(nèi)比賽。

  3、各組隨機抽查比賽。

  四、識寫生字

  1、認讀生字。

  2、指導(dǎo)書寫,教師范寫“屏”。

  五、拓展練習

  同學們,如果說嫦娥奔月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們渴望飛天的夢想,如今,我國的“神舟5號”飛船已實現(xiàn)了這個夢想。假如你乘坐飛船登上月球,見到廣寒宮、嫦娥,見到環(huán)形山等等,又會演繹出怎樣的富有現(xiàn)代特征的神話故事呢?請用“廣寒宮、嫦娥、“神舟5號”飛船、運動會”等詞語編寫一個想象故事。

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兩首》教學設(shè)計 篇14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dǎo)入

  1.小朋友們,學了前面的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是怎么樣的呢?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樣也非常喜歡春天!所以他們寫了好多好多的

  詩篇來歌頌春天、贊美春天,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題。(區(qū)分“春”“村”的讀音)

  2.自讀古詩,自學生字。

  1) 學生借助拼音讀古詩。

  2) 準確認讀詩中的生字。

  三、試讀課文、讀出詩韻

  1.師范讀。(注意讀好韻腳“曉、鳥、少”和“天、煙、鳶”。)

  2.學生跟師讀。

  3.指名讀。

  4.師生對讀。

  5.學生齊讀。

  四、認讀、識記生字

  1.指名拼讀生字。(領(lǐng)讀)

  (注意讀準“詩、首、處”和“村、醉、散”的聲母。)

  2.齊讀生字。

  3.引導(dǎo)學生識記生字。

  1) 自由記生字。

  2) 共同探討識記生字的辦法。

  (比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改一改”等。

  自—首 舍—古 讀—詩 對—樹—村 睡—眠

  閃—問—間—聞 屋—居 醒—醉 親—童 外—處)

  五、鞏固生字

  1.認讀生字卡片。

  2.讀詞語鞏固生字:

  兩首古詩 一首兒歌 冬眠 到處 見聞

  鄉(xiāng)村 居住 煙花 童話 散步

  六、指導(dǎo)寫字

  1.書寫生字“古、聲、多”。

  2.觀察生字的結(jié)構(gòu)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筆順,并逐一指導(dǎo)。

  古:橫要長而凸。

  聲:上為“士”,上橫長,下橫短。

  多:上下兩部分一樣,但位置要注意必須寫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練習書寫。

  第二課時

  一、復(fù)習

  1.齊讀生字。

  2.開火車讀生字。

  二、朗讀感悟、理解古詩

  1.看課文插圖,聽配樂朗誦。

  2.全班齊讀《春曉》、《村居》。

  3.學生自由讀,思考:我從中讀懂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

  4.交流匯報自讀情況,并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5.分小組討論疑難問題。

  6.反饋釋疑,教師對重點問題進行簡單講解或點撥。

  三、背誦古詩

  1.指導(dǎo)朗誦。(感悟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1) 師范讀。

  2) 自愿讀。

  3) 比賽讀(同桌賽、小組賽)。

  2.背誦古詩。(指名背、小組背、齊背、師生對背等。)

  四、指導(dǎo)書寫

  1.口頭擴詞:

  古聲

  多處

  知忙

  2.書寫生字“處、知、忙”。

  3.觀察生字的結(jié)構(gòu)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的筆順,并逐一指導(dǎo)。

  處:半包圍結(jié)構(gòu),捺要拖長、“包住”。

  知:左右結(jié)構(gòu),“口”在右邊偏下。

  忙;左右結(jié)構(gòu),“豎”要垂直且稍長。

  4.學生練習書寫,師巡視、指導(dǎo)。

  五、擴展活動

  班里開展一次放風箏活動。

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兩首》教學設(shè)計 篇15

  【江蘇省江都市江都鎮(zhèn)中心小學 李新梅】

  〖改、創(chuàng)詩文,培養(yǎng)創(chuàng)作愛好〗

  在學生學習了古詩,對其形式、意境、構(gòu)思等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師再加以適當?shù)狞c撥、誘導(dǎo),觸發(fā)學生的靈感,讓他們學習詩中的寫作手法,對古詩進行改寫。例如,一位老師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教學的最后,進行這樣的啟發(fā):詩中送別的場面是如此感人,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會遇到離別的場面,同學轉(zhuǎn)學、親人遠行……在依依惜別之時,大家一定會有許多心里話想說,讓我們都來學學作者,把心里的話寫成一首送別詩,贈給自己最不舍的人。學生頓時靈感被激發(fā),躍躍欲試,寫出了一篇篇雖然稚嫩但非常真摯的短文。

  【陜西省漢中市陜飛第一小學 張秋峰】

  〖創(chuàng)設(shè)情境,品讀詩韻〗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努力創(chuàng)設(shè)一個情境,將作者的情感轉(zhuǎn)化成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從旁觀者的角色轉(zhuǎn)為當事人的角色。這就讓學生進入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去體會詩人的情感。

  這種情境的創(chuàng)設(shè),是根據(jù)教學的實際需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運用一定的手段進行情境復(fù)現(xiàn),以達到形象地反映事物的特點。因為情境創(chuàng)設(shè)就是讓學生進入模擬情境的場境,通過眼前的形象和實際感受,聯(lián)系已積累的經(jīng)驗,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從而使情境豐富和逼真。同時,模擬情境,只需要相似而以,在教學中運用時就顯得簡便易行。

  例如在教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待學生初步理解詩句后,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一個送別情景。教師出示一幅景象:浩蕩的江水,孤帆漸行漸遠,即將消失在水天相接之處。此刻你就是站在江邊的詩人李白,你的好朋友孟浩然就要和你分別了。你們不能再在一起談古論今、吟詩作賦了,不能再在一起痛飲美酒、暢敘友情了。你久久地佇立在江邊遙望那一葉孤帆,難道此情此境你不想對老朋友說些什么嗎?教師的這一情境的創(chuàng)設(shè),一下子就觸動了學生的心靈,使我們的學生漸漸進入意境。這時,老師在讓學生深情地吟誦詩句,表達那種難舍難分的情感。此時的學生仿佛已不是學習者,朗讀者,而是那黃鶴樓下江邊的李白,他們的心完全沉寢在古詩描繪的意境中,真正體會到了詩人與朋友之間的濃厚情誼。這就是情到深處聲自露,學生在朗讀詩句時,一下子就抓住了詩韻。

  【江西省貴溪市冶煉廠小學 饒春梅】

  〖音樂感受意境法〗

  音樂是開啟人們感情閘門的鑰匙。古詩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廣為流傳的千古絕唱,詩與音樂有著密不可分的必然聯(lián)系,在教學中把復(fù)雜多變的情感與悅耳動聽的音律溝通起來,盡可能地將古詩中的“情”化為可作用聽覺的清律,有利于學生披文入境,感受語言文字的精妙。

  如教學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送別詩時,詩人與故友的離情別緒,完全寓于天水一色的景色之中。在教學中我選用了與所教古詩的詩意相協(xié)調(diào)的古箏樂曲《送別》,那舒緩、輕悠的旋律撥動了學生的心弦,喚起了學生豐富的想象,使他們?nèi)缏勂渎暎缗R其境。那深情的樂曲很自然地將學生帶入一千多年前的長江之濱,黃鶴樓下,他們仿佛看到一代詩仙李白與老友握手話別后,一直佇立江邊,久久不肯離去,雖然船帆的影子已消失在天水之間……

  【福建省龍巖市永定縣坎市學區(qū)秀山小學 楊任窮】

  讓課堂體現(xiàn)和偕的互動,倡導(dǎo)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師生互動中,營造自主學習氛圍。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自主合作的氛圍。如:在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中,從三方面為學生創(chuàng)造、展示個性的空間:通過朗讀,展示理解個性;通過畫畫展示想象個性;通過觀看課件演示,想象詩的意境,再聯(lián)系生活實際,詩情畫意結(jié)合,展示創(chuàng)造的個性。

  【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qū)華僑小學 董沛弟】

  〖聲隨情動情最真〗

  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將作者的情感轉(zhuǎn)化成學生的情感,設(shè)法使學生從旁觀者的角色轉(zhuǎn)為當事人的角色,讓學生進入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去體會作者的情感,此時讀出的情是最真的,理解得也是最透徹的。

  如我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時,當學生初步理解詩句后,我出示課件,此時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的是這樣一副景象:浩蕩的江水,孤帆漸遠,即將消失在水天相接之處。我說:“此刻,你就是站在江邊的大詩人李白,你的好朋友孟浩然就要和你分別了,你久久的佇立江邊,遙望那一葉孤帆,不想對老朋友說些什么嗎?”學生說得滔滔不絕,漸漸進入意境。我又說:“真是難舍難分啊!所以,李白深情地吟誦詩句,以表離別之情。詩仙李白,此刻,你就通過吟誦詩句來表達情感吧!”學生一個個爭著朗讀,讀得投入,讀得動情。一位學生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時,越讀越輕,越讀越慢,到最后幾個字,只留有微弱但還清晰的聲音,那種難舍難分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

  學生在吟誦中所表達的是自己的真情,所以朗讀時的聲音、氣息,和諧地融入他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情感中,這是內(nèi)心情感的自然外化。所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讓他們的情感真正融入到讀中,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有效地理解和吸收課文語言,從而達到優(yōu)化閱讀教學的效果。

  【上海市閔行區(qū)黃浦一中心世博小學 郭紅君】

  〖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補充積累素材,鞏固自主積累的習慣〗

  在課堂教學中適當補充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guān)聯(lián)的素材,既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也有利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如教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課,在學生朗讀、感悟、理解這首詩后,我們可適時推出《贈汪倫》、《送元二使安西》等系列的送別詩,并引導(dǎo)背誦名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等。這樣,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積累下來的語言材料,學生印象深刻,感覺真切。積累多了,學生作文時就易于信手拈來,文思泉涌。

  【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實驗小學 周 艷】

  〖作業(yè)內(nèi)容〗

  讓學生設(shè)計: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性,我讓學生自己做主,自由安排作業(yè)內(nèi)容,自我設(shè)計作業(yè)形式,使作業(yè)成為點綴學生學習生活的一道絢麗的風景,展示“紅杏出墻”的個性。

  如教學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課后學生選擇了各自喜好的作業(yè)方式重現(xiàn)詩歌:

  1、畫:為詩配一幅插圖;

  2、唱:加上一段熟悉的旋律,把全詩唱出來;

  3、演:小組合作,根據(jù)詩意表演一幕小話劇。

  學生用自主型作業(yè)進一步驗證了馬克思主義的觀念,共性寓于個性之中,忽視個性其實也就消滅了個性,抓住了個性也就抓住了共性。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qū)大瀝實驗小學 周錦萍】

  詩歌語句凝練,講求意境。領(lǐng)會意境是詩歌教學中的一大難點,在教學可提供背景音樂創(chuàng)設(shè)出與教學內(nèi)容恰切的意境,再輔以巧妙的點撥以達到事倍功半的的效果。如在教學《送元二使安西》等表現(xiàn)離愁別緒的詩歌時,生活在通訊設(shè)備發(fā)達的今天的學生很難理解古人一旦分離,便是“此去經(jīng)年”的生離死別。課上,我一邊播放如泣如訴的音樂,一邊講述當時的時代背景,學生自然地被帶入了那久遠而神秘的年代,融入詩歌獨特的意境之中。

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兩首》教學設(shè)計 篇16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課文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讀懂古詩,理解詩句的意思。

  (4)默寫古詩《早發(fā)白帝城》。

  2、過程和方法

  (1)圖文結(jié)合,理解詩意。

  (2)朗讀體驗,體會詩情。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讀古詩《早發(fā)白帝城》,體會詩人輕松愉悅的歸來心情,以及一路的美好風光。

  (2)讀古詩《絕句》,體會迷人的春景,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意,體會詩情,感情朗讀。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古詩《早發(fā)白帝城》,認識詩中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歸心似箭、輕松愉快的心情。

  4、默寫古詩。

  教具準備:

  課件、錄音磁帶

  教學過程:

  一、播放長江三峽圖片,激趣揭題

  今天,老師帶著大家來一游長江三峽吧!請看屏幕(電腦出示長江三峽圖片)

  看了長江三峽的美景,你有什么體會?(體會到三峽的雄偉、壯觀等)歷代著名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門,留下大量詩篇。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更是膾炙人口。故白帝城又有“詩城”之美譽。(板書課題。生齊讀。)

  二、交流資料,知詩人、解詩題。

  1.通過查資料,你們了解大詩人李白和他寫這首詩的情況嗎?引導(dǎo)學生在相互交流中了解李白,了解本詩的寫作背景。

  2.根據(jù)學生的交流,教師相機小結(jié):大詩人李白被稱為“詩仙”,在文學史上占有輝煌的地位,但他的人生道路坎坷不平。李白五十幾歲時曾在永王李璨的手下做事,后因永王李璨爭奪皇位被鎮(zhèn)壓,李白因而受到牽連,被判罪,流放到夜郎。夜郎在今天的貴州省境內(nèi),當時是偏遠荒涼的地方。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個叫白帝城的地方(今重慶市奉節(jié)縣東白帝山)。忽然傳來皇帝赦免他的命令,你們想想,當時李白的心情會怎樣?(驚喜、高興)他隨即乘船回到江陵,現(xiàn)在的湖北省內(nèi)。《早發(fā)白帝城》是他在離開白帝城的途中寫的。千百年來被人們所傳誦。

  3.那么,你知道“早發(fā)白帝城”這個題目的意思嗎?引導(dǎo)學生說出自己對題目的理解。

  三、讀詩認字,抓字眼、明詩意。

  1.詩人李白早晨從白帝城出發(fā)寫下了一首怎樣的詩呢?引導(dǎo)學生自讀詩文,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

  2.對于學生不認識的字,引導(dǎo)他們用平時常用的方法:看拼音、問別人、查字典等自己解決。

  3.誰愿意把詩讀給大家聽呢?用指名學生讀詩的方式檢查學生認字情況,引導(dǎo)他們把詩讀流暢,注意“還、朝、重”三個字,點出它們在本文的讀音。

  4.詩讀得不錯,同學們還有哪些字、詞不理解呢?引導(dǎo)他們用查字典或和同學交流的方式搞清楚重點字、詞的意思。

  5.誰有不理解的字、詞呢?

  學生可能回答有,也可能回答沒有。若有,則在全班互動學習,鼓勵其他同學幫助解決。若沒有,則直接抓重點字“辭”、“還”、“啼不住”檢測學生。(學生可能回答:“辭”在本詩中是“離開”的意思;“還”呢?是“返回”,為什么是返回呢?要進一步引導(dǎo)學生明白,李白流放途中被赦免,將要回到原來的住地江陵,所以“還”是“返回”,“啼不住”就是不停地叫之意。對學生回答不完整的地方相機點撥。)

  6.詩中的重點詞,同學們理解得不錯,詩讀得怎么樣呢?引導(dǎo)學生讀詩,體會剛才學過的字詞。

  7.這首詩到底講什么呢?引導(dǎo)學生根據(jù)剛才學的字、詞意思先自主思考,再同桌互相說說詩意。

  8.誰愿意說給大家聽呢?學生在全班交流自己對整首詩的理解。教師隨機評價、指導(dǎo)。

  9.指名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朗讀這首詩。

  四、創(chuàng)設(shè)情境,想意境、悟詩情。

  1.詩人寫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意境?表達了自己什么感情呢?打出畫面,配樂朗讀,引導(dǎo)學生一邊聽,一邊想像,自己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呢?(學生可能回答:(1)仿佛看到了早晨彩云間的白帝城或白帝城沐浴在朝霞之中;(2)仿佛看到了小船一會兒就到了江陵;(3)仿佛看到了小船輕快地行駛,越過了一座又一座山;(4)仿佛聽到了長江兩岸猿猴在不停地叫著。)學生的回答也可能是幾個方面在一起的,或不完整的,無論怎樣教師都應(yīng):

  (1)根據(jù)學生的回答,視情況相機追問,哪句詩讓你看到了這樣的情景?聽到了這樣的聲音?

  (2)再引導(dǎo)學生把自己的獨特感受,有感情地朗讀出來。對學生的朗讀,可通過評價、范讀等適時指導(dǎo)。

  3.當我們走進詩的意境時,我們已完全體會到了作者愉快的心情,誰愿把這首詩有感情地朗讀給大家聽呢?引導(dǎo)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內(nèi)化情感。

  五、拓展背誦,指導(dǎo)寫字。

  1.同桌有感情地朗讀詩,背誦詩。全班交流背誦情況。

  2.誰還讀過李白的其他詩呢?引導(dǎo)學生交流課外內(nèi)容。

  3.復(fù)習本課6個生字。引導(dǎo)學生說說自己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4.指導(dǎo)“詩”“帝”“岸”的書寫。

  六、結(jié)束課堂,布置作業(yè)

  1、默寫《早發(fā)白帝城》

  2、收集李白創(chuàng)作的其他古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古詩《絕句》,認識詩中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理解讀意,體會詩中描繪的美麗景象,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贊嘆與熱愛。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與古詩相對應(yīng)的圖片、錄音磁帶

  教學過程:

  一、復(fù)習導(dǎo)入

  1、背誦古詩《早發(fā)白帝城》。

  2、指名復(fù)述古詩大意。

  3、教師小結(jié)導(dǎo)入:李白歸心似箭,兩岸風景如畫,他卻無心欣賞,真是可惜。今天,老師要好好地與大家一起來欣賞一個地方的春天美景。這美景就藏在古詩《絕句》里,只要你讀懂了詩句,相信你就能感受到。

  4、板書課題:《絕句》。

  二、揭題后討論:你知道“絕句”的意思嗎?(“絕句”是古詩體裁之一,一首4句,每行5字或7字。)

  你知道這首詩的作者嗎?(簡介杜甫:唐代詩人,自幼好學,7歲就會吟詩,他的詩流傳下來的就有1400多首,被譽為“詩圣”。)

  三、自由朗讀課文,結(jié)合插圖,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然后思考:詩中描寫了那些景物?描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的景色?詩人在什么位置看到了這般景色?

  四、練習填空,理解詩句的意思。

  (1)在內(nèi)填入描寫景物的詞語。

  (2)在______上填入表示數(shù)量的詞語。

  (3)在____上填入表示動作的詞語。

  五.分組讀一讀填入的詞語,體會這些詞語在詩中的作用。

  (l)“黃鶴”“翠柳”“白鷹”“青天”這些詞語有什么特點?(名詞前面都加了表示顏色的。)加上這些詞有什么作用?聯(lián)系詩句說說理由。

  (2)請將4個數(shù)量詞分成兩類(實數(shù)和虛數(shù)),聯(lián)系詩句說說“千秋”“萬里”各說明了什么?

  (3)讀一讀詩句,想一想,4個動詞中,哪些真動,哪些“不動”。(鳴”與“上”是有動感的;“含”與“泊”是無動感的。)再次讀詩句,讀準“泊”的字音,感受詩的意境。詩的前兩句描寫的是動態(tài),后兩句描寫的則是靜態(tài)。

  六.聽錄音朗讀,聽后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意思,注意加上描寫色彩和形態(tài)的詞語。說后同學評議,在評議中教師點撥提升。

  七、有感情地背誦詩歌,感受詩中所描繪的優(yōu)美景色(春天的景色不僅色美,而且形美)。感受詩人用詞的精妙之處。

  八、識記生字,結(jié)束課堂

  1、再次認讀古詩中的生字以及要求書寫的字。

  2、教師重點指導(dǎo)書寫“翠”“窗”這兩個漢字。

  3、結(jié)束課堂,布置作業(yè)。

  (1)書寫生字詞。

  (2)背誦、默寫《絕句》。

  (3)收集描寫春、夏、秋、冬的古詩各一首。

  板書設(shè)計:

  早發(fā)白帝城

  千里江陵一日還。

  輕舟已過萬重山。

  (輕松、愉悅)

  絕句

  黃鸝 翠柳 白鷺 青天

  千秋雪   萬里船

  (迷人、壯觀)

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兩首》教學設(shè)計 篇17

  《詠柳》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美的思想感情。

  2、繼續(xù)運用“讀文章,想畫面”的方法,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深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3、自能理解詞義句意,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和欣賞美的能力。

  4、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意思,品味詩歌意境,想象《詠柳》描繪的美麗景色。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dǎo)入新課──感知美

  1、課前唱歌《春天在哪里》,創(chuàng)設(shè)愉快的學習情境,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

  2、揭題解題,簡介作者:

  這節(jié)課,我們就帶著愉快的心情一起來學習一首寫春天的詩──《詠柳》。

  誰來說說題目的意思?

  詩人賀知章你們知道嗎?

  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

  3、課件出示春柳圖,使學生初步感知柳樹的美。

  4、過渡:柳樹真美啊,連詩人賀知章也被柳樹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寫下了這一首贊美柳樹的詩。

  (課件出示詩歌)

  師:同學們已經(jīng)按課文的預(yù)習要求預(yù)習了課文,接下來請大家在預(yù)習的基礎(chǔ)上把這首詩再朗讀幾遍,等一下向老師展示一下你們的朗讀能力好嗎?讀的時候要注意找出能體現(xiàn)柳樹美的句子,多讀幾遍,體會一下,不懂的地方要做個記號。

  二、朗讀全詩,初知大意──領(lǐng)略美

  1、生自由朗讀。

  2、檢查朗讀情況。

  3、檢查自學情況:通過預(yù)習和剛才的朗讀,你讀懂了什么?請大家自由來說說。

  4、學生自由發(fā)言,說說讀懂的地方。

  5、看來大家通過預(yù)習,都能自己理解詞語跟句子的意思。學到這里,大家發(fā)現(xiàn)這棵柳樹的什么地方最美呢?

  (樹高、綠;枝多;葉細)

  6、小結(jié):這棵柳樹多美啊,它長得又高又綠,樹上垂下無數(shù)的柳條,它的葉子細

  細的,多么惹人喜愛啊!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這首詩呢?

  (贊美、喜愛)

  我們一起讀一遍好嗎?

  (學生齊讀)

  三、質(zhì)疑問難交流朗讀──品味美

  1、剛才,同學們交流了讀懂的內(nèi)容,那你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

  2、學生質(zhì)疑問難。

  (教師梳理疑問,重點問題再交流朗讀)

  3、交流朗讀:

  (主要運用課件幫學生理解,讓學生通過反復(fù)讀及小組討論體會課文三個比喻句的精妙,品味課文語言的美及柳樹的美)

  ⑴ 出示第一句詩課件,體會用“碧玉”來比喻柳樹新長出的嫩葉,寫出了柳樹 顏色翠綠、生機勃勃的特點,讓人感覺柳樹的顏色很美。

  ⑵ 出示第二句詩課件,體會用“綠絲絳”來比喻“柳條”,寫出了柳條隨風飄拂,輕柔美麗、顏色翠綠的特點,讓人覺得它的樣子很美。

  ⑶ 出示第四句詩課件,體會用“剪刀”來比喻“二月春風”的精妙之處以及作

  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4、指導(dǎo)朗讀,齊讀全詩。

  5、小結(jié)過渡:通過剛才的交流,我們可以知道詩人是用什么方法來寫出柳樹的美呢?(生:比喻)是啊,詩人一連用了三個比喻句,用碧玉來比喻柳樹的枝和葉,寫出了柳樹的顏色美,又用絲絳來比喻柳枝,寫出了柳枝的樣子美,然后展開大膽的想象,由柳樹想到二月春風,勾勒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圖,從而表達了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 之情。接下來請大家閉上眼睛,邊聽配樂朗誦邊想象一下這首詩的意境,等一下我要請同學們把你們想到的意境描繪出來。

  四、想象意境,熟讀成誦──欣賞美

  1、學生閉目想象意境。后先讓學生交流想到的畫面,再指名描繪意境。

  2、出示本詩配歌課件,讓學生欣賞詩境的美。

  3、吟誦本詩:現(xiàn)在,你們面對的就是美麗的春景,想不想做一回詩人,也來吟誦一下這首詩呢?可以加上適當?shù)膭幼鱽硪髡b,能背下來的同學還可以背一背。

  4、學生吟詩,背詩,互相評價。

  五、選讀詩歌,拓展思維──豐富美

  1、大家吟詩的時候多投入啊,可見這一首詩寫得多好啊!想不想多讀一些這樣的好詩呢?

  2、課件出示與本詩相關(guān)的幾首古詩,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愛好選讀。

  六、自主作業(yè),遷移能力──延伸美

  學了這首詩后,你回去想給自己布置什么作業(yè)?(可找一些描寫春天的詩來朗誦;可畫一幅春天的畫,可以《詠柳》為題寫一篇作文。 )

  《春日》教學設(shè)計

  〖教學理念〗

  學習古詩不僅僅是理解詩的意思,學習古詩并不枯燥,學習古詩也能興趣盎然,學習古詩也能享受快樂。

  〖課時目標〗

  1、誦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詩人尋春的愉快心情。

  3、激發(fā)學生讀書求知的樂趣。

  〖課前準備〗

  在黑板上劃出橫線,便于學生板書。

  〖教學過程〗

  一、讀春:積累詞句(可當作課前活動)

  開小火車,每人讀一個詞語,看誰的膽量大,誰的普通話標準,誰的聲音好聽。

  1、出示二字詞語:

  立春 早春 初春 春日 開春 新春 仲春 陽春 晚春 殘春 暮春 

  春令 三春 陽春 春輝 春風 春水 春光 春色 春汛 春雨 春景 

  春花 春草 春耕 春游 春暖 踏春 春雷 春潮 春華 春季 報春

  2、出示四字詞語: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光旖旎 春色怡人 春燕回巢 春風得意

  春色迷人 春色無邊 春意盎然 春暖花開 春色滿園 春深如海 春寒料峭

  春滿人間 四季如春 春風和煦 春和日麗 春風送暖 春風浩蕩 春風化雨

  春潮滾滾 春花怒放 春意正濃 春苗茁壯 百花爭春 春到人間 百鳥鳴春

  春花爛漫 春桃吐蕊 枯木逢春 春水盈盈 春風輕拂 春風拂面 春和景明

  春風蕩漾 春風徐來 春江水暖 春雨絲絲 春雨綿綿 紅杏鬧春 春花似錦

  3、出示佳句名詩:

  春到三分暖。

  春天三日晴。

  春雨貴如油。

  一年四季春為首。

  一年之計在于春。

  春風不刮,草芽不發(fā)。

  春天孩子面,一日三變臉。

  肥不過春雨,苦不過秋霜。

  季節(jié)不等人,春日勝黃金。

  春天人們起得早,秋后人馬吃得飽。

  春天深耕一寸土,秋天多打萬石谷。

  十年老不了一個人,一天誤掉了一個春。

  青年是人類的春天。──郭沫若

  春城無處不飛花。──韓愈

  紅杏枝頭春意鬧。──宋祁

  東方風來滿眼春。──李賀

  春到人間萬物鮮。──馮夢龍

  春到人間草木知。──張拭

  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

  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不須迎向東郊去,春在于門萬戶中。──盧道悅

  二、詠春:享受春天

  1、同學們,當春天到來時,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詩人對春天的贊嘆。他們

  對春天是那樣癡情,那樣狂放,那樣欣賞!真可謂把春天描摹得絢麗而又迷人,達到了

  絕妙的地步。古人贊美春天的詩詞很多,然而,人們最喜愛、最推崇的是南宋詩人朱熹

  的《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出示《春日》)

  2、今天咱們要學的就是這一首詩。誰知道題目的意思?(春天的日子、春天)(學生板書題目)

  3、詩人的名字和朝代大家千萬不能忘記!(指名板書“南宋朱熹”)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朱熹酷愛讀書,才學淵博,他的文化思想對后世影響深遠。

  4、請大家自由地大聲地讀一讀朱熹寫的《春日》。

  5、讀了這首詩以后,你能猜測一下詩人朱熹在春日時的心情嗎?

  (高興、喜悅、興奮、愉快、歡快、激動、舒暢、舒坦、得意……)

  (學生板書在黑板兩側(cè))

  6、猜測終歸是猜測,如果大家能夠從詩句中找出“證據(jù)”,來證明詩人當時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我不是猜測,我是有理由的。(說出一處,請學生將詞語板書到相應(yīng)的橫線上)

  三、教師點撥如下

  1、勝日──原指節(jié)日或親朋好友相會的日子,這里指天氣晴朗的日子,風和日麗的日子,陽光明媚的日子,陽光燦爛的日子。人的心情總是與天氣有關(guān)系,天氣好,人的心情也好。

  2、尋芳──春游,踏春,踏青賞花,看花觀景,尋找優(yōu)美的景色。春游時心情肯定很高興。

  3、泗水濱──泗水河邊。泗水河是一條美麗的河,在如此美麗的河邊騎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暢嗎?

  4、無邊──一望無際,沒有邊際,到處。視覺開闊,心情也會開闊。

  5、光景──風光景物,風景。不優(yōu)美的地方能叫風景嗎?優(yōu)美的風景令詩人喜悅?cè)f分。

  6、一時新──一下子煥然一新。一時:速度快,令人感到驚訝、興奮、激動。萬物更新使詩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閑識得──等閑:隨隨便便,輕松,容易,不用費心。詩人悠閑自得,忘記了煩惱。說明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容易辨認的,說明春光無處不在。識得:感覺到,領(lǐng)略到,認識到、接觸到。

  8、東風面──春風的面容。有一個詞語叫“春風得意”,春風來了,得意洋洋。詩人是在享受春風,享受春天。

  9、萬紫千紅──這是一個成語,這個成語就出自這首詩,也就是說,這個成語是朱熹“發(fā)明”的。什么顏色都有,形容百花齊放,色彩艷麗。現(xiàn)在還用來比喻豐富多彩的事物或無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爭艷的景象,詩人能不高興嗎?

  10、總是春──肯定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詩人已完全被萬紫千紅的景色陶醉了,他從心底里發(fā)出“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風吹來的”。

  11、指導(dǎo)學生誦讀古詩,其間,教師范讀一次。

  12、說說古詩的意思。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詩人興致勃勃,來到泗水河畔觀賞美景。滿眼望去,無限風光,給人渙然一新的感覺。詩人悠閑自得,感受著春風的清新和溫暖:春風吹拂,百花盛開,到處萬紫千紅,洋溢著春的氣息。

  四、惜春:書海求知

  同學們,詩人朱熹在泗水河畔春游,心情為何如此快樂?

  原因之一:是因為朱熹欣賞到了萬紫千紅的春色;

  原因之二:請聽我細細說來:

  《春日》這首詩,不僅是一首詠春詩(贊美春天的詩),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勸學詩(板書“勸學”,勸告大家努力學習,勸告大家多讀書)。(指著學生板書)

  因為“泗水”在山東地區(qū),是春秋時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鄉(xiāng)和他講學的地方,“尋芳泗水”就是說在孔子的書籍中尋求知識。書中的知識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麗的春色,使詩人耳目一新,深感快樂。試想:一個不喜歡讀書的人,能有春日尋芳與書海求知的聯(lián)想嗎?能有知識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認識嗎?正因為朱熹酷愛讀書,才學淵博,他才成為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這首暗喻讀書的《春日》詩,對我們是一個很好的啟迪。咱們應(yīng)該像朱熹一樣在書海中求知,因為書海中也有一片萬紫千紅的春色!朱熹的《春日》詩,乃詠春詩中的精品,詩人踏春賞春時高興、喜悅、興奮、激動、舒暢、得意的心情蘊含在詩中的每一個字中。詩人是在享受春日,春光無限好!我和孩子們也在享受春日,從詩句中尋找“美麗”的心情,詩人快樂,我們也快樂!從描寫春天的好詞佳句中,孩子們不知不覺地就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春天仿佛就在眼前!孩子們自然而然地進入佳境,隨著詩人暢游,享受萬紫千紅、百花爭艷的大好春光。

  朱熹曾寫過一首《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詩人運用自然景物來比喻思想要保持清醒開闊而不陳腐,就應(yīng)不斷吸取新知識。而《春日》詩,同樣采用比喻的手法,但意蘊更為深藏:書中的知識道理,就好比美麗的春色,使詩人耳目一新,深感快樂。詩人不僅僅是在享受春日的樂趣,更是在享受讀書的樂趣!孩子們學了這首詩,肯定會有所啟發(fā)。古詩教學,有待“親密接觸”,因為她就像春天一樣充滿生機!

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兩首》教學設(shè)計(精選17篇) 相關(guān)內(nèi)容:
  • 四年級語文上冊《五彩池》愉快教學設(shè)計(通用17篇)

    教學準備:1.投影儀①教學目標②本課詞語③有關(guān)五彩池池水形狀的句子2.“多媒體”有關(guān)五彩池圖像板書設(shè)計:在人間——不在天上教學過程: 一、導(dǎo)語: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到過什么地方?那兒美不美?今天,我們和作者去參觀一個美麗的地...

  •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精選4篇)

    第一課《舉手的秘密》教案教學目標:1.會認10個生字和1個多音字“露”,會寫6個字,參照詞語庫積累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了解故事中的“我”是怎樣進步的,感悟到尊重、信任和鼓勵能使處于困境中的人產(chǎn)生戰(zhàn)勝困難的自信心。...

  • 四年級語文上冊《五彩池》教學設(shè)計(通用14篇)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激發(fā)興趣。傳說中有個瑤池,那是神仙們住的地方,池里的水有5種顏色,美麗極了師:瑤池只是人們的一種夢想,但當作者來到四川省松潘旅游,看到神奇的五彩池時,他感到自己的夢想變成了——(生齊答:現(xiàn)實。...

  • 四年級語文上冊《小木偶的故事》教案(精選16篇)

    一、學習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讀懂課文內(nèi)容,了解故事所蘊含的道理。3、培養(yǎng)獨立閱讀能力。能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展開聯(lián)想,續(xù)編故事。二、教學重點了解故事所蘊含的道理,續(xù)編。...

  • 四年級語文上冊《海濱小城》教學設(shè)計(通用12篇)

    教學要求:學習課文第二部分內(nèi)容,抓住文中重點詞句,了解、體會海濱小城的美麗、整潔,從而感受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美,教育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xiāng)。指導(dǎo)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重點:理解、體會文中描寫小城美麗景色的語句。...

  • 四年級語文上冊《頤和園》教學設(shè)計(通用16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yǎng)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2、能按照課文所記敘的游覽順序,練習給課文分段。3、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理解詞句,會用“聳立”和“隱隱約約”2個詞語造句。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四年級語文上冊《爸爸和書》教學設(shè)計(通用14篇)

    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了解《皇帝的悲哀》這本書珍貴的原因,使學生更加喜歡讀書,熱愛學習。2.學習本課生字,通過查字典,讀準字音,了解詞意,并有感情地讀出人物的對話。3.默讀課文,找準重點段,試著總結(jié)每段的主要內(nèi)容。...

  • 四年級語文上冊《珍貴的教科書》教學設(shè)計(精選17篇)

    教學目標1.了解戰(zhàn)爭年代的艱苦條件下學生堅持學習的艱難和張指導(dǎo)員不怕犧牲、光榮獻身的精神,懂得要珍惜今天幸福的學習生活。2.弄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了解自然段之間的聯(lián)系,滲透給課文分段的訓(xùn)練。...

  • 四年級語文上冊《烏塔》公開課教案(精選12篇)

    一、與文本對話,我喜憂參半《烏塔》是九年義務(wù)教育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七組“成長的故事”專題中的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章按事情發(fā)展順序來寫。先寫初逢烏塔,是在羅馬的旅館里,主要寫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裝,準備按計...

  • 四年級語文上冊《和時間賽跑》教學設(shè)計(精選17篇)

    一、學習目標:1.學會10個生字,正確讀寫“憂傷、哀痛、持續(xù)、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無窮、假若”等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時間的意義,形成珍惜時間的價值觀念和情感態(tài)度。...

  • 四年級語文上冊《三味書屋》教學設(shè)計(精選15篇)

    一、教材分析1.背景知識(1)魯迅(1881——1936),中國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筆名魯迅,是浙江紹興人。(2)上篇課文學習了按方位順序?qū)懙囊欢卧挼拈喿x方法,這篇課文進一步學習這一種閱讀方法。...

  • 四年級語文上冊《盧溝橋的獅子》教學設(shè)計(精選13篇)

    第一課時一、揭示課題由學生根據(jù)課下查找的資料對"盧溝橋"進行簡要的介紹。在北京城西南十幾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現(xiàn)存最古老的石橋--"盧溝橋"。它始建于1189年,橋的總長265米,有241根望柱。...

  • 四年級語文上冊《撈鐵牛》教學設(shè)計(精選15篇)

    教學要點:討論學習課文,理解懷丙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家。教學過程:1、讀課題,在預(yù)習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問需要老師、同學們的幫助?--(重要的,帶有普遍性的話板書出來)2、指揮撈鐵牛的懷丙和尚是一個怎樣的人?齊讀第四段,請給"出色...

  • 四年級語文上冊《蟋蟀的住宅》教案(精選13篇)

    教材簡析《蟋蟀的住宅》是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觀察筆記。作者懷著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用擬人的手法,具體介紹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住宅的經(jīng)過。對蟋蟀的吃苦耐勞和不肯隨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贊許的。...

  • 四年級語文上冊《小獅子愛爾莎》教學設(shè)計(精選17篇)

    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目標:1、認識本課21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4個。2、懂得課文的記敘順序是按小獅子愛爾莎的成長過程安排的。3、了解小獅子愛爾莎生活習性和小獅子和的“我”親密關(guān)系。4、懂得“我”把小獅子放回大自然的原因。...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中文字幕精品第5页 | 97免费人妻无码视频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91色网址|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午夜片在线 | 国产视色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 在线观看免费一区二区 | 久久另类ts人妖一区二区 | 久久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在线日韩在线 | 97色吧| 色翁荡熄又大又硬又粗又视频 | av视屏在线| 国产v欧美Ⅴ日韩v在线观看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 8x8x精品国产一区 | 欧美成亚洲 | 欧美日本另类 | 上流社会免费看 | 国产亚洲第一午夜福利合集 | 18禁黄网站禁片免费观看在线 | 中国人与拘一级毛片 | 成年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中文字幕中文字幕亚洲无线 |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欧美一级黄色片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视频 | 日日操夜夜干 | 日日免费视频 | 国产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 黄色片小视频 | 国产一级a一级a爰片免费无 | 93在线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 国产拍精品一二三 | 性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aⅴ影视 | 和邻居少妇愉情中文字幕 | 在线观看国产午夜福利片 | 天堂av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