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里的“五角星”》教案(精選6篇)
《蘋果里的“五角星”》教案 篇1
課 題 5蘋果里的五角星 教學目標 目標表述 1、學生能正確認讀本課生字詞,掌握“瞧”“疏”的書寫,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結構,即借事說理。并能概括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3、學生能通過第一大部分的學習,感受人物說話的不同神情,弄懂小男孩攔腰橫切蘋果現出五角星的情形,并能體會到人們常規切蘋果背后的原因。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充滿童真童趣的文章,課文記敘了鄰居家的小男孩“傳”給“我”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把蘋果攔腰切下去,蘋果核部分就會出現一個“五角星”的圖案,這使“我”從中受到啟迪——創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預習基本能讀通讀順課文,但是不能充分體會故事的童趣。 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能通過第一大部分的學習,感受人物說話的不同神情,弄懂小男孩攔腰橫切蘋果現出五角星的情形,并能體會到人們常規切蘋果背后的原因。 助學方案 指導學生學習第一部分時注重品詞析句。 教、學具 準 備 課件多媒體 教 學 過 程 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 蘋果里的五角星 通過預習,你知道這蘋果里的五角星指的是什么嗎? 二、課文新授 1、課文講了些什么呢?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做到讀得正確流利,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檢查生字詞 瞧 清晰 生疏 攔腰 感觸 橫切面 循規蹈矩 鮮為人知 指名讀——集體讀 生,注意觀察這幾個一類生字,說說哪個字比較難寫,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重點示范“瞧”“疏” 3、檢查課文朗讀 4、讀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么?(小男孩攔腰切蘋果,我看到蘋果核像一顆五角星。這使我從中受到啟迪。) 哪些自然段是寫這件事的?(1-4) 5師:我們來學習第1自然段 鄰居家的小男孩是我家的常客,差不多每天都要跑來向我報告幼兒園的新聞,或者顯示顯示他學會的新本領。 自由讀讀這句話,想想從這句話中你可以看出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男孩? 過渡:一天,他又帶來了一樣新本領想向我展示?我們來讀讀1-3自然段。 2、出示對話 一天,他來到我家,從桌子上拿起一把小刀,又向我要了一只蘋果,說:“大哥哥,我要讓你看看里面藏著什么。” “我知道里面是什么。”我瞧著他說。 “不,你不知道的,還是讓我切給你看吧。”說著他把蘋果一切兩半。……然后,他把切好的蘋果舉到我面前說:“大哥哥,看哪,里頭有顆五角星呢!” (1) 指名讀,其他同學注意聽,待會兒評價一下 (2) 在朗讀時要想象人物說話時的神情、動作,體會人物的情感,才能把課文讀好。 (3)同學們試著想象小男孩和“我”說這些話時是什么樣的神情。 試著填一填,出示 一天,他來到我家,從桌子上拿起一把小刀,又向我要了一只蘋果,( )說:“大哥哥,我要讓你看看里面藏著什么。” “我知道里面是什么。”我瞧著他( )說。 “不,你不知道的,還是讓我切給你看吧。”小男孩( )說。說著他把蘋果一切兩半。……然后,他把切好的蘋果舉到我面前( )說:“大哥哥,看哪,里頭有顆五角星呢!” (神秘、不以為然、不屑一顧、平靜) (3) 作者說我“知道里面是什么,他當時心里會怎么想呢? (不就是蘋果核嗎?還這么神秘?) (4)學生試著帶著自己的想象和我們剛才的交流感受讀好這段話。 指名讀 師生共讀 (5)過渡:好,那我們來看看到底有沒有五角星 教師切蘋果,先豎切,師:咦,并沒有五角星啊。 小男孩怎么切的呀?找到那句話。 我們通常的切法是從頂部切到底部,而他呢,卻是攔腰切下去。 請一位同學上來演示一下。 這個面叫做?(橫切面) 3、出示:真的,從橫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蘋果核果然像一顆五角星。 比較句子:發現兩個句子有什么不一樣嗎? 真的,從橫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蘋果核果然像一顆五角星。 真的,從橫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蘋果核像一顆五角星。 師:我一開始不以為然,現在看到真的切出一顆五角星,看來小男孩說的話一點不假,果然像他說的。這是我一開始想到的嗎?小男孩讓我看到了蘋果里藏著的一個從不曾發現秘密,這讓我很驚奇,誰來讀。 4、師:作者驚喜的同時,還想到許多人平時切蘋果的習慣,指名讀第4自然段。 “生疏”的意思是? 這兒的“循規蹈矩”你是怎么理解的? 師:許多人,其實包括我們都是這樣循規蹈矩地切蘋果,也就是從頂部切到底部,我們為什么會這樣切呢? (習慣、平均、安全、好看……) 正因為這樣,所以從來沒有嘗試過另外的切法,更不知道蘋果里藏著的“五角星”。 5、小結。 課堂小結 寫完這件事,作者又談到他深有感觸,想想作者寫這篇文章是不是僅僅向我們講述一件事情?更重要的是想要借此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同學們,這類文章我們今后還會遇到很多,同學們學習時要注意把事和理兩相結合,學習才更有收獲。而我們同學們寫作也完全可以學習借事說理的方法。 板書設計 5蘋果里的五角星 小男孩切蘋果 通常的切法 借事 攔腰橫切 深有感觸 說理 反思 與 重建 于永正老師曾說:“課前,教師先得與文本對話,即鉆研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取得和學生對話的資格,進了課堂才能引導學生和教材對話,才能和學生交流。我備課沒有什么決竅,就是翻來覆去誦讀、默記。當讀出了自己的理解、情感,讀出了文章的妙處,讀出了自己的驚喜,我便敢走進課堂。”當我初步考慮執教這一課時,一開始認為課文淺顯易懂,沒多少可教之處。后來慢慢讀課文,便發現可教之處不僅多,而且要把“事理”講清楚還不容易。 在《蘋果里的五角星》一課的教學中,我努力以其樸實而又活潑的教學方式,激活學生探究的欲望,在學習語文的同時,讓學生去發現課文中故事的趣味性,為第二課時做好鋪墊。這一堂課力求訓練扎實,生動活潑、富有創新意識,主要體現在: 一、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突顯一個“精”字。 是選擇適應教學的學生,還是選擇適應學生的教學,這是一個重要的教學指導思想。而在有限的時間內,如何取得最大的收效呢?我認為本節課有效的做法有: 1、精心設問,給學生留下自主探究的時間。本課教學,我主要問了這幾個問題“讀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同學們試著想象小男孩和“我”說這些話時是什么樣的神情。”“小男孩是怎樣且蘋果的?”等問題,幫助學生梳理課文脈絡,幫助學生通過填提示語感悟故事和人物語言的生動有趣,形象地感知攔腰橫切蘋果法。 2、精講精練,給學生提供學用結合的空間。學習語言是一個由外部語言不斷內化的過程。我們總是習慣于以理解課文內容為主線來組織教學結構,用教師的分析講解來擠占或取代學生的主體感知。本課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去接觸課文中豐富多彩的言語,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沒有忽視字詞的訓練。如引導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的環節,體現了“書不讀熟,不開講”的理念。在字音的指導上,突出易讀錯的多音字,并且巧妙地引導學生根據字義判斷多音字的讀音,幫助學生尋找規律,達到舉一反三,自主學習的目的。字形的教學,重點提示易錯筆畫,這有助于強化記憶,消滅錯別字。對詞語的理解上,則隨課文適時點撥,如“清晰”“生疏”“循規蹈矩”等詞的教學,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學會譴詞造句。 二、方法多樣,注重內化,突顯一個“活”字。 “活”是撥通基本教法的金鑰匙,是教學技藝走向成熟的標志。它基于教師對教材的把握和對學生的了解。在教學課文1-3自然段時,為了讓學生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讀好人物的對話,采用了補提示語的做法。這一設計有助于學生想象人物說話時的動作、神情、心理活動……朗讀時能準確地表達人物的情感,此時學生的情感是發自內心的體驗,不是矯揉造作的附和。教師引導學生感悟提示語的用法,也為說和寫好人物的對話打下基礎,可謂一舉多得。 靈活的教法也表現在為學生提供了有效的合作交流機會,激發了學生探索的主動性。在課堂上我和學生一起演示兩種切蘋果的方式,并將橫切蘋果和豎切蘋果進行比較,引導學生體會出攔腰橫切蘋果后顯出五角星的驚喜。 在中午的交流研討中,老師們提出理解“循規蹈矩”這個詞,還應與文中文字相對應,加深學生的形象感知,內化理解,我覺得非常有道理。 一課一得,精心備好一節課,投入上好一節課,靜心思考一節課,所得有很多!
《蘋果里的“五角星”》教案 篇2
一. 導入:
1. 師:我這個蘋果想分給兩個同學吃,怎么分?為什么這樣分?
生回答。
2. 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和蘋果有關系,先看題目——《蘋果里的五角星》。剛才我們這樣分蘋果能看到五角星嗎?那文中的五角星是如何發現的呢?讓我們通過課文來揭曉答案吧。
師板書:【蘋果里的五角星】
師: 課下已經讓學生預習過本篇課文了,對于生字詞我們下節課再檢查同學的掌握的情況。
找學生朗讀課文,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
問:你們有什么要提的問題?
生自由回答。
師:讓我們通過分析課文來找到問題的答案吧。
二. 結合操作,解讀課文:
1.找生讀第1.2自然段師問:第一段有幾句話?你讀懂了什么?
師板書【顯示新本領】
師:事情就這樣開始了,下面會有什么發生呢?
1.指名讀2.3.4自然段。讓學生用序號標出第三自然段有幾句話
師:第3自然段開頭兩句寫小男孩說了什么,做了什么?
第三句話寫“我”看到小男孩切蘋果的方法和眾通常的切法有什么不同?畫出文中小男孩切蘋果的方法及由此產生圖案的句子。
(實物演示)
第四句寫小男孩有什么表現?說了什么?
師板書【攔腰切下去】
第4自然段寫“我”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師板書 【 出現五角星】 【深有感觸】
1.誰能說說一到四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2.我們應該怎樣朗讀這段文章呢?分析朗讀語氣。(寫在小黑板上)小男孩(神秘)地說:“大哥哥,我要讓你看看里面藏著什么。”
“我知道里面是什么。”我(語氣平緩)瞧著他說,心里想:(不就是蘋果核嗎 )
小男孩(認真)地說:“不,你不知道的,還是讓我來切給你看吧。” 。
小男孩(得意)地說:“大哥哥,看哪,里頭有顆五角星呢!”
真的,從橫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蘋果核果然像一顆五角星。我見過許多人切蘋果,他們對切蘋果都不生疏,總是循規蹈矩地按通常的切法,把它們一切兩半,卻從未見過還有另一種切法,更沒想到蘋果里還隱藏著“五角星”!(感嘆句說明作者驚奇的心情)
齊讀第一到四段。
1.指名讀第五段。用序號標出本段有幾句話。(寫在小黑板上)
使我深有感觸的是,這鮮為人知的圖案竟有這么大的魅力。這個秘密不知從什么地方傳到那男孩的幼兒園,然后又由他傳給我,現在又由我傳給你們大家。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蘋果的方法,往大處說,就是( )
第一句“這樣切蘋果”是指怎樣的切法?
兩次用“也許是出于”什么意思?(不確定的猜測語氣)
第二句話的意思是?“鮮為人知的圖案”指的是什么?
第三句話的意思是?從哪里可以看出它“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三段的含義。
1.小結:師板書【創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2.找學生總結全文。本文講了什么?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你從小男孩這個有趣的發現中有何啟發?(我們自己也是有無窮的創造力的)
三. 作業: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熟練掌握本課的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清晰“、“魅力”造句。
3. 我這兒有個生雞蛋,大家看想讓它豎起來好像不可能。充分發揮你的創造力,讓他豎起來!
附:板書 蘋果里的五角星
顯示新本領————攔腰切下去————出現五角星
深有感觸—————— 創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教學目標: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用合作探究、實物演示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啟發:人的創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3. 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明白自己有無窮的創造力。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并從中得到啟示:創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教具:蘋果若干,生雞蛋一個。
《蘋果里的“五角星”》教案 篇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學會本課5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個字只識不寫。認識一個多音字“鮮”。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初步感知文章內容。
教學重難點:
理解“鮮為人知”“循規蹈矩”等詞語。
初步感知文章內容。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今天我想給大家講一個故事,不知你們是否喜歡?是關于韓國三星集團創始人李秉哲的故事。在沒有講故事之前,我想問問小朋友,你們是否見過賣報紙,想一想他們是怎樣賣報的?誰能來學學賣報的過程?
2、你們想知道李秉哲是怎么賣報紙的嗎?兩個小報童在車站賣報。一個報童賣報沒有什么與眾不同,賣出一份報紙,收回一份報款,賣出多少,收回多少。另一個報童的賣報的方式卻大不一樣,他不停地把手中的報紙一一往候車乘客的手中塞,而并不急于收受報款,等手上報紙沒了,他再一一回收報款。同樣是在車站賣報度日,不同的賣報方式似乎決定了兩位報童的不同的命運。這后一個報童不僅在車站贏得了更大一塊“蛋糕”——成為國際知名大企業的老總,他就是韓國三星集團的創始人李秉哲。
從這一故事中,你們發現到什么?(生回答,師暫時不做評價)
3、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文章與這個小故事很相似,(師大聲說)蘋果里的五角星(板書課題)
4、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請大家輕聲讀課文
要求:遇到生字新詞多讀幾遍,讀通讀讀順每一句話。
(設計說明:明確每一次讀書的要求,幫助學生有目的地學習。初步達成目標1)
2、檢查自學情況,出示生字詞
幼兒園 瞧 橫切面 清晰 生疏
循規蹈矩 鮮為人知 圖案 魅力 秘密
你想讀哪一個就讀哪一個。有沒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讀音?
(“橫”是后鼻音,“循”和“案”是前鼻音,“疏”是翹舌音,“鮮”是多音字)
出示多音字“鮮”的兩種讀音,并分別組詞。
進行多種形式練讀
3、全班交流:你讀懂了哪些詞,或者還有一些你不明白的,都可以和大伙說一說。
(重點理解:循規蹈矩——循,依照。規,圓規。蹈,踩。矩,曲尺。原指遵守規則,不敢違反。后指拘守舊準則,不敢稍作變動。本課指人們切蘋果時總是按習慣的方法去做。鮮為人知——鮮,少。很少被人知道。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4、老師這里有兩個詞,你能分別給它們找到近義詞和反義詞朋友嗎?
出示:清晰( )( ) 生疏( ) ( )
(清楚 模糊) (陌生 熟悉)
(達成目標2)
5、帶著你對這些詞語的理解再讀課文
(1)要求:把課文讀流利,長句子多讀幾遍。
(2)指名分段朗讀,并對其他學生提出聽讀要求:
如果誰能聽出他們朗讀中的錯誤,那就說明你的水平更高。請每位同學手中拿一支筆,準備記下他們讀錯的地方,等一位同學讀完了再指出他讀錯的地方。
(達成目標1)
三、感知課文,理清脈絡
1、課文已經讀了好幾遍了,你對這篇課文一定還有一些不明白不理解的問題吧?咱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如:一般人為什么不攔腰切蘋果?這個五角星是誰第一個發現的?“這鮮為人知的圖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2、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老師及時鼓勵:能提出問題也是一種學習方式。愛因斯坦說:“能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3、問題暫時留到下節課我們再討論。誰來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課文記敘了鄰居家的小男孩“傳”給“我”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把蘋果攔腰切下去,蘋果核部分就會出現一個“五角星”的圖案,這使我從中受到啟迪。)
(達成目標3)
四、精讀課文
1、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說說你讀后知道了什么。
2、鄰居家的小男孩有什么樣的特點?(活潑天真、好奇心強)
你從哪些詞語能看出來?用筆圈出后同桌交流。
(從“常客”、“差不多每天”、“報告”、“新聞”、“顯示顯示”等詞語中可以看出小男孩的性格特點。)
3、默讀第一自然段,思考:當小男孩向“我”顯示他的新本領時,“我”是怎么說的,為什么會這么說?
4、那么你認為第一自然段應該怎么讀呢?(要讀出小男孩的天真活潑與“我”的不以為然的情態。)
5、指名讀,全班評議。
五、指導寫字
1、請仔細觀察本課的8個生字,看看有什么發現?
(除了“案”,其它全是左窄右寬的字)
2、出示:幼 瞧 秘
(1)有需要提醒的地方嗎?
(“幼”字與“幻”很相似。“瞧”不能寫成上下結構。“秘”右邊的那一撇不能丟。)
3、師范寫,生完成習字冊“幼 瞧 秘”的臨寫,巡視指導。
五、布置作業
1、抄寫字詞。
2、思考提出的問題。
3、每人準備一把小刀和一個蘋果。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理解“這鮮為人知的圖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與“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
理解“我”從橫切蘋果的有趣發現中獲得的深刻感受。
教學重難點
理解“這鮮為人知的圖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與“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
理解“我”從橫切蘋果的有趣發現中獲得的深刻感受。
教學過程
復習鞏固
聽寫詞語
循規蹈矩 鮮為人知 圖案 秘密 生疏
全班評議,同桌互批
3、聯系文章內容填空
“循規蹈矩”的意思是( )。“鮮為人知”的意思是( )。 “按通常的切法”指的是( )。“另一種切法”指的是( )。
4、指名口頭填。
精讀課文,感悟體驗
請大家拿出自帶的蘋果,現在,你們最想干什么?
(引出切蘋果,看蘋果里的五角星。)
(1)小男孩是怎么切的?學生比劃動作。
(2)我們平時一般是怎么切的?學生比劃動作。大家都是這樣一種切法,那么這種切法就可以說成是什么樣的切法?(通常)我們每個人都按照這種通常的方法來切,沒有人用其他的方法來切,這種切法還可以說成是什么樣的切法?(循規蹈矩的切法),這種切法我們都很熟悉,那么這種切法又可以說成是什么樣的切法?(不生疏)
(3)小男孩的切法可以說成是一種什么樣的切法?(鮮為人知)
弄清楚了這兩種不同的切法,現在我們請同座位的兩位同學合作,一只蘋果按通常的方法切,一只蘋果按小男孩的方法切,切后仔細觀察,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在什么位置切出的“五角星”最“清晰”?
交流:
(1)看到了什么?引導學生用上“……卻……”、“橫切面”、“清晰”等詞,并在觀察中理解進一步“橫切面”“清晰”等詞。
(2)指導造句:你平時清晰地看到過哪些東西?(部分達成目標2)
(3)出示兩個句子:真的,從橫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蘋果核果然像一顆五角星。
真的,從橫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蘋果核像一顆五角星。
指名讀,讀后比較,聯系上下文理解“果然”。指導朗讀這句話。
4、小結:剛才,我們用兩種不同的切法切開了蘋果,看到了兩種不同的情況,現在老師想起了昨天你們提出的一個問題:一般人為什么不攔腰切呢?你想過沒有?四人小組展開討論。
(①不美觀②分配不公平③切時不順手④攔腰切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
(設計說明:以四人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這是一個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
5、討論:你喜歡哪種切法?為什么喜歡這種切法?自讀第五自然段,看能不能用上第五自然段的一些詞句來回答:
出示:我喜歡小男孩的切法,是因為( )。
(1)自讀思考
(2)交流:指導用上“魅力”“創造力”
a、師相機出示句子:這鮮為人知的圖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什么是“魅力”?聯系課文談一談,為什么一個小小的圖案會有如此的魅力?將自己的理解記在書上。
(①因為攔腰切的人太少,發現五角星的人更少。②因為思考方法很獨特。③因為這個秘密被傳來傳去,第五自然段中的第三句話中的三個“傳”字可看出魅力之大。……)
五角星有這么大的魅力,以前有沒有想到?沒有想到這個意思,這句話中有一個字表明了,是哪個字?(竟)指導朗讀這句話。
指導造句:平時見過哪些有魅力的東西?(達成目標2)
b、師相機出示句子: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
引導學生思考:往大處說是什么呢?同桌討論
(達成目標3)
(3)說說你從小男孩切蘋果的方法中想到了什么?聯系自己的實際,簡單地寫一寫,再交流。
6、總結:有了創造力,就能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五角星”,做出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有魅力的東西來源于創造力。老師想對大家說: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達成目標1)
板書設計:
顯示新本領 攔腰切
蘋果里的五角星 從未見過 更沒想到 富有創造力
深有感觸 有魅力
《蘋果里的“五角星”》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知識: 學會本課1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能力: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用“清晰”、“魅力”造句;
情意: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人的創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教學重難點:理解小男孩能切出“五角星”的原因,并通過這個故事受到啟示,敢于質疑傳統打破常規。
教學策略:指導學生緊緊圍繞課后問題展開討論,引導學生讀書圈畫、討論交流、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課文多媒體課件、生字卡、詞卡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達成目標 學生自由發表見解。
揭示課題后齊讀課題引導學生理解:這里的“五角星”加了引號,表示一種特殊的意義,并不是真的五角星,而是像五角星的東西。 激發興趣。
(1) 給課文自然段寫上序號。
(2) 自由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順語句和課文。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適時輔導后進生。
3、 檢查自學
(1) 抽讀生字卡片,注意讀準下列生字:循,案。
(2) 解釋詞語,學生試答,教師確定。
4、 指名讀課文,師生評議。
5、 齊讀課文 。 自由輕聲按要求讀課文。
讀讀下面的詞語,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想想它們的意思。
清晰 生疏 循規蹈矩 感觸
魅力 圖案 鮮為人知 創造力 能正確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檢查其他生字掌握情況。
3、進行擴詞練習。 按要求描紅,仿影、臨寫。
認真完成書寫練習。 注意卷面整潔,把生字寫得整齊、漂亮。第二課時
2、指名讀課文。 聽寫后自行核對訂正。 復習檢查詞語掌握情況。
2、第1自然段有幾句話?從哪兒看出鄰居家的小男孩是“我”家的常客?他來干什么?這里用兩個“ 新”有什么含義?且等下文后再談。
3、第2自然段里“我”是怎么回答小男孩的? 過渡:事情就是這樣平靜地開始,可接下來就有了新的發現讓我驚奇了,請讀第3、4自然 段。 讀讀,想想;
討論交流。
小男孩是常客,卻差不多每天帶來新聞、新本領,可見得是常來常新,怪招人喜愛的。
這說明“我”覺得問題太簡單了,蘋果里面當然是蘋果核了,還會有什么別的東西嗎?所以“我”瞧著小男孩平靜地回答。 提問,朗讀。 抓住關鍵詞句,理解、感悟課文。體會小男孩的招人喜愛。
2、第3自然段開頭兩句寫小男孩說了什么,做了什么? 第三句話寫“我”看到小男孩切蘋果的方法和眾通常的切法有什么不同?第四句寫小男孩有什么表現?說了什么?這一自然段哪一句體現了小男孩的新本領? 第4自然段寫“我”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小結:誰能說說第1-4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4、齊讀第1—4自然段。 學生讀,思考;
朗讀,讀出自己的理解;
理解重點詞語;
討論理解;
這4個自然段里小男孩的話該怎么讀?“我”說的話和“我”看到和想到的內容該怎么讀?
指名讀,評議,齊讀, 指導學習領悟農民對鄉戲的喜愛。
2、 這個自然段里第一句里的“這樣切蘋果”指的是什么?兩次用“也許是出于”表示意思?這一句該怎么讀?
3、 第二句到第四句說的是“我”的感觸。第二句中“這鮮為人知的圖案”指的是什么?從哪里可以看出它“竟有那么大的魅力”?人的創造力是什么呢?課文是怎么來說的?“往小處說”是什么意思呢?
4、第5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5、 齊讀第5自然段。 四人小組讀書討論:說說自己的理解;
學生討論;
學生朗讀,認真聽,作評價。 領悟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現在鄉戲越唱越紅火?
2、默讀課文,說說你從小男孩切蘋果的方法中想到了什么。
3、用“清晰、魅力“兩個詞語各造一句,寫在作業 本上。 朗讀,讀出感情。做作業 。 完成作業 鞏固練習教學反思
板書設計 :
常客 顯示新本領 攔腰橫切
17 蘋果里的 {清晰看出 從未見過 更沒想到} 創造力
“五角星” 深有感觸 有魅力 傳秘密
《蘋果里的“五角星”》教案 篇5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82
《蘋果里的“五角星”》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會用清晰、魅力造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人的創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驗小男孩特殊的切蘋果的過程
教學難點:通過語言文字感悟:創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教時安排:兩教時
第一教時(略)
第二教時(簡案)
一、復習導入,理清脈絡
師生接說:課文講述的是一位( )把在( )學到的( )展示給“我”看,使“我”從中受到啟發的事。
二、依據質疑,研讀課文
1、 題目上為什么加“引號”(上節課學生的質疑)
2、 學生圍繞“蘋果核”和“圖案”和“五角星”進行討論。(明白三概念之間的關系)
3、 圍繞三概念研讀課文1-3小節。
1) 小男孩與我的對話(朗讀訓練,理解:鮮為人知)
2) 小男孩切蘋果的方法(實物演示理解:攔腰、橫切面、清晰等詞語)
4、 緊扣“魅力”,理解“創造力”研讀第4小節。
1) 依據文中“……”的變換進行擴散思維訓練,體會“魅力”所在。
2) 讀文,感悟,揭示中心詞“創造力”
3)創造力就是換一種切( )的方法。
4)簡介韓國三星創始人李秉哲小時侯賣報紙的故事
擴散思維訓練:創造力就是換一種( )的方法。
5)學生歸納總結:(教師引發:在我們生活中,在我們周圍你還見過或聽過像這樣的例子嗎?)
創造力就是換一種( )的方法。
(教師點撥引導:這些解決問題、處理事情的方法與我們常規方法不一樣,因此我們說“創造力”就是——)
6)激發創造興趣:出示第一個發現蘋果里的“五角星”的人的個人資料——美國迪 恩 帕金斯的兒子
(教師誘發:聽過介紹,同學們心里沒什么感想?能把你的感受說給大家聽聽嗎?)
5、教師總結全文。
《蘋果里的“五角星”》教案 篇6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65
《蘋果里的“五角星”》教學案例
龔曉紅
(學習第5自然段)
師:這一自然段第一句里的“這樣切蘋果”是指怎樣的切法?請用上文的詞語來說說。
生:是指“攔腰切下去”。
生:是指“橫切”。
師:你們說得都對,是指攔腰橫切。那么這一句中兩次用了“也許是出于”表示什么?
生:表示對第一次攔腰橫切蘋果原因的兩種猜想。
師:既然是兩種猜想,不能確定原因,所以兩次說“也許是由于”之后,就不能再猜測下去,于是接著說的就是確定的內容了。請讀下面的三句話。
生:(讀第二至第四句話)
師:這三句話講“我”深有感觸,感觸有三層意思,一層深一層,所以說是“深有感觸”。那么“我”的感觸的第一層意思是什么?
生:第一層意思是說這鮮為人知的圖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師:“這鮮為人知的圖案”是指什么東西?
生:是指蘋果里的“五角星”。
師:這一層肯定了蘋果里的“五角星”魅力很大。那么為什么要用上“竟”字呢?請聯系上下文想想再回答。
生:用“竟”字表示蘋果里隱藏著的“五角星”是“我”沒有想到的。
師:“我”的感觸的第二層意思是什么?
生:第二層意思是蘋果里隱藏著“五角星”的這個秘密傳到幼兒園,再傳給“我”,“我”又傳給大家,證明它有很大的魅力。
師:這個魅力,不光是指大家感到新奇有趣,而且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第三層的含義。
生:由這個蘋果里“五角星”的發現,能使人感到人的創造力是什么。
師:說的真不錯。人的創造力是什么呢?課文是怎么說的?
生:課文里說,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
師:什么叫“往小處說”?就是從具體小事上來說。那么往大處說又該怎么說呢?
生:(茫然)
師:往大處說,創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的想法和做法,采用新的思維方式和辦事方式。
請同學們齊讀第五自然段。
評點:這篇課文的第五自然段是教學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句與句之間跳躍性大,又須穿插必要的詞語解釋,學生不易弄通。但教者精心設計,搭橋架梯,串聯讀講,讓學生較為順利地理解語句意思,全段意思也能一氣貫通,并能領會課文主旨。
轉載自妙橋小學博客
- 《黃山奇松》教學設計(精選21篇)
一、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2、通過朗讀感悟文中新詞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二、教學重點:指導朗讀,在讀中體會黃山松的美和奇。...
- 《黃山奇松》教案(精選22篇)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2、通過朗讀感悟文中新詞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教學重難點:1、指導朗讀,在讀中體會黃山松的美和奇。...
- 《小動物》教案(通用5篇)
會跳舞的小動物教學目標4. 以學會唱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第一段,并能模范洋娃娃與小熊的動作大膽進行歌表演。5. 在聽賞管 樂曲〈跳圓舞曲的小貓〉時,能感受到樂曲的基本情緒,并能隨樂曲的 進行表演和創編,敢于表現自我,在活動...
- 《天火之謎》教學設計(精選22篇)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學會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推測”、“不足為奇”造句。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3、學習給課文分段,并用課文中的語句概括段意。教學重點、教學難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 《天火之謎》教案(通用18篇)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推測、不足為奇造句。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復述課文。3、學習給課文分段,并用課文中的語句概括段意。...
- 《落花生》教學設計(精選21篇)
【教學目標】1、了解花生的好處與特點。2、認同做人不應只講體面,應該有真才實學的道理。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第十二、十三自然段。【教學重點及難點】認同做人不應只講體面,應該有真才實學的道理。...
- 《李時珍夜宿古寺》第一課時(通用16篇)
作者:佚名轉貼自:轉載點擊數:72中山小學 劉蓉一、教學目標:1、 學習本課生字詞2、 正確流利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理清脈絡3、 學習理解詞語的方法二、教具準備:課件三、教學過程:(一) 由生字“宿”導入,揭題板書“宿”,師:...
- 《尊嚴》教學設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書寫“疲憊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等詞語。2、能根據課文情境讀好年輕人說的話,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情境交融 活教課文-----評楊向華執教的《桂花雨》(通用13篇)
情境交融活教課文-----評楊向華執教的《桂花雨》作者:佚名轉貼自:轉載點擊數:56作者:錢迎春聽完課后,我們所有的聽課老師就像跟隨著楊老師一起沐浴了一場又美、又香的“桂花雨”,那感覺真是舒服、美妙極了。...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