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 《18.頤和園》教學設計(精選21篇)

《18.頤和園》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07-21

《18.頤和園》教學設計(精選21篇)

《18.頤和園》教學設計 篇1

  之五

  佚名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能按照課文所記敘的游覽順序,練習給課文分段。

  3.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理解詞句,會用“聳立”和“隱隱約約”2個詞語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4自然段。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按照游覽順序給課文分段。教學難點 借助課文,陶冶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二)學會本課14個生字和12個新詞。

  (三)練習按作者的游覽順序給課文分段。

  二、教學重、難點

  (一)學會本課14個生字和12個新詞。

  (二)練習用不同的方法給課文分段。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導語 :在我國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個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它就是頤和園,(教師板書課題)那里有著名的長廊、佛香閣、昆明湖、十七孔橋等人文景觀。今天就讓我們尋著作者的足跡,一同來飽覽頤和園的美景。

  (二)出示幻燈片,認識頤和園的幾個著名景觀,從直觀入手,對頤和園的美景先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有條件的可以給學生播放有關頤和園的風景教學錄相片。或出示一組有關頤和園名勝風光圖片。)

  (三)學生輕聲讀課文,用筆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劃出本課的生字和新詞。

  (四)學習生字新詞。

  1.學習生字:

  識字教學的要求是讀準字音、記清字形、了解字義。會給生字組詞。

  (1)利用漢語拼音,讀準字音。

  用聲韻兩拼法和三拼連續法讀準字音。重點指導“栽、爽、蔥、朱、賞”的讀音。

  (2)用多種方法記憶字形。

  ①用拆合法記“殿、昆、爽、蔥、郁、堤、雕”的字形。例如“殿”字。我們把它拆成三個部分,左上角是尸體的“尸”;左下角是個“共”字;右邊是沒有的“沒”的右半邊“殳”;再把這三個部分正確地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②利用形聲字構字規律記憶“閣、煌、廊、蔥”的字形。“閣”屬于外形內聲類,“門”形旁表意;“各”聲旁表音。“煌”屬于左形右聲類,左邊“火”形旁表意,右邊“皇”表聲。“蔥”屬于聲占一部類,“匆”表聲只占中間一部分。“廊”屬于外形內聲類。

  講解:聲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屬于哪一類的;有的就不能明確地表示出來。有的聲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準確地表示讀音。如:“恍、晃”兩個字就不能念成(gu1ng)。因此,學生在遇到形聲字時不要“念半邊”,要正確運用形聲字的構字規律識字。

  ③用比較法(根據生字字形上的特點,找出一些與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間區別對比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記住生字的字形)記憶“栽、雕、賞”的字形。栽——裁——載;賞——黨——堂;雕——準——誰——淮。

  ④用數筆畫的方法記憶:“漆、朱”的字形。

  ⑤突出強調“殿、廊、蔥、爽、漆”的字形。“殿”字的左下角是個“共”字;“廊”字“廣”的里面是“郎”字,右邊是“阝”不要寫成“卩”;“蔥”字中間部分是“匆”字不要少寫一點寫成“勿”;“爽”字的寫法,筆順應是要把字寫美觀;“漆”的右下角是不要寫成“氽”。

  記憶字形時,不一定就是一個生字就用一種方法,有時可以幾種方法并用。比如“雕”字,我們可以用形近字區別對比的比較法來記字形;也可以用拆合法來記,把“雕”字拆成左右兩部分左邊是“周”,右邊是“隹”(zhu9)。學生要能夠根據漢字特點靈活選擇記憶字形的方法。

  (3)借助字典理解字義、詞義;查字典也可以幫助學生識字。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查字典使用工具書的這種能力。學生具備了這種能力將終生受益。

  2.解釋下列詞語:

  神清氣爽:形容人頭腦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輝煌:形容建筑物異常華麗,光彩奪目。

  姿態不一:樣子各不相同。

  琉璃瓦:內層有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燒制成的瓦。形狀像半邊粗竹筒,外部多是綠色或金黃色,鮮艷、發光,多用來鋪宮殿或廟宇的屋頂。

  橫檻:本課指橫嵌的長方形欄板。

  宮殿:帝王居住的高大華麗的房屋。

  遠眺:往遠處看。

  畫舫:裝飾華美、專供游人乘坐的船。

  蔥郁:青翠茂密。

  介紹幾種常用的解詞方法:

  1).直觀、演示法。表示事物名稱的名詞,而又是學生沒有掌握的,可以用實物、標本、圖片、幻燈等,讓學生直接看到詞所表示的具體事物形象,以獲得清晰的印象。例如“琉璃瓦、橫檻、畫舫”這三個詞語,教師就可以出示幻燈或圖片指給學生看,會收到較好的效果。“遠眺”一詞,教師可以讓學生實際去做,以理解詞義。

  2).形象描繪法。有些形容詞的詞義可以用語言描繪形容詞所表示的情境,啟發學生想象,以達到理解。例如:“金碧輝煌”、“蔥郁”這兩個詞語就可以用形象描繪法來解釋。

  3).講解詞素法。有些詞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詞素組成的,講清學生不理解的詞素,把各個詞素的意思合在一起加工整理一下,學生就能理解詞語的意思了。例如:“姿態不一”、“神清氣爽”就可以用這種方法。

  4).舉例說明法。

  5).和同義詞、反義詞比較法。

  6).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

  7).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理解詞義。

  以上是常用的幾種方法,講解一個詞時,不一定就用一種方法,有時幾種方法并用,會更便于學生準確地掌握詞義。

  3.讀讀寫寫下列詞語。

  宮殿 堤岸 掩映 雕刻 長廊 蔥郁 楊柳 聳立 金碧輝煌 神清氣爽 細細游賞 隱隱約約

  4.聽寫詞語,當堂檢查識字效果。

  宮殿 堤岸 雕刻 長廊 蔥郁 金碧輝煌 神清氣爽 細細游賞

  (五)齊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質疑問難,在教學過程 中要解決學生中的疑難問題,做到“講其所當講”。

  (六)用不同的方法給課文分段。

  1.用自然段歸并法給課文分段。

  (1)默讀課文,思考:每個自然段主要講的是什么?位置相鄰的自然段哪些聯系比較緊密?(第3、4兩個自然段的聯系就很緊密。第3自然段寫的是作者站在萬壽山腳下,抬頭仰望看到的景色;第4自然段寫的是作者站在萬壽山上看到的景色。我們可以把第3、第4自然段合并為一段。這種分段方法叫自然段歸并法。)

  (2)利用自然段歸并法給課文分段,學生討論后,教師歸納訂正,其分段結果是:一(第1自然段);二(第2自然段);三(第3、4自然段);四(第5自然段);五(第6自然段)。

  2.按照作者的游覽順序給課文分段:

  (1)默讀課文,看作者寫了頤和園哪些地方的景色?(長廊、萬壽山佛香閣、昆明湖十七孔橋。)

  (2)看書上的插圖或出示風光圖片從感性上領略頤和園幾處景觀的美景。

  (3)從課文中找出能夠體現作者游覽順序的句子。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作用。

  ①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

  ②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

  ③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④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

  讀句子,體會這些句子在課文中的作用:這些句子都是過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作者的游覽順序;(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橋。)這些句子可以幫助我們給課文分段。游記這類文章的特點是“移步換景”,一般是一處景觀為一段。

  (4)劃分段落,標出起止。分段結果:同上。

  3.兩種分段方法進行比較:

  自然段歸并法適用于任何一篇課文,應用范圍廣,在理解了各個自然段的內容的基礎上,才能運用自然段歸并法比較費時費力;按空間不同位置分段,適用于游記、參觀訪問記、寫活動的文章,應用范圍較窄,但具有方便、快捷的優點。

  (七)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如何給課文分段。

  1.分段的方法步驟:

  (1)通讀全文,理解課文內容,確定分段依據。

  (2)細讀每個自然段,弄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看課文有沒有可幫助我們給課文分段的標志。

  (3)精讀全文,按照分段的依據,正確標出段落的起止。

  2.分段的依據:

  (1)按時間順序分段。

  (2)按事情發展順序分段。

  (3)按空間不同位置分段。

  (4)按不同內容分段。

  (5)按組織材料的邏輯關系分段。

  ①總分式(包括總—分段式;總—分—總段式;分—總段式)

  ②順承段式

  ③并列段式

  ④因果段式

  ⑤轉折段式

  ⑥遞進段式

  ⑦點面段式(先概括后具體的段式)

  3.分段的標志:

  (1)以時間詞語為分段標志。

  (2)以地點詞語為分段標志。

  (3)以總起、總結的句段為分段標志。

  (4)以過渡句、段為分段標志。

  教師要依據課文特點適時地教給學生的分段方法,培養學生的分段能力,不要急于求成。學生要善于抓住課文的特點,找準分段的依據和標志快速準確地給課文分段,在練習中不斷積累經驗,提高分段能力。

  (八)作業 。

  1.抄寫生字新詞。

  2.組詞。

  堤( )閣( )漆( )昆( )殿( )爽( )

  提( )各( )膝( )混( )臀( )大( )

  栽( )堂( )廊( )

  裁( )黨( )郎( )

  載( )賞( )朗( )

  3.練習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2、4自然段。

  4.思考課后思考·練習中的1、2、3題。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圖文對照,學習課文一至三段和第五段,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頤和園里長廊、萬壽山佛香閣這幾處景觀的景色特點;陶冶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二)會解答課后思考·練習中的第1、2、3題中的有關問題。

  (三)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試背課文第2、4兩個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點來寫具體的。

  三、教學難點 

  憑借課文內容,陶冶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四、教學過程 

  (一)齊讀課文,講讀第1、6自然段。

  1.齊讀課文。

  2.提問:

  (1)頤和園給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課文開頭就點明了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頤和園景色優美;頤和園很大,占地范圍廣。)

  (2)作者有什么希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

  (作者希望我們有機會去北京能親自到頤和園去細細游賞。因為頤和園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所以作者希望我們有機會去北京能夠到頤和園去游覽那里的美景。)

  你們想去頤和園嗎?(想。)那好,就讓我們按照作者的游覽順序來游覽一下頤和園的美景吧!

  (二)明確作者的游覽順序。

  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橋。

  (三)講讀,學習課文第二段。

  1.指名朗讀,思考討論,教師歸納明確:

  (1)作者是怎樣來到長廊的?(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說明長廊的位置:離大門不遠。)

  (2)長廊的特點是什么?(長,“一眼望不到頭”。)作者是用什么方法來說明的?(作者是用具體準確的數字來說明長廊的長的。“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

  (3)作者是怎樣把長廊這處景觀寫具體的?(分層次寫具體。重點段分層,這是把文章寫具體的常用方法。)

  2.按照提示給第二段分層。

  (1)分層的提示是:

  從整體上和外部介紹長廊;從內部介紹長廊;講長廊兩旁風景宜人。

  (2)分層的結果:

  第一層是第1、2句;第二層是第3句;第三層是第4、5句。

  3.逐層學習:(重點學習第二層)

  (1)學習第一層:從整體和外部介紹長廊。長廊的外部:綠的柱子,紅漆的欄桿。

  (2)學習第二層:長廊內部: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且內容各不相同。讀句子;提問:畫的內容包括“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這說明了什么?

  (說明畫的內容豐富,題材廣泛。體現了我國古代文化園林藝術的燦爛和勞動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3)學習第三層:長廊兩旁:風景宜人。“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這句說明了什么?(說明長廊兩旁的花木品種多、數量多;“開”和“謝”是一對反義詞,形象地說明了長廊兩旁鮮花常開的景色特點。)“使人神清氣爽”的:“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這句話間接地說明了長廊是昆明湖邊的一處美景。長廊在昆明湖的右邊。

  一進頤和園的大門,長廊就把它那富有特點的美,展現在我們面前了。

  4.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怎樣朗讀這段才能把長廊的美讀出來呢?

  (1)教師在語氣、語句輕重音、停頓等方面指導學生朗讀。

  (2)教師范讀,學生模仿。

  (3)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4)指名朗讀或齊讀。

  注意:學生讀的形式要豐富一些;不要讓學生產生枯燥乏味感。俗話說“熟讀成誦”,在熟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此段。

  5.完成課后思考·練習第1題中的第(1)小題。說出頤和園的長廊是什么樣的?

  (1)明確要求:先說出長廊的整體特點“長”;再分層說出長廊的外部、內部和兩旁各是什么樣的,并以長廊的內部為主。

  (2)學生練習。

  (3)指名回答。

  (四)講讀,學習第三段。

  指名兩名同學分別朗讀課文第3、4兩個自然段。思考、回答問題。

  1.作者游完長廊,站在萬壽山腳下,抬頭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觀?它們各是怎樣的?

  佛香閣:八角形寶塔,建在半山腰,三層頂上所鋪的黃色琉璃瓦閃閃發光。

  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輝煌。

  教師提問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讀書。讓學生從書中去尋找答案,組織好語言,提高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多讀、多說,以便形成能力。

  2.作者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不同的三個方向望,分別看到了什么?

  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蔥郁的樹叢;黃色、綠的琉璃瓦屋頂;朱紅的宮墻,組成了一幅古色古香的風景畫。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里的白塔。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試背第4自然段。

  (五)完成課后思考·練習第1題中的第(2)小題:登上萬壽山,呈現在作者眼前的是怎樣的景色?

  1.提示說明:作者的觀察點是固定的,在萬壽山上,地點沒有發生變化,但是作者的觀察視角(方向)發生了變化,看到的景物、景色也就不同了。這與整篇課文“移步換景”的特點是有所不同的。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就要善于發現這些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部分。讓學生在異中求同、同中求異,通過對比,在這種比較中更好地來學習,提高學習能力。

  這個自然段(第4自然段)是按照方向變化的順序來寫的,學生可以按照書上的方向順序來說,也可以變化一下方向順序來說。

  2.學生練習。

  3.指名回答。

  (六)完成課后思考·練習第3題中的第(2)小題。

  1.出示這段話,說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

  2.說說這段話是抓住什么來描寫景物的?

  3.學生思考、回答,教師訂正,歸納總結:

  這段話是抓住了昆明湖“平靜”的特點來描寫的。描寫得很具體、形象。“昆明湖漆氽得像一面鏡子”,這個比喻句寫出了昆明湖水面平靜、水波不興的特點。“綠得像一塊碧玉”寫出了湖水晶瑩透亮如碧玉一般的特點。湖水非常綠,也說明昆明湖湖水的水質好。”“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說明湖面非常平靜。“滑”字與上面的“鏡子”一詞相得益彰。這是以動的畫面反襯出昆明湖的靜。這段文字的形象性很強,閉上眼睛,想一想,在頭腦中就能浮現出昆明湖平靜的美,給人以一種安逸、舒適的感覺。

  4.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要邊讀邊想象,想象出昆明湖平靜的美來。

  (七)學生對課文第二、三段這部分內容還有沒有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師生共同研究解答。

  (八)作業 。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4自然段。

  2.思考課后思考·練習中還沒有講的問題。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圖文對照,學習課文第四段,了解頤和園里昆明湖及十七孔橋的景物特點。陶冶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二)會解答課后思考·練習中第1、3題中的有關問題。

  (三)指導用“聳立”和“隱隱約約”兩個詞語造句。

  (三)檢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4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點來寫具體的。

  三、教學難點 

  憑借課文內容,陶冶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四、教學過程 

  (一)齊讀全文。昨天我們領略了頤和園里長廊、萬壽山佛香閣的美景,今天,我們再來欣賞一下昆明湖和十七孔橋的美景。

  (二)學習課文第四段。

  1.指名朗讀第四段。思考,回答問題:

  (1)作者從萬壽山下來,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長長的堤岸;幾座樣式不同的石橋;倒垂的楊柳;湖心小島,十七孔橋。)

  (2)十七孔橋是怎樣的?(十七孔橋有十七個橋洞,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并且這么多獅子姿態不一,各不相同。)

  (3)石柱上雕刻著眾多的獅子且姿態不一,這說明了什么?(獅子“姿態不一”的特點,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1)教師范讀。教師在范讀時,要通過表情語氣的變化,感情的處理來加以體現。

  (2)學生模仿練習。

  (3)指名朗讀、齊讀。

  3.完成課后思考·練習第3題中的第(3)小題。

  (1)出示句子,讀句子。

  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

  (2)說說這個句子是抓住什么來描寫景物的?(這段話抓住了景物“多”的特點來寫具體的。首先是十七孔橋的橋洞多有17個;其次是橋欄桿上的石柱多有上百根;第三是柱子上雕刻的小石獅子多。)

  (三)指導用“聳立、隱隱約約”兩個詞語造句。

  1.找出詞語在課文中的位置,讀其所在的句子,明確課文是怎樣運用的。

  2.弄懂詞義:

  聳立:高高地直立。

  隱隱約約:看起來或聽起來不很清楚;感覺不很明顯。

  3.明確詞語的使用范圍。思考:詞語經常在哪些方面?在什么情況下使用?可以和什么詞語搭配合理使用?

  4.學生能按指定的句式練習。(或者不給出固定的句式。)

  例:________聳立在________。________隱隱約約可以看見遠處的________。

  5.造出的句子要豐滿,可以填加一些修飾性成分。做到語法完整和語意完整。

  例:我站在高高的山頂上,眺望遠處的高樓大廈,因為有霧,所以只能隱隱約約地看到一個大概的輪廓。

  6.讀一讀句子,檢查一下有無寫錯的字;用錯的標志;句子是否通順、完整;能否使人明白;是否合情合理。

  (四)默讀課文,體會游記這類文章的寫作方法。

  1.按照一定的順序寫。(游覽順序、觀察順序、方位變化順序、季節變化順序。)

  2.運用好過渡句,交待清游覽順序。

  3.抓住景物特點分層次寫具體。

  4.選擇有代表性的景物來寫。

  (五)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

  (六)檢查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4自然段。

  (七)作業 。

  1.熟讀課文。

  2.預習第11課。

《18.頤和園》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頤、聳、閣、舫、眺、堤、態”這七個生字;會寫“殿、廊、柱、栽……”十一個字。

  2、會正確地讀寫”神清氣爽、金碧輝煌、蔥郁、堤岸、眺望、姿態不一”這些詞語。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及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的美景。

  4、體會作者的寫作特色。

  【教學重點】

  1、體會文章結構嚴謹,文脈清晰的特點及感悟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2、字詞的書寫。

  【教學難點】

  字詞的書寫,體會文章的寫作特色感悟頤和園的美景。

  【教學過程】

  一、出示多媒體──觀看頤和園美景圖

  1、看頤和園的圖片:

  同學們,游覽了雄偉的長城后,今天老師想帶著大家去另一處地方看看。

  2、揭示課題:

  這么美麗的風景是哪里呢?

  ⑴ 出示課件

  18、頤和園 

  ⑵ 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初步體會作者寫作的思路

  1、自由地讀課文,要求:

  ⑴ 自由地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

  ⑵ 邊讀邊思考頤和園帶給你怎樣地感受。

  2、檢查生字詞:

  出示課件:

  頤和園、柱子、栽種、獅子、朱紅、大殿、長廊、聳立、琉璃瓦、佛香閣、金碧輝煌、蔥郁、畫舫、幾乎、遠眺、堤岸、姿態不一 

  先指名讀──再齊讀。

  3、整體感知:

  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反饋交流:

  導:讀了課文后你能來說說頤和園是個怎樣的公園嗎?

  ⑴ 學生找到第一段“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導:你能用課文中的句子來回答嗎?

  齊讀第一段──指名回答讀了這句話后,你知道了頤和園的哪個特點?

  (大、美)

  老師插入一個知識:

  頤和園占地290.8公頃=29080000平方米約5000個校園大。

  導:了解了這個知識后你想說些什么?

  齊讀這句話:

  帶著你的感受來讀讀這句話吧!

  ⑵ 學生說“美麗”找到最后一段“頤和園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

  齊讀這句話──指名回答讀了這句話后的感受。

  引到第一段導:

  請不同的學生找。

  三、再讀讀課文,理清課文思路

  1、自由讀2~5段:

  說一說小作者游覽美麗的頤和園時,一共去了幾處地方,在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畫出來。

  2、反饋交流:

  導:小作者先游覽了哪些地方,再游覽了哪些地方呢?

  (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導:你是從課文中的哪些句子看出來的呢?

  3、理清文章思路:

  “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走完長廊,就來到有名的長廊”、“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了”。

  板書:

  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導:我們從這些句子中明白了作者游覽的順序,下面就讓我們隨著作者一起去游覽美麗的頤和園吧!

  四、 精讀課文

  引:你最喜歡頤和園哪處景點呢?選擇相關的段落認真讀一讀。

  交流:

  1、精讀第二段:

  齊讀第二段 讀了這段話后你體會到了這是一條怎樣的長廊?

  ⑴ 出示長廊的圖片:

  我們一起先去領略一下這條美麗的長廊看看他的魅力吧!一起讀!

  ⑵ 讀完后問感受:

  我覺得這是一條很長的長廊。

  在文中找句子:

  “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

  齊讀這句話──講說明的方法 讀了這句話后你想說什么?

  這句話說明了長廊的長(列數據)。

  ⑶ 這條長廊很美麗。

  在文中找句子:

  “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

  齊讀這句話──說說讀了這句話后,你有什么感受(景色十分美麗)。

  導:如果當時正值,秋高氣爽,丹桂飄香,伴著徐徐微風,你正走在這條長廊上,深深地呼一口氣,你會感到怎樣?

  指名請同學讀──齊讀。

  ⑷ 朗讀體會:

  ① 找到“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一眼望不到頭”讀了這句話你體會到了什么?

  ② 再次齊讀第二段:

  帶著你們的感受,伴著音樂,我們一起再來讀讀第二段吧!

  2、精讀第三段:

  ⑴ 找到“佛香閣”“排云殿”:

  走完長廊后作者又去游覽了哪些景物?

  ⑵ 教學“抬頭一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

  ① 找出這句話:

  文中是怎樣來描寫佛香閣的呢?我們一起來讀讀。

  ② 齊讀這句話。

  ③ 讀了這句話后你有什么感受?在圖中找一找作者所說的佛香閣是哪個建筑。

  ④ 看完圖后,再自由地來讀讀這句話,談談佛香閣留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個地方?

  (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

  解釋“琉璃瓦”。

  理解聳立,體會佛香閣的高。

  ⑤ 想著佛香閣的樣子,帶著你的感受再來讀讀這兩句話。

  ⑶ 教學“排云殿”:

  ① 找到“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

  導:作者又是如何來寫排云殿的呢?請同學們自由地讀這句話,說說作者在描寫排云殿時哪個詞語用得好?從這個詞語體會到了什么?

  ② 理解“金碧輝煌”:

  從這個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③ 齊讀這句話(先看圖,排云殿):

  這一排排金碧輝煌的排云殿多么漂亮啊!讓我們再來讀讀這一句話。

  3、精讀第四段:

  ⑴ 找到:

  宮殿、昆明湖、城樓、白塔。

  導: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作者是在哪個角度看的?看到了那些景物呢?

  ① 找到“宮墻”:

  齊讀這一句話。

  文中用了怎樣的語言來寫宮墻的呢?

  ② 體會掩映。

  ③ 從這個詞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互相襯托,互相遮掩。)

  ④ 體會顏色:

  找到描寫表示顏色的詞語談談你的感受?

  ⑵ 找到昆明湖:

  看著這么美麗的昆明湖,我們一起把作者的語言來讀一讀吧!

  出示:

  “正前面,昆明湖……” 

  讀了這句話你有什么感受?

  朗讀指導:

  讀得輕。

  齊讀這一句話。

  ⑶ 體會“滑”:

  拓展:

  假如此時你正坐在船上,聽著悠悠地槳聲呼吸著新鮮空氣你有什么感受?

  ⑷ 找到“城樓和白塔”:

  ① 作者是怎樣觀察到城樓和白塔的。

  ② 齊讀第四段。

  4、齊讀第三四兩段:

  導:我們在萬壽山腳下,抬頭看到了這些美景,讓我們伴著音樂,隨著作者再去走走吧!

  5、第五段:

  ⑴ 自由地讀第五段:

  找到“堤岸”,讀相關的句子。

  ⑵ 找到“小島”讀相關的句子。

  ⑶ 找到“十七孔橋”:

  導:說說十七孔橋有什么特點嗎?

  橋洞多──找詞語

  柱子多──找詞語

  獅子多──找詞語

  想象一下獅子會有哪些形態?

  齊讀2~5自然段。

  導:作者一路帶我們去游覽了那么多的景點,讓我們再次去感受一下吧!

  五、結課、布置作業

  1、提醒難寫的字,及容易寫錯的字:

  栽、雕、廊。

  2、畫詞語、抄詞語。

  【板書設計】

  18、頤和園

  美麗的大公園

  長廊:長、奇、美

  山腳:佛香閣、排云殿

  萬壽山

  山上:宮殿、昆明湖、城樓、白塔

  昆明湖:長堤、小島、十七孔橋 

  【教學反思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材要有開放性和彈性。教材的開放性表現在教材要和生活實踐相結合,要課內外結合,要學用結合。作為教師要突破教材對學生教育的禁錮,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能成為教材的奴隸,應該做教材的主人。

  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選擇自己認為最美麗的景色通過讀、賞,感受頤和園的美,整個教學思路設計得比較清晰,但是實際教授起來感覺有些亂,對學生的問題把握不到位,歸根到底是對教材的鉆研不透。

  課堂上要引導學生注意傾聽別人的發言,鼓勵學生對不同意見展開爭論,讓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從而對課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通過用新課程嶄新的理念上課,我覺得新理念已經在慢慢的滲透到學生的思維中去了,這是值得欣慰的。

《18.頤和園》教學設計 篇3

  《頤和園》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18課,這是一篇寫景的游記。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匯、恰當的比喻,再現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秀麗景色,字里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課文重點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學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紹的景物較多,比較分散。為了讓學生對課文有較深刻全面的理解教學中我注意從以下方面進行教學。

  一、 朗讀入手,整體感知,體會文美。

  本節課是第二課時,學生在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有感情地自讀課文,摘抄課文中描寫頤和園的優美詞句,來體會頤和園的美麗。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從而激發學生的愛美情趣。為課文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二、 創設情境,通過網絡瀏覽查閱,制作電子作品,調動學生全員參與,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這一節課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工具性,運用多媒體網絡技術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活動創設一種接近真實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接近實際的仿真情境中學習,完成對問題的理解對知識的運用。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國際互聯網,搜索查尋頤和園的相關資料,利用internet中的豐富的教學資源,給學生提供大量的教學信息,擴大學生知識面。學生通過在頤和園的網站上查閱、收集頤和園各景點的相關資料,制作電子簡報來理解課文內容。制作前,教師根據課文內容,把學生分成長廊、萬壽山、昆明湖三大小組。教師教給學生制作簡報的方法。各小組根據不同的分工查閱相關景點的資料。活動中,各小組的同學根據自己的任務自主查閱,在網站上復制有典型意義的圖片,摘抄描寫優美的文字,通過小組內的協作交流,把收集到的資料整合在一起,共同制作一份電子簡報。這不僅培養了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電子簡報制作好后,通過小組內的解說,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這樣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情景中理解了課文內容。

  三、 加強自主、協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課文第四自然段是重點段落。學習這一段時我讓學生按照讀、看、講的學習方法分組進行自主、協作學習。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文章的美。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學生利用互聯網、校園網查看相關資料,增加表象積累,這樣學生對頤和園就有了真切的感性認識,更利于對課文的理解;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說話訓練,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通過分小組自主、協作學習,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討論交流,自由發揮,自由想象,多種不同觀點的碰撞與交流,更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總之這一節課學生在多媒體網絡環境中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學得輕松而愉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8.頤和園》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

  1.自學本課生字及新詞,積累詞語。

  2.了解按總述、分述、總結的順序連段成篇的方法。

  3.了解頤和園的景物特點及地位,產生熱愛首都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頤和園的景物特點及地位,感受頤和園的宏偉美麗。

  教學準備:

  1.CAI課件、展板。

  2.搜集有關頤和園的資料。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出示頤和園全景圖)

  同學們,在我們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聞名的皇家園林,你們知道是哪里嗎?

  教師板書課題并強調“頤”的筆順。

  二.交流資料,了解頤和園概況。

  通過查閱資料,你砸煤馱岸加辛四男┝私猓恐該怠?BR> 三.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提出不懂的問題。

  2.前后桌四人一組互相交流不懂的問題。

  3.通過交流還有沒解決的問題嗎?

  如果有,板書問題。

  四.自由結組,合作交流:

  1.瀏覽課文,用“○”畫出課文比較詳細地介紹了頤和園的哪些景物。

  學生板書:仁壽殿佛香閣大戲樓長廊十七孔橋銅牛

  課件出示頤和園的地圖,閃爍這六個景物,使學生了解其位置。

  2.自由結組:

  通過讀課文、查閱資料,你對哪個景物最感興趣,根據興趣重新結組。

  要求“快、靜”。然后快速選出你最信任的組長。

  3.合作交流:

  由組長組織活動。在組內交流查閱的資料,結合課文及資料,準備用你們喜歡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你們喜歡的景物。

  4.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1)請各組進行匯報,同時,課件出示頤和園景物的相應圖片,并配以古箏音樂。

  (2)小組匯報的同時,其它組認真聽,聽后談談感受,也可向這組進行提問。

  (3)教師進行適時評價、點撥。

  五.學習第七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七自然段,用“——”畫出課文還向我們介紹了哪些景物?

  學生板書:諧趣園“買賣街”廓如亭知春亭

  課件閃爍這四個景物在地圖中的位置。

  2.課件顯示這四個景物的圖片,教師加以聲情并茂的介紹。

  3.欣賞后你有什么感受?

  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六.課外延伸,補充資料(師生共同交流)。

  1.通過查資料,你還知道頤和園的哪些景物?

  2.老師也查到了一些資料,你們想看看嗎?

  (課件出示頤和園的一些景物圖片,并加以簡單介紹。)

  3.學生把收集的資料貼到展板上。

  4.小結:頤和園的景物真是數不勝數,各具特色,就是看上幾天也看不完看不厭。

  板書:……

  七.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談感受。激發熱愛首都之情,產生自豪感。

  八.了解本文寫作方法:

  1.二至六自然段與第七自然段都是在介紹頤和園的景物,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板書:詳、略。

  2.課文是怎樣連段成篇的?與《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有什么不同?

  九.布置作業 :

  1.積累詞語,選擇喜歡的詞語抄在好詞好句本上。

  2.課下觀看展板,交流體會。

  板書設計 :

  29*頤和園

  仁壽殿 佛香閣 大戲樓 長廊 十七孔橋 銅牛(詳)

  諧趣園 “買賣街” 廓如亭 知春亭(略)

  ……

《18.頤和園》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11個生字,學會其中的7個。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4、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1、讓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觀,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發民族自豪感。

  2、學習本課按照瀏覽的順序記敘,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提出自學要求:

  ⑴ 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⑵ 標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詞語意思并想辦法記住生字。

  ⑶ 在文中標出作者描寫了頤和園的哪些景點。

  2、檢查自學情況:

  ⑴ 指名朗讀課文。

  ⑵ 學生匯報怎樣記住生字的字音和字形的。

  ⑶ 匯報作者所描寫的頤和園的景點。

  ⑷ 匯報自己通過努力弄明白了什么,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3、指導小組合作學習:

  ⑴ 把課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每段開頭的第一個句子畫下來,再讀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介紹頤和園的。

  ⑵ 認真讀讀每個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每個景點的什么特點,向大家介紹。

  ⑶ 將自學過程中還不理解的問題在小組內提出。

  4、小組匯報學習情況:

  ⑴ 說說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介紹頤和園的。

  ⑵ 作者向我們介紹了每一處景點的什么特點?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個自然段

  1、讀了課文,你覺得頤和園給你留下的總的印象是怎樣的?課文哪個部分很明確地為我們指出來了?

  2、指導朗讀,注意突出大和美。

  四、總結

  五、要認的字,練習要寫鞏固的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新課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一進入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長廊就展現在我們眼前了。

  2、學生匯報:

  ⑴ 長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你是怎么體會到的?

  ⑵ 長廊還有什么特點?

  ⑶ 結合理解“神清氣爽”。

  ⑷ 指導朗讀。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這一自然段作者又向我們介紹了什么呢?請大家默讀第三自然段。

  2、通過這一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

  3、指導朗讀:

  強調“閃閃發光”和“金碧輝煌”。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一轉眼,就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作者又看到了什么?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2、作者向我們介紹這些景物分別抓住了它們的什么特點?

  3、這一自然段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描寫的?

  4、指導朗讀。

  五、學習第五自然段

  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到了昆明湖,你又看到了什么?

  1、自讀第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說你都看到了什么。

  2、從課文的描寫中,你能看出十七孔橋有什么特點嗎?

  3、指導朗讀。

  六、朗讀全文

  七、完成思考練習

  八、練習

  學習作者的敘述順序和抓住特點介紹景物的表達方法,練習向你的家人或朋友介紹一處你熟悉的景物。

  【板書設計】

  18、頤和園

  廊內——綠柱 紅欄 五彩畫

  長廊:長(700多米)

  廊外——花木盛開 微風輕爽

  山下看:佛香閣 排云殿

  萬壽山

  山上望:瓦頂宮墻 昆明湖 游船畫舫 城樓白塔

  美麗的大花園 堤岸 楊柳 石橋

  昆明湖 湖心島 蔥郁 宮殿

  十七孔橋 石柱 石獅 

  【教學后記】

  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美的語言,極大地激發了學生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他們還饒有興趣地背起自己喜歡的段落。

《18.頤和園》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學會其中的7個;正確讀寫“大殿、長廊、綠漆、欄桿、昆明湖、神清氣爽、佛香閣、金壁輝煌、宮殿、朱紅、痕跡、堤岸、雕刻、隱隱約約、玩賞”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4、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學習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導入

  1、頤和園在什么地方?

  (在北京西郊。)

  預習了課文,記住了頤和園的哪些景點?

  (學生自由發言,能說幾個就說幾個,互相補充。)

  2、用生字生詞卡檢查生字讀音:

  指導讀準:

  平舌音(栽 zāi 蔥 cōng)

  翹舌音(朱 zhū)

  前鼻音(殿 diàn)

  后鼻音(廊 láng 爽 shuǎng 蔥 cōng)。

  3、開火車朗讀課文:

  每人讀一個自然段。

  讀后適當評議,重點糾正讀錯字和讀破句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

  弄清作者游覽頤和園的順序和頤和園主要景點的方位;再看課文可以分成幾段,分段的根據是什么?

  2、學生自學。

  3、師生交流。

  4、討論分段,并指導概括段意,明確:

  按“總──分──總”的結構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作者對頤和園總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別介紹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的特點。

  第三段(最后一個自然段):是全文的總結,和開頭一段相呼應,表達了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

  三、學習詞語

  1、指導分段朗讀。

  2、提出詞語,討論詞義:

  ⑴ 講解詞義:

  琉璃瓦、橫檻、宮殿、畫舫。

  ⑵ 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清爽:清潔,涼爽。

  隱隱約約:看起來或聽起來不清楚。

  舉目遠眺:抬頭向遠處看。

  蔥綠:(草木)青翠。

  金碧輝煌:形容建筑物異常華麗,光彩奪目。

  形態各異:形狀各不相同。

  四、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五、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2、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是哪兒嗎?

  (頤和園)

  誰去過頤和園,頤和園給你留下什么印象呢?

  (又大又美)

  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去游覽這又大又美的頤和園。

  板書:

  頤和園 

  二、講授新課

  1、講讀第二自然段:

  請同學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游覽頤和園的?

  填空練習:

  進了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   )。走完長廊,就到了(   )。從萬壽山下來,就是(   )。”

  明確: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2、作者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長廊,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讀課文,想一想長廊有什么特點?

  明確:又長又美

  你從哪句話看出長廊的美,說一說?

  ⑴ 長廊的顏色美:

  “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長廊上有紅有綠十分美麗。

  ⑵ 長廊的形狀美:

  “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像一條長成臥在萬壽山腳下。

  ⑶ 長廊上的畫美:

  “每一章的橫檻上都畫著五彩的國”這些畫顏色各異,內容豐富,精美絢麗,堪稱藝術珍品。

  ⑷ 長廓周圍的風景美:

  “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這一句寫出了長廊兩邊鮮花盛開,五彩繽紛就像一條鮮花鋪成的小路。

  ⑸ 長廊上游人的心情美:

  “神清氣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暢。

  3、小結:

  這一段描寫了長廊的顏色、形狀、畫、花、游人的心情等幾方面的美,突出了長廊的精致美觀,以及那些創造者的高超技藝。

  4、指導朗讀:

  ⑴ 誰愿意帶領大家去游覽一下著名的長廊,通過你的朗讀,讓同學們體會到長廊的美。

  ⑵ 教師評議,再指名朗讀,找同學評議。

  三、講讀第三段

  1、作者走完長廊,又來到了哪里?

  明確:

  萬壽山

  作者在萬壽山腳下看到什么?請同學看圖回答。

  明確:

  佛香閣、排云殿

  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

  明確:

  萬壽山雄偉壯麗,佛香閣巍峨壯觀,排云殿金碧輝煌。

  ⑴ “聳立”指高高的直立,這個詞說明了佛香閣巍峨雄偉。

  ⑵ “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亮”表現了佛香閣的建造氣勢恢弘。

  ⑶ “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體現了佛香疾的造型精巧。

  ⑷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說明排云殿很多,“金碧輝煌”指宮殿十分雄偉,像一朵朵金光閃閃的云排列在佛香閣下面。

  2、還有哪些地方表現了萬壽山的這種美?

  明確:

  第四自然段

  請同學們默讀這一自然段,找出有關的句子畫下來。

  ⑴ “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萬壽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這里的“大半景色”指的是山前的景色,因為作者的觀察點是在佛香閣前面,所以后山的景色看不到。

  ⑵ “蔥郁的樹叢,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墻。”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很高,從半山腰望去能看到掩映在綠樹中的屋頂和紅紅的宮墻。

  ⑶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

  這句話也體了萬壽山的高大,向前望,美麗寬闊的昆明湖變成了一面鏡子,一塊碧玉。

  ⑷ “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

  由于山高離得很遠,所以看不到看不到靜靜的湖面上淺淺的波紋。

  ⑸ “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里的白塔。”

  這一句更加說明了萬壽山的高,站在半山能望見城里的景物。

  3、指導朗讀:

  ⑴ 指名讀:

  注意重點詞要讀出重音。例如“大半”、“靜”、“綠”、“一點兒”等。

  ⑵ 教師評議,找學生練習讀。

  ⑶ 齊讀第三段,體會作者的贊美之情,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4、小結:

  這一段描寫了作者在萬壽山腳下和登上半山腰所見的景物,突出了萬壽山雄偉壯麗的特點。從萬壽山下來,作者又來到了哪里?

  四、自學第四段

  請同學們以組為單位討論,說一說昆明湖有什么特點?

  1、同學自由討論。

  2、指名發言,檢查自學情況,其他組的同學補充發言。

  3、每組選出代表讀課文,比一比,那一組讀得好。

  4、教師小結:

  這一段寫了昆明湖的靜和綠,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秀美的風景畫。在頤和園中除了精美的長廊,壯美的萬壽山,秀美的昆明湖,還有哪些美景呢?

  明確:

  智慧海、知春亭、大戲臺、玉帶橋、石舫……

  正像大家所說的那樣,“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學生齊讀)“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游賞。”

  5、根據板書總結全文:

  作者按游覽的順序,以萬壽山為中心,描寫了長廊、佛香閣、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橋、湖心小島幾外景物的特點。贊美了祖國園林藝術的輝煌成就和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

  五、布置作業

  觀察一處景點(如學校、公園、游樂場等),按地點轉換的順序把它寫下來。

《18.頤和園》教學設計 篇7

  【教材分析】

  《頤和園》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18課,這是一篇寫景的游記。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匯、恰當的比喻,再現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秀麗景色,字里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學情分析】

  《頤和園》是第七冊第五組教材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繼續練習給課文分段,揣摩作者的敘述順序,表達方法,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祖國河山的壯美秀麗。結合單元訓練點和學生實際,本課的訓練點為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敘述順序,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頤和園的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課文重點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學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紹的景物較多,比較分散。同時作者對頤和園中的景物只進概括性的描述較為抽象,學生對頤和園的景物沒有感性認識,不容易理解。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賞美愛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作者的寫作順序,體會并學習作者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指導學生朗讀感悟頤和園的美景,培養審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2、引導學生體會并學習作者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情趣

  1、導語:

  在我國首都北京西郊,有一個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它就是頤和園。那里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風光,又有夢幻般神奇的建筑。請同學們先欣賞一些這里的美景。

  2、出示圖片,欣賞圖片:

  看了這些圖片,你想說點什么?

  學生交流談感受。

  3、導入新課:

  通過圖片感受頤和園的美,需要一雙愛美的眼睛和一顆愛美的心就夠了,但要通過課文感受頤和園的美,還需要美的智慧。同學們有信心嗎?現在我們來學習《頤和園》這篇課文。

  板書課題:

  頤和園 

  提醒學生注意“頤”左邊的寫法。

  (在導入這一環節里,我借助圖片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采用富有詩意的導語、具有感召力的過渡語,為學生創設情景,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生的情緒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有的學生看了圖片說:“我真想現在就到頤和園去游覽一番!”)

  二、初讀感知,了解作者游覽順序

  1、默讀課文:

  作者按游覽順序主要給我們介紹了頤和園的哪幾處美景?

  板書:

  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2、頤和園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過渡:讓作者做我們的導游,帶我們去細細玩賞。

  (第二個環節讓學生通過默讀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整體感知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另外,讓作者做導游,使學生更快地和作者、文本、融為一體,進入課文美好的情景。)

  三、精讀感悟,進一步感受頤和園的美

  1、感受長廊的特點:

  過渡:

  作者先帶我們來到了有名的長廊。長廊為什么這么有名呢?

  (出示圖片)

  ⑴ 指名讀文(第二段):

  頤和園的長廊給你留下了是怎樣的印象?

  ⑵ 學生交流感受并板書:

  長、美 

  ⑶ 體會長廊的長:

  ① 請你用文中句子告訴大家長廊究竟有多長,好嗎?

  ② 齊讀感受后交流:

  你是從哪幾個詞語感受出來的?

  一眼望不到頭、700多米長、273間。

  ③ 出示兩個句子,指導朗讀。

  (通過朗讀深化感受)

  ④ 比較句子,讓學生說說哪一種寫法好?為什么?

  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

  這條長廊很長,分成很多間。

  小結:

  在這兒作者使用了具體的數字來描寫長廊的長和間數的多。運用數字可以把事物的特點說得更具體、更清楚。這是寫作中常用的一種方法,以后大家在寫作時也可以運用這樣的寫法。

  (對學生進行寫作方法的指導。)

  ⑷ 指導朗讀:

  課件出示老師引讀:

  長廊真長啊!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分成273間。 

  ⑸ 感受長廊的美:

  ① 哪些詞句最能體現長廊的美?

  指名。

  ② 學生交流,重點理解:

  五彩的畫:

  出示這些畫,誰來說說這些畫怎么樣?有的……有的……有的……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

  ③ 欣賞長廊的錄像資料,一生扮解說員,介紹長廊的相關知識。學生觀后交流談感受。

  (借助像象再現一幅幅美麗的畫卷,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好地和作者及課文融為一體,使他們受到美的熏陶,培養他們愛美的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通過解說員的介紹,使學生對長廊的相關內容有更多的了解,拓寬了知識面。)

  小結:這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古代的勞動人民真了不起!誰來把這句話美美地讀一讀?

  ④ 你還可以從有哪些地方感受到長廊的美呢?學生交流:

  “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鮮花常開)

  “置身于這花的海洋中,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風景宜人)

  ⑤ 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長廊的美!引讀:

  課件出示:

  長廊真美呀!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使人神清氣爽。 

  ⑥ 誰再來美美地讀一讀?

  指名讀。

  ⑦ 指導感情朗讀:

  長廊這么長,這么美,真讓人陶醉呀!請大家帶著對長廊的喜愛之情再來讀一讀第二段!

  ⑧ 小結:

  一眼望不到頭的長廊,有著五彩的畫,是畫的世界,花的海洋,難怪這里這么有名。

  2、感受萬壽山的美景:

  過渡:

  走完長廊,作者又帶我們來到什么地方?

  (萬壽山腳下)

  ⑴ 指名讀第三段:

  這一段作者主要給我們介紹了哪兩種神奇的建筑?

  板書:

  佛香閣、排運殿 

  ⑵ 佛香閣和排云殿的建筑有什么特色?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出來的?

  佛香閣:

  八角寶塔形、三層、聳立、閃閃發光。

  相機點播:

  抓住造型特點,突出其高大和美麗。

  排云殿:

  一排排、金碧輝煌。

  相機點播:

  通過占地面積大、華麗突出其雄偉壯麗。

  ⑶ 放錄像體會排云殿的宏大規模和雄偉壯麗。

  ⑷ 師總結:

  佛香閣造型獨特,雄偉壯麗,頤和園的象征,排云殿規模宏大,異常華麗。作者正是抓住了它們的建筑特點和宏偉氣勢,贊揚了我國古代園林藝術的巨大成就。

  (增強民族自豪感)

  ⑸ 感情朗讀,升華感情。

  ⑹ 登上萬壽山,我們又看到哪些美景?

  ① 自由讀文,交流自己看到的美景:

  “向下看,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劃出表示顏色的詞。

  “正前方,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

  “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里的白塔。”

  ② 你覺得作者那些詞語用得特別好?交流說理由。

  (大半、隱隱約約等)

  ③ 重點品讀賞析:

  a、出示句子:

  “正前方,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 

  b、讀句子:

  相互交流談感受,體會作者是怎樣突出昆明湖靜和綠的特點的。

  學生交流體會:

  這句對昆明湖的靜和綠的特點做了生動的描述。先用靜物“鏡子、碧玉”作比喻,說明昆明湖非常靜,光潔照人;昆明湖水非常綠,如碧玉一般。然后又以動的畫面進一步描述昆明湖的靜。“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說明湖面非常平靜。一個“滑”字與上面的“鏡子”一詞相得益彰。

  c、四人小組討論“滑”的精妙之處:

  這兒用了一個“滑”字,能改用“劃”字嗎?

  d、四人小組討論后全班交流:

  a、如果用“劃”字,就表示用槳來劃,每劃一槳,湖面就會產生許多波紋;而文中說,游船、畫舫在湖面駛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這樣的話,就顯得自相矛盾。

  b、文中說昆明湖綠得像一面鏡子,湖綠得像一塊碧玉。我們都知道,鏡子和碧玉的表面都很光滑,這兒用”滑“字就顯得很準確,而用“劃”字就沒有這樣的好處了。

  c、昆明湖的面積很大,占頤和園的四分之三,水域又深(網上查閱的資料),作者又是從遠處觀賞昆明湖,所以用“滑”字更能體現昆明湖的靜態之美。

  e、感情朗讀,感受遠處昆明湖夢幻般的仙境。

  3、感受昆明湖(近處)的美景:

  ⑴ 自由讀第5自然段:在昆明湖我們欣賞了哪些美景?

  ⑵ 學生交流:

  長長的提岸、湖心小島、十七孔橋。

  ⑶ 作者重點介紹了哪一處美景?

  出示十七孔橋圖片。

  ① 出示句子:

  “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桿上有上 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這么多的獅子, 姿態不一,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 

  ② 感情朗讀,談感受,體會十七孔橋“三多”的特點。

  (讓學生感受古代雕刻技藝的高超,增強民族自豪感。)

  ⑷ 遠處的昆明湖帶給我們無盡的遐想,近處的昆明湖又是如此的迷人,如果你是一名導游員,你會怎樣給大家介紹昆明湖呢?

  ⑸ 導游員介紹昆明湖。

  (精讀感悟,感受頤和園的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是本節課的重難點。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仔細揣摩、深入體會并進行自主交流、感情朗讀,使他們在對詞句的咀嚼中,在感情朗讀中,在圖片、錄像的運用中,在“解說員”、“小導游”的引領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進一步升華了感情。不但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體驗了頤和園和祖國語言的美,也突破了課文的重難點,同時對學生進行了必要的寫作方法指導。)

  四、總結全文,升華感情

  其實頤和園的美景還有很多,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心血的結晶,它不愧是我國園林藝術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希望大家有機會親自到頤和園盡情游覽,細細玩賞。

  五、語言積累

  背誦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

  1、激趣:

  頤和園的景色這么美,作者的文章又寫得這么好,如果同學們能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背下來該多好呀!給大家三分鐘時間,趕快行動吧!

  2、展示背誦。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和“課程目標”中,先后提到指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學生要“有較豐富的積累”。積累過程有自身的發展規律。以語文積累中的語言積累為例,語言積累不止是對語言博聞強識,它一般要經歷理解、感悟、鑒賞、記憶的復雜過程。本課教學正是在學生朗讀、理解、感悟、賞析的基礎上加強了對學生進行語言積累的訓練。)

  六、作業超市

  1、把課文中的好詞佳句抄寫下來。

  2、請你做一次小導游,向爸爸、媽媽介紹一下頤和園中最有特色的一兩處風景。

  3、按一定的順序,用一兩段話描寫自己熟悉的一處景物。

  (讓學生選取自己最喜歡的作業內容,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能得到充分發揮,作業的質量一般都是比較高的。)

  【板書設計】

  長廊: 長、美

  佛香閣 排云殿

  頤和園  萬壽山:

  (美、大) 昆明湖(遠):靜、綠

  昆明湖(近):十七孔橋 

  【設計思路】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和選擇,是課程改革倡導的新觀念。本課采用“創設情景、精讀感悟、感情朗讀、揣摩體會”為主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細讀、精讀、品讀、有感情地朗讀中,再現一幅幅美麗的畫卷,使他們受到美的熏陶,培養他們愛美的情趣。通過引導學生精讀感悟,進一步增強對語言的感受力,使他們能夠透過語句認識景物的特點,學習并體會作者觀察景物的方法及抓住景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18.頤和園》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的】

  1、認識11個生字,學會其中的7個;正確讀寫“大殿、長廊、綠漆、欄桿、昆明湖、神清氣爽、佛香閣、金碧輝煌、宮殿、朱紅、痕跡、堤岸、雕刻、隱隱約約、玩賞”等詞語。

  2、初步朗讀課文,理清課文順序。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生字

  1、讀生字并組詞:

  殿、廊、柱、栽、筑、閣、朱、堤、雕、獅、態。

  2、注意部首:

  殿、栽、朱。

  3、注意字形:

  殿、廊、栽、朱。

  4、讀詞:

  大殿、長廊、綠漆、欄桿、昆明湖、神清氣爽、佛香閣、金碧輝煌、宮殿、朱紅、痕跡、堤岸、雕刻、隱隱約約、玩賞

  5、組詞:

  郎(  ) 堤(  ) 欄(  ) 昆(  )

  廊(  ) 提(  ) 爛(  ) 困(  )

  二、初讀課文

  1、在熟讀詞語的基礎上,讀課文,要求:

  正確、流利。

  2、課文先后寫了頤和園哪些景點?

  3、小組合作讀讀課文。

  三、作業

  1、寫生字詞。

  2、查找關于頤和園的資料。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2、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同學們,在北京西北郊有一個清代的皇家園林──頤和園。占地約300公頃,其中水面約占四分之三。今天,我們和作者一起瀏覽一下這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

  1、指名讀課文,填空:

  頤和園是一個(      )的古代皇家園林。

  2、作者都去了哪些地方?

  長廊──萬壽山──佛香閣──昆明湖。

  二、分析

  1、請你當個小導游帶我們去游覽頤和園:

  ⑴ 默讀課文:

  你最喜歡頤和園那個景點?讀完有什么感受?

  ⑵ 喜歡的句子多讀一讀,能背下來就更好了。

  ⑶ 選擇你最喜歡的方式進行匯報(讀、說、演、畫、貼)。

  2、請幾位小導游分別向我們介紹:

  ⑴ 長廊:

  ① “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

  700多米、273間,寫出了長廊的長和長廊間數多的特點。

  ② “每一間的橫楗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

  這說明畫的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構圖多樣,從中感悟我國古代燦爛的文化、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技藝。

  ③ 觀看錄像,體會古代燦爛的文化、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技藝。

  ④ 把自己喜歡的句子讀一讀。

  ⑵ 萬壽山:

  ① 先寫從山腳下抬頭看到的佛香閣和排云殿壯觀的景象:“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a、間接地感受到佛香閣非常高。

  b、記住好詞:

  聳立、金碧輝煌的宮殿、閃閃發光。

  c、有感情讀一讀。

  ② 再寫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從山上向下、向前、向東遠眺所看到的美麗的景觀:“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a、讀后有什么感受?

  b、想象當時的情景。有條件的可以放錄像。

  c、再讀一讀。

  ③ 體會一種古色古香的美。

  ⑶ 昆明湖:

  ① 昆明湖占頤和園的四分之三,水域很是寬闊。在這里可以欣賞垂柳、堤岸、小島、十七孔橋……

  ② 這么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

  又一次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技藝。

  ③ 有條件的可以展示圖片或者錄像。

  三、小結

  1、學完這篇課文有什么感受?

  自豪,高興,陶醉,喜悅……

  2、帶著這種感受,把喜歡的段落讀一讀。

  3、指名有感情地讀讀(最好配有古箏伴奏)。

  4、再次強調一下寫作的順序(尤其是表示游覽順序的詞語)。

  四、作業

  1、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寫下來。

  2、觀察熟悉的一個景點,寫一段話。

《18.頤和園》教學設計 篇9

  學習目標

  1、學習生字詞,認識15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3個;正確讀寫“大殿、長廊、綠漆、欄桿、佛香閣、金壁輝煌、宮殿、朱紅、痕跡、堤岸、玩賞”等詞語。

  2、正確、流利和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美的語言,激發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4、初步感知作者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

  1、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頤和園的美麗。

  2、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

  教學難點: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美的語言,體會作者的情感,并充分領略作者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教學準備:收集頤和園有關的資料及圖片

  教學步驟

  一、檢查預習導入

  1、頤和園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預習了課文,記住了頤和園的哪些景點?(學生自由發言,能說幾個就說幾個,互相補充)。

  2、用生字生詞卡檢查生字讀音,指導讀準平舌音(栽zāi,蔥cōng)翹舌音(朱zhū),前鼻音(殿diàn),后鼻音(廊láng爽shuǎng蔥cōng)。

  3、開火車朗讀課文,每人讀一自然段。讀后適當評議,重點糾正讀錯字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弄清作者游覽頤和園的順序和頤和園主要景點的方位;再看課文可以分成幾段,分段的根據是什么?

  2、學生自學,師生交流。

  3、討論分段,并指導概括段意。

  明確:按“總——分——總”的結構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作者對頤和園總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別介紹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的特點。

  第三段(最后一個自然段):是全文的總結,和開頭一段相呼應,表達了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

  三、學習詞語

  1、指導分段朗讀

  2、提出詞語,討論詞義

  ⑴ 講解詞義

  琉璃瓦、橫檻、宮殿、畫舫。

  ⑵ 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清爽:清潔,涼爽。

  隱隱約約:看起來或聽起來不清楚。

  舉目遠眺:抬頭向遠處看。

  蔥綠:(草木)青翠。

  金碧輝煌:形容建筑物異常華麗,光彩奪目。

  形態各異:形狀各不相同。

  (四)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正確、流利和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2、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難點:學習隨著觀察位置的變化有順序地觀察和抓住景物特點描繪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2至5自然段開頭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

  2、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課文,積累、運用語言。

  教學準備: 教科書、多媒體課件、相關補充材料

  教學步驟

  (一)、理清脈絡,把握順序

  1、欣賞頤和園課件填空:頤和園是一個(  )的公園。

  2、今天作者會帶我們去游覽公園的哪些景點呢?默讀課文(2—5)小節,用--------畫出表示作者游覽路線的句子,并把線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出來。

  3、生上臺交流游覽線路圖。并完成板畫。

  (1)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十七孔橋

  (2)通過線路圖你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介紹頤和園的嗎?

  小結:作者就是按照自己游覽的先后順序來介紹頤和園的,這種方法就叫移步換景,也叫作地點轉換順序或游覽順序。

  (二)、講練結合,細品韻味

  1、作者是如何把這些地方的景物描寫具體的呢?在聽讀課文、欣賞畫面的基礎上,你對哪個景點最感興趣?自己再去細細品味。

  (用“  ”畫出景物,抓住景物特點)

  ▲長廊

  (1)小導游講解長廊。(邊講邊演示圖片)

  (2)其他學生對導游的解說進行評價。

  (3)長廊的長和美你是怎么體會出來的?(通過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分成273間。)學習作者用數字說明事物的方法,理解這種方法的用處。

  (4)你能用不同的方法來描寫長廊的長嗎?(……)

  (5)如果此時此刻你就站在長廊的一頭,會看到什么?(用向前看……向上看……向兩旁看……的句式說一說)

  (6)漫步長廊,欣賞著五彩的廊畫,聞著微風送來的淡淡花香,你會說:

  長廊真是世界上最  廊

  ▲佛香閣和排云殿

  (1)請學生介紹佛香閣和排云殿。

  (2)聽完講解你能感受到佛香閣和排云殿的特點嗎 (雄偉高大,金壁輝煌)

  (3)這些特點是從那些詞句中體會出來的? (聳立、金壁輝煌、一排排)

  (4)指導朗讀,讀出氣勢。

  ▲昆明湖

  (1)導游講解昆明湖。

  (2)昆明湖可是鑲嵌在頤和園的一塊碧玉呀!作者是如何用語言表現的

  呢 (打比方)出示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的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3)品讀句子,理解運用打比方的方法。句式練習:

  昆明湖真美呀,   。

  昆明湖的水真綠呀, 。

  (4)換詞法體會“滑”字。(通過滑——劃的互換,體會昆明湖的靜,游船,畫舫的慢,間接表現昆明湖的美)

  (5)背一背這句話。

  ▲十七孔橋

  (1)導游講解十七孔橋。

  (2)發散思維:十七孔橋上的獅子有哪些形態呢?(出示練習題: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子,柱子都雕刻著小獅子,它們有的(   )、有的、有的(  )……這么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 這17孔橋真(  )!

  (3)師小結: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三)讀寫結合,臨摹章法

  1、一篇文章先講什么,再講什么,最后講什么,叫敘述順序。

  2、分男女生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個自然段,聯系剛才我們學過

  的內容,想想這篇文章的敘述順序。(指名答,歸納小結板書)

  3、學習《頤和園》這篇文章我們最重要的是學會作者按地點變換的順序敘述、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表達方法。

  (四)布置作業

  觀察一處景點(如學校、公園、游樂場等),模仿《頤和園》的描寫手法進行小練筆,按地點轉換的順序把它寫下來。

  板書設計:

  18、頤和園

  美麗的大公園

  長廊  萬壽山  昆明湖   十七孔橋

《18.頤和園》教學設計 篇10

  之六

  授課人:王倩

  一、導入  。

  二、整體感知。

  1、掃除閱讀障礙。

  2、找出課文的中心句:

  “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

  3、課文重點描寫了哪些景物:

  長廊、萬壽山、佛香閣、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橋、湖心小島

  4、理清思路:

  游覽順序(地點轉換的順序):

  大門大殿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十七孔橋、湖心小島)

  5、分小組,試著畫出公園全景圖。

  (熟悉課文內容和描敘順序)

  6、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講總的印象:“北京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第二段(2 ~5):介紹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的特點。

  第三段(6):總結全文,贊嘆頤和園景色之美。

  文章結構:總—分—總

  三、細讀課文,討論問題:

  1、頤和園的長廊有什么特點?

  ①長②美

  2、登上萬壽山,能看到怎樣的景色?

  ①山上,佛香閣、排云殿

  ②山下,昆明湖

  3、昆明湖上有哪些景物?十七孔橋是怎樣的?

  四、聯系全文內容,概括中心思想:

  本文具體描寫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贊美了祖國園林藝術的輝煌成就和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

  五、總結。

  以《頤和園》為例,學習怎樣作文:

  ㈠寫什么?(審題)

  確定中心:“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㈡怎么想?(選材)

  長廊、萬壽山、佛香閣、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橋、湖心小島

  ㈢怎么寫?(組材)

  1、按游覽的順序: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2、重點介紹(有詳有略)

  3、首尾照應。

《18.頤和園》教學設計 篇11

  【教材分析】

  這篇講讀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湖光山色、亭臺樓閣、長廊石橋等景物,表達了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

  課文移步換景,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一寫長廊的景色。先抓住“長”的特點從總體介紹,接著抓住每一間的橫檻上五彩的畫的特點從內部介紹,最后抓住長廊兩旁風景宜人的特點介紹外部環境。二寫萬壽山的景色。先寫從山腳下抬頭看到的佛香閣和排云殿壯觀的景象,再寫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從山上向下、向前、向東遠眺所看到的美麗的景觀。三寫昆明湖的景色。分別介紹了長堤、湖心島、十七孔橋。課文開頭總述頤和園的美麗,結尾與開頭呼應,表達了作者贊美之情。

  【學習目標】

  1、借助拼音認讀7個生字:“頤、聳、閣、舫、眺、堤、態”;會寫11個生字:“殿、廊、柱、栽、筑、閣、朱、堤、雕、獅、態”;能自如地運用多音字“幾”。正確讀寫“長廊、柱子、神清氣爽、建筑、佛香閣、金碧輝煌、宮殿、蔥郁、掩映、朱紅、隱隱約約、堤岸、雕刻、獅子、姿態不一”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進一步激發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4、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學習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教學策略】

  以讀為本、情境教學法、探究性學習法。

  【教學重、難點】

  領悟并學習作者按游覽地點變化、抓住特點寫景的方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出示頤和園全景圖。

  同學們,在我們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聞名的皇家園林,你們知道是哪里嗎?

  教師板書課題:

  頤和園 

  強調“頤”的筆順。

  二、交流資料,了解頤和園概況

  通過查閱資料,你對頤和園都有了哪些了解?

  指名說。

  三、初讀課文

  1、自由讀文:

  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帶有生字、新詞的句子多讀幾遍。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課件檢測掌握生字的情況。

  3、快速默讀課文:

  把課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開頭的第一個句子畫下來,邊讀邊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介紹頤和園的,頤和園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4、匯報,相機板書:

  長廊 萬壽山下 萬壽山 昆明湖 

  5、引導、點撥:

  作者是按一定的游覽順序介紹頤和園的。

  6、課件出示:

  聘請導游(怎樣才能做好導游) 

  四、再讀課文

  把描寫你所喜歡的景點的段落多讀幾遍,想想為什么喜歡它。并用自己習慣用的標記方式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五、按照學生的意見,選擇學習內容

  引入學習描寫長廊的相關段落,重點學習第二自然段,體會長廊的美。

  1、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質疑。

  2、集中交流:

  在學生談體會的過程中,利用插圖、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了解長廊的特點,體會、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對于學生不理解的地方,組織學生討論,啟發學生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以及自己的感受談體會,鼓勵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

  3、師生共同朗讀、背誦,深入體會、感悟長廊的美。

  引入學習作者描寫萬壽山的相關段落,體會在萬壽山腳下和登上萬壽山后所感受到的不同的美。

  四人小組用學法合作探究學習,全班交流、展示學習成果。

  六、創設情景、拓展思維,進行語言訓練

  1、結合課文、參考相關的資料,用自己的語言,采取自己喜歡的各種形式讓學生展示自己。

  (自由組織導游詞)

  2、同伴合作,演導游。

  3、競聘導游、評價。

  4、學生自由展示。

  第二課時

  一、情景引入

  二、用學法學“昆明湖”的相關段落

  三、質疑問難、回讀全文、理清課文結構

  四、環境教育

  五、練習

  閱讀收集到的關于“頤和園”的資料,聯系課文,組織召開“資料信息會”,匯報形式如下:

  1、朗讀摘抄下來的自己喜歡的句、段,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2、編寫導游解說詞,競聘“頤和園”的小導游。

  3、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其他方式匯報。

  【板書設計】

  18、頤和園

  美麗的大公園

  長廊  萬壽山下  萬壽山上  昆明湖 

  【探究活動】

  1、回憶印象最深的一次游覽活動,理清順序,突出重點,抓住特點寫一篇小文。

  2、組織一次游覽活動,指導學生確定路線、游覽觀察、搜集有關資料,再記下自己的游覽活動,然后全班交流。

《18.頤和園》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按照課文所記敘的游覽順序,練習給課文分段。

  2、學會本課的7個生字。理解詞句,會用“聳立”和“隱隱約約”2個詞語造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4自然段。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按照游覽順序給課文分段。

  2、學難點借助課文,陶冶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語:在我國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個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它就是頤和園。

  教師板書課題:

  頤和園 

  那里有著名的長廊、佛香閣、昆明湖、十七孔橋等人文景觀。今天就讓我們尋著作者的足跡,一同來飽覽頤和園的美景。

  二、出示幻燈片

  認識頤和園的幾個著名景觀,從直觀入手,對頤和園的美景先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有條件的可以給學生播放有關頤和園的風景教學錄相片。或出示一組有關頤和園名勝風光圖片。)

  三、學生輕聲讀課文,用筆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劃出本課的生字和新詞

  四、學習生字和要求寫的字

  1、學習生字:

  識字教學的要求是讀準字音、記清字形、了解字義。會給生字組詞。

  ⑴ 利用漢語拼音,讀準字音。

  ⑵ 用多種方法記憶字形。

  ① 用拆合法記“殿、眺、閣、聳”的字形:

  例如“殿”字。我們把它拆成三個部分,左上角是尸體的“尸”;左下角是個“共”字;右邊是沒有的“沒”的右半邊“殳”;再把這三個部分正確地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② 利用形聲字構字規律記憶“閣、雕”的字形。“閣”屬于外形內聲類,“門”形旁表意;“各”聲旁表音。

  講解:聲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屬于哪一類的;有的就不能明確地表示出來。有的聲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準確地表示讀音。如:“堤”字就不能念成(shì)。因此,學生在遇到形聲字時不要“念半邊”,要正確運用形聲字的構字規律識字。

  ③ 用比較法記憶“栽、雕、賞”的字形:

  (根據生字字形上的特點,找出一些與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間區別對比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記住生字的字形。)

  栽──裁──載;賞──黨──堂;雕──準──誰──淮。      

  ⑶ 借助字典理解字義、詞義:

  查字典也可以幫助學生識字。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查字典使用工具書的這種能力。學生具備了這種能力將終生受益。

  2、解釋下列詞語:

  神清氣爽:形容人頭腦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輝煌:形容建筑物異常華麗,光彩奪目。

  姿態不一:樣子各不相同。

  琉璃瓦:內層有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燒制成的瓦。形狀像半邊粗竹筒,外部多是綠色或金黃色,鮮艷、發光,多用來鋪宮殿或廟宇的屋頂。

  橫檻:本課指橫嵌的長方形欄板。

  宮殿:帝王居住的高大華麗的房屋。

  遠眺:往遠處看。

  畫舫:裝飾華美、專供游人乘坐的船。

  蔥郁:青翠茂密。

  五、用不同的方法給課文分段

  六、學法指導

  教會學生如何給課文分段。

  〖課后小結〗

  學生沒有到過北京,對頤和園的湖光山色,亭臺閣榭,長廊石橋等景物沒有感性認識。在做教學準備時,我搜集了頤和園許多相關資料,還要求學生回家搜集頤和園的資料,如圖片、音像、古詩、對聯、美文等。然后把師生共同搜集的資料制作了課件,創設了一個虛擬的網絡環境,并引進課堂,進行了的嘗試和探究,充分發揮了教師和學生的雙主體作用,使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融為一體。教學時,讓學生邊游覽邊談體會與感受,啟發學生進行想象,學生如臨其境,對頤和園的景色優美就有了具體、形象的主觀感受,學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學習,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尤其是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后,學生利用課件,自主探究自己喜歡的景點,新鮮感也很強,個性化的學習要求,讓學生充分的享受學習的自主,品味頤和園獨特的美,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深感在語文課教學中,教師的課前教學準備,千萬不可忽視與互動學生。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齊讀課文,講讀第1、6自然段

  1、齊讀課文。

  2、提問:

  ⑴ 頤和園給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

  (課文開頭就點明了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頤和園景色優美;頤和園很大,占地范圍廣。)

  ⑵ 作者有什么希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

  (作者希望我們有機會去北京能親自到頤和園去細細游賞。因為頤和園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所以作者希望我們有機會去北京能夠到頤和園去游覽那里的美景。)

  二、明確作者的游覽順序

  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橋。

  三、講讀,學習課文第二段

  1、指名朗讀,思考討論,教師歸納明確:

  ⑴ 作者是怎樣來到長廊的?

  ⑵ 長廊的特點是什么?

  ⑶ 作者是怎樣把長廊這處景觀寫具體的?

  2、按照提示給第二段分層:

  從整體上和外部介紹長廊;從內部介紹長廊;講長廊兩旁風景宜人。

  分層的結果:

  第一層是第1、2句;第二層是第3句;第三層是第4、5句。

  3、逐層學習(重點學習第二層):

  ⑴ 學習第一層:

  從整體和外部介紹長廊。長廊的外部:綠的柱子,紅漆的欄桿。

  ⑵ 學習第二層:

  長廊內部: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且內容各不相同。讀句子。

  提問:

  畫的內容包括“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這說明了什么?

  (說明畫的內容豐富,題材廣泛。體現了我國古代文化園林藝術的燦爛和勞動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⑶ 學習第三層:

  長廊兩旁:風景宜人。

  提問:

  “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這句說明了什么?

  (說明長廊兩旁的花木品種多、數量多;“開” 和“謝”是一對反義詞,形象地說明了長廊兩旁鮮花常開的景色特點。)

  “使人神清氣爽”的:“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

  這句話間接地說明了長廊是昆明湖邊的一處美景。長廊在昆明湖的右邊。一進頤和園的大門,長廊就把它那富有特點的美,展現在我們面前了。

  4、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怎樣朗讀這段才能把長廊的美讀出來呢?

  注意:

  學生讀的形式要豐富一些;不要讓學生產生枯燥乏味感。俗話說“熟讀成誦”,在熟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此段。

  四、講讀,學習第三段

  指名兩名同學分別朗讀課文第3、4兩個自然段,思考、回答問題:

  1、作者游完長廊,站在萬壽山腳下,抬頭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觀?它們各是怎樣的?

  佛香閣:八角形寶塔,建在半山腰,三層頂上所鋪的黃色琉璃瓦閃閃發光。

  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輝煌。

  (教師提問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讀書。讓學生從書中去尋找答案,組織好語言,提高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多讀、多說,以便形成能力。)

  2、作者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不同的三個方向望,分別看到了什么?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試背第4自然段。

  〖課后小結〗

  《頤和園》是一篇寫景的游記。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匯描繪了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美麗景色,字里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課文介紹的景物較多,為了讓學生感悟課文中介紹的頤和園的景點的形象美,我重點設計了“讀景”這個教學環節。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運用了看、聽、讀、比劃、說的教學方法。采用了聽錄音、看影碟、看圖片等教學手段與朗讀教學巧妙結合,融為一體,再現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把學生帶入了一幅山水畫卷的優美情境之中。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齊讀全文

  昨天我們領略了頤和園里長廊、萬壽山佛香閣的美景,今天,我們再來欣賞一下昆明湖和十七孔橋的美景。

  二、學習課文第四段

  1、指名朗讀第四段,思考,回答問題:

  ⑴ 作者從萬壽山下來,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長長的堤岸;幾座樣式不同的石橋;倒垂的楊柳;湖心小島,十七孔橋。)

  ⑵ 十七孔橋是怎樣的?

  (十七孔橋有十七個橋洞,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并且這么多獅子姿態不一,各不相同。)

  ⑶ 石柱上雕刻著眾多的獅子且姿態不一,這說明了什么?

  (獅子“姿態不一”的特點,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⑴ 教師范讀。教師在范讀時,要通過表情語氣的變化,感情的處理來加以體現。

  ⑵ 學生模仿練習。

  ⑶ 指名朗讀、齊讀。

  三、默讀課文,體會游記這類文章的寫作方法

  1、按照一定的順序寫:

  游覽順序、觀察順序、方位變化順序、季節變化順序。

  2、運用好過渡句,交待清游覽順序。

  3、抓住景物特點分層次寫具體。

  4、選擇有代表性的景物來寫。

  四、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

  五、檢查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4自然段

  〖課后小結〗

  精心設計比較訓練,指導劃重點詞句,引導復述課文,不僅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而且鍛煉了學生的理解、閱讀、說話等多種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質。特別是所設計的小導游選拔賽更為全堂課增色不少,競賽的激烈,情境的優美,激發了學生極大的興趣,他們在游覽的愉悅中輕松完成了教學任務,鍛煉了學生的膽量、競爭意識。也突出了教學的重點。

《18.頤和園》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長廊,柱子,神清氣爽,建筑,佛香閣,金碧輝煌,宮殿,蔥郁,掩映,朱紅,隱隱約約,堤岸,雕刻,獅子,姿態不一"等詞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美的語言,激發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學習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

  讓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發民族自豪感.

  學習本課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1,學習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課前準備:

  頤和園風光圖或錄象片.

  學生課前查閱有關頤和園的資料.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文中的詞語.

  理清文章的思路,知道寫作順序.

  能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教師激情引入,導入新課:

  她,構思巧妙,建筑精致,全國各地有名的園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皇家園林博物館"之稱;她,被譽為"世界幾大文明的有力象征",是中國的"世界遺產"之一,園內的長廊還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記錄"之中.她,就是北京的頤和園.今天,我們一起來細細游賞這個美麗的大公園.

  板書課題,讀課題,認讀"頤"字.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先請你們自己跟隨課文去游覽頤和園.(老師要求同學們帶著問題去觀賞美景,既游覽了美景,又自己解決了問題.)

  1,請生自己提出自學的要求,師歸納總結:

  (1)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標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詞語意思并想辦法記住生字.

  (3)在文中標出作者描寫了頤和園的哪些景色.

  (4)有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多讀幾遍課文,聯系上下文,爭取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它弄懂.

  2,指名朗讀課文,檢查自學情況.

  3,指名小組合作學習.

  (1)議議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介紹頤和園的

  (2)認真讀每個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每個景點的什么特點來向大家介紹

  (3)議議自學中不理解的地方.

  4,小組匯報學習情況.

  師:說說作者按什么順序介紹頤和園的 (生說,師板書:長廊——萬壽山腳下——佛香閣前——昆明湖) 你怎么知道的

  師小結:文中四個自然段的第一句話都寫出要游覽的地方,因此這篇課文是按照作者的游覽順序來介紹頤和園的.

  學習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

  1,游覽了頤和園,你覺得頤和園給你留下的總的印象是怎樣的 (板書:大,美)

  課文哪一部分很明確地為我們指出來 (引導學生找出第一,六自然段)

  2,這是什么寫法 (首尾照應)

  指導朗讀.看到這么大和美的頤和園,你的心情怎樣 (生說:驚喜,喜愛)我們就帶著這種心情來朗讀這兩段吧!

  總結.

  同學們真不錯,游覽也挺仔細的,我們感受到了頤和園的大,美,也從中體會到了作者心中的喜愛.那你喜歡頤和園那一處景色的景色呢 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作業.

  鞏固要認的字,練習要寫的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了解頤和園的美景,激發民族自豪感,激發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學習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按游覽的順序游覽了頤和園的哪些景點呢 (板書上節課的內容)

  作者是怎樣向我們介紹這些景點的 今天,我們再一起走進頤和園吧!

  二,學習課文

  1,師:各位"游客",帶上攝像機或者照相機,讓我們一起走進頤和園吧.你最想在哪里"留影",就把描寫那里風景的段落練習有感情地多讀幾遍吧!

  學生自主選擇段落,練習有感情朗讀,教師巡回指導.

  師:你最想在哪兒"留影"呢 為什么 (生自由說,師點撥)

  (1)有的想在長廊留影,為什么 (出示長廊課件)

  師:一進入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來到了長廊,啊!好美呀,你們最想把長廊的哪兒拍攝下來 (生說:柱子,欄桿,橫檻,花木)

  這一切都向我們展示了長廊的特點是(板書:長,美),文中用了具體的數字來說明長廊的這一特點.

  誰來向游客介紹這么美,大的長廊 該用什么語氣 (喜歡,驚奇)(指導朗讀)

  (2)有的想在萬壽山腳下留影,為什么 (出示課件:佛香閣,排云殿)

  用上面學過的方法學習這一段,并突出佛香閣,排云殿的特點(板書:閃閃發光,金碧輝煌)朗讀時讀重,表示強調.

  (3)有的想在佛香閣留影,為什么

  師:一轉眼,我們就登上了萬壽山,站在佛香閣前向下望,哇,我留影的背景好美呀,趕快向大家介紹一下吧!(板書:蔥郁的樹叢,黃綠屋頂,朱紅的宮墻,昆明湖的靜,綠,古老的城樓,白塔)

  師:這些景點按什么順序來描寫的 (從遠到近)誰來介紹一處景點,按從遠到近的順序.

  師:這些景色中那些詞用得好 (引導學生學習一些形容詞)

  文中"滑"這個動詞,為什么不用"劃"

  生談,師引導:"滑"字讓昆明湖更靜,更美,讓人回味無窮.我們來讀讀.

  (4)有的想在昆明湖留影,為什么

  (自學這一處美景,師板書:橋洞多,石柱多,石獅子多,且姿態不一)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游覽了頤和園,在各處留影了吧!感覺怎樣 我們帶著對頤和園的喜愛來讀一讀全文吧!

  再次感受頤和園的美.

  美麗的頤和園讓我們流連往返,我們把剛才拍攝的頤和園的錄象,大家一起來共享一下吧!(師放錄象)

  創設情景,拓展練習

  這一節課,我們跟隨作者游覽了頤和園的美,所以作者在課文最后發出感嘆"頤和園

  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游賞."究竟頤和園還有哪些美麗的景點 你們能根據自己對頤和園的了解,來當當導游,向大家介紹一下,介紹時,請用今天學過的游覽的順序來介紹.

  四,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也感受到了頤和園的美景.1998年,頤和園被列入"世界遺產",譽為"世界幾大文明之一",那你們還了解哪些"世界遺產"呢 請同學們去了解了解.

  五 作業.

  1,回家,用游覽的順序,把頤和園介紹給爸爸,媽媽.

  2,用游覽的順序,向你的朋友介紹一處自己熟悉的景物.

  設計說明:

  本課的教學設計是以"情感"為紐帶,以學生觀賞為主,讓"頤和園"的美景深深地打動了學生.語文教學具有審美性的特點,把學生帶入意境,批文如情,是學冶情感.

  我還注重學生讀的實踐,用豐富多彩的方式,巧妙地引導學生品讀,賞讀課文,讓學生在讀中體驗,在讀中感悟.另外,我還注重學生的自學,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還通過拓展訓練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從而拓展語文學習的渠道,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板書設計:

  游覽順序 景物特點

  長廊 長,美

  萬壽山腳下 佛香閣 閃閃發光

  (抬頭看) 排云殿 金碧輝煌

  頤和園

  (美麗的大公園) 蔥郁的樹叢

  登上萬壽山 黃綠屋頂

  (向下望) 朱紅的宮墻

  昆明湖 ——靜,綠

  古老的城樓,白塔

  昆明湖 堤岸,石橋,楊柳

  小島,宮殿,十七孔橋,石柱,獅子

  美景說也說不盡(贊美)

《18.頤和園》教學設計 篇14

  之三

  佚名

  第一課時

  目的:

  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頤和園的大和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引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幾幅畫,你們想看嗎?請你仔細觀察,看看圖上畫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知道這圖上畫的是哪里的美麗景色嗎?這是頤和園里的美景。(板書:頤和園)指導讀音和寫法,請你看老師寫頤字,寫這個字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學習其它生字時,你也應該這樣,想想應該怎樣記著它。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十課,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你想從文中了解什么呢??好,就讓我們一起讀書,討論,弄懂這些問題,看看從哪里可以看出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二、學習課文,通過讀書,感受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1.請同學們自由讀書,拿著筆,可以邊讀邊標出自然段號,畫出生字詞,你喜歡的詞語,讀懂的和不懂的地方。通過讀書,你讀懂了什么?(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2.頤和園的大和美表現在什么地方呢?請你再次讀書,把作者帶大家游覽的地方畫出來。(板書: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3.同學們,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長廊,萬壽山和昆明湖去細細游賞吧。你喜歡哪一處景物就來讀那一段,想想你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出頤和園的大和美?你就把這些句子畫出來。

  4.你喜歡哪一處景物?為什么喜歡?你從哪里讀出了大和美呢?

  5.指名發言,讀出句子,說說從哪里體會出來的,(相機理解詞語意思,換詞體會用詞的準確:滑過,游過。點明作者使用的說明方法。)你能讀出來嗎?應該怎么讀?為什么這么讀?(指導讀書)

  總結:這節課,我們通過讀書,知道了到長廊,萬壽山,昆明湖處處有美景,讓我們感受到頤和園的確是個—————美麗的大公園。可作者為什么先寫長廊,再寫萬壽山,最后寫昆明湖呢?他為什么這么寫呢?我們下節課來討論。

  三、布置作業 :

  同學們,頤和園那么美麗,可還有許多中外朋友不知道,我們國家在開拓旅游產業,旅游局希望能在電視上做做這方面的廣告,請你們課下幫忙設計個廣告詞,能吸引廣大游客,說出頤和園的特點。你們愿意嗎?好,比比看誰的廣告詞寫的好。

  第二課時

  目的:

  體會中心,學習寫法

  體會中心,學習作者按游覽順序介紹景物的方法。

  1.同學們,頤和園是個大公園,為什么作者只帶我們游覽這些地方呢?(生自由發言,能說出這些景物有代表性,能突出頤和園的大和美)作者怎樣寫出頤和園的大和美呢?

  2.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向我們介紹這些景物?你覺得這樣介紹好在哪里呢?你能當一個小導游,來帶領大家游覽頤和園嗎?

  3.想開去:和作者一起游覽了頤和園,你有怎樣的感受呢?用上書中的詞語說說自己的感受。

  作業 :你能這樣來介紹我們的校園嗎?

《18.頤和園》教學設計 篇15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頤和園的大和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幾幅畫,你們想看嗎?請你仔細觀察,看看圖上畫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知道這圖上畫的是哪里的美麗景色嗎?這是頤和園里的美景。

  板書:

  頤和園 

  指導讀音和寫法,請你看老師寫“頤”字,寫這個字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學習其它生字時,你也應該這樣,想想應該怎樣記著它。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十八課,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你想從文中了解什么呢?好,就讓我們一起讀書,討論,弄懂這些問題,看看從哪里可以看出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二、學習課文,通過讀書,感受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1、請同學們自由讀書,拿著筆,可以邊讀邊標出自然段號,畫出生字詞,你喜歡的詞語,讀懂的和不懂的地方。通過讀書,你讀懂了什么?

  (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2、頤和園的大和美表現在什么地方呢?請你再次讀書,把作者帶大家游覽的地方畫出來。

  板書:

  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3、同學們,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長廊,萬壽山和昆明湖去細細游賞吧。你喜歡哪一處景物就來讀那一段,想想你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出頤和園的大和美?你就把這些句子畫出來。

  4、你喜歡哪一處景物?為什么喜歡?你從哪里讀出了大和美呢?

  5、指名發言,讀出句子,說說從哪里體會出來的,相機理解詞語意思,換詞體會用詞的準確:滑過,游過。點明作者使用的說明方法。你能讀出來嗎?應該怎么讀?為什么這么讀?

  指導讀書。

  6、總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讀書,知道了到長廊,萬壽山,昆明湖處處有美景,讓我們感受到頤和園的確是個──美麗的大公園。可作者為什么先寫長廊,再寫萬壽山,最后寫昆明湖呢?他為什么這么寫呢?我們下節課來討論。

  三、布置作業

  同學們,頤和園那么美麗,可還有許多中外朋友不知道,我們國家在開拓旅游產業,旅游局希望能在電視上做做這方面的廣告,請你們課下幫忙設計個廣告詞,能吸引廣大游客,說出頤和園的特點。你們愿意嗎?好,比比看誰的廣告詞寫的好。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體會中心,學習寫法。

  2、體會中心,學習作者按游覽順序介紹景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1、同學們,頤和園是個大公園,為什么作者只帶我們游覽這些地方呢?

  (生自由發言,能說出這些景物有代表性,能突出頤和園的大和美。)

  作者怎樣寫出頤和園的大和美呢?

  2、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向我們介紹這些景物?你覺得這樣介紹好在哪里呢?你能當一個小導游,來帶領大家游覽頤和園嗎?

  3、想開去:

  和作者一起游覽了頤和園,你有怎樣的感受呢?用上書中的詞語說說自己的感受。

  4、作業:

  你能這樣來介紹我們的校園嗎?

《18.頤和園》教學設計 篇1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然喜歡的段落。

  3、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錄像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趣,導入新課

  新課伊始,教師問:“同學們知道導游這個職業嗎?這是干什么的?”在總結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接著說:“今天這節課,老師要選拔非常聰明的小朋友來當小導游,領著大家游覽北京美麗的皇家公園──頤和園,大家愿意參加這個選拔賽嗎?”在學生興致高漲紛紛要求參加時,老師及時引入課題:“哇,這么多同學要參加選拔賽,很好,可是,要當一個稱職的小導游并不容易,要求大家認真學習第十八課《頤和園》,只有學懂了,才能做個好導游,現在我們就開始學習,老師看哪些同學能做個合格的好導游。”

  二、初識課文,理清順序

  1、配樂范讀,創設情境:

  提出要求:

  你如果要當好小導游,就一定要認真聽,仔細看,想想課文提供的游覽順序是怎樣的?

  2、指名答題:

  教師歸納學生的回答,理清游覽的順序并板書:

  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橋 

  最后,教師表揚鼓勵學生:

  剛才有不少同學表現不錯,弄清了游覽的順序,是個初步稱職的小導游,不過還有更難的考驗在等著大家呢?

  3、分清段落:

  教師另發提問:

  小導游們,你們是從哪些句子中得知游覽順序的?請把它們劃出來。

  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

  教師總結:

  這些句子在自然段的開頭,點明了游覽地點的變換,寫清了游覽的順序。

  教師接著用歸并法分好段落,可提問:

  描寫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橋分別是哪幾個自然段?

  三、再讀課文,研讀詞句

  1、學習第二段:

  ⑴ 過渡:

  小導游們,你們帶著大家來到了長廊,現在需要向游客介紹景色的特點,誰能自告奮勇上臺來,告訴大家長方是什么樣子的?

  ⑵ 研讀重點詞句,了解景物特點:

  學習長廊最大特點──長:

  首先,教師出示燈征上的第一句:

  長廊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700多米,分成273間。 

  接著,指名讀燈片內容,然后提問:

  這兩句說明了長廊的什么特點?“一眼望不到頭”是什么意識?“這條長廊有 700多米,分成273”這句話用什么來說明長廊的長的(具體數字)?”

  學習長廊的其他特點:

  長廊除長這個特點外,課文還講了長廊的其它什么特點?“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說明什么?“長廊兩旁栽滿的花木,這一種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說明了什么?通過這些問題說明長廊內的畫內容豐富,題材廣泛,長廊兩旁風景宜人,花多,品種也多。

  ⑶ 導游介紹長廊,設置游覽環境:

  教師教給學生按本段的敘述順序(位置──長──畫──花)記憶本段內容的廣泛,使學生對此段有了深刻的印象,相信學生很有信心上臺當導游,帶著大家廊,在導游指圖講解時,如果時地配上音樂,長廊那富有特點的美,就更易打動“游客”的心。

  ⑷ 配樂朗誦,升華感情:

  課堂氣氛活躍了,教師應抓住時機,指導學生通過語氣的變化來處理情感的變化。全班齊聲配樂朗誦第二段,使教學達到高潮。

  2、學習第三、四段:

  教師教學第三、四段也應采用教學第二段的方法,即“導游──介紹景點──研讀本段重點詞句,特點──導游再次介紹景點──配樂朗誦,升華情感”。

  學習頤和園另三處景點:

  萬壽山、昆明湖、十七孔橋的特點。

  第三段主要圍繞“作者是在哪兩個角度寫萬壽山的?”“登上萬壽山眼前顯現出怎樣的景色?”兩個問題來學習,重點理解“聳立”、“金碧輝煌”、“蔥郁”、“遠眺”、“隱隱約約”等詞,比較“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涌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昆明湖水碧綠清澈,水面十分平靜”兩句,從而使學生充分了解昆明湖碧綠而特點。

  第四段重點解決“昆明湖上有哪些景物?十切孔橋是什么樣的?”這一問題,理解“這座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堵雕刻著小獅子”一句,使學生仿佛看到十七孔橋那多姿多彩的身姿。

  四、熟讀課文,總結全文

  1、教師指導學生充滿地配樂朗讀二、三、四段。

  2、思考:

  頤和園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教師在總結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講解頤和園是北京的一個美麗的公園。

  3、學習第一段的第一句起了什么作用?

  (總起,自成一段。)

  4、頤和園這么美,它的建造者是誰?

  (以此激發學生的自豪感。 )

  5、過渡:

  頤和園除了課文中介紹的幾個景點外,是不是就沒有其它可游玩的了?

  6、學習第五段。

  7、教師帶領學生去別的幾個景點游覽(放頤和園風光碟片,教師解說,喚起學生美的情趣,使學生對頤和園有更深的了解。)

  8、評選稱職小導游:

  在一次次考驗后,層層選拔出稱職的小導游,教師對此次活動進行總結,并獎勵稱職小導游,如時間允許,請一位優秀小導游帶著大家再次游覽頤和園(指圖,配樂)。

《18.頤和園》教學設計 篇17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文中部分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1—3自然段,感受頤和園的美景和課文的優美語言。

  3、學習作者移步換景、過渡連接的表達方式,仿寫一段話。

  教學難點:練習有感情讀文,從語言文字中想象,體會頤和園的美景。

  教學難點:體會文章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的寫法。

  教學準備:課件、生手機有關頤和園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看圖,引出課題,導入新課

  1、出示頤和園風景的圖片,問:你知道這是哪兒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2、板書課題,注意“頤”字里面是個扁扁的口。

  是的,在我國首都北京西郊,有一個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它就是頤和園,那里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風光,又有夢幻神奇的建筑。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頤和園,去領略那里的風采。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詞,了解大意。

  1、自由讀文,要求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

  2、指名分行讀,重點提醒“堤、聳、舫”三字的讀音。(開火車讀)

  3、這些詞語你理解了哪個?

  4、指名讀文,想:頤和園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大、美)課文中有兩處直接點明頤和園很美,在哪兒呢?(提示文章總分總的寫法)

  5、誰能用一兩句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交流資料,了解歷史

  1、課文的第一句話點明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那么,你對頤和園有什么了解?(交流資料)

  2、課件出示圖片,師小結。

  3、帶著你的感受讀一讀第一自然段。

  四、研讀課文,領略美景

  這么美的地方,我們趕快去瞧一瞧吧!

  1、了解游覽順序

  ① 默讀2-4自然段,劃出表現游覽順序的句子。

  ② 指名說作者的游覽順序。(板書)

  2、領略長廊之美

  ① 自由讀文,同桌說說你感覺到長廊有什么特點?是從書中的哪些句子中知道的?

  長 一眼望不到頭(顏色美、形狀美)

  七百多米長273間這句話用了什么方法說明長廊的長?

  讀句子

  美畫 (內容多、題材多樣)

  花(品種多、數量多)

  ② 那么,文中的佛香閣和排云殿景色如何?選一處你最喜歡的景觀自學,寫批注。

  3、領略建筑之美

  ①佛香閣高 聳立

  美形狀美八角寶塔形三層

  顏色美 閃閃發光

  ②排云殿大一排排

  亮金碧輝煌

  ③小結,練習背誦。

  五、練習寫話

  選取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游覽活動,回憶當時的游覽順序,寫一段話。

  六、頤和園的美景還有很多,讓我們繼續期待下節課昆明湖和十七孔橋之旅吧!

《18.頤和園》教學設計 篇18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5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3個。正確讀寫:“大殿、長廊、綠漆、神清氣爽、金碧輝煌、堤岸、隱隱約約”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敘述的順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

  4、了解祖國燦爛的文化,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5、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2至5自然段開頭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

  2、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課文,積累、運用語言。

  教學難點:領悟并學習作者按游覽地點變化、抓住特點寫景的方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一、提出學習目標

  1、導入新課

  (出示頤和園全景圖)

  同學們,在我們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聞名的皇家園林,你們知道是哪里嗎?

  教師板書課題并強調“頤”的筆順。

  2、提出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中的句子。

  (2)、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頤和園的?

  (3)、再讀課文,小組自己解決有關詞語方面的問題。提出不懂的問題。

  (4)、能結合對課文的學習,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二、展示學習成果

  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

  提出展示要求:

  1、小組內按學困生——中等生——優等生的順序進行展示。

  2、別人展示時,其他同學要學會傾聽,并做好點評。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

  1、這節課,我學會的詞語有:“大殿、長廊、綠漆、神清氣爽、金碧輝煌、堤岸、隱隱約約”等詞語。

  2、我會用“聳立”和“隱隱約約”等詞語各說一句話。

  3、我會流利地朗讀課文。

  4、我會解答(課后思考題、每課一練的題目)。

  5、我會思考(提出問題,特別是有價值的問題)

  (1)、作者寫了頤和園哪些地方的景色?

  (2)、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頤和園的?

  (3)、從課文中找出能夠體現作者游覽順序的句子。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作用。

  6、老師小結:這些有價值的問題就是我們下一節課的學習目標。

  第二課時

  一、承接上課時,導入本節課學習目標。

  二、學文悟情展示

  (一)匯報交流:

  1、生1:我從課文中找出能夠體現作者游覽順序的句子,并體會到它們在課文中的作用:

  ①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

  ②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

  ③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④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

  我體會到這些句子在課文中的作用:這些句子都是過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作者的游覽順序;(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橋。)這些句子可以幫助我們給課文分段。游記這類文章的特點是“移步換景”,一般是一處景觀為一段。

  生2:課文開頭就點明了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頤和園景色優美;頤和園很大,占地范圍廣。

  生3:我從“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知道這一句說明長廊的位置:離大門不遠。還說明長廊的特點是長,“一眼望不到頭”。作者是用具體準確的數字來說明長廊的長的。“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

  生4:畫的內容包括“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這說明畫的內容豐富,題材廣泛。體現了我國古代文化園林藝術的燦爛和勞動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生5:。“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這句說明了長廊兩旁的花木品種多、數量多;“開”和“謝”是一對反義詞,形象地說明了長廊兩旁鮮花常開的景色特點。 “使人神清氣爽”的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這句話間接地說明了長廊是昆明湖邊的一處美景。長廊在昆明湖的右邊。

  生6:作者游完長廊,站在萬壽山腳下,抬頭一看都看到了佛香閣:八角形寶塔,建在半山腰,三層頂上所鋪的黃色琉璃瓦閃閃發光。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輝煌。

  生7:作者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不同的三個方向望,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蔥郁的樹叢;黃色、綠的琉璃瓦屋頂;朱紅的宮墻,組成了一幅古色古香的風景畫。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里的白塔。

  生8: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這段話是抓住了昆明湖“平靜”的特點來描寫的。描寫得很具體、形象。“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這個比喻句寫出了昆明湖水面平靜、水波不興的特點。“綠得像一塊碧玉”寫出了湖水晶瑩透亮如碧玉一般的特點。湖水非常綠,也說明昆明湖湖水的水質好。”“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說明湖面非常平靜。“滑”字與上面的“鏡子”一詞相得益彰。這是以動的畫面反襯出昆明湖的靜。這段文字的形象性很強,閉上眼睛,想一想,在頭腦中就能浮現出昆明湖平靜的美,給人以一種安逸、舒適的感覺。

  生9:作者從萬壽山下來,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長長的堤岸;幾座樣式不同的石橋;倒垂的楊柳;湖心小島,十七孔橋。十七孔橋有十七個橋洞,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并且這么多獅子姿態不一,各不相同。石柱上雕刻著眾多的獅子且姿態不一,獅子“姿態不一”的特點,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學生展示朗讀能力。

  (三)創造性展示(以小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組朗讀課文的一段話。

  2、小組展示自己贊頤和園的一段話。

  3、給游客當導游,介紹頤和園。

  三、激發知識沖突(適時進行)

  (1)頤和園給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

  (2)作者有什么希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

  四、知識拓展延伸

  1、交流有關頤和園資料。

  2、推薦閱讀書目:《中國名勝經典》。

《18.頤和園》教學設計 篇19

  之四

  盧海燕

  教學目標 :

  1.自學本課生字及新詞,積累詞語。

  2.了解按總述、分述、總結的順序連段成篇的方法。

  3.了解頤和園的景物特點及地位,產生熱愛首都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頤和園的景物特點及地位,感受頤和園的宏偉美麗。

  教學準備:

  1.CAI課件、展板。

  2.搜集有關頤和園的資料。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出示頤和園全景圖)

  同學們,在我們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聞名的皇家園林,你們知道是哪里嗎?

  教師板書課題并強調“頤”的筆順。

  二.交流資料,了解頤和園概況。

  通過查閱資料,你對頤和園都有了哪些了解?指名說。

  三.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提出不懂的問題。

  2.前后桌四人一組互相交流不懂的問題。

  3.通過交流還有沒解決的問題嗎?

  如果有,板書問題。

  四.自由結組,合作交流:

  1.瀏覽課文,用“○”畫出課文比較詳細地介紹了頤和園的哪些景物。

  學生板書:仁壽殿佛香閣大戲樓長廊十七孔橋銅牛

  課件出示頤和園的地圖,閃爍這六個景物,使學生了解其位置。

  2.自由結組:

  通過讀課文、查閱資料,你對哪個景物最感興趣,根據興趣重新結組。

  要求“快、靜”。然后快速選出你最信任的組長。

  3.合作交流:

  由組長組織活動。在組內交流查閱的資料,結合課文及資料,準備用你們喜歡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你們喜歡的景物。

  4.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1)請各組進行匯報,同時,課件出示頤和園景物的相應圖片,并配以古箏音樂。

  (2)小組匯報的同時,其它組認真聽,聽后談談感受,也可向這組進行提問。

  (3)教師進行適時評價、點撥。

  五.學習第七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七自然段,用“——”畫出課文還向我們介紹了哪些景物?

  學生板書:諧趣園“買賣街”廓如亭知春亭

  課件閃爍這四個景物在地圖中的位置。

  2.課件顯示這四個景物的圖片,教師加以聲情并茂的介紹。

  3.欣賞后你有什么感受?

  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六.課外延伸,補充資料(師生共同交流)。

  1.通過查資料,你還知道頤和園的哪些景物?

  2.老師也查到了一些資料,你們想看看嗎?

  (課件出示頤和園的一些景物圖片,并加以簡單介紹。)

  3.學生把收集的資料貼到展板上。

  4.小結:頤和園的景物真是數不勝數,各具特色,就是看上幾天也看不完看不厭。

  板書:……

  七.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談感受。激發熱愛首都之情,產生自豪感。

  八.了解本文寫作方法:

  1.二至六自然段與第七自然段都是在介紹頤和園的景物,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板書:詳、略。

  2.課文是怎樣連段成篇的?與《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有什么不同?

  九.布置作業 :

  1.積累詞語,選擇喜歡的詞語抄在好詞好句本上。

  2.課下觀看展板,交流體會。

  板書設計 :

  29*頤和園

  仁壽殿 佛香閣 大戲樓 長廊 十七孔橋 銅牛(詳)

  諧趣園 “買賣街” 廓如亭 知春亭(略)

  ……

《18.頤和園》教學設計 篇20

  教學目標

  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1.按照課文所記敘的游覽順序,練習給課文分段

  2.學會本課的7個生字。理解詞句,會用“聳立”和“隱隱約約”2個詞語造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4自然段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按照游覽順序給課文分段。

  2.學難點借助課文,陶冶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導語:在我國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個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它就是頤和園,(教師板書課題)那里有著名的長廊、佛香閣、昆明湖、十七孔橋等人文景觀。今天就讓我們尋著作者的足跡,一同來飽覽頤和園的美景。

  二、出示幻燈片,認識頤和園的幾個著名景觀,從直觀入手,對頤和園的美景先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有條件的可以給學生播放有關頤和園的風景教學錄相片。或出示一組有關頤和園名勝風光圖片。)

  三、學生輕聲讀課文,用筆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劃出本課的生字和新詞。

  四、學習生字和要求寫的字。

  1.學習生字:

  識字教學的要求是讀準字音、記清字形、了解字義。會給生字組詞。

  (1)利用漢語拼音,讀準字音。

  (2)用多種方法記憶字形。

  ① 用拆合法記“殿、眺、閣、聳”的字形。例如“殿”字。我們把它拆成三個部分,左上角是尸體的“尸”;左下角是個“共”字;右邊是沒有的“沒”的右半邊“殳”;再把這三個部分正確地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② 利用形聲字構字規律記憶“閣、雕”的字形。“閣”屬于外形內聲類,“門”形旁表意;“各”聲旁表音。

  講解:聲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屬于哪一類的;有的就不能明確地表示出來。有的聲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準確地表示讀音。如:“堤”字就不能念成(shi)。因此,學生在遇到形聲字時不要“念半邊”,要正確運用形聲字的構字規律識字。

  ③ 用比較法(根據生字字形上的特點,找出一些與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間區別對比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記住生字的字形)記憶“栽、雕、賞”的字形。栽──裁──載;賞──黨──堂;雕──準──誰──淮。

  (3)借助字典理解字義、詞義;查字典也可以幫助學生識字。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查字典使用工具書的這種能力。學生具備了這種能力將終生受益。

  2.解釋下列詞語:

  神清氣爽:形容人頭腦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輝煌:形容建筑物異常華麗,光彩奪目。

  姿態不一:樣子各不相同。

  琉璃瓦:內層有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燒制成的瓦。形狀像半邊粗竹筒,外部多是綠色或金黃色,鮮艷、發光,多用來鋪宮殿或廟宇的屋頂。

  橫檻:本課指橫嵌的長方形欄板。

  宮殿:帝王居住的高大華麗的房屋。

  遠眺:往遠處看。

  畫舫:裝飾華美、專供游人乘坐的船。

  蔥郁:青翠茂密。

  (五)用不同的方法給課文分段。

  (六)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如何給課文分段。

  第二課時

  一、齊讀課文,講讀第1、6自然段。

  1.齊讀課文。

  2.提問:

  (1)頤和園給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課文開頭就點明了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頤和園景色優美;頤和園很大,占地范圍廣。)

  (2)作者有什么希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作者希望我們有機會去北京能親自到頤和園去細細游賞。因為頤和園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所以作者希望我們有機會去北京能夠到頤和園去游覽那里的美景。)

  二、明確作者的游覽順序。

  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橋。

  三、講讀,學習課文第二段。

  1.指名朗讀,思考討論,教師歸納明確:

  (1)作者是怎樣來到長廊的?

  (2)長廊的特點是什么?

  (3)作者是怎樣把長廊這處景觀寫具體的?

  2.按照提示給第二段分層。

  從整體上和外部介紹長廊;從內部介紹長廊;講長廊兩旁風景宜人。

  分層的結果:

  第一層是第1.2句;第二層是第3句;第三層是第4.5句。

  3.逐層學習:(重點學習第二層)

  (1)學習第一層:從整體和外部介紹長廊。長廊的外部:綠的柱子,紅漆的欄桿。

  (2)學習第二層:長廊內部: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且內容各不相同。讀句子;提問:畫的內容包括“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這說明了什么?

  (說明畫的內容豐富,題材廣泛。體現了我國古代文化園林藝術的燦爛和勞動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3)學習第三層:長廊兩旁:風景宜人。“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這句說明了什么?(說明長廊兩旁的花木品種多、數量多;“開”和“謝”是一對反義詞,形象地說明了長廊兩旁鮮花常開的景色特點。)“使人神清氣爽”的:“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這句話間接地說明了長廊是昆明湖邊的一處美景。長廊在昆明湖的右邊。

  一進頤和園的大門,長廊就把它那富有特點的美,展現在我們面前了。

  4.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怎樣朗讀這段才能把長廊的美讀出來呢?

  注意:學生讀的形式要豐富一些;不要讓學生產生枯燥乏味感。俗話說“熟讀成誦”,在熟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此段。

  四、講讀,學習第三段

  指名兩名同學分別朗讀課文第3.4兩個自然段。思考、回答問題。

  1.作者游完長廊,站在萬壽山腳下,抬頭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觀?它們各是怎樣的?

  佛香閣:八角形寶塔,建在半山腰,三層頂上所鋪的黃色琉璃瓦閃閃發光。

  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輝煌。

  教師提問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讀書。讓學生從書中去尋找答案,組織好語言,提高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多讀、多說,以便形成能力。

  2.作者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不同的三個方向望,分別看到了什么?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試背第4自然段。

  第三課時

  一、齊讀全文。昨天我們領略了頤和園里長廊、萬壽山佛香閣的美景,今天,我們再來欣賞一下昆明湖和十七孔橋的美景。

  二、學習課文第四段。

  1.指名朗讀第四段。思考,回答問題:

  (1)作者從萬壽山下來,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長長的堤岸;幾座樣式不同的石橋;倒垂的楊柳;湖心小島,十七孔橋。)

  (2)十七孔橋是怎樣的?(十七孔橋有十七個橋洞,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并且這么多獅子姿態不一,各不相同。)

  (3)石柱上雕刻著眾多的獅子且姿態不一,這說明了什么?(獅子“姿態不一”的特點,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1)教師范讀。教師在范讀時,要通過表情語氣的變化,感情的處理來加以體現。

  (2)學生模仿練習。

  (3)指名朗讀、齊讀。

  三、默讀課文,體會游記這類文章的寫作方法。

  1.按照一定的順序寫。(游覽順序、觀察順序、方位變化順序、季節變化順序。)

  2.運用好過渡句,交待清游覽順序。

  3.抓住景物特點分層次寫具體。

  4.選擇有代表性的景物來寫。

  四、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

  五、檢查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4自然段。

《18.頤和園》教學設計 篇21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⑴ 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

  ⑵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⑶ 了解頤和園的內容,質疑──討論:

  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游覽的,從課文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

  ⑷ 找出描寫景物的句子,體會特點。

  2、過程與方法:

  ⑴ 通過質疑──討論自主、合作的了解課文的內容。

  ⑵ 通過體會句子,學會抓住特點進行描寫。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關鍵】

  1、了解頤和園的內容,質疑──討論:

  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游覽的,從課文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課時劃分】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

  2、粗知文章內容,學習頭尾兩段。

  3、了解游覽順序。

  〖教具準備〗

  放大的頤和園插圖。

  〖教學過程〗

  一、揭題,簡介頤和園

  1、生自由介紹頤和園:

  最好由游覽過此園的學生上臺介紹,可出示圖片、相片,不管去過的,可憑見過的圖片或想象講一講。

  2、師歸納:

  北京西郊有一座規模宏偉的古典園林名叫頤和園。它原名“好山園”,后又名“清漪園”,是古代皇帝尋歡作樂的行宮。清朝的慈僖太后執政后,為把它作為避暑游樂之地,競移用海軍費用,重加修建并改稱“頤和園”。國內各種園林建筑300余間。該園善用地形,構造巧妙,形成“景外有景,園中有園”的布局結構,是我國建筑技術與藝術的結晶。

  解放以后,這個園成了旅游勝地。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自主識字。

  2、出示詞語進行速記。

  3、了解疑難詞語的意思:

  畫肪:指裝飾華美、專供游人乘坐的船。

  琉璃瓦:內層用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燒制成的瓦,形狀像半邊粗竹筒,外部多是綠色或金黃色。鮮艷、發光,多用來鋪宮殿或宇宙的屋頂。

  橫檻:本課指橫嵌的肪形欄板。

  三、理清全文思路

  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

  人、事、景、物。

  寫景的文章開頭與結尾一般采用什么樣的結構寫,大家說說:

  總分總。

  看書,找出頭尾兩段,看看主要講什么?

  開頭主要講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結尾主要講頤和園到處都是美麗,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游賞。

  這開頭與結尾是什么關系?

  首尾呼應。

  剩下的自然段圍繞著頤和園的美麗來寫呢?

  四、理清2~5自然段的思路

  自由讀2~5自然段完成練習:

  2~5自然段是按照──的順序寫的。

  (方位)

  畫出表示方位順序的語句。生自由畫后匯報。

  生1: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

  生2: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

  生3:登上萬壽山。

  生4: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

  師引導:到了昆明湖還游覽了什么?

  (十七孔橋)

  現在完成練習:

  長廊──萬壽山腳下──萬壽山──昆明湖──十七孔橋

  五、總結

  我們了解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作者是怎樣把處處景點寫具體的,下一節課再讀。

  六、作業

  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完成課后練習。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1、聽寫:

  宮殿 長廊 油漆 栽滿 昆明湖 清爽 閣樓

  2、復習昨天學過的2~5自然段的游覽順序:

  (方位)順序,游覽了(長廊)──(萬壽山腳下)──(萬壽山)──(昆明湖)──(十七孔橋)

  二、講讀課文

  大家自由讀課文。

  最喜歡讀哪一段就先說哪一段:

  采用的方法與以前的一樣,先找喜歡的段、句、詞, 再說好在哪,最后再感情朗讀。

  生自學5分鐘。

  聽取匯報。

  生1、生2、生3各說一段,師為了結合方位順序講,故意選取最后一段──昆明湖。

  1、精講昆明湖第5自然段:

  方法同上:

  找、說、讀。

  自由讀。

  自由匯報。

  師以小調形式詢問閱讀情況。

  ⑴ 昆明湖的美麗景物有哪些?

  (堤岸、石橋、小島、石橋)

  ⑵ 大家當當導游介紹這些景物:

  生1講堤岸:以他自己的語言講,注意不能忽略長、式樣不同、倒垂的這些特點。

  師適時予以提示,同時鼓勵學生用學過的詞匯、詩詞、修辭來講具體景物。

  請一生上臺畫堤岸,大家想象:

  長長的堤岸像什么?

  (龍)

  師想象創設:

  婉蜒的龍,正騰游上岸,伏在岸邊,翹頭欲向天空飛去,卻迷戀這美麗的昆明湖水,久久不肯離去。

  問生:美不美啊!

  (美)

  大家一起把這么美的景物讀一讀。

  再請一生上臺畫楊柳,請大家齊誦《詠柳》等課外學過的有關柳的詩、詞或由生想象自己補充。

  想象句:“萬條垂下綠絲絳”;千條萬枝笑春風;長腰柔擺舞春風。

  (盡量鼓勵學生大膽說)

  現在一起讀兩處景物,要求讀出美來,讀出對景物的愛來。

  湖心島、十七孔橋一樣講法,注意強調十七孔橋的特點:

  上百根石柱、上百只小獅子,姿態不一。

  要求讀出趣味:

  齊讀,抽幾個記性好的學生找幾句優美的來背一背。

  2、講萬壽山及山腳:

  我們已經游覽過了昆明湖現在向萬壽山迸發。

  ⑴ 大家知道文章的每個自然段的第一句都交代了地點,我們由昆明湖去萬壽山也 應該怎樣交代于句呢?

  生自由說后歸納:

  走過昆明湖,就來到萬壽山。

  昆明湖的水,倒映著萬壽山,我們向萬壽山走去。

  繞過昆明湖,就是萬壽山。

  師啟發,那我們不看山底,直接登山了,同意么,不同意,就從山腳看起。

  走過昆明湖,來到萬壽山腳下。

  ⑵ 自由讀第3自然段:

  把看到的景物用“  ”畫出來。

  匯報景物:

  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佛香閣。

  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云殿。

  要讀出大殿的美。

  ⑶ 自由讀第4自然段:

  來到了山腳,想不想往上走,想,就先講一句介紹方位的話。

  (“登上萬壽山”)

  方法同上:

  找、說、讀

  師注意:

  由“掩映”一詞挖掘山的神秘美,出示簡筆畫講詞義:景物一半被綠樹所遮只露出一半。由“聳立”一詞講建筑物的高大。

  再注意:由“鏡子”“碧玉”講比喻的好處,使所描寫的景物變得生動、具體。方式可飛用比較句對比著講、體會。

  師歸納:

  萬壽山這一段先寫近的景物,再寫遠的景物,從“向東遠眺”這一語句可以看出這一方位顧序。

  出示練習:

  這里的景色真____________啊!

  要求讀出美。

  接下來該去哪里?

  (長廊)

  怎么交代順序?

  (下了萬壽山,來到長廊)

  3、講長廊要求生自學此段:

  注意點:

  ⑴ 方位順序要講到:

  長廊──長廊兩旁。

  ⑵ 景物有柱子、欄桿、長度、間數(這里采用了數字的方式,具體地交代了長廊的長)、橫檻、花木。

  4、歸納出“美”后齊讀長廊這一段。

  三、總結

  今天我們先學(    )再學(    )和(   ),最后學(   ),每一段開頭都介紹了方位:來到昆明湖;繞過昆明湖來到萬壽山腳下;登上萬壽山;下了萬壽山來到長廊。

  如果你去游頤和園你能這樣游覽?不能還得按一定的方位順序,還得從大門進入,先游長廊,再游萬壽山腳和萬壽山,最后游昆明湖。這說明寫作也得按一定的順序寫。這一切景物都是美麗的,這幾個白然段都圍繞著 1和6自然段寫,這頭尾兩段各起什么作用:總述與總結,這叫首尾呼應。

  【板書設計】

  長廊 中間──兩旁

  萬壽山下 上 下 到處

  頤和園 萬壽山 近──遠 下 美麗

  昆明湖 岸──橋 下

《18.頤和園》教學設計(精選21篇) 相關內容:
  • 《頤和園》教學設計(通用23篇)

    之二執教者:唐滔 教學目標:教養方面:1、認識本課15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3個。正確讀寫:“大殿、長廊、綠漆、神清氣爽、金碧輝煌、堤岸、隱隱約約”等詞語。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敘述的順序。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頤和園》教學設計(通用18篇)

    教學目標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1.按照課文所記敘的游覽順序,練習給課文分段2.學會本課的7個生字。理解詞句,會用“聳立”和“隱隱約約”2個詞語造句。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頤和園教學設計(通用17篇)

    【教學要求】1、知識與技能:⑴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⑶了解頤和園的內容,質疑──討論: 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游覽的,從課文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⑷找出描寫景物的句子,體會特點。...

  • 《頤和園》教學設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文中部分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1—3自然段,感受頤和園的美景和課文的優美語言。3、學習作者移步換景、過渡連接的表達方式,仿寫一段話。...

  • 18、《頤和園》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認識本課15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3個。正確讀寫:“大殿、長廊、綠漆、神清氣爽、金碧輝煌、堤岸、隱隱約約”等詞語。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敘述的順序。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

  • 頤和園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1、學習生字詞,認識15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3個;正確讀寫“大殿、長廊、綠漆、欄桿、佛香閣、金壁輝煌、宮殿、朱紅、痕跡、堤岸、玩賞”等詞語。2、正確、流利和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頤和園》教學設計

    《頤和園》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18課,這是一篇寫景的游記。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匯、恰當的比喻,再現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秀麗景色,字里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

  • 《頤和園》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1、認識本課的11個生字,學會其中的7個。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了解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4、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 《頤和園》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1.按照課文所記敘的游覽順序,練習給課文分段2.學會本課的7個生字。理解詞句,會用“聳立”和“隱隱約約”2個詞語造句。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頤和園》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1、認識11個生字,學會其中的7個;正確讀寫“大殿、長廊、綠漆、欄桿、昆明湖、神清氣爽、佛香閣、金碧輝煌、宮殿、朱紅、痕跡、堤岸、雕刻、隱隱約約、玩賞”等詞語。2、初步朗讀課文,理清課文順序。 【課時安排】2課時。...

  • 《頤和園》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1、會認“頤、聳、閣、舫、眺、堤、態”這七個生字;會寫“殿、廊、柱、栽……”十一個字。2、會正確地讀寫”神清氣爽、金碧輝煌、蔥郁、堤岸、眺望、姿態不一”這些詞語。...

  • 《頤和園》教學設計13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語教材第七冊第18課《頤和園》是一篇寫景的記敘文,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匯,再現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美麗景色,字里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

  • 《頤和園》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1、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然喜歡的段落。3、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錄像片、多媒體課件。...

  • 《頤和園》教學設計12

    【教材內容】 《頤和園》人教版新教材四年級語文第七冊第五單元第18課(需兩課時)。【教材分析】這篇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全文層次清楚,首尾呼應,語言優美生動,具體形象,處處都洋溢著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

  • 《頤和園》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頤和園》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18課,這是一篇寫景的游記。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匯、恰當的比喻,再現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秀麗景色,字里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a | 国产精品操女人 |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免费看 | 国产XXXXXX农村野外 | 黄视频日本 | 中文字幕一区在线播放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 成人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3d | 国产成人免费高潮激情视频 | 国产精品黑色蕾丝丁字裤 | 亚洲激情在线观看视频 | 青青国产在线 | 91ts人妖另类精品系列 | 在线日本中文字幕 | 无码欧美人XXXXXBBBBB | 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视频欧美 | 亚洲av乱码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性猛交AAA片免费观看 |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亚洲欧美成人精品香蕉网 | 被男人吃奶很爽的毛片 |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久久精品99国产精品酒店日本 | 亚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国产h小视频 | 精品熟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av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 jizz亚洲女人高清 | 青天衙门第一部 | 一区二区免费视频va | 久久综合爱 | 日本久久爱 | 国产无套护士在线观看 | 亚洲无吗一区二区三区 | 麻花豆传的最新一期内容是 | 成人爱爱aa啪啪看片 |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公开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不能 |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中文av字幕 | 国产精品s房调教打屁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