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通用14篇)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

發(fā)布時間:2023-08-04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通用14篇)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會認3個生字,會寫13個字,能正確讀寫“冰鞋、斧頭”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讀懂課文內(nèi)容,了解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初步學習用發(fā)展的餓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4學習通過生活中的餓一件事情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1讓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初步學習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2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事情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事情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木匣子。

  教學設計全解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揭題導入

  1.談話激趣:生活也是我們的老師,只要我們留心,我們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也蘊含這很多道理,給我們以啟示。在前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時期,有個叫科利亞的孩子就從生活中明白一個道理。讓我們一起走進科利亞的生活,也來學學這個道理吧!

  2.揭題導入:板書課題解詞:木匣(木盒)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卡片抽讀生字,正音。

  2.讀詞:挖坑、冰鞋、斧頭、小手鋸、免得、屋子、搶走、難過、當初、管用、敵人、臺階、懂得

  3.指名讀文,檢查正音情況,要求讀的正確、流利。

  4、引導學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詞,教師指導全班討論解決。

  躲避:躲藏逃避難過:心情不愉快當初:當時臺階:樓梯

  三、再讀課文,感悟大意,理清思路

  1.輕聲自讀課文,想想課文圍繞木匣寫了些什么?

  2.討論交流:課文圍繞木匣寫了些什么,讓學生暢所欲言,教師適時點撥補充:科利亞再戰(zhàn)爭開始時,剛學會數(shù)數(shù),把木匣埋在離家門口十步遠的地方。四年后他回到家但在離家門口十步遠的地方?jīng)]挖到木匣。后來經(jīng)過思考,最后在離家門口五步遠的地方挖到木匣,他從中受到了啟發(fā)!

  3.板書理出文章寫作順序。

  埋木匣→(四年后)挖木匣(沒挖到→挖到)→受啟發(fā)

  師導:作者先寫四年前怎樣買木匣。再寫四年后怎樣挖木匣,從四年前寫到四年后這叫順序?(時間順序)

  四、講讀第1~3節(jié),了解木匣的經(jīng)過

  1.默讀課文第1~3節(jié),用波浪線找出科利亞買木匣的

  語句,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2.匯報所找到的句子。

  3.說說你從中讀懂了什么?教師相機點撥。

  學生a:科利亞的木匣里裝有各種各樣好玩的東西。

  學生b:科利亞很喜歡小玩意兒,他很天真可愛。

  學生c:我讀懂了科利亞師怎么埋木匣的。

  師導:用“”畫出埋木匣的動詞(放、蓋、踩、撒)這么做看出他做事有什么特點?(細心,想得周到)

  學生d:我讀懂了科利亞埋木匣得位置是在里家門口十步遠的地方。

  師導:他為什么用熟步子的方法埋呢?(受到媽媽埋東西的啟示)

  從這里你又讀懂了什么?(善模仿,愛動腦,喜歡自己的事自己做)

  4.示意圖:科利亞的房子及科利亞埋木匣的位置,指名一學生上臺畫示意圖并作口頭說明。

  5.指導學生帶著想象朗讀課文。

  五、小結

  四年前天真的小科利亞學著媽媽的樣子,在離家門口十步遠的地方埋下木匣。四年后,小科利亞能否像當初埋木匣那么順利地挖出木匣呢?從中受到什么啟發(fā)呢?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六、布置作業(yè)

  1.寫生字

  2.抄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課文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啟示)

  2.指名上臺畫圖,說說科利亞是怎樣埋下木匣子的?

  二、讀中求悟,學習4~12節(jié)

  1.自由讀文,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允許討論交流)

  2.學生匯報:讀懂了什么。

  生a:我讀懂了科利亞回來時已經(jīng)大四歲。

  生b:我知道他們回到村里時,發(fā)現(xiàn)屋里的東西被法西斯搶走了,但以前留下的箱子和匣子都還在。

  生c:媽媽量了三十步,挖出了以前埋下的箱子。

  生d:我明白了科利亞起先挖不到木匣子時因為他長大了,步子也變大了,當初的十步,現(xiàn)在只要五步。

  生e:我覺得科利亞很聰明。

  ……

  注意點:當出現(xiàn)類似生d的回答時,教師可讓他上臺借助木匣的圖,示意說明。

  3.教師小結:大家討論得很熱烈,科利亞經(jīng)過動腦認識到挖不到木匣的原因是自己長大了,按原來的步子找不到木匣。

  4.大家來讀一讀課文,說一說該怎么讀。

  生a:要體現(xiàn)科利亞起先挖不到時很著急,找到原因時開心的樣子。

  生b:要讀出科利亞突然想通時的驚喜。

  ……

  5.全班齊讀,指導朗讀。

  三、借助朗讀,理解第13節(jié)

  1.齊讀第13節(jié),引導讀出高興的語氣。

  2.交流匯報:幫科利亞把懂得的道理解釋給全班同學聽。

  生a:科利亞懂得了世界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3.鼓勵學生尋找身邊的例子:我們周圍有什么在起變化呢?我們應該怎么去面對這些變化呢?

  4.師小結:這篇課文告訴我們周圍的一切都講發(fā)生變化,遇事要勤動腦、多思考,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去看新事物。可見,科利亞真是一個的孩子。(機智、勇敢、愛動腦……)

  5.指導朗讀。

  四.作業(yè)

  嘗試著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科利亞的木匣

  埋木匣挖木匣得啟示

  (十步)(五步)(都在變化)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 篇2

  課 題: 26、科利亞的木匣

  教學目標:

  1.會認3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冰鞋  斧頭  手鋸  玩意  免得  搶走  難過  算術  當初  隨便  仍然  敵人  臺階  所以  懂得”等詞語。

  2.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jīng)過,并能從中獲得啟示。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要多動腦筋,勤于思考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tài)度。初步學習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

  4.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科利亞怎樣從挖木匣中得到啟發(fā)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明白科利亞認真思考的過程,以及順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生字卡、詞語卡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從課文的題目看,《科利亞的木匣》,這篇課文主要是圍繞著什么寫的?(木匣)這篇課文圍繞著木匣寫了一件什么事?都寫了哪些內(nèi)容?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1.初讀課文,劃出生字詞。

  2.學生自學生字、新詞,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三)檢查學生自學生字、新詞情況。

  1.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每人讀一自然段,注意學生生字詞的讀音。

  2.名讀生字詞。正音

  3.讀準多音字的字音。

  本課有兩個多音字。“量”本課讀第二聲,還有個讀音是第四聲;另一個多音字是“數(shù)”,它可以讀“shù”和“shǔ)”,本課兩個讀音同時出現(xiàn),“科利亞剛學數(shù)數(shù)”,第一個數(shù)讀“shù(”,第二個數(shù)讀“shǔ)”。

  4.分析字形結構記住字形,理解字義。

  (四)初讀課文,了解主要內(nèi)容。

  1.帶著問題讀課文。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再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3.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在學生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五)作業(yè)。

  1.抄寫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交待學習目標。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科利亞的木匣》一課的生字和新詞,并且初讀了課文,通過學習,你知道了本課寫的是地件什么事?

  (二)講讀課文

  小聲讀課文,邊讀,邊對照自然段的主要內(nèi)容,想:本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本文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示”的順序寫的。

  1.學習課文第1部分

  (1)出示思考題:

  ①科利亞是怎么埋木匣的?

  ②科利亞為什么埋木匣?

  (2)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

  (3)指名讀第2自然段:找出科利亞埋木匣的動詞:放、蓋、踩、撒,從埋木匣的這一連串的動作中,你體會到科利亞是個怎樣的孩子?

  (4)指名讀第3自然段:說一說科利亞為什么把木匣埋起來?

  出示句子讓學生體會理解:

  “科利亞只會數(shù)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科利亞數(shù)到十,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2.學習課文第二段:

  (1)出示思考題:

  ①媽媽是在什么情況下,什么時間,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

  ②媽媽是怎么挖的?

  ③你怎樣理解媽媽說得話?

  (2)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的4~7自然段。

  (3)個人讀之后,小組學習討論。

  (4)畫出媽媽說的話,讓學生談談自己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

  (5)學習課文8~12自然段:

  ①讀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科利亞是怎么挖木匣的?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經(jīng)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匣子。

  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有找到。

  ②學習9和10自然段:

  讓學生小聲讀課文,想:當小伙伴們笑科利亞的時候,他是怎么做的?

  理解“也許”,是可能的意思。

  讓學生反復讀第十自然段,談談自己的理解。

  ③讀課文第11自然段:

  通過讀課文,你讀懂了什么?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④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齊讀這段,理解“果然”的意思。

  3.學習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1)默讀課文,劃出科利亞受到了什么啟發(fā)?再讀一讀,你是怎么理解的?

  (2)出示科利亞說的話,一方面進一步理解他的話的意思。

  (三)總結全文:師生共同完成。

  1.用最簡練的語言說一說本課寫的是一件什么事?

  2.學了本課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科利亞的木匣

  埋木匣:  四年前  5歲  步小  十步

  挖木匣:  四年后  9歲  步大  五步

  受到啟發(fā):勤動腦,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

  教學反思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會認3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讀懂課文內(nèi)容,了解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初步學習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4.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重難點:

  理解科利亞為什么第一次挖不到木匣,第二次卻挖到的原因;培養(yǎng)多動腦筋、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出示圖片,認識木匣。

  2.師簡介時代背景。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交流: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理清文章脈絡。

  三、研讀重點,理解感悟。

  1.學習第一部分:埋木匣

  (1)默讀課文,說說這一段告訴我們什么。

  (2)了解:科利亞為什么要埋木匣,又是怎樣埋的。畫出文中有關的詞句并用自己的話說說。

  (3)朗讀課文。

  2.學習第二部分:挖木匣

  (1)自讀課文。畫出寫科利亞挖木匣的語句。

  (2)同桌之間交流讀書所得。

  (3)根據(jù)學生匯報,了解科利亞挖木匣的過程。

  (4)課件演示科利亞的思維過程。

  (5)理解文中詞語:仍然、果然。

  (6)體會科利亞的心情,讀出感受。

  3.學習第三部分:受啟發(fā)。

  過渡:當科利亞手捧著心愛的木匣時,她會對小伙伴們說什么呢?(出示文中插圖。)

  (1)(出示中心句)指名讀。

  (2)質疑:科利亞從這件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3)齊讀中心句

  (4)小結:是呀!隨著時間的推移,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

  四、聯(lián)系實際,拓展延伸。

  1.交流:請你說說你們的周圍有什么變化?

  2.看來你們也明白了這個道理,可是有一個大人都不知道這一點,請看!(課件出示《刻舟求劍》)

  3.討論交流:他能撈到他的寶劍嗎?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4.小結:世界上的萬物都在不斷變化,我們應象科利亞一樣多動腦筋,根據(jù)情況的變化采取相應的對策。

  5.抄寫文章最后一自然段。

  板書設計:

  26 科利亞的木匣(xiá)

  埋木匣→挖木匣→受啟發(fā):一切在變

  第二課時(簡案)

  一、回憶課文內(nèi)容,復習檢查。

  二、體會文章寫媽媽和小伙伴們的作用。

  三、指導學生復述課文內(nèi)容。

  四、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 篇4

  【課文解讀】

  本文是第七單元“科學的思想方法”主題的第二篇課文,記敘了科利亞5歲時從家門口向前數(shù)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數(shù)了5步挖出了木匣,從這件事情中感悟到時間在變化,自己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闡明一個道理是這篇課文表達上的特點。課文語言樸實平白,沒有生動的文采,適宜學生自主閱讀,不需要教師過多講解。如何通過科利亞挖木匣這件事,感悟一切事物都在變的道理,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學習目標】

  根據(jù)課標要求,結合本課特點,預設以下學習目標。

  1.會認3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15個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科利亞愛動腦筋、善于思考的特點,感悟“時間在變,人在變,周圍的一切都在變”的道理,初步學習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

  4.培養(yǎng)學生邊讀邊思考,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感悟“時間在變,人在變,周圍的一切都在變”的道理。

  【設計理念】

  著眼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有機整合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以訓練、探究、對話為基本元素設計教學,構建自主、合作、開放的課堂,體現(xiàn)“以疑促讀,讀中探究,自主感悟”的教學特色。

  【教學準備】布置學生帶些自己小時候的照片或成長記錄冊。

  【教學過程】兩課時整體設計教學過程

  一、揭題質疑,啟動閱讀

  1.由課文《矛和盾的集合》引出本文課題:科利亞的木匣。隨機學“匣”字。

  2.引導據(jù)題質疑:科利亞的木匣有什么特別之處?科利亞的木匣里裝了什么?圍繞科利亞的木匣發(fā)生了什么故事?

  二、通讀感知,了解內(nèi)容

  本環(huán)節(jié),主要通過個人自讀、指名朗讀等形式,讓學生把課文讀通讀熟,為進一步學習和體會課文奠定基礎,隨文認學生字“鋸”“階”。

  初步交流讀題目時提出來的問題,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交流后歸納板書:埋木匣——挖木匣——明道理。葉老說,教師是引導學生讀書的,不是給學生講書的。這也正是課標倡導讓學生自主學習的理念。再加上本篇課文的特點適合學生自讀自悟,因此下一環(huán)節(jié)設計為——

  三、自主質疑,初步探究

  讓學生讀讀文中兩個“泡泡”,明白:一個是說讀懂了什么,一個是提出了問題。

  學生認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自己讀懂了什么,有什么問題,以“吐泡泡”的形式記錄下來。

  設計“吐泡泡”的學習形式,目的是落實課標對第二學段提出來的默讀要求:一邊讀一邊思考,能就不理解的地方提出問題,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這樣的學習形式,學生感興趣,樂于接受。

  交流反饋學生所吐的“泡泡”:讀懂了什么,有什么問題。預計學生可能提到的問題:

  課文中說的“戰(zhàn)爭”是什么戰(zhàn)爭?“法西斯”是什么?科利亞的媽媽挖出了木匣,為什么科利亞挖不到?科利亞說“這里面一定有原因”,是什么原因呢?課文結尾說“周圍的一切,不都在起變化嗎”,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學生提出的問題肯定各種各樣、五花八門,這就需要教師運用教學智慧和經(jīng)驗,臨場作出巧妙處理,或直接回答,或以問引讀,或反問學生,或暫時存疑。在交流反饋中,對提問角度新,思維有深度的同學要特別予以肯定和激勵。

  四、重點研讀,體會感悟

  本環(huán)節(jié)主要是體現(xiàn)教學的重點,突破學習的難點。作如下設計:

  1.根據(jù)前一環(huán)節(jié)的質疑,引問:科利亞的媽媽挖出了木匣,科利亞卻沒挖到,科利亞覺得“這里面一定有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2.學生在四人小組內(nèi)展開討論,教師講清楚討論的步驟與方法:一、是什么原因,首先要從書上找到依據(jù);二、關鍵是怎樣理解這個原因,每個小組成員要積極動腦筋,想辦法;三、討論交流后小組確定一種最有創(chuàng)意的理解方法,準備到班上交流。

  3.組織全班交流,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多種學法來理解和體會“我現(xiàn)在九歲啦,步子比那時候大了一倍,所以應該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這句話中所蘊涵的道理,如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說一說道理、用數(shù)學的方法畫一畫線段圖、在教室里實地走一走、讓學生拿出自己帶來的照片談一談自己的體會,等等。

  語文是開放的,學習語文的方法也應該是開放的,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多種方法來理解語言文字。

  4.呈現(xiàn)課文最后一段話,讓學生反復地讀一讀:

  科利亞高興地說:“伙伴們,今天我不光找到了木匣子,還懂得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一天天長大,步子也漸漸變大。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變化嗎?”

  5.師:大家覺得科利亞是個怎樣的孩子?看,科利亞來到了我們教室,大家夸夸他吧!那么,同學們從文中哪些地方能夠感受和體會到科利亞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呢?

  學生回讀課文,找出依據(jù),組織交流,隨機指導朗讀體會下面的句子:

  ★坑挖好了,他把一個木匣放進坑里。木匣里盛著各種各樣好玩的東西,有冰鞋、小斧頭、小手鋸和其他小玩意兒。他放好了木匣,蓋上土,用腳踩實,還在上面撒了一層細沙,免得被人發(fā)現(xiàn)。——一個四歲的小男孩,多會動腦筋啊!

  ★科利亞說:“不會的,敵人連我們家的大箱子都沒挖走,還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嗎?這里面一定有原因。”——一個聰明而自信的科利亞!

  ★科利亞丟下鏟子,坐在臺階上,用手摸著腦門想。突然他笑起來,對小伙伴說:“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時候我還小,步子也小。我現(xiàn)在九歲啦,步子比那時候大了一倍,所以應該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們看,我馬上回找到我的木匣子。”——做事情不蠻干,遇到問題不依賴別人,思考問題有根有據(jù),多令人敬佩的一個小男孩啊!

  ★科利亞高興地說:“伙伴們,今天我不光找到了木匣子,還懂得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一天天長大,步子也漸漸變大。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變化嗎?”——從這件事情悟出一個道理,多會感悟的一個小男孩啊!

  五、鞏固識字,指導寫字

  重點是指導寫字,注意兩點:一是讓學生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識記字形的規(guī)律和方法;二是對難寫易錯的字,如“挖”、“鞋”、“搶”、“管”“初”“懂”等,教師要板書示范,指導書寫。

  【板書設計】

  5歲埋木匣步子小走10步

  9歲挖木匣步子大走5步

  一切事物都在變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 篇5

  一、素質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能從科利亞兩次挖木匣的不同結果中,認識到“時間一天天過去,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我們應隨著情況的變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決問題。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如果……就”、“不光……還”等關聯(lián)詞語造句。

  能力目標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按課后練習題的提示給課文分段,并說出各段大意。

  二、教學重點

  科利亞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亞從這件事中受到什么啟發(fā)這兩點是教學重點。

  三、教學難點

  科利亞冥思苦想后對小伙伴說的那段話是教學難點,要通過幫助學生在理清句群層次的基礎上理解內(nèi)容。

  四、教學疑點

  1.課文寫柯科利亞木匣里裝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關系?

  2.前面已經(jīng)寫了他從屋門口開始走,數(shù)了十步就用鏟子挖起坑來,為什么后面又要寫“科利亞只數(shù)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子”?

  五、教具科利亞坦東西和挖東西時量步子的示意圖。

  六、教學方法導讀法。

  七、課時安排三課時。

  八、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審題

  1.今天我們學習第15課,《科利亞的木匣》。(板書課題)

  2.科利亞是一個小孩的名字,從題目看,這篇課文主要寫出什么?(找出關鍵詞:木匣)這篇課文圍繞木匣寫出了哪些內(nèi)容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學生自學課文

  1.默讀課文。讀完后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讀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讀準字音,看清字形,并在課文中找出帶有這些生字的詞語,再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想這個詞語的意思。

  3.劃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三)檢查自學情況

  1.這篇課文寫出了一件什么事?

  寫出了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經(jīng)過。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認讀“箱”、“倍”、數(shù)數(shù)(sh(sh))、德(進行字形分析)

  3.簡介衛(wèi)國戰(zhàn)爭。

  1941年德國法西斯入侵原蘇聯(lián),蘇聯(lián)人民為了保衛(wèi)祖國而與德國法西斯進行的戰(zhàn)爭。蘇聯(lián)人民經(jīng)過四年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至1945年9月衛(wèi)國戰(zhàn)爭勝利結束。

  (四)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學生標明自然段,朗讀課文。

  2.文章圍繞“木匣”寫了幾層意思?

  (文章圍繞“木匣”寫了三層意思。)

  第一層:科利亞埋木匣。

  第二層:科利亞挖木匣。

  第三層:科利亞從中受到啟發(fā)。

  3.學生分小組討論怎樣分段。

  4.指導第5自然段的歸屬。

  (這一段是過渡段。“就在那一天,媽媽、奶奶和科利亞到喀山去了。”是承上,后面兩句“在那兒,他們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亞長大了,上了小學,數(shù)數(shù)能數(shù)到一百多。”是下文,科利亞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應劃到第二段里。)

  5.分段歸納。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科利亞剛學會數(shù)數(shù)的時候,把木匣埋到離門口十步遠的地方。

  第二段:(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四年后科利亞在離屋門口十步遠的地方?jīng)]找到木匣,經(jīng)過思考,在離屋門口五步遠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段:(第十三自然段)

  科利亞明白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在一天天長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

  (五)講讀課文第一段

  1.請同學分節(jié)讀課文第一段。全班思考:

  (1)科利亞和媽媽是什么時候、怎樣把東西埋起來的?

  (2)他們?yōu)槭裁匆褨|西埋起來?

  2.討論思考題。

  (1)課文哪一自然段寫出科利亞埋木匣的原因?(課文第三自然段寫科利亞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3)思考:科利亞怎么埋的木匣?媽媽又是怎么埋木箱的?

  (科利亞從屋門口開始走,數(shù)了十步,就用鏟子挖起坑來。坑挖好了,他把一個木匣放在里面,匣子放好后,蓋上土,用腳踩了踩,還在上面撒了一層細沙,免得被人發(fā)現(xiàn)。媽媽從家門口起量了三十步,埋下箱子。)

  (4)課文為什么把科利亞埋木匣寫得那么具體?

  (一是說明科利亞為了免得讓敵人發(fā)現(xiàn),所以埋木匣非常仔細、認真。二是為后面科利亞第一次找不到箱子時,排除被敵人拿走的可能性埋下伏筆。)

  3.學生質疑。

  學生可能提出:(課文寫科利亞木匣里裝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關系?前面已經(jīng)寫了“他從屋門口開始走,數(shù)了十步就用鏟子挖起坑來”,為什么又要寫出“科利亞只會數(shù)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木匣子”?)

  (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算算科利亞埋木匣時是幾歲?五歲。因為年齡埋下的是自己心愛的玩具。只會數(shù)到十所以他數(shù)到十步就埋下木匣子。)

  (六)布置作業(yè)

  1.抄寫詞語。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 篇6

  學習目標

  ①認識“匣、鋸、階”3個生字。會寫“挖、鞋”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冰鞋、斧頭”等15個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③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jīng)過,懂得一切事物在變化的道理。

  科利亞的木匣教案教學設計精品推薦

  課前準備

  ①生字詞卡片。

  ②抄寫課文最后一段的小黑板。

  第一課時

  分步揭題

  ①板書“木匣”,“匣”字注音,學習“匣”的音、形、義。

  ②完整板書課題。

  科利亞是個蘇聯(lián)的。這篇課文講了他的什么事呢?

  朗讀課文,初步了解內(nèi)容

  ①學生自讀,把課文讀正確,想想課文講了什么事。

  ②指名學生朗讀,糾正讀錯的地方。請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課文寫了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默讀課文,了解敘述順序

  ①布置默讀。默讀課文,邊讀邊做記號,看看從哪兒到哪兒是講科利亞埋木匣,從哪兒到哪兒是講科利亞挖木匣的。

  ②默讀、思考,做記號,也可與同座討論。

  ③全班交流。

  a.哪幾個自然段講埋木匣,哪幾個自然段講挖木匣?

  b.另外的幾個自然段講的.是什么?(有的是講情況的變化,有的是講從這件事受到的啟發(fā)。)

  學習字詞

  ①出示要求會寫的13個生字,讀一讀,再組詞。

  ②觀察字形,互相說說寫這些字時要注意哪些地方。

  ③學生寫生字(兩遍),再把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抄寫一遍。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 篇7

  第一課時。

  同學們好,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一起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科利亞的木匣》

  師:匣容易讀錯,誰來給它組成詞語來讀一讀。

  生1:請大家跟我讀匣,木匣,

  生2:我還有一個詞語,請大家跟我讀匣,匣子。

  生3:木匣就是用木頭做的盒子。

  師:對,同學們,科利亞是蘇聯(lián)的一位小朋友,1941年,德國法西斯進攻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暴發(fā)了,科利亞的木匣寫的就是戰(zhàn)爭時期的事情,那么,科利亞和木匣之間會發(fā)生怎樣的故事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自由地讀一讀課文,遇到生字或難讀的字詞多讀幾遍。

  生自讀課文

  師:同學們剛才都讀了課文,你們覺得哪些地方都比較難讀,

  生1:老師,我發(fā)現(xiàn)在第一自然段里出現(xiàn)了一個多音字,數(shù)(三聲),它的兩種讀音都出現(xiàn)在這里,很難讀好,我把這一段讀給大家聽,

  生1讀這一段。

  師:對了,數(shù)數(shù),數(shù)到十,數(shù)了十步,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幾個詞語吧。

  生讀詞語:數(shù)數(shù),數(shù)到十,數(shù)了十步

  師:還誰認為課文的哪些地方比較難讀的

  生2:還有一處呢,就是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木匣里……”盛字是個多音字,有兩種讀音,在課文中讀盛(cheng),這段課文中還有一個生字,那就是鋸,請大家跟我讀,鋸,手鋸。

  師:手鋸就是可以拿在手里的鋸子。

  師:還誰說說課文的哪些地方比較難讀的

  生1:科利來丟下鏟子……馬上會找到我的木匣子”

  生2:老師,我發(fā)現(xiàn)這一段中有一個生字,階,臺階。

  師:同學們真能干,不但把生字和多音字讀準確了,還把幾個難讀的句子讀正確也呢。下面,老師請同學們再一次地讀課文,這一次的讀不出聲,一邊讀一邊想,課文寫了科利亞和木匣之間發(fā)生的怎么樣的故事呢?讀完了之后,請同學們看屏幕上的填空題。

  1.戰(zhàn)爭開始了,科利亞一家決定離開村子去躲避,于是科利亞(              )

  2.戰(zhàn)爭結束了,科利亞也長大了,他們一家回到了村子。科利亞也像媽媽一樣去(   ),第一次(     ),第二次(   )。

  師:請同學們邊讀邊思考,想好了之后也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生默讀課文

  師:可以交流了嗎?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寫的呢?

  生1:戰(zhàn)爭開始了,科利亞一家決定離開村子去躲避,于是科利亞( 把他的木匣埋到家門口)戰(zhàn)爭結束了,科利亞也長大了,他們一家回到了村子。科利亞也像媽媽一樣去(挖他的木匣),第一次(沒挖到),第二次(就挖到了)。

  師:說得很清楚。

  生2:戰(zhàn)爭開始的時候,科利亞才五歲,他們一家決定離開村子去躲避,于是科利亞(從家門口向前走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四年后戰(zhàn)爭結束了,科利亞也長大了,他們一家回到了村子。科利亞也像媽媽一樣去(挖匣子),第一次(他從空門口向前走了十步,怎么也挖不到),第二次(他想了想,從家門口向前走了五步,就挖到了)。

  師:說得非常詳細。

  生3:我知道課文是按照戰(zhàn)爭開始,戰(zhàn)爭結束的順序來寫的。

  生4:我覺得課文應該是按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順序來寫的。最后,課文還寫到了科利亞受到了啟發(fā),一共三個部分,

  師:兩種說法都是正確的,戰(zhàn)爭開始的時候,科利亞去埋木匣,師板書:埋木匣,戰(zhàn)爭結束后,科利亞去挖木匣,師板書挖木匣,第一次沒有挖到,第二次挖到了,科利亞從中受到了啟發(fā)。師板書:受到啟發(fā)。

  師:下面老師請三位同學讀其中一部分的內(nèi)容,誰愿意來讀讀。

  生1:我來讀讀科利亞埋木匣的那一部分,

  生2:我來讀讀科利亞挖木匣的那一部分,

  生3:我來讀讀科利亞受到啟發(fā)的那一部分,

  師:那就請其他同學也認真聽一聽,他們讀得怎么樣?

  生1:“戰(zhàn)爭開始的時候……埋下了他的木匣”

  生2:“就在那一天……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生3:“科利亞高興地說……起變化嗎?”

  師:好,誰來評一評他們讀得怎么樣,

  生1:他們讀得都非常好,不過我聽葉浩讀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中,多了一個字

  師:聽得非常仔細。

  生2:老師,肖肖同學把……讀錯了,讓我來讀一讀。

  師:同學們,請你們?nèi)艘恍〗M,分別讀一讀課文其中一個部分。

  生讀課文。

  師:剛才同學們讀得非常投入,同學們,這篇課文還有不少新的詞語呢,誰愿意當小老師,帶著大家讀一讀。

  生1領讀詞語:挖坑,冰鞋,斧頭,手鋸,免得(得讀輕聲),屋里,搶走,難過,當初,管事,敵人(人讀輕聲),臺階,懂得。

  師:讀得非常正確,同學們,這些詞語中含有十三個我們要寫的生字,請你們仔細地看一看,這些生字當中,哪些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呢?

  生1:寫挖的時候,挖的右下部分是乙,千萬不要寫成九字

  生2:搶的右邊是一個倉字,而不是侖字。如果把搶的提手旁換成木字旁,就變成手槍的槍。

  生3:初字的部首是個衣字旁,可不要寫成示字旁。

  師:對呀,用剪刀裁剪衣服,第一刀剪下去,就叫做初。千萬不要寫成示字旁了。

  生4:老師,這幾個生字中,有幾個和我們以前學過的生字非常相似,比如說免和兔子的兔,斧和爺爺?shù)臓敚A和價錢的價,同學們,千萬不要把它們搞混了。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這些生字里面,有一個懂字,它的筆畫比較多,結構也容易寫錯,老師來寫一遍,同學們可要看仔細了,

  師范寫懂字。

  師:看清楚了嗎?請同學每個生字寫一遍,再給每個生字組個詞語寫下來。

  生寫生字詞語。

  師:這節(jié)課我們學會了課文的新字新詞,還知道了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下節(jié)課,讓我們走近科利亞,同他一起埋木匣,挖木匣。一同去思考,去發(fā)現(xiàn)。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同學們再見。

  第二課時

  師:同學們好,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課文主要寫了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和受啟發(fā)三部分內(nèi)容,現(xiàn)在我們先來學習埋木匣這部分內(nèi)容,也就是課文1到3自然段內(nèi)容,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的,他為什么要埋木匣呢,請同學們先自由地讀一讀一至三自然段,想好了之后跟同桌討論討論。

  生自由讀一至三自然段。

  師:可以交流了嗎?誰來說說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的呢?

  生1:科利亞先從家門口向前走十步,然后挖了一個大坑,把木匣放進去,用土蓋好,踩實,

  師:課文寫科利亞埋木匣,寫了好多個動作呢,誰能夠把這些表示動作的詞圈出來,然后連起來說一說。

  生圈動作的詞。

  生1:動作的詞有走,挖,蓋,踩,撒。

  生2:科利亞先從家門口向前走了十步,然后挖了一個大坑,把自己心愛的木匣放了進去,蓋上土,用腳踩實,最后還在上面撒了一層細沙呢,

  師:課文寫科利亞埋木匣,用了這么多動作的詞,寫得多好呀,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一二兩個自然段。

  生齊讀一二自然段。

  師:那科利亞為什么要埋木匣呢?

  生1:因為德國法西斯快要打到他們村子了,不得已,他們只好逃難,可是家時的東西又不能全部帶走,科利亞只能把自己心愛的木匣埋了起來。

  生2:科利亞看見媽媽在埋箱子,覺得很好玩,就學著埋,我覺得科利亞真是太可愛了。

  師:聰明的科利亞雖然只會數(shù)到十,可是他仍然埋得那么細心,那么四年后,科利亞又是怎么樣挖木匣的呢?請同深默讀課文四到十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科利亞是怎樣挖木匣的呢?

  生默讀四到十二自然段。

  師:戰(zhàn)爭結束了,科利亞也長大了,他回到家鄉(xiāng)后,是怎樣挖木匣的呢,一共挖了幾次,結果又是怎么樣的呢?

  生1:我知道他一共挖了兩次,第一次,他向前走了十步,沒挖到,第二次,他向前走了五步,就挖到了。

  師:奇怪了,科利亞第一次向前走了十步為什么沒有挖到呢,難道是他忘了當年的步數(shù)?或者挖得不夠仔細?

  生2:不是的,科利亞也是象四年前一樣從家門口向前走了十步才開始挖的,

  生3:他還挖得很仔細呢,“他挖呀挖呀,坑已經(jīng)挖得很深了,不沒有找到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找到”

  師:那是不是木匣被法西斯挖走了呢?

  生4:不會的,敵人連他們家的大箱子就沒有挖到,怎么可能挖到科利亞的小木匣呢?再說了,他埋的時候多認真呀,

  師:那是為什么呢?老師建議大家去讀一讀課文的九到十一自然段,也就是科利亞和小伙伴們的對話,同桌互相讀一讀,一個讀科利亞的話,一人讀小伙伴的話,敘述部分可以不讀。

  師:同學們讀得那么有味道,誰愿意讀給我們大家聽一聽。

  生1生2讀對話。

  師:聽了他們的對話,你們明白了嗎?科利亞為什么第一次挖不到木匣呢?

  生1:我知道了,因為木匣是科利亞四年前埋的,那時候,他還小,步子也小,現(xiàn)在,他長大了,步子比那時候大了一倍,所以,當他走十步的時候,就是挖不到的,

  師:那么第二次為什么走五步就挖到了呢?

  生1:因為埋木匣的地方和房門口的距離是不變的,他小時候步子小,需要走十步才能到達埋木匣的地方,他長大以后,步子就大了,只用走五步就能到了。

  師:原來是這樣,科利亞經(jīng)過認真思考后,改變了他的步數(shù),果然挖到了他的木匣,誰能夠聯(lián)系上下文業(yè)說一說果然的意思呢?

  生1:因為前面科利亞猜測向前走五步就能挖到他的木匣,結果,他從家門口向前走了五步真的挖到了他的木匣,猜測得到了證實,于是作者就用了果然這個詞。

  師:解釋得很好。

  生2:果然這個詞說明科利亞遇到了困難,科利亞又解決了這個困難,我覺得科利亞真聰明,

  師:是的,只有肯動腦筋,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呢,請同學們一起讀一讀十一,十二自然段,我們來感受一下科利亞的聰明吧。

  生齊讀十一,十二自然段。

  師:第一次走十步挖不到木匣子,第二次走五步就挖到了木匣,科利亞從中受到了什么啟發(fā)了,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的最后一段話。

  生齊讀最后一段話。

  師:科利亞受到了什么啟發(fā)呢?

  生1:科利亞懂得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一天天長大,步子也在漸漸變大,

  師:原來是這樣,

  生2:是呀,時間一天天過去,步子也在漸漸變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這就是科利亞從中受到了啟發(fā)。

  師:很好,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段話,

  生齊讀這段話。

  師:那么你們從中又讀懂了什么呢?

  生1:我讀懂了時間一天天過去,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在起變化,

  生2:我還讀懂了我們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隨著情況的變化,采取不同的做法,

  師:是呀,周圍的事物都是會變化的,我們只有像科利亞那樣,勤于動腦,善于發(fā)現(xiàn),才能辦好每一件事情哪,請同學們好好地把這一段話抄下來。

  生抄最后一段話。

  師:同學們,學了這篇課文,我們不但認識了科利亞,知道了他和木匣之間的故事,還懂得了一個道理,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在變化,我們應該動腦筋,想辦法,應對這些變化,你們說對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上到這里,同學們再見。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 篇8

  【木匣】

  〖理解〗

  木質的小型的盛物器具。

  〖例句〗

  他把一把玩具放在一個木匣里了。

  【玩意兒】

  〖理解〗

  指東西、事物。

  〖例句〗

  他喜歡收藏一些小玩意兒。

  【法西斯】

  〖理解〗

  象征強權、暴力、恐怖統(tǒng)治,對外侵略掠奪,是資本主義國家的極端獨裁形式。

  〖例句〗

  我們決不會忘記日本法西斯給中國帶來的災難。

  【躲避】

  〖理解〗

  有意避開或離開不利的情況。

  〖例句〗

  你不愿見他就到屋里躲避一下。

  【果然】

  〖理解〗

  副詞,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

  〖例句〗

  他說要下雪,果然就下雪了。

  【漸漸】

  〖理解〗

  副詞,表示程度或數(shù)量的逐步增減。

  〖例句〗

  過了清明,天氣漸漸暖和起來。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 篇9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理解意思。

  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教學重點〗

  識記生字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自學生字詞的能力。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從課文的題目看,《科利亞的木匣》,這篇課文主要是圍繞著什么寫的?(木匣)這篇課文圍繞著木匣寫了一件什么事?都寫了哪些內(nèi)容?

  2、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⑴初讀課文,劃出生字詞。

  ⑵學生自學生字、新詞,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3、檢查學生自學生字、新詞情況。

  ⑴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每人讀一自然段),注意學生生字詞的讀音。

  ⑵指名讀生字詞。

  ⑶正音。

  ⑷讀準多音字的字音。

  本課有兩個多音字。“量”本課讀liáng(2聲),還有個讀音是liàng(4聲);另一個多音字是“數(shù)”,它可以讀“shǔ”和“shù”,本課兩個讀音同時出現(xiàn),“科利亞剛學數(shù)數(shù)”,第一個數(shù)讀“shǔ”,第二個數(shù)讀“shù”。

  ⑸分析字形結構記住字形,理解字義:

  在學生識記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你還會用什么方法記住字形和理解字義?引導學生按漢字的特點,記字形,理解字義,培養(yǎng)學生識字能力。

  區(qū)別“匣”和“箱”的字義,“匣”比較小,“箱”一般比較大。它們的共同點,都是盛東西用的。

  區(qū)分字形

  斧和爺;鋸和據(jù);免和兔;搶和槍;難和灘;階和價。

  4、初讀課文,了解主要內(nèi)容:

  ⑴帶著問題讀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①學生自己小聲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并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②小組討論,這課寫了一件什么事?

  ③指名匯報:本課寫的是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

  ⑵再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⑶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在學生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5、作業(yè):

  ⑴抄寫生字、新詞。

  ⑵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jīng)過,并從中得到啟示,明白事物總是在發(fā)展變化的,無論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對待它,而要根據(jù)事物的發(fā)展變化采取相應的做法。并且培養(yǎng)學生多動腦,勤思考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tài)度。

  2、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示”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3、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認真學習課文后三個自然段,從中受到啟發(fā)。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明白科利亞認真思考的過程,以及順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交待學習目標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科利亞的木匣》一課的生字和新詞,并且初讀了課文,知道了本課寫的是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本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這一課,通過學習,讓我們知道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jīng)過,并且使我們得到一些啟示。

  二、講讀課文

  小聲讀課文,邊讀,邊對照自然段的主要內(nèi)容,想:是按什么順序,(即什么線索)寫的?

  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示”的順序寫的。

  1、學習課文第1部分:

  ⑴出示思考題:

  ①科利亞是怎么埋木匣的?

  ⑵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

  ⑶指名讀第2自然段:找出科利亞埋木匣的動詞:放、蓋、踩、撒,從埋木匣的這一連串的動作中,你體會到科利亞是個怎樣的孩子?

  ⑷指名讀第3自然段:說一說科利亞為什么把木匣埋起來?

  一是因為全家人要躲避戰(zhàn)爭,東西多不能帶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科利亞善于動腦筋,善于觀察思考,他見媽媽把家里的箱子埋起來,受到啟發(fā),所以自己也學著媽媽的樣子把木匣埋起來。

  出示句子讓學生體會理解:

  “科利亞只會數(shù)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科利亞數(shù)到十,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讓學生讀這兩個句子,體會“只……就……”的用處。

  在這里“只”強調了科利亞的年齡小,只會數(shù)到十,因此就量十步。

  這句話在全文中的作用很大,就是因為他只會數(shù)十步,年齡小,才造成后邊挖木匣時,挖不著,為后邊的內(nèi)容埋下了伏筆。

  2、學習課文第二段:

  ⑴出示思考題:

  ①媽媽是在什么情況下,什么時間,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

  ②媽媽是怎么挖的?

  ③你怎樣理解媽媽說得話?

  ⑵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的4~7自然段。

  ⑶個人讀之后,小組學習討論。

  ⑷畫出媽媽說的話,讓學生談談自己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

  媽媽的話有兩層意思。一是強調了算術真有用,第二層意思是假設當初不是數(shù)三十步埋箱子,而是隨便挖坑埋箱子,那現(xiàn)在肯定就不好找到了。同時,這里也滲透著,科利亞也是照媽媽的樣子埋的木箱,挖的木匣,那為什么挖不著呢?怎么算術又不管用了呢?原因在哪里呢?這里又為下文埋下了伏筆。

  ⑸學習課文8~12自然段:

  ①讀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科利亞是怎么挖木匣的?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經(jīng)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有找到。

  科利亞把坑挖得很深,朝左挖、朝右挖,說明挖得面積比較大,還是沒挖著。

  ②學習9和10自然段:

  讓學生小聲讀課文,想:當小伙伴們笑科利亞的時候,他是怎么做的?

  理解“也許”,是可能的意思。

  讓學生反復讀第十自然段,談談自己的理解。

  科利亞心想:自己的方法沒有錯呀,既然家里的大箱子都沒有被法西斯挖走,那么自己的小木匣也不會被法西斯挖走。從科利亞的話中,暗示了他當時思維的過程,所以想來想去,認為“這里面一定有原因。”

  ③讀課文第11自然段:

  通過讀課文,你讀懂了什么?

  從“科利亞丟下鏟子,坐在臺階上,用手摸著腦門想。”看出科利亞遇事開動腦筋,認真思考。從科利亞的話中體會三層意思:一是經(jīng)過思考,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當時很激動,會很大聲地告訴大家,用了嘆號。二是找到了為什么挖不著木匣的原因。三是料定自己會馬上找到木匣的。

  讓學生體會當時科利亞會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④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

  齊讀這段,理解果然的意思。

  3、學習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科利亞學著媽媽的樣子,照媽媽的方法,自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后來,又用和媽媽同樣的辦法去挖木匣,媽媽很快挖到了她埋的箱子,而科利亞沒有挖到自己埋的木匣。后來,經(jīng)過科利亞動了一番腦筋,知道了自己沒有挖到木匣的原因是,四年前埋的木匣,那時自己年齡小,步子也小,現(xiàn)在九歲了,步子大了一倍,那時量十步,現(xiàn)在應當量五步,果然量五步挖到了木匣,從這件事中,科利亞受到了很大的啟示。

  ⑴默讀課文,劃出科利亞受到了什么啟發(fā)?再讀一讀,你是怎么理解的?

  ⑵出示科利亞說的話,一方面進一步理解他的話的意思。

  科利亞善于動腦筋,勤于思考,他從自己埋木匣,挖木匣的過程中,悟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他懂得了周圍的一切都在發(fā)展變化,面對著發(fā)展變化的事物,不能采用固定不變的態(tài)度,應當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

  ①自己默讀,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啟示”的順序,說一說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的,怎樣挖木匣的,他從中得了什么啟示。

  ②小組內(nèi)互相說一說。

  ③指名說一說,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總結全文:師生共同完成

  1、用最簡練的語言說一說本課寫的是一件什么事?

  寫的是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2、學了本課你有什么收獲?

  懂得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在發(fā)展變化之中,看問題不能用固定不變的態(tài)度,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

  【板書設計】

  科利亞的木匣

  埋木匣:四年前5歲步小十步

  挖木匣:四年后9歲步大五步

  受到啟發(fā):勤動腦,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jīng)過,并從中獲得啟示。

  3、體會科利亞愛動腦筋、善于思考的特點,感悟“時間在變,人在變,周圍的一切都在變”的道理,初步學習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難點

  感悟“時間在變,人在變,周圍的一切都在變”的道理。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矛和盾的集合》,引發(fā)思考:

  相同的課文結構:通過一個事例,說明一個道理,

  《矛和盾的集合》通過發(fā)明家發(fā)明坦克的故事告訴我們: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那么這一課,又是通過一個什么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

  二、學生默讀課文,思考:

  1、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用課文中的原話回答)

  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變化嗎?(改成陳述句)

  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

  2、這個道理又是通過什么事例來說明的呢?

  學生讀后回答:講的是科利亞埋木匣,過了4年,科利亞又重新把埋下的木匣挖了出來,他從中受到了啟示。

  三、教師帶學生讀課文練習2,明確分段依據(jù):

  (按“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發(fā)”的順序將課文分成三段。)教師板書。

  教師問:為什么科利亞要埋木匣,又干嘛把它挖出來,從這件小事中,他又悟出什么道理了?我們先來看看科利亞為什么要埋木匣?他又是怎樣埋的?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1、教師讓學生想一想:科利亞為什么要埋木匣?(第3自然段)學生讀第3自然段。

  (1)為了躲避戰(zhàn)爭災難,東西多,不能都帶走。

  教師給學生簡單介紹課文中的戰(zhàn)爭——前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1941年6月22日,德國進攻蘇聯(lián),蘇聯(lián)人民在斯大林領導下英勇抗擊,取得了衛(wèi)國戰(zhàn)爭的勝利,前后差不多4年。這是場正義的戰(zhàn)爭。

  (2)受到了媽媽的啟示。學生讀這段的最后兩句話。問:“媽媽是怎么做的?(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進地里)科利亞是怎么做的?(量了十步,埋下自己的木匣)媽媽走了三十步,而科利亞為什么只走了十步?(因為他只會數(shù)到十,所以就量了十步。)科利亞看媽媽這樣做,他也學會了,照著媽媽的樣子做了,這說明了什么?(說明他是個善于模仿別人,自己肯動腦筋的孩子,同時他喜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學生概括說說科利亞埋木匣的原因。

  2、教師問:他是怎么埋的?木匣里都有什么呢?

  (1)學生讀1~2自然段。

  (2)學生回答:他先挖坑,再把木匣放進坑里,然后蓋上土,最后撒上細沙。

  教師問:什么叫剛學數(shù)數(shù)?只會數(shù)到十又說明什么?(說明科利亞埋木匣時年齡很小。)科利亞當時有幾歲?

  (3)木匣里都有什么?(學生讀)

  (4)“蓋上土,撒細沙”看出科利亞是個怎樣的孩子?(做事認真仔細,想得很周到。)

  五、學習第二段:

  教師說:媽媽和科利亞在臨走時,分別把箱子和木匣埋在地里。那事隔四年,當法西斯被趕走后,他們又挖起自己的東西來,他們挖到了嗎?(挖到了)誰先挖到的?(媽媽)科利亞開始沒挖到,后來為什么挖到了呢?媽媽為什么能很快地挖著呢?學生讀第二大段。

  1、請一個學生讀第二段,其他同學思考:他的媽媽是怎樣找到箱子的?挖到后,她說了什么?

  2、讀媽媽說的話,體會其意思。

  3、科利亞開始為什么沒找到,后來又為什么挖著了呢?

  “沒找到……仍然沒找到”中“仍然”一詞是什么意思?(還是、照舊)

  教師問:“當科利亞沒找到自己喜愛的木匣時,伙伴們朝他笑,他說什么了?讀他說的話。“這里面一定有原因”這句話說明什么?(說明科利亞愛動腦筋,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問題了,發(fā)現(xiàn)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教師問:“科利亞只發(fā)現(xiàn)問題就完了嗎?(不是)他還在找問題的原因。在他找問題的原因時,作者用了一連串的動詞,請同學們用‘△’標出。”(丟、坐、摸、想)從這幾個動詞中看出什么?(科利亞遇事多思考、動腦筋。)

  教師:科利亞想明白為什么挖不到木匣了嗎?(想明白了)你從哪兒看出來的呢?(突然,他笑了起來)想明白這個問題之后,科利亞的心情怎樣?(高興、激動)讓我們有語氣地來讀一讀科利亞的話。科利亞找到了自己的木匣子了沒有?他是怎樣挖著的?(量了五步,找到了木匣。)“果然”一詞什么意思?(結果與預想的相一致,在意料之中。)

  教師:科利亞埋木匣時走了十步,挖木匣時只走了五步,這是為什么?

  學生讀科利亞的話。思考:從這兒我們知道科利亞怎樣?(善于動腦筋,善于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5、學生讀第二段,概括回答:科利亞為什么后來找到了自己埋下的木匣子?

  6、科利亞從這件小事中受到了什么啟示?學生讀最后一段,理解他的這番話。(時間在變,人在變,周圍的一切都在變。)

  教師總結:事物不是靜止的,一成不變的。世間的一切都在變化,要用發(fā)展、變化的眼光看問題。無論遇到什么問題,都要動腦筋勤思考。

  六、總結全文,有感情地朗讀:

  1、看板書總結內(nèi)容。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板書設計:

  科利亞的木匣

  埋木匣:四年前量十步(步小)

  事例量十步?jīng)]挖到

  動思

  挖木匣:四年后腦考

  量五步挖到了(步大)

  啟示: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變化嗎?(反問句)

  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陳述句)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 篇11

  一、說教材

  《科利亞的木匣》是六年制小語第七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敘述在德國法西斯快要打來時,科利亞學著媽媽的樣子,在離屋門口十步的地方埋下木匣子。四年以后,科利亞回到家里,在離屋門口十步遠的地方?jīng)]找到木匣子,經(jīng)過思考,科利亞在離門口五步遠的地方找到木匣子。課文通過敘述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經(jīng)過,說明隨著時間的變化,周圍一切都在不斷地變化,無論做什么事,都不能用靜止的眼光看,要隨著情況的變化采取不同的做法。

  這篇課文敘述順序比較清楚,是圍繞著“埋木匣”、“挖木匣”和“從中得到的啟示”來講的,可以把課文分成三段。科利亞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亞從這件事中受到什么啟發(fā)是教材重點。科利亞冥思苦想后對小伙伴說的那段話是教學難點,要通過幫助學生在理清句群層次的基礎上理解內(nèi)容。根據(jù)本單元的訓練項目和課文的重點難點,制定以下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讀寫“木匣、冰鞋、小玩意兒、躲避”等詞語;練習用“仍然、果然”造句;聽寫最后一個自然段。

  2、朗讀課文,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jīng)過,懂得一切事物都在變化的道理,培養(yǎng)多動腦筋、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3、用比較閱讀和讀讀畫畫的方法,讀懂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二、說教法

  我們強調一堂好的語言課應面向全體學生,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主動獲取。因為這是一篇精讀課文,精讀課文的教學,要注意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合作學習。要提倡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通過老師的指導,圍繞重點開展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的見解,讓學生在閱讀的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

  三、說學法

  根據(jù)以上教學方法,學生可采用“問一問,說一說,讀一讀”的方法完成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問”自己不懂的地方,“說”自己理解地內(nèi)容,“讀”文中的重點詞句。學生始終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體現(xiàn)“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

  四、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課文分幾段?各段寫什么內(nèi)容?

  2.科利亞怎樣埋木匣的?

  (二)講讀課文二、三兩段

  1.默讀課文第二段,思考:

  (1)科利亞和他媽媽什么時候挖出埋藏的東西?從埋東西到挖東西這中間經(jīng)過多長時間?

  (2)媽媽怎樣挖箱子的?結果呢?

  (3)科利亞第一次怎么挖匣子的?結果怎樣?

  (4)科利亞又是經(jīng)過怎樣的思考,一下子挖出木匣子?

  2.討論思考題。

  (1)討論思考題①

  四年以后,他們開始挖埋在地下的東西。理解“差不多”的意思是:將近、大約。

  (2)討論思考題②

  引讀:媽媽是怎么挖箱子的?學生接讀:“媽媽從家門口朝菜園走了三十步,很快就挖出了箱子。”

  (3)媽媽說的話是什么意思?

  (4)討論思考題③

  教師引讀:科利亞是怎樣挖木匣子的?學生接讀:“這時候,科利亞也拿來鏟子,他從門口起量了十步,就動手挖起來。”

  教師引讀:挖的結果怎樣?學生接讀:“他挖呀,挖呀,卻沒有找到匣子。坑已經(jīng)挖得很深了,還是沒有匣子。他朝左邊挖了挖,又朝右邊挖了挖,仍然沒有。”

  (5)討論用詞。這里三次寫到“沒有”,“沒有”前分別用了三個不同的詞,請大家找出來,說說為什么要用這幾個詞?

  (“卻”表示結果出乎意料之外,“還是”表示結果與前面一樣,“仍然”也表示結果與前面一樣。“還是”、“仍然”表示的意思是一樣,但程度不同。這里連用這兩個詞,就強調了科利亞沒有找到木匣子這一結果。)

  (6)媽媽的算術管用,而科利亞的算術為什么不管用?是敵人挖走了嗎?科利亞,怎么回答小伙伴的猜測?

  思考:科利亞是什么原因挖不到木匣呢?他是怎么思考的?

  問:科利亞的想法對嗎?后來他挖到木匣子了嗎?

  (7)教師出示幻燈片演示。

  ①科利亞量十步埋下木匣。

  ②來量十步挖不到木匣。

  ③利亞量五步挖到木匣。

  問:從幻燈演示中,你明白了什么?

  板書:

  五歲量十步埋木匣步子小

  九歲量五步挖木匣步子大

  3.小結:科利亞挖木匣時量五步,這是科利亞冥思苦想的結果。事實也證明了科利亞的想法是正確的。

  4.學生自由讀第二段課文。

  5.挖到木匣后,科利亞為什么那么高興?

  6.學生帶問題讀第三段課文。

  (1)這一段有幾層意思?哪層意思更為重要?

  (這段話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找到了木匣子;第二層是知道了“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這兩層意思第二層更為重要。)

  (2)為什么科利亞會說:“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

  (因為科利亞從自己挖木匣的過程中明白了四年過去了,自己從5歲長到9歲,人長大了,步子也在變大,開始照埋木匣時的十步去挖,當然挖不到木匣,后來改為五步去挖,結果一下子就挖到了。由此,他得出結論:“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

  (3)“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告訴我們要怎樣做事情呢?

  (我們做事情,要隨著情況的變化采取不同的做法。)

  (4)小結:我們只有隨著周圍的變化而變化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深究課文,理解課文前后內(nèi)客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1.科利亞從挖木匣中明白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一天天長大,步子也在漸漸變大。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變化么?”從文中哪些詞語看出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在變化?

  (1)“戰(zhàn)爭開始的時候,科利亞剛學數(shù)數(shù),只會數(shù)到十”。這是說科利亞在埋木匣時年齡還小。

  (2)“在那兒住了差不多四個年頭。”這里講埋木匣和挖木匣之間經(jīng)過了四年的時間。

  (3)“科利亞長大了,上了小學。數(shù)數(shù)能數(shù)到一百多了。”這是講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利亞長大了,步子也變大了,算術也學得多了。

  (4)“科利亞也拿來鏟子,從家門口起量了十步,動手挖起來,他挖呀,挖呀,坑已經(jīng)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找到。”“科利亞量了五步,又動手挖起來,不多一會兒,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科利亞兩次挖木匣,第一次照原樣量十步?jīng)]挖到木匣,第二次改變了步數(shù),量五步,挖到了木匣。這說明時間過去了,人長大了,步子也大了,當然只有改變步數(shù)才能挖到木匣子了。

  2.小結:我們讀課文必須把文章的前后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讀,并邊讀邊想,才能真正讀懂課文。

  (四)布置作業(yè)

  說說學完這篇課文后,你明白了什么?

  附:板書設計

  15科利亞的木匣

  (四年前)埋五歲步子小十步

  (四年后)挖九歲步子大五步

  懂得:一切都在起變化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 篇12

  師:昨天,教師已經(jīng)請大家預習了第18課,大家做了沒有?

  生:做了。

  師:下面老師寫課題,大家也可以在下面寫。

  (師板書課題,邊寫邊講解)

  師:通過預習,同學們一定產(chǎn)生了許多疑問,很好,今天,老師把科利亞了帶來了,你們來問問他吧?

  生:你為什么要埋那個木匣?

  生:為什么你邁的五步有大有小?

  生:為什么不選其他東西,而選木匣?

  生:你是怎么想到埋木匣的?

  師:同學真會提問,而且還很有禮貌,科利亞可愿意回答了。請大家打開課文第96頁,答案都在課文里呢。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看科利亞都對你說了些什么?

  (生讀課文)

  師:剛才,老師聽到的是朗朗的書聲,你們真是愛學習的孩子。

  師:說說看,科利亞都對你說了什么?

  生:法西斯打到他們村子里了。

  生:因為科利亞把埋在地下,所以用小匣子里。

  生:我懂得科利亞的木匣里裝著許多小玩意兒。

  生:他告訴我一個道理:時間一天天過去,我們一天天長大,步子也漸漸變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

  生:我明白他不服氣小伙伴說的話,這里面一定有原因。

  師:你真細心。

  生:我知道科利亞是個聰明的,愛動腦筋的孩子。

  師:你真會讀書。我們知道了很多,那你想對科利亞說些什么?

  生:你很聰明。

  生:你很愛動腦筋。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你是從哪里看出科利亞愛動腦筋,很聰明的。從課文中勾畫出相關的句段,老師建議你們默讀。

  (生默讀)

  師:誰能把找到的讀給聽一聽?勇敢點!

  生:……小斧頭、小手鋸……

  生:從鋪上一層細沙,免得被人發(fā)現(xiàn)。

  生:……就向前走了十步,埋下了木匣。科利亞看見了媽媽的做法,就學著做,真聰明。

  生:他會學媽媽,做得比媽媽還好。

  師:我們來讀一讀,把科利亞的聰明讀出來。

  (生讀課文)

  師:科利亞很聰明,你們也找到相關的句段,也很聰明。還有嗎?

  生:……現(xiàn)在我9歲了,……應該走五步。因為旁邊的伙伴都沒想到,他想到了。

  生:他用手摸著腦門想,而沒有去問媽媽,說明他愛動腦筋。

  師:為什么科利亞一想就想到挖不出木匣的原因,看來,想是很重要的。那么,他到底想什么呢,請同學們讀第五到十八自然段,假如你就是科利亞,你會想什么?

  (生讀課文)

  師:現(xiàn)在你叫什么名字?

  生:我是科利亞,我想,這個小盒子是四年前埋的,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九歲了,步子也大了,就不應該是十步了。

  生:我想,這個木匣是四年前埋的,每個人都會長大的,我的步子也會長大的,會比以前大兩倍。

  師:咱們班的科利亞真會想,那么想的對不對呀,從哪里看出來

  生:從科利亞找到木匣子看出來,(讀句子)

  師:在這個自然段中,有一個詞語已經(jīng)告訴我們了,從哪個詞語看出來。

  生:果然。

  師:作者用詞很準確,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課文)

  師:科利亞的想法,你們明白了嗎?

  師:我們用學具把它埋木匣——挖木匣——找到了的過程擺出來。

  (在黑板上擺學具,先擺上四年前埋的過程)

  師:那么四年后挖木匣還能不能用這樣的一個小方塊做為一步呢?大家來擺一擺第一次和第二次挖的過程。

  (學生在自己座位上試擺)

  (一學生上臺擺,擺得不對)

  師:剛才我發(fā)現(xiàn)有一組同學擺得和別人組不一樣,現(xiàn)在看黑板,有沒有不同意見?

  師:讀第八到第十二自然段,他這種擺法對嗎?(出示詞語:仍然一倍不是……而是……果然)

  (學生自由讀)

  師:他們這種擺法對嗎?

  生:第一次還應該再加上十塊,第二次還應該加上五塊。

  生:我認為不對。

  生:我認為是對的。第一次還應該再加上十塊,因為他步子大了一倍。第二次還應該加上五塊,因為他的五步比原來大了一倍。

  師:誰還有疑問?

  師:那第一次挖木匣和第二次挖木匣的想法變了沒有?

  師:他找到了木匣,也就挖到他的寶貝了,他高興嗎?同學們笑一笑,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

  師:還能從哪兒看出來他聰明?

  生:今天我不光找到了木匣,還懂得了時間一天天過去,我們一天天長大,步子也漸漸變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

  師:我留給同學們作業(yè) :思考科利亞的周圍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如果你是科利亞,你第三次會說些什么?如果這些問題都解決了,說明你讀懂了。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 篇13

  【學習目標】

  1、認識“匣、鋸、階”3個生字。會寫“挖、鞋”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冰鞋、斧頭”等15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jīng)過,懂得一切事物在變化的道理。

  【課前準備】

  1、學生自讀課文,對照課后生遼表在課文中畫出生字,標好每個自然段的序號,記下自己的疑問。

  2、生字詞卡片,課文朗讀錄音帶一曲節(jié)奏舒緩的樂曲。

  3、用紙分別畫一個5歲左右和9歲左右的“科利亞”的模樣,剪下來準備板貼用。

  第一課時

  一、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5歲時的“科利亞”人物像。同學們,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蘇聯(lián)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亞。課文講了科利亞的什么事情呢?他是個怎樣的孩子呢?

  2、板書課題,指導學習生字“匣”:讀準音:聯(lián)系木盒子識記形,了解義。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輕聲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生字詞卡片,開火車請學生讀。

  3、朗讀展示: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評議: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

  4、教師播放課文錄音帶,學生邊聽邊思考揭題時的兩個問題。

  5、學生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嘗試幫助老師完成板書:

  木匣→木匣

  6、學生簡單談談自己覺得科利亞是個怎樣的孩子。

  7、引導學生質疑。

  三、精讀感悟,明白道理

  1、學生輕聲自由朗讀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問題:科利亞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樣埋木匣的?為什么要埋木匣呢?

  ⑴教師指導學生用朗讀的方式告訴大家:科利亞的木匣里有什么。

  學生找出句子讀:木匣里盛著各種各樣好玩的東西,有冰鞋、小斧頭、小手鋸和其他小玩意兒。

  教師結合生字的學習,啟發(fā)學生讀的時候注意突出“各種各樣、冰鞋、小斧頭、小手鋸、其他小玩意兒”這些詞語。

  ⑵教師引導學生畫出描寫科利亞埋木匣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⑶教師引讀:科利亞干嗎要把這些東西埋起來呢?學生接讀第三自然段。

  2、學生默讀課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科利亞后來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⑴引導學生找出科利亞開始挖木匣時的言行的句子讀一讀,體會科利亞是個勤于思考、善于動腦的孩子。

  ⑵重點指導學習第十一自然段:

  用人像圖和簡筆畫幫助學生理解:四年前,科利亞是5歲(教師在黑板上貼出5歲的“科利亞”形象,讓學生自己從前后課文的有關語句中找到推算的依據(jù)),走了10步埋下木匣(用線段圖表示);現(xiàn)在的科利亞是9歲(教師在黑板上貼出9歲的“科利亞”形象),啟發(fā)學生自己上黑板畫線段圖表示科利亞現(xiàn)在每一步的大小,應該畫幾步。

  ⑶聯(lián)系上文,讓學生說說第十二自然段中“果然”的意思。

  ⑷分角色朗讀第四至十二自然段。

  3、學生齊讀最后一段課文,邊讀邊思考:從這件事中,科利亞懂得了什么道理?

  ⑴指名讀這一段;分男生、女生讀這一段。

  ⑵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

  ⑶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會上的事,也可以聯(lián)系學過的課文或課外讀到的文章來說說“我們周圍有什么在起變化”。

  四、作業(yè)

  抄寫課文最后一段

  第二課時一、熟讀課文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2、自由朗讀全文,挑選自己喜愛的段落讀給大家聽。

  二、鞏固生字

  1、用生字卡片開火車認讀。

  2、分類記憶要求會寫的字:

  ⑴找出左右結構的9個生字:挖、鞋、鋸、搶、難、初、敵、階、懂。有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形聲字特點來記憶字形。

  ⑵學生利用筆畫、偏旁或熟字記憶其他4個生字:斧、免、屋、管。

  3、給生字組詞。

  三、指導寫字

  1、出示9個左右結構的字。引導學生觀察這9個左右結構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2、學生寫字:

  ⑴教師播放節(jié)奏舒緩的音樂,學生閉目靜坐,正確執(zhí)筆,擺好坐姿。

  ⑵學生對照范字臨寫。每個字寫兩遍。

  ⑶教師巡視,及時評議。遇到共性問題可以范寫指導。將學生寫得好的作業(yè)即時展示。

  四、抄寫詞語

  1、自己讀、記詞語。

  2、抄寫詞語表中的詞語。

  五、復述課文

  個人練習。指名復述,全班評議。

  六、實踐活動

  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 篇14

  學習目標

  1、會認3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冰鞋、斧頭、手鋸、玩意、免得、搶走、難過、算術、當初、隨便、仍然、敵人、臺階、所以、懂得”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讀懂課文內(nèi)容,了解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初步學習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4、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時間在變化,自己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要按照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辦事的道理;

  2、讓學生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二者均為教學的重點,后者是教學的難點。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齊讀

  2、釋題:

  科利亞:是原蘇聯(lián)戰(zhàn)爭年代的一個小朋友的名字。木匣:木盒。

  3、師:科利亞和木匣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這件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學過課文以后便可以解決。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標出生詞。

  2、檢查初讀情況

  ⑴檢查字詞

  ⑵指名讀課文

  3、默讀課文,思考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講的是科利亞5歲的時候從家門口向前數(shù)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數(shù)了5步挖出了木匣。或“主要講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故事”。)

  三、理清脈絡

  1、這是一篇敘事性課文,按照埋木廈──挖木匣──受到啟發(fā)的順序記敘。

  2、按上面的順序劃分層次,歸納段意

  第一段(1-3)講科利亞埋木匣。

  第一段(4-12)講科利亞挖木匣。(注:第四自然段是過渡段。)

  第一段(13)講科利亞從挖木匣中得到的啟發(fā)。

  四、指導寫字

  要求寫的字中,注意以下字形區(qū)別:斧和爺、鋸和據(jù)、免和兔、搶和槍、難和灘,階和價。要注意“搶”右邊是“倉”,不要寫成“侖”;“初”部首是衣豐,不要寫成示補。“懂”的筆畫比較多,要指導學生寫正確,寫勻稱。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二、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

  2、理解重點

  ⑴科利亞埋木匣是在什么時候?(戰(zhàn)爭剛開始的時候。)

  師:介紹“衛(wèi)國戰(zhàn)爭”(見附錄)。

  ⑵此時,他幾歲?如何知道?“剛學數(shù)數(shù)”“只會數(shù)到十”說明什么?(突出科利亞年齡小特點。也為下文他只數(shù)十步挖坑作了鋪墊。)

  ⑶科利亞是怎樣將木匣埋起來的?(第二自然段)說明什么?(科利亞埋的過程講得很具體,也很真實,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從中可看出他不僅具有一般孩子愛玩、喜歡小玩意兒的天性,而且做事心細,想得很周到。)

  ⑷科利亞為什么把東西埋起來?(一是為了躲避戰(zhàn)爭災難,東西多,不能都帶走。二是由于受到了媽媽埋東西的啟示。說明科利亞具有善于模仿的特點——這也是所有孩子共同的特點;另一方面也表現(xiàn)出科利亞是個善于動腦筋的孩子,并且喜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⑸媽媽的東西同科利亞有什么不同?媽媽為什么埋木箱,有是怎樣埋木箱的?

  師:可采用對比閱讀和讀讀畫畫的方法讓學生讀懂課文。

  媽媽埋的木匣和科利亞埋的木匣相比(媽媽的大,科利亞的小);把媽媽走的步數(shù)和科利亞走的步數(shù)相比(媽媽走了30步,科利亞走了10步);這樣的對比,就為后面科利亞的思考作了鋪墊。從中也可以看出作者與媽媽埋木匣的意圖所在。

  3、小結

  三、學習第二段

  1、指明讀

  2、理解重點

  ⑴這一段主要講什么?

  ⑵科利亞和媽媽是什么時候挖埋藏的東西的?從埋東西到挖東西中間經(jīng)過多長時間?(法西斯被趕走后。經(jīng)過四年時間。)

  ⑶經(jīng)過四年時間,媽媽和科利亞各有什么變化?(媽媽和科利亞都長了四歲。但媽媽個子沒有變化。而科利亞個子長高了,上小學了,數(shù)數(shù)能數(shù)到一百多了。)

  師:課文講“他們家的房子還在”看似平常,其實這同媽媽能很容易找到埋木箱的地方和科利亞最終也能找到下木匣都有關系。如果房子不在,情況就不同了。

  ⑷媽媽是怎樣挖到箱子的?說明什么?(媽媽一下子就找到了木匣,說明木匣沒丟,仍在原地;這就為科利亞判斷自己的木匣也不會丟且還在原地提供了依據(jù)。)

  ⑸科利亞開始挖到了木匣沒有?他是怎樣挖的?(從家門口量十步,雖挖得深,挖的范圍大,卻沒挖到。)理解“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找到”。(這里的“仍然”表示的是科利亞無論是向左挖,還是向右挖,和前面的結果一樣,都沒有找到木匣子。)

  ⑹用同樣的方法,根據(jù)原來的設想,媽媽很快挖到了箱子,科利亞卻挖不到木匣,這使他產(chǎn)生了一個什么想法?(這里面一定有問題。)

  ⑺科利亞開始挖不到木匣的原因是什么?后來是怎么挖到的?

  板書:四年前五歲步子小十步

  現(xiàn)在九歲步子大一倍五步

  ⑻讀到這里,引導學生思考:課題是《科利亞的木匣》,應主要寫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事就行了,為什么作者在描寫科利亞埋、挖木匣的同時,為什么還要寫媽媽埋、挖木匣?(科利亞埋木匣是模仿媽媽的樣子做的;寫媽媽一下子就挖到了箱子,而科利亞開始費了好大工夫仍沒挖到木匣,正是為了便于對比:媽媽是大人不會再長了,可是科利亞是小孩,每天都在長高。)

  ⑼為什么要寫小伙伴的嘲笑?(一方面說明小伙伴們也并未認識到事物已隨著時間發(fā)生了變化;另一方面,小伙伴的話又從側面襯托了科利亞的毅力、決心和善于動腦筋的特點。)

  ⑽理解:“不多一會兒,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其中“果然”,在這里表示的是結果與所預料的相符。這里的“果然”也印證了他的想法是正確的。)

  3、小結:這一部分主要講科利亞挖木匣。先講科利亞離家和回家,這里寫得很簡略;接著寫媽媽挖出了箱子和科利亞挖不到匣子,這里通過對比寫;最后講科利亞經(jīng)過自己的思考,終于找出了問題的原因。

  四、課后作業(yè)

  第三課時

  一、復習鞏固

  二、學習第三段

  1指名讀

  2理解重點

  ⑴科利亞為什么高興?(他不光找到了木匣,更重要的是從這件事受到了啟發(fā):世間的一切都在變化,面對變化著的事物,不能采取固定不變的態(tài)度。)

  ⑵理解:“今天我不光找到了木匣子,還懂得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一天天長大,步子也在漸漸變大。”(“不光……還……”表示意思進一步,即由具體事例感悟出普遍的規(guī)律。時間過去,人長大,步子變大,由此認識到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

  ⑶舉實例說明用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待發(fā)展變化的事物,能根據(jù)情況變化采取相應的辦法處理問題,就能把事情辦好,反之就一定會把事情做錯:日常生活中的正面例子:打飛行中的鳥和飛機要打它的前方才能射中;反面例子《刻舟求劍》。

  三、全文總結

  1、指導朗讀

  ⑴這篇課文,層次分明,敘述清楚。朗讀時,在埋木匣-挖木廈-得到啟示的轉換處注意停頓。

  ⑵課文11—13自然段是朗讀指導的重點。第11段寫科利亞第一次挖木匣失敗后的思考和為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而高興。“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說話時速度快,語調是上揚的。“本區(qū)是我四年前埋的……而是五步”這是對第一次找不到木匣原因的分析。一些體現(xiàn)對比的詞語要讀重些,如:“四年前”“我還小,步子也小”“我現(xiàn)在九歲了”“大了一倍”“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們看,我馬上會找到我的木匣子”。科利亞相信自己的分析沒有錯,因此,語氣是肯定的。“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變化嗎?”這是從生活中得到的感悟,科利亞心里特別高興。心中充滿自信,語調要上揚。

  2、本文的題目與文章內(nèi)容的密切聯(lián)系是什么?(題目起到了串起全文內(nèi)容的線索作用。)

  3、思考課后第二題:“科利亞是怎么找到本匣的?從這件事中他懂得了什么道理?我們來交流交流。”(第一問已結合課堂學習進行了處理;第二問可以啟發(fā)學生多角度思考。如,生活上的事,社會上的事;還可以聯(lián)系已學過的課文或課外讀到的文章來說感想。通過聯(lián)系已有知識,聯(lián)系生活,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面對周圍變化著的事物,不能采取固定不變的態(tài)度。自己也要順應變化,采取靈活的方式對待變化的道理。可以先小組交流,讓每個同學都有思考、發(fā)言的機會,然后課堂交流。)

  4、中心:本文通過講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故事,告訴我們“時間在變化,自己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要按照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辦事”的道理。(或“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

  四、板書設計

  埋木匣:戰(zhàn)爭開始時五歲步子小十步

  科利亞的木匣挖木匣:四年以后九歲步子大一倍五步

  啟發(fā):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

  五、課堂練習

  1、練筆

  把自己的體會和認識在交流的基礎上,以“由《柯利亞的木匣》想到的……”為題目寫下來。

  2、選詞填空

  仍然、突然、果然

  ⑴張紅平時身體非常好,今天(突然)住院了。

  ⑵爺爺(仍然)保持著艱苦奮斗的作風。

  ⑶氣象臺昨天預報今天有雨,中午(果然)下起雨來。

  附:參考資料

  1、左琴科:(1895—1958)蘇聯(lián)作家。曾在彼得堡大學學習,后志愿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十月革命后加入紅軍,退伍后當過鞋匠、演員、電話員,參加過拉皮翁兄弟文學團體。寫有《藍肚皮先生納扎爾·伊里奇的故事》《克倫斯基》《澡堂》《藍書》等諷刺作品。四十年代因寫作中篇小說《日出之前》和《猴子奇遇記》受到聯(lián)共(布)中央的批判。后從事翻譯工作。

  2、衛(wèi)國戰(zhàn)爭:課文提到的“戰(zhàn)爭”指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是蘇聯(lián)人民為反對法西斯德國而進行的正義戰(zhàn)爭。1941年6月22日德國進攻蘇聯(lián),蘇聯(lián)人民在斯大林領導下英勇抗擊,經(jīng)過幾年的努力,于1944年收復全部被占領土,取得了衛(wèi)國戰(zhàn)爭的勝利。課文中講差不多4個年頭,即指這段時間。

  3、詞語

  木匣—木盒。

  法西斯—本課指德國侵略者。

  免得—以免。如,你把雨傘帶上,免得挨淋。

  當初—時間詞。指從前,特指過去發(fā)生某件事情的時候。如,當初這里是一片荒地。

  玩意兒—

  ①玩具。

  ②指東西;事物。如,他手里拿的是什么玩意兒?

  躲避—

  ①故意離開或隱蔽起來,使人看不見。如,這幾天,他好象有意躲避我。

  ②離開對自己不利的事物,如,我們不應該躲避困難。

  仍然—表示情況持續(xù)不變或恢復原狀。

  4、多音字

  嗎:má干嗎嗎事;ma行嗎好嗎

  量:liánɡ測量量體溫;liànɡ重量力量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通用14篇) 相關內(nèi)容:
  • 《呼風喚雨的世紀》詞語(精選16篇)

    【近義詞】 改觀──改善依賴──依*出乎意料──意想不到探索──探究依然──仍然回顧──回憶【呼風喚雨】 是形容能夠支配自然的意思。【出乎意料】形容事先沒有想到的。【千里眼】本文指像望遠鏡一樣能看到很遠的地方。...

  • 《趵突泉》教案(精選12篇)

    1、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了解濟南名勝趵突泉的特點,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愛美的情趣。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理解、表達能力。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美麗的公雞》教學設計(精選14篇)

    很多老師都不知道說課稿怎么寫?下面以大班語言《美麗的公雞》說課稿范文為例,為大家展開介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幼兒園大班語言《美麗的公雞》。...

  • 《鄧小平爺爺植樹》教案(通用17篇)

    教學目標:1.認識“鄧”、“植”等13個生字,會寫“是爺、“節(jié)”等6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3體會鄧小平爺爺植樹的認真態(tài)度和他的心愿。4初步了解植樹的意義,有植樹綠化和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

  • 《宋慶齡和她的保姆》教學設計(精選12篇)

    自讀感悟體味深情——教材分析:《宋慶齡和她的保姆》是九年義務教育第十二冊教材修訂后的新增篇目,在教材中被安排在第二組,屬略讀課文。全文向讀者介紹了宋慶齡和保姆李燕娥之間的感人故事,贊揚了宋慶齡尊重熱愛勞動人民,真誠平易對...

  • 《宋慶齡和她的保姆》教案(精選12篇)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詞語:泱泱、名譽主席、顯赫、搭訕、絕口不提、波瀾壯闊。 2.抓住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二)能力訓練點 l.培養(yǎng)學生抓住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品質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虎門銷煙》教學設計(精選17篇)

    之三作者:語文教研組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用“先…...再……然后……”表示順序的詞語寫一段表示動作的話。...

  • 《第一朵杏花》課課練(精選17篇)

    míng mèi yuàn qiáng fàn hóng chéng dù huā bàn zhàn kāi wān yāo( )( )( )( )( )( )( )yǎng liǎn xí guàn qí guài bǔ chōng liǔ shāo chuī zhòu huā bāo( )( )( )( )( )( )(...

  • 《李時珍夜宿古寺》第一課時(通用16篇)

    作者:佚名轉貼自:轉載點擊數(shù):72中山小學 劉蓉一、教學目標:1、 學習本課生字詞2、 正確流利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理清脈絡3、 學習理解詞語的方法二、教具準備:課件三、教學過程:(一) 由生字“宿”導入,揭題板書“宿”,師:...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妻被修空调在夫面侵犯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无人区 | 第一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 潜行者40集在线播放免费观看国语 | 午夜精品免费 | 亚洲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 | 在线男人天堂网 | 看黄网站在线观看 | 麻豆传谋在线观看免费mv | 丝袜灬啊灬快灬高潮了AV | 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色戒 | 高清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 | 亚洲一区在线国产 |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画质 | 日本三级吃奶头添泬播放 | 久久第四色 | 国产九九九视频 | 免费视频a级毛片免费视频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久久久 国产精一品亚洲二区在线播放 | h亚洲视频 |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91区精品福利在线社区 | 黄色毛片a | 特级黄色毛片视频片子 | 欧美一级大荫蒂 | 天天人人综合 |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免费 | 三年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 久久人人草 | 亚洲欧美人成网站aaa |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观看最新中文字幕AV | a级高清免费毛片av播放 | 日本丰满熟妇videossex | 激情999 | 手机在线观看国产 |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蜜桃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AV综合第1页 | 好男人中文资源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