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上冊:《烏塔》教學設計(精選14篇)
四年級語文上冊:《烏塔》教學設計 篇1
素質教育目標
(-)知識教學點
1.能認讀本課生字詞,理解不懂的詞語。
2.通過閱讀課文,了解烏塔是如何獨自一人游歐洲的。
(二)能力訓練點
1.訓練學生在閱讀課文時要認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見解。
2.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使學生從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這件事中受到啟示:我們中國孩子也應該學會自立。
學法引導
(-)教師教法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激發、鼓勵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學習,使其自身的語文自學能力在研究、發現、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中得到提高發展,體會到學習進步的快樂。培養他們自主、自信的優良品質。
(二)學生學法
自讀自悟、小組研討、全班匯報交流。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難點
教學本課時應引導學生著重探討:年僅14歲的烏塔為什么能獨自一人游歐洲,你對此事有何看法和見解?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所在。
(二)疑點
1.14歲的烏塔為什么要獨自一人游歐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險嗎?遇到困難時,她會怎樣解決?
2.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她的爸爸媽媽會不會擔心她?她的父母對此事會怎樣想?
(三)解決辦法
1.可讓學生交流課前搜集了解的有關外國孩子生活和學習情況的資料,有助于學生理解“14歲的烏塔為什么能獨自一人游歐洲。”
2.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讀、多想,鼓勵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去思考,想辦法解決問題,同時發動學生互助解疑,在討論交流中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流程:
一、啟發談話,引入新課。
1、同學們喜歡旅游嗎?你們也許到過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誰到過什么地方?
2、這節課我們來認識一位德國小姑娘——(板書:烏塔),看看她是怎樣旅游的?
二、指導學生自學課文。
1、出示自學建議(幻燈片1)。
⑴可以先讀一讀閱讀提示,根據提示去自學。
⑵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可以在感觸深的句子、段落旁邊寫一寫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標記。
2、學生自學課文。
3、交流初讀感受,提出疑難之處。
(教師梳理、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
三、再讀感悟,研討釋疑
1.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認真思考,自讀自悟。
2.小組內交流討論。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師引導學生著重研討“你對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有何看法和見解”?
要讓學生暢所欲言,大膽質疑,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如有的同學會認為烏塔還小,不應該一個人外出旅游,這樣太危險;有的同學會認為只要做好充分準備,烏塔可以一個人外出旅游,這對她今后的成長會有好處……
(2)談一談你對“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這句話的理解。
(3)你認為中國的孩子缺少樂趣嗎?
4、快速讀課文,結合課文內容談一談烏塔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
⑴自理能力強。如:說話間,它已經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褲、白球鞋,從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礦泉水裝進背包。
⑵生活經驗豐富。如:她告訴我“羅馬很熱,街上小攤賣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貴,你要到超級市場去賣。”
⑶熱情、活潑。如:她一見我,立即坐起來打招呼,問我玩得怎樣,又問我從哪里來……她一聽,高興得大叫……馬上拿糖給我吃
⑷生存能力強。如:烏塔說她在家里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里陪兒童玩。
⑸有責任感。如:然后給家里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給家里的每一個人買禮物。
⑹做事有條理,有計劃。如:她拿出一摞書給我看,全是歐洲各國的旅游指南,每個國家都是厚厚的一冊,介紹得十分詳細……為這次旅行他準備了整整3年,讀了很多有關這些國家的書籍。……
四、指導學生討論交流,結合上下文或生活實際發表自己的見解。
1、討論交流,請學生積極發表見解。(出示幻燈片2)
⑴可不可以像烏塔一樣單身外出旅游?
⑵自立精神與冒險有什么區別?怎樣才算自立?
⑶從烏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啟發,受到了什么啟示?
可以選擇你感興趣的話題來談。
2、小結,教師提出自己的建議:
⑴我們應該向烏塔學習她的獨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們每一個同學去像烏塔一樣獨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們從日常生活、學習各方面克服依賴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⑵一人外出,要有家長同意和充分準備。
⑶要像烏塔一樣有主見而不盲動,膽大心細,會待人接物。
一個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經驗、生活能力,只有通過時間才能鍛煉出來。
五、布置實踐作業 :(幻燈片3)
1、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聽聽他們的意見。
2、小調查《從烏塔中外小學生的不同》。
查找資料,分析原因,互相交流。
板書設計
設計好旅行路線、日程
查警察局電話號碼 獨自一人游歐洲
給家里打電話(寄明信片)
為旅行準備三年
四年級語文上冊:《烏塔》教學設計 篇2
a級基礎知識達標(時間30分鐘,滿分50分)
一、排排隊(按字母表的順序排列)(7分)
漱 愜 碼 駁 邏 輯 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火眼金睛,辨字組詞(12分)
漱( ) 眬( ) 旅( ) 駁( )
嫩( ) 攏( ) 族( ) 騷( )
三、我會補充詞語(9分)
( )疲力盡 ( )眼蒙眬 電話號( ) 游歷( )
抓緊( ) 旅居( ) 理由( ) ( )級市場
四、我會填合適的量詞(6分)
一( )席夢思床 一( )旅行票 一( )書
一( )金發姑娘 一( )礦泉水 一( )心
五、我會加標點(12分)
1、這次趁暑假游歷歐洲 已經去了法國 瑞士 奧地利 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 米蘭 佛羅倫薩 最后還要去希臘
2、我問烏塔 你一個人不怕危險嗎 你爸爸媽媽不擔心嗎
六、寫好鋼筆字(4分)
b級重點難點過關(時間30分鐘,滿分50分)
一、我會照樣子改寫句子(20分)
例:她告訴我她叫烏塔,已經14歲了。
她告訴我:“我叫烏塔,已經14歲了。”
1、烏塔說,她在家里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說,自己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這次旅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樂園(30分)
(一)
上個星期五,我們一家人來到上海灘看日出。我們站在海灘上靜靜地等著。漸漸地,東方開始發白了,還出現了紅霞。過了一會兒,太陽像個大火球,一下子跳出了海面。啊,太陽升起來了。
1、這段話是按 順序寫的。(2分)
2、在括號里填上恰當的詞語:(4分)
( )的海灘 ( )的朝霞 ( )的太陽 ( )的天空
3、用“~~~”畫出文中的比喻句。(3分)
(二)
我家隔壁的明明真可愛。他今年5歲了,胖乎乎的,紅臉蛋兒上有兩個小酒窩,黑眉毛下長著一對水靈靈的大眼睛。大家都親熱地叫他“小明明”。
小明明喜歡做滑稽相,常常 眉 眼,把頭一 ,模仿大人腔調說話,把人逗得哈哈大笑。
小明明雖然滑里滑稽,卻非常愛學習。有一天晚上,我正在家做作業,忽然門“嘭嘭嘭”地響了起來,我打開門一看,啊!是小明明。只見他 著個書包雙手 著腰,神氣地 著肚子,好象在說 嘿 像個小學生了吧 他大模大樣地走進屋里 把書包一放 央求我說 海生哥哥 教我寫字吧 我和媽媽都被惹笑了
1、在文中橫線上填上合適的動詞。(3分)
2、給短文最后一自然段補上標點。(6分)
3、短文是圍繞“ ”這句話寫的,其中“ ”這個詞是中心詞。(4分)
4、短文寫了明明的 、 和 三方面的內容,
其中重點寫了 這一內容。(4分)
5、讀了短文,你說說明明是個什么樣的孩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加題
動腦筋寫一寫:
你認為烏塔有哪些做法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如果讓你選擇學習其中一點,你會選擇哪一點,你打算怎樣做?
四年級語文上冊:《烏塔》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2、讓學生體會并學習烏塔獨立自主的精神和遇到問題有自己主見的品質。
3、培養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
教學重點:體會并學習烏塔生活上和思想上的獨立精神。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課前交流:你們喜歡旅游嗎?為什么?你到過哪些地方?
2、通過課前交流我知道很多同學都喜歡旅游。今天我們來認識一個也很喜歡旅游的小女孩烏塔。來,讓我們一起親切地跟她打個招呼。
3、板書課題:烏塔(齊讀課題兩遍)
二、初讀課文
1、課文寫了烏塔一件什么事呢?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自由地讀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通課文。
2、匯報:課文主要講了一個14歲的德國小女孩烏塔在暑假里獨自一人游歐洲的事。
三、體會烏塔生活上的自立
1、過渡語:如果讓你一個人去外國旅游,你敢去嗎?(不敢)大家都不敢,怎么烏塔就有這么大的膽子呢?我真想問問她。
你們讀了課文,肯定對烏塔有一定的了解。這樣吧,我們來進行一次采訪,我當一名記者,你們當烏塔,來回答我的一些問題。比一比,看誰這個烏塔當得最好!
2、采訪過程:
(1)記者:你一個人去那么遠的地方旅游,你不怕遇到危險嗎?你爸爸媽媽一定會非常擔心吧?
烏塔:我在家里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個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然后給家里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
(2)記者:你游歷了歐洲的哪些地方呢?
烏塔:我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意大利,還有希臘等一些國家。
(3)記者:你怎么知道這些國家的哪些地方好玩呢?
烏塔:我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這次旅行,閱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
(4)記者:旅游要花很多錢的,你的錢是向父母要的嗎?
烏塔:不是,是我自己打工掙的。
(5)記者:你怎么掙的呢?
烏塔: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里陪兒童玩。
(6) 記者:一個小孩子獨自在外,你是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呢?
烏塔:我帶了鬧鐘控制自己的起居,還知道外出前把一大瓶礦泉水裝進背包。
3、總結:啊!你真了不起!知道自己安排生活,知道自己掙錢,知道怎么去游玩,知道自己照顧自己的安全,既能玩得開心,又不讓父母為你擔心。
4、提問:聊到這里,你覺得烏塔身上有什么品質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獨立生活的能力)
四、體會烏塔思想上的獨立
1、過渡語:我們都感覺到了烏塔在生活上的獨立精神,其實在她的身上還有另一種精神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這另一種精神到底是什么呢?我們還從課文中找一找。
文中有兩處寫到了作者與烏塔的爭論,看看我們能否從他們的爭論中體會點什么?
2、第一次爭論
(1)找出寫他們第一次爭論的內容。齊讀一遍。
(2)說說他們各持什么觀點?
(作者認為:中國的家長愛孩子,所以不放心讓孩子一個人出遠門。烏塔認為:我也是家里的寶貝,愛孩子為什么就不能讓他們出遠門?)
(3)你認為誰說得有道理?
(4)你也像烏塔學習,發表發表自己的觀點。你認為家長愛孩子,應該怎么愛?我們這樣說:愛孩子,就給(讓)他們¬¬¬¬
(5)總結:同學們說得真好,你們的回答讓我們知道了你們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3、第二次爭論
(1)找出寫他們第二次爭論的內容。齊讀一遍。
(2)說說他們這次爭論的話題是什么?兩人各持什么觀點?
(爭論的話題是:孩子的樂趣問題。作者認為中國的孩子有電視,有圖書,有游樂園,很快樂。烏塔認為:中國的孩子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肯定缺少樂趣,因為只有親自感受,才能體會它的美麗。)
(3)你認為誰說的有道理?你也來發表自己的見解。
我認為 的童年更有樂趣。
4、總結:兩次的爭論烏塔都發表了跟作者不同的見解,但是烏塔都說得更有道理。從中你發現了烏塔什么特點?
(很有主見)
五、拓展延伸
1、是啊!烏塔身上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那么我們是不是也要跟她一樣獨自一人去國外旅游呢?談談你的看法。
(我們學的是烏塔那種獨立自主的精神,在生活中多多鍛煉自己。并不一定要像她那樣一個人去旅游,畢竟這還是有一定危險的,而且我們還缺乏這方面的經驗。)
2、結束語:最后,我希望我們班的每個同學都在生活中把自己培養成一個獨立自主的人,不要養成依賴的心.而且做事說話要有自己的主見,敢于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
[板書設計]
烏塔
生活上 獨立自主
思想上 很有主見
烏塔課文
那天,我在羅馬下了車,冒著暑氣趕到市郊的青年旅館,找到自己的房間,推門一看,吃了一驚:正對門的地上放了一床席夢思,上面躺著一個發小姑娘,睡得正香。
我已經筋疲力盡了,于是匆匆洗漱完畢,也躺下了。
不知過了多久,“丁零丁零”的鬧鐘聲驚醒了我,睡眼朦朧地看看表,下午兩點半了。小姑娘已經起身,一邊收拾枕邊的小鬧鐘,一邊用結結巴巴的英語問我:“我要出去玩了,你呢?”我翻身起來:“我也要出去。”“你去哪里?”“梵蒂岡,你呢?”“我已經去過了,今天去市中心。”說話間,她已經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褲、白球鞋,從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礦泉水裝進背包,告訴我:“羅馬很熱,街小小攤賣的冰淇淋和水都很貴,你要到超級市場去買。”
晚上八點多,我疲倦地回到旅館。這時,小姑娘正愜意地趴在床墊上,一邊吃糖,一邊看一本厚厚的書。
她一見我,立即坐起來打招呼,問我玩得怎樣,又問我從哪里來,我說是中國人,現旅居德國。她一聽,高興得大叫:“我是德國人,住在漢堡。”她還告訴我她叫烏塔,在讀小學,已經14歲了.這次趁署假游歷歐洲。已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最后還要去希臘。我有點驚訝:“你一個人嗎?”“當然。”她很自信地答道。
一個14歲的孩子,獨自一人游歐洲,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決不會相信。我問烏塔:“你一人不怕危險嗎?你爸爸媽媽不擔心嗎?”
烏塔說,她在家里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遭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然后給家里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她還說,自己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這次旅行,閱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里陪小孩玩。然后,她問我,中國的孩子們是不是也這樣旅游。我一時語塞,想了一會兒才說:“在中國,像你們這樣年紀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很愛他們,會帶他們一起出去玩,但一般不放心讓他們一個人出遠門。”
烏塔對我這番解釋很不滿意,馬上反駁說:“我也是家里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很愛我,我們也經常茵旅行。不過我們的興趣不同,所以我們有時候一起出去玩,有時候單獨出去玩。愛孩子,為什么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我不明白。你的話不合邏輯。”
我只好笑著承認自己的理由不太充足。烏塔說:“中國的孩子們缺少很多樂趣吧?”我說:“中國有電視,有兒童圖書,有游樂園,孩子們很快樂。”但她還是堅持:“光從電視和書本認識世界總不完美。我從電視上經常看見意大利,但只有親自來到這里,它的美麗才深深感動了我。”
第二早晨,烏塔向我道別。說晚上要坐火車去波恩。她還認真的告訴我要繼續掙錢,以后去中國旅游。
四年級語文上冊:《烏塔》教學設計 篇4
《烏塔》這篇課文描述的是一位德國小女孩獨自一個人游歐洲的事。反映了外國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意識。反映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學生如何從文中體會感悟。學到知識,現就我教學這一課淺淡自我看法。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根據閱讀課文要求。學生應該是在教師指導下獲取知識,受到教育,如何設計這篇課文教學。應以此據,教學時我主要是以發表自我之見解作為這節課活動的中心,因此在教學中我以“這個德國小姑娘獨自一個人游行,應不應該?為什么”為題展開討論,讓學生發表自我見解。
1、討論前準備:
學生應預習并知道德國小姑娘是如何旅行歐洲。對于這一點一般的學生只要多加思考就不難理解。
2、展開討論:
要求結合實際。
⑴ 教師提示:
一個人外出旅行有哪些好處和壞處,從烏塔這樣獨自旅行是利還是弊多?
⑵ 學生展開討論后發言:
(從學生的發言中我們可發現。)
學生甲:獨自一個人外出旅行為助我們培養獨立自主能力。
學生乙:烏塔他能自己攢錢去旅行說明他很有計劃和經濟頭腦。
丙說:只要我們做好充分準備是可以一個人外出旅行的。
丁說:哪是外國小朋友才這樣做。我們的父親母親對于我們一個人出去玩都不放心,更不要說出國旅行。
也有許多同學說了許多不是,如不安全,被人騙了怎么辦等,就這些不足展開一步討論:即如何避免這些不足通過討論,同學們一致認為外出獨自旅行,利多弊少。
從學生討論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這樣的學習勝似教師的講解。其實討論的過程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是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感知,自我接受教育的過程,是學生明辨是非的過程。教學過程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四年級語文上冊:《烏塔》教學設計 篇5
一、學習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并能對課文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烏塔為了自己的目標勤奮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獨立自主的好品質。
二、前置學習
1、搜集、查閱中國以及世界歷史上獨立自主、有個性的名人的故事。
2、烏塔給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
三、課前三分鐘
四、學習探究
學習一:學會讀書
學習提示:把書讀正確、讀通順、讀熟練。
師生互動:學生讀書,教師評價、指導讀書。
學習二:學會識字
學習提示:借助拼音讀準6個生字字音,多讀幾遍。(個人讀,小組互讀。)
師生互動:學生讀生字并組詞,教師評價、指導讀書。
學習三: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學習提示:納文章主要內容。
學情展示:
質疑臺:
一個14歲的德國小姑娘,獨自一個游歐洲,這個小姑娘引起你的思考了嗎?你說說自己是(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看法)如何看待烏塔的?
探究一:理解文本
1、烏塔如何掌握游歷歐洲的路線。
2、烏塔都到過哪些地方?
師生互動:
1、小組交流會;
2、班級交流,師生對話;
3、朗讀展示,師生評價。
探究二:
學習提示:你覺得烏塔是個怎樣的孩子,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說說你的理由和見解。
探究三:你滿意父母這樣做嗎?也就是說你贊同中國父母謹慎小心的教育方式,還是贊同外國父母這種開放自由的教育方式?為什么?
五、自我檢測
一、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洗漱(sù shù) 愜(qiè xiá)意 號碼(mǎ ma)反駁(bóbò)
巡邏(nuó luó) 編輯(ji ji)
二、給句子換個說法。
例:她告訴我她叫烏塔,已經14歲了。 她告訴我“我叫烏塔,已經14歲了”
1、烏塔說,他在家里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
2、她說,自己用了三年時間準備這次旅行。
六、運用拓展
一、組織一場辯論賽:
正方觀點:小孩一個人出行安全。
反方觀點:小孩一個人出行不安全。
二、閱讀大看臺
有個漁人有著一流的捕魚技術,被人們尊稱為‘漁王’。然而‘漁王’年老的時候非常苦惱,因為他的三個兒子的漁技都很平庸。
于是個經常向人訴說心中的苦惱:“我真不明白,我捕魚的技術這么好,我的兒子們為什么這么差?我從他們懂事起就傳授捕魚技術給他們,從最基本的東西教起,告訴他們怎樣織網最容易捕捉到魚,怎樣劃船最不會驚動魚,怎樣下網最容易請魚入甕。他們長大了,我又教他們怎樣識潮汐,辨魚汛……凡是我長年辛辛苦苦總結出來的經驗,我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們,可他們的捕魚技術竟然趕不上技術比我差的漁民的兒子!”
一位路人聽了他的訴說后,問:“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們嗎?”“是的,為了讓他們得到一流的捕魚技術,我教得很仔細很耐心。”“他們一直跟隨著你嗎?”“是的,為了讓他們少走彎路,我一直讓他們跟著我學。”
路人說:“這樣說來,你的錯誤就很明顯了。你只傳授給了他們技術,卻沒傳授給他們教訓,對于才能來說,沒有教訓與沒有經驗一樣,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1、漁人的失誤是什么?
2、你認為這則故事僅僅是在批評漁王嗎?
四年級語文上冊:《烏塔》教學設計 篇6
學習目標:
1.認讀6個生字,理解“洗漱、愜意、反駁、邏輯、筋疲力盡、電話號碼”等詞語。
2.讀懂課文,學習烏塔自立自強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通過描寫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寫法。
學習重、難點:感悟通過描寫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寫法。
課前準備:師生一起觀察歐洲地圖,了解歐洲的城市。
教學過程:
一、看圖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歐洲地圖。
2.有一位14歲的小姑娘經過充分的準備和精心的籌劃,獨自一人游歷歐洲,這個小姑娘就是課文的主人公——烏塔。(板書課題)
二、學生自讀,自主感知:
1.各自輕聲讀課文。遇到生字拼讀一下括號里的拼音,遇到生詞可查字典、詞典。
2.賽讀生字詞:洗漱、愜意、電話號碼、反駁、邏輯、精疲力竭。
3.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4.四個同學組成小組;每個學生朗讀一遍課文,大家對出現的問題給以糾正;討論烏塔是一位什么樣的小姑娘。
三、精讀課文,深入體會
1.烏塔是一位具有獨立生活能力和自主意識的德國小姑娘。再讀課文,從課文的描寫中體會烏塔獨立生活的意識。
2.讀讀議議:
a、在初次見面的部分,哪些描寫可以看出烏塔做事有生活經驗,從容不迫?
b.在地圖上找出烏塔在歐洲游歷的地點,讀讀、議議烏塔為什么不怕危險?
c.填空了解中外文化背景的差異,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差異:
中外父母愛孩子的不同表達方式:中國父母是百般呵護,孩子一般沒有機會獨立鍛煉;外國父母是給孩子自由,放手讓孩子去鍛煉;
★中外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差異:中國孩子靠父母養活、資助;外國孩子靠自己打工,努力掙錢;
★認識世界的途徑不同:中國孩子不出家門;外國孩子走出家門;
★中外孩子處理事情的能力:中國孩子(父母包辦代替);外國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3、指導學生討論交流,結合上下文或生活實際發表自己的見解。
a.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這樣做好不好?為什么?
b可不可以像烏塔一樣單身外出旅游?
c你贊同中國父母謹慎小心的教育方式,還是贊同外國父母這種開放自由的教育方式?
D 我們能向烏塔學習什么?
四、了解主題,展開討論:
1.烏塔的哪些話或哪些做法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說說你的見解。
2.說說自己打算從哪件事做起,克服依賴思想,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五、練習強化:
1.把故事講給父母聽;和父母商量,先從哪些事做起克服依賴思想,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2.完成練習,強化任務的完成。
四年級語文上冊:《烏塔》教學設計 篇7
《烏塔》這篇略讀課文主要講述的是一位14歲的德國小姑娘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的事情。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在教學中,我給學生充分默讀和思考的時間,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了解課文寫了一些什么事,引導學生獨立讀懂課文,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學生比較容易歸納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我再引導學生針對這些內容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然后,我拋出問題:小學生獨自外出旅游好不好?這問題看似普通,其實引發了學生的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閱讀課文的見解,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學生的辯論,為領會內容提出認識做了準備。
我把持有兩種不同觀點的同學分成正反雙方,通過辯論來引導他們提高認識。學生們積極性相當高,我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學生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我對學生的'觀點作了總結:烏塔獨立自主等方面的品格值得大家學習,但是并不是鼓勵大家像烏塔一樣獨自外出旅游,畢竟安全是第一位的,我們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克服依賴思想,采用多種方法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
學生聽了,也頗有同感。這樣的教學設計,給了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和活動的機會,營造了一個自主、平等、合作的氛圍,因而,整個課堂充滿了生機,充滿了快樂,充分發掘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巧妙地引導學生自己去感悟、去發現,從而學習烏塔獨立自主的精神。
四年級語文上冊:《烏塔》教學設計 篇8
一、課前鋪墊
1、談話引導
同學們,老師在上兩周給你們介紹過很多中國歷史,里面啊,有著很多故事,同學們都聽得津津有味的。之后呢,我們馬上學習的第五單元,詳細地了解了中國更多的名勝古跡,大家還看到了頤和園的圖片,對吧?這些古跡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還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實在太有趣了。所以,我們班同學都知道老師特別喜歡旅游,對吧。因為那種旅游的感覺真是太愜意了,不僅如此,而且還給同學帶來很多照片看。可老師沒有去過國外,老師聽說歐洲諸國有很多很美的景色呢!真是令人向往啊!對了,同學們,前兩天老師讓你們回去搜集有關于歐洲國家的資料的。相信大家都搜集的差不多了吧!有哪位同學給我介紹一下,我們看看歐洲哪個國家最漂亮?
2、了解歐洲各國風土人情
A、檢查學生預習情況,指名學生介紹歐洲諸國風土人情、著名景區等等
B、師總結,重點簡介德國、法國、瑞士、奧地利、意大利、希臘(課件:歐洲地圖、各國概況)
C、怎么樣?同學們,這些國家真是太誘人了,老師好想去游覽啊,你們想不想去?哎呀,我爸爸媽媽什么時候才有空能帶我去呢?(生:老師你是大人,怎么還讓爸爸媽媽帶啊?)
D:哦,老師是大人不需要長輩陪同,而且一個人游歷也別有一番風味。那同學們,你們需要長輩帶著嗎?也像老師一樣一個人出去玩,感覺會怎么樣呢?回憶一下以前,同學們春游秋游都是老師帶著你們去的,去外地玩是爸爸媽媽帶著我們。有多少同學喜歡自己出去玩的呢?
3、小辯論賽引入新課
好吧!我們來做個小測試:有哪些同學喜歡和長輩出去的?請舉手。
有哪些同學喜歡一個人出去玩的?請舉手。
有關于這個問題我們來討論討論,順便開個小辯論比賽吧。看看哪種玩法更好呢?要給出你的理由吧!
反方:“和長輩出去,不會迷路,小孩一個人出去玩會迷路的,而且還會遇到壞人。”
正方:“我們可以帶著地圖出門,還可以問警察叔叔”(生自由爭辯)
既然不分上下,大家來看看德國小姑娘烏塔是怎么做的吧!今天,我們來學習27課烏塔。學完之后,告訴老師你對烏塔的這種行動有什么看法和見解呢?
二、初讀課文,。
1、生讀后感交流:“烏塔真聰明!”
“烏塔真棒!”
“烏塔膽子真大!”
2、師引導:年僅14歲的小姑娘烏塔居然去了那么多國家,而且還是……(生:一個人去的)是啊!烏塔膽子真是夠大的,但是烏塔是不是真的膽子大的天不怕地不怕呢?是不是莽撞的出去冒險呢?(生:不是)那她旅行之前都干什么了?(生:作了準備)
3、生小組討論“烏塔準備的事項”,找到后,讀一讀,指名回答
4、師整理
板書:
作好游覽的日程和路線安排自理能力強
獨自一人游歐洲查當地的警察局電話號碼經驗豐富
(膽大心細)用三年的時間看書搜集資料、打工賺旅游費用好學獨立
給家里打電話或寄明信片報平安心細
三、分析課文,看出問題,教師概括
1、小烏塔真是不錯,連老師都很佩服她呢!課文中不僅寫了烏塔的經歷,也談到了中國孩子的生活,你能把它找出來嗎?讀一讀,體會體會。在感觸深的句子、段落旁邊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2、生談感受:“老師,我覺得好像在說我似的。”
“老師,我們就沒有烏塔那么優秀,我們要像烏塔學習!”
“老師,我們也要一個人出去體會體會。”
四、課堂延伸
1、老師這有一份真實的調查報告,我們再看看我們和其他國家的孩子之間的差距在哪?中日夏令營的較量
在內蒙大草原上,日本和中國的孩子一起參加了一個五十公里的遠征夏令營,日本的孩子背著大背包走在前面,沒有一個孩子喊苦;相反中國的小孩盡檢好玩的玩具,糖果等等放背包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全跟著,很多中國孩子因為背包帶子斷了,理所當然地丟到了隨團的車子里了。中國的孩子發燒了,爸爸二話沒說開著車子把孩子接走了;相反一個日本的孩子也發燒了,他的爺爺開著車也來看他了,但是只問了孩子:“孩子,你還能堅持嗎?”日本孩子說:“我能,我決不當逃兵!”爺爺馬上開著車走了!日本的孩子走在前面,到了宿營的地方就拿出干糧,食品開始煮飯,煮好了之后恭恭敬敬先端給老師吃;而中國的孩子到了那就拿起日本孩子煮的飯不客氣地吃起來……
夏令營結束的時候,日本的五十個孩子由日本領隊帶領下,爬上了山頭,領隊問:”草原美不美?”孩子們大吼:”美!“
領隊:”中國大不大?“
孩子們大吼:”大!!“
領隊:“以后還來不來?”
孩子們:“來!!!”吼聲仿佛還在回蕩!
2、同學們,知道我們的差距在哪嗎?我們要從小培養自己的能力和習慣,自己會做得事情自己做,學會獨立生活、自立自強。向烏塔學習、向日本孩子學習,成為祖國的驕傲!
3、作業:本課到這里即將結束了,同學們一定有很多感想吧!回去之后把你的感想寫下來吧!也可以寫寫你想對烏塔說的話,或是對日本小朋友說的話!也可以寫寫想對中國小朋友說的話!
本課既增長了同學們的見識,又對學生們進行了思想上的教育,讓學生認識到自己身上的不足。
教學目的:學會搜集和查閱中外各國風土人情的資料。
通過朗讀,感受烏塔的性格特點。
通過適當的小辯論比賽,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通過學習課文增強學生獨立生活,自強自立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根據課文展開的小辯論比賽,讓學生從中探討:年僅14歲的烏塔為什么能獨自一人游歐洲,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對中外兒童的行為作出正確的分析和比較。
四年級語文上冊:《烏塔》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 能認讀本課生字詞,理解不懂的詞語,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自立,學會自立。
3. 培養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解決成長中獨立實踐的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著重探討:年僅14 歲的烏塔為什么能獨自一人游歐洲,你對此事有何看法和見解?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①收集獨立實踐中失敗的相關資料;②教學課件。
學生準備:①回憶,整理自己獨立實踐中成功與失敗的資料;②字典。
教學過程:
一、欣賞激趣,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我們先來欣賞一組美麗的美景畫面。(課件顯示:歐洲美麗風光。)
師:欣賞了畫面,你們想說什么?(生:風光美麗,我真希望自己能到那里去游玩。)
師:要是讓你們自己一個人去游玩,喜歡嗎?為什么?(生:喜歡。我想怎么玩就可以怎么玩。不喜歡。要是出了意外就不好辦?)
師:這是值得我們研究的問題。一位德國14 歲的小姑娘卻獨自一人游歷了這些美麗地方。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一下,她是怎么獨自游歷的。相信大家一定會從中得到啟迪的!(教師板書課題,學生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習字知文
師:這是帶“*” 的課文,跟前面的幾篇課文有什么區別呢?(生:這是一篇略讀課文。) 我們應該怎樣學習這篇課文呢?(生:①利用工具書自學生字詞;②認真讀課文,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③文章的重點部分要詳讀,做批注,寫上自己的體會。)
師:看來,同學們有一定的自學能力。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課件出示自讀要求:1. 自由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讀準字詞,然后同桌互讀;2. 認真讀課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標記,然后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3. 在文章的重點部分多讀幾遍,并寫下自己的讀書體會。) 大家開始讀書。
師:(課件顯示詞語:筋疲力盡、匆匆、洗漱、蒙眬、疲倦、愜意、號碼、語塞、反駁、邏輯) 誰來讀讀?(先指名學生讀,再“ 開火車”讀,然后 齊讀。)
師:不錯!你們明白這些詞的意思嗎?(生:①我不明白“語塞”這個詞。②我不理解“邏輯”這個詞。)
師:不懂的怎么辦呢?請同學們快快在課文中找到它們的位置,讀一讀,想一想。找到弄懂,可以舉手說說你的理解。(生:我找到了“語塞”這個詞,它在“我一時語塞,想了一會兒,才說……”這句話中。讀了這句話,聯系前面的課文,烏塔問“中國的孩子也像她這樣旅游嗎”,我一時語塞,就是我一時不知道該怎樣回答烏塔的問題。)
師:你會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這是一種好辦法!
生:我找到了“邏輯”。(課件顯示有關語句,學生讀語句) 我覺得不合邏輯, 就是不合道理,不合常規。
師:了不起,能用換詞法理解詞意,你真聰明!看來,只要我們認真細心地讀書,就會有所收獲。
師:誰來說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生: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14 歲的德國小姑娘烏塔獨自一人順利游歐洲的事。板書:獨自游歐洲)
師:同學們真會讀書!課文哪些自然段最能體現烏塔順利 旅行的?(生:①課文的7 ~9 自然段。②具體寫烏塔游玩的部分,以及中國父母是怎樣對待孩子游玩的這兩部分內容。)
三、細讀課文,感悟內蘊
1. 品讀語句,體味妙招
師:請同學們,認認真真的讀讀課文第7 ~9 自然段。把烏塔能順利的獨自旅行的有關句子畫出來,想一想,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讀文,畫句,寫感受。)
師:誰來說說,你找到了哪些語句。(學生說出相關的語句。)
師:(課件顯示:她在家里就設計了路線和日程,) 誰來讀讀這個句子?你體會到了什么?(生:有計劃,工作才能有條理。有計劃,目標才明確,做事才能有條不紊。)
師:同學們真會讀書。目標明確了,工作才能有序開展。(板書:設計——路線 日程。)
師:(課件顯示: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 誰來讀讀這個句子?你體會到了什么?(生:有備無患。有困難才能得到救援。)
師:是啊,不怕一萬,只怕萬一。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多么聰明的烏塔呀!(板書: 查詢——電話號碼。)
師:(課件顯示: 給家里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 ) 烏塔為什么要這樣做?(生:向家里報個信,避免父母的牽掛。)
師:多么懂事的烏塔呀!(板書:撥 寄 ——報個平安。)
師:(課件顯示: 自己用三年的時間準備旅行,閱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 ) 烏塔為什么要這么做呢?(生:①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尊重他人的風俗習慣,避免給自己帶來麻煩;②了解景點特色,游得更快樂;③可以豐富自己的見識。)
師:是的,各地的人情世故不一樣。比如,有的中國游客到歐洲旅行,大聲喧嘩,引來了人們奇異的眼光。烏塔這樣做有利于旅行。(板書: 閱讀——有利旅行。)
師:(課件顯示: 自己打工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助餐館或超級市場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里陪小孩玩。 ) 這又是為什么呢?(生: 自己打工掙旅費,既減輕了父母的負擔,又能鍛煉自己的實際生活能力。)
師:多么乖巧能干的烏塔呀!(板書:掙錢——減輕 鍛煉)
師:同學們,再讀讀這個語段吧。(學生讀語段。) 你們敬佩烏塔了吧!你們能根據課文的內容,來贊贊她嗎?(學生的贊揚要具體化。)
師:考慮周到,準備充分,所以烏塔才能順利游歐洲。再讀課文第七自然段。
2. 聯系實際,得到啟迪
師::同學們,你們有游玩或者做事,成功或失敗的事例嗎?先同桌交流一下。誰來說說?(課前,學生要收集資料。學生的講述要作文化。)
生1 :我學會了炒菜。我找來幾個土豆, 放在水里洗干凈后去掉皮,把土豆切成絲, 裝在一個大碗里,又切了些蔥。在媽媽的指導下, 我把鍋放在煤氣灶上,打開開關,倒了些油。油熱了,我把事先準備好的土豆絲倒入鍋里,只聽得“磁”的一聲響,鍋里變成了土豆絲的天堂。我拿起鏟子,把土豆絲翻炒了幾下,土豆絲漸漸變成了金黃色,我急忙倒入配料——鹽、酒、蔥。過了一會兒, 一股香氣撲鼻而來,“好香啊!”我說著,把燒好的土豆絲盛到碗里,放在餐桌上。
生2 :一中的游泳池曾經有個小孩溺水身亡。我想這個小孩,可能是沒有注意自己的游泳能力,可能沒有做好熱身運動,所以導致悲劇的發生。
生3 :我學會了洗碗。 我 先把碗浸在水中,接著把洗潔精、抹布、鐵絲網等準備齊全,然后系上圍裙,最后卷起袖子。我使勁搓著、洗著,一遍,兩遍……我終于把碗洗干凈了。
師:有沒有考慮不周到,準備不充分而釀成事故的事例呢? 老師這里有一些資料(課件顯示:沒有做好充分準備而釀成事故的資料) ,請大家看看——
1. 20__ 年11 月8 日,一完小三年級學生李某午飯后來到學校教學樓三樓走廊上玩耍,他右腳跨在走廊的欄桿上,不慎失手墜落至一樓,頭部嚴重受傷,經搶救無效死亡。
2.7 月6 日,兩名小孩私自在德化南埕塔兜村一帶溪里游玩,不慎落水身亡。據了解,兩男孩是晉江人,16 歲,7 月5 日從晉江到德化看望母親。7 月6 日8 :00 左右隨母親一行6 人騎摩托車到德化南埕塔兜村一帶溪里游玩,兩名小孩私自找來村民打漁的竹排玩水,不慎落水。8 :28 分,南埕鎮政府接報后,立即組織衛生院醫務人員、派出所干警和會水性人員到現場搜救;縣政府總值班室接到報告后,立即向有關領導匯報,縣掛鉤鄉鎮領導帶領衛生、公安、醫院等部門負責人即刻趕赴現場指導搶救。經過極力搜救,兩位溺水男孩分別于9 :05 分和9 :45 分被打撈上來,經醫護人員現場診斷,確認其已無生命跡象。
3. 20__ 年06 月12 日,河南省 蒼臺鎮中心小學老師郭某,帶領三十多名三年級學生到唐河邊( 蒼臺鎮西約一公里) 游玩,數名學生不慎相繼落入水中。事發后,郭某當即跳入水中進行搶救,岸上的孩子則不停的呼救。聽到叫喊聲的附近村民紛紛趕來加入救人的行列。隨后,當地政府組織的救援人員也紛紛趕到現場。經過緊急救援,多名學生成功獲救,其中四名學生則不幸沉入水中。老師郭某也在搶救上來兩名學生后,終因體力不支沉入水中身亡。
3. 繼續品讀,深化啟迪
師:同學們,多么觸目驚心的事例啊!你們有什么想說的嗎?(生:1. 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注意安全。2. 只有充分的準備,才能成功每一件事。)
師:是不是因為安全的問題,我們就不去實踐,而做溫室里的小苗苗呢?(生:不是。)
師: 我們來看看烏塔是怎么說的?(課件出示: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 一起來讀讀這個句子。(學生讀句。)
師: 同學們知道烏塔的話的意思嗎?(生:1. 從電視和書本中得到的知識是有限的,是不全面的。2. 我們只有自己去實踐,去探究,才能得到豐富的知識。)
師:同學們,讀了烏塔的話,想到了哪些名人名言呢?
(1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
(2 )不經風雨,哪見彩虹。
(3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4 )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5 )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
(6 )成功=艱苦勞動+正確方法+少說空話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相信今后大家也會像烏塔一樣,在實際生活中鍛煉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成為一個自立自強的人!
師:同學們,再來讀讀這些名言吧。(讀完下課。)
四、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老師向大家推薦幾篇文章:《勇敢獨立的好少年》。希望同學們找來讀讀。
四年級語文上冊:《烏塔》教學設計 篇10
《烏塔》一課,講述的是德國一位14歲的小姑娘,烏塔獨自一人漫游歐洲的事。全文敘述的事情是具體清楚,揭示的主題耐人尋味。根據教材編排和訓練重點,本單元著重進行“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的訓練,在教學《白楊》、《桃花心木》兩篇精讀課文的基礎上,作為一篇略讀課文,可以讓學生自讀、自悟。對此,確定本課的學習目標為:(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國外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的精神,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2)通讀全文,通過辯論的形式,提出自己閱讀的見解,提高認識。
教學思路
一、自讀課文,引發思考
對于略讀課文,我們向來強調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同時承擔起進行單元組訓練的任務。因此,首先必須讓學生充分的閱讀課文,總體理解課文內容。這一過程是學生自由的讀書,讀前提出要求,使學生帶著明確的目的閱讀。具體的要求是:(1)認真讀原文,把原文讀通順,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難的地方再多讀幾遍,并嘗試著自己解決。(2)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理清課文的條理。自讀課文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為進一步深入探究學習打好基礎。
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學生比較容易歸納出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時,教師可以拋出問題:讓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獨自出行,好不好?這問題看似普通,其實引發了學生的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閱讀課文的見解,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學生的辯論,為領會內容提出認識做了準備。
二、組織辯論,引導探究
學生的思想中存在著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一是小孩子獨自出行,不好;一是小孩子獨自出行,很好。對于這兩種觀點,教師不要急于做出結論,可以要求學生再次認真閱讀課文,到文中找出根據來說明自己的觀點,大膽發言,說出看法。
此時,教師就可以組織一場辯論會,把持有兩種不同觀點的同學分成正反雙方,通過辯論來引導他們提高認識。結果,正方觀點鮮明簡練,認為獨自出行能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精神,增長見識;反方則擔心獨自出行的安全、經濟負擔等問題。當雙方爭執不下,教師應注意把握語文學科的特點,要引導辯論的雙方從課文中找出依據反駁對方。正方的同學找出的重點語句,足以解決反方同學的擔心,請看:
(1)反方觀點:“小孩一個人出行多不安全啊!”正方反駁:“烏塔說她在家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個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然后給家里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
(2)反方觀點:“一個人外出漫游,不是要花很多錢的嗎》小學生沒有經濟收入,不必急著外出。”正方反駁:烏塔“因為年齡小,可以享受優惠,買一張全歐洲旅行聯票,不到400馬克。”再說,還可以勤工儉學,烏塔“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市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里陪兒童玩。”
(3)反方觀點:“小孩子一個人外出,沒有大人指導,會增長見識嗎?”正方反駁:“烏塔為這次旅行準備了整整三年,讀了很多有關國家的書籍”,烏塔“拿出一摞書,全是歐洲各國的旅行指南”,“對照看著,就像老師帶我玩一樣。”
經過一番辯論,原先持反方觀點的同學會發現,原來自己的擔心全是多余的,烏塔已經用自己的親生經歷告訴了我們,小孩子獨自出行不再是遙遠的夢。在這里,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辯論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發表閱讀見解的過程,當然,學生所發表的見解也并非孤立的隨意的說。而是密切聯系課文,探究課文的過程,不僅深入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扎實訓練了本單元的知識點,形式新穎活潑,探討有實效。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必須要樹立明確的觀念,要學生學習烏塔的獨立自主的精神,教師必須從引導學生學習本課做起,從大膽發表獨立的見解入手。對于學生的不同意見,教師應充分肯定,只要能說出自己的見解,都予以鼓勵贊揚,這既有利于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又有利于保護學生發言的積極性,養成勇于發表獨立見解的習慣。
三、總結提升,提高認識
激烈的辯論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但這辯論也需要老師的指導。總結全文時,著重點撥說的兩段話:(1)愛孩子,為什么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2)只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
在總結提升時,需要注意的是,鑒于中國和德國國情的不同,不必要求學生一定要像烏塔一樣獨自外出,而應該首先克服思想上的惰性,然后嘗試著去逐步提高生活能力。當你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和能力,外出旅行也不再是困難的事了。
四、安排活動,課外延伸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可以說,《烏塔》一課的主旨和《語文課程標準》的提法是相吻合的。對此,我們不妨課外組織“讓孩子獨自出行-----學烏塔、家鄉尋春記”的活動,活動的范圍先確定在“家鄉”這一小范圍,可以聘請家長、老師同時參加,以小組的形式,嘗試自行設計外出路線,自行安排外出設備,自行準備外出經費,設身處地的體驗烏塔的感受。活動結束,召開一次座談會,總結活動的心得,并指導完成一次實踐性習作。
四年級語文上冊:《烏塔》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內容:人教版第十冊第七課
學生視角:
一個十四歲的德國小姑娘,獨自一人游歐洲,這對沒出過遠門的中國小朋友來說,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基于這種想法,學生必會以獨特的思維,以贊揚或批評的態度來閱讀這篇課文。
教師思考:
任何事情都要辯論地看,尤其是這篇課文所反映的思想內容,它會引起不同類型的人的思想碰撞,所以要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問題,肯定好的一面,并非刻意地去模仿學習烏塔的做法。
這是一篇獨立閱讀文章,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學生走上自學之舟,讓學生自己學習,自己提出問題,自行商討解決,并組織學生起來搞一些辯論活動。
信息資料:
1、搜集、查閱中國以及世界歷史上獨立自主、有個性的名人的故事。
2、查閱有關歐洲各國的風土人情。
教學要求:
1、通過對烏塔獨自旅行的故事的了解,學習烏塔為了自己的目標勤奮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獨立自主的好品質。
2、讀文章要有自己的見解,有個人的想法。
3、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流程:
一、導入
(用簡短的內容導入 課文,引發學生的回憶,激發學生的興趣)
自學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標記。
(學生讀課文,教師巡視)
2、結合課文內容談一談你是如何看待烏塔的?烏塔身上具有什么性格特點?
(直入主題,引起學生思考,討論,并讓學生把自己體會到的烏塔的性格特點板書到黑板上,這對學生是一種肯定,一種鍛煉。)
生活經驗豐富
熱情、活潑
有愛心
膽大心細
有主見
……
3、同學們介紹異國風土人情。
(學生在課后已經做了充分的預習,搜集到了大量資料,還自己動手制作了課件,讓學生到講臺前演示給同學們看,可以使學生有一種成就感,藉此進一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二、激情
1、一個外國小女孩可以獨自一人游歐洲,而對我們中國小學生來說,這卻是一件不敢想的事。烏塔和中國小學生不同在哪里,造成這種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是我們國家的教育教學方法不夠科學嗎?現在,同學們自愿結組,贊同我們教育教學方法的在一組,不贊同的在一組,大家進行辯論。
(自主合作,主動探究,相信這樣的學習方法學生會非常愛學,更會積極地討論。鼓勵同學們讀書要有獨特的見解,同時,教師要特別說明“每一種認識都是金子”的道理,不脫離書中的語言,不脫離生活實際,對學生認真地讀書,認真地思考有一個界定。)
2、展開辯論
(在這里,教師要給予充分的時間,更要參與到同學們的辯論中去,成為其中的一員。教師也要有獨特的見解,這是對學生最好的支持。)
3、一分鐘演講,談談我們該如何鍛煉自己的獨立自主的能力。
(深入研究課文內容,擴大學生學習和思維的空間。同時,學生廣泛地查詢資料,學習知識,流利地表達,這樣,不僅涉入了知識,又鍛煉了語言表達的能力。)
三、布置實踐作業
題目:《從烏塔看中外小學生的不同》
要求: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分析中小學生在計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家庭責任感等方面的不同,并簡單分析造成這種不同的原因,也可列成表格,和小組同學之間互相交流。
板書設計 :
烏 塔
我看烏塔:熱情、活潑、有主見、獨立、膽大心細
自立自強
正確認識
[評析]:(水庫小學 曾芷燕)
陳曉錄老師執教的《烏塔》是一堂“自主式”展示課,該課成功地體現了課堂教學以學為主體的精神,把學習的主動權、選擇權還給了學生,使學生真正做了學習的主人。具體體現在:
1、拓寬渠道,內外勾通。陳老師將語文教學置身于廣闊的社會生活中,引導學生從語文教學的“小課堂”走向社會生活的“大天地”,廣開語文信息之源,變以往的“教材成為學生的世界”為“讓世界成為學生的教材”。如:課前發動學生通過翻閱課外書,網上查找,請教家長等多種渠道,收集有關論文等。小主人翁“烏塔”所到過的歐洲各大城市的風貌,并制成課件,使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有語文。
2、創設情境,身心愉快,其樂融融。教學中,陳老師設計了正,反兩方辯論的形式,突破了理解中的困難,增強協作意識,學生學得輕松,又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提高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加強了對課文的理解,又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
3、重視知識能力的遷移。如陳老師在引導學生用多種形式理解語文知識的基礎上,還進行了思想教育和情感陶冶,達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并要學生回家把自己對“烏塔”的見解寫在日記上。
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學生處于入景,入情,情景交融之中,想像馳騁,學得愉快,氣氛活躍,學生的潛能得到開發。
四年級語文上冊:《烏塔》教學設計 篇12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這篇課文寫的是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的故事,表現了這個少年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對生活的熱愛。
文章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先寫“我”在羅馬的一個旅館里結識了德國小姑娘烏塔,寫她“睡得正香”以及起身后收拾好行裝、外出游覽;接著寫晚上回到旅館后“我”和烏塔的談話,主要談的是烏塔這次旅游的行程之長、安排之細、準備之久,以及她要在親身經歷中認識世界的想法;最后寫烏塔與“我”道別,繼續她未完的旅程。
課文主要通過以下幾種寫作方法來突出烏塔鮮明的性格特點。(1)在描寫中展現性格特點。語言描寫集中在第8、9自然段里,這些語言表現了烏塔對事物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體現了她在思想上的獨立。文中的一些細節描寫也很有特點。這個14歲的女孩雖然獨自在異國他鄉,但是能在旅館里“睡得正香”,她能自己安排一天的活動,自己收拾東西,按時外出游覽,從這些描寫中可以看出烏塔做事很有經驗、從容不迫。(2)在對比中突出人物性格特點。一是和作者對比。作者寫了自己在青年旅館里“筋疲力盡”“匆匆洗漱”“疲倦地回到旅館”,而烏塔卻可以在旅館里“愜意地趴在床墊上,一邊吃糖,一邊看一本厚厚的書”。二是和中國孩子對比。文中寫了中國孩子的生活,有電視,有兒童圖書,有游樂園,但父母一般不放心讓他們一個人出遠門;而烏塔卻在14歲的年齡獨自一人游歐洲。在這樣的對比中突出了烏塔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國家兒童的成長經歷,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二是培養學生閱讀有自己的見解,并愿意與大家交流閱讀感受。
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從課文的敘述和描寫中了解人物特點,并在閱讀后與同學交流自己的見解。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烏塔對我這番解釋很不滿意,馬上反駁說:“我也是家里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很愛我。不過我們興趣不同,所以我們有時候一起出去玩,有時候單獨出去玩。愛孩子,為什么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我不明白。你的話不合邏輯。”
“反駁”是指說出自己的理由,來否定別人跟自己不同的看法。“邏輯”是指事物客觀的規律性。這段話的意思是說,烏塔認為愛孩子和不讓孩子單獨出門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烏塔先是舉出自己生活中的實例,說明在長輩愛孩子的情況下孩子可以單獨出門,然后說她不同意中國家庭管理孩子的做法,認為作者的解釋是不合邏輯的。烏塔的話不多,但是邏輯嚴謹、條理清晰、觀點鮮明,特別是她只有14歲就能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理性的思考,并能切中要害,這充分體現出,烏塔在生活上獨立的基礎是她在思想上和精神上的獨立。
(2)對詞語的理解。
愜意:這里是很滿意、很舒服的意思。
語塞:指不知怎樣回答對方的問題。
二、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
3能對文中的人和事進行評價,增強獨立生活、自強自立的意識。
三、教學建議
1課前師生可以一起觀察歐洲地圖,了解歐洲的主要國家、著名城市,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2本課的教學,教師應側重指導學生在自讀自悟中讀懂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就課文的內容提出自己關心的問題,并組織學生進行交流。
首先,可以要求學生自由閱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自學課文中的生字和新詞,再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了解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然后,引導學生感受人物的性格特點,突破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引導學生思考:課文中哪些內容反映了烏塔在生活上的獨立?一邊讀一邊找出相應的句段,并在空白處寫下自己的理解,然后再進行交流,并引導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烏塔這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可以通過讀好烏塔的語言來體會人物的特點。
在學生讀懂課文之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就學習課文時產生的問題和想法談談自己的見解。可以把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從中確定一兩個大家關心的問題作為基本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確定的基本問題要抓住自立精神這一中心,如:烏塔的說法和做法好不好?我們能向烏塔學習什么?我們可以怎么做?在討論中,教師應提醒學生,向烏塔學習并不是要模仿她獨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賴思想,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
3課后,可以聯系本組語文園地中的習作要求,讓學生寫一寫“從《烏塔》想到的”;還可以讓學生把課文內容和課上討論的情況講給父母聽,聽聽父母的意見。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還可以指導他們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在適當的時候排練演出。
● 重點生字
漱:shù
含水蕩洗口腔:漱口。洗漱。盥漱(洗手或漱口)。
筆畫數:14;部首:氵;
筆順編號:44112512343534
造句:飯后漱口是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
薩:(薩)sà
〔菩薩〕見“〔薩滿〕跳神作法的男巫。姓。菩”。
筆畫數:11;部首:艸;
筆順編號:12252414313
造句:菩薩是勞動人民心中善良慈悲的象征。
臘:(臘)xī
干肉:“噬臘肉,遇毒。”晾干:“燃得而臘之以為餌。”皮膚皴皺。
筆畫數:12;部首:月;
筆順編號:351112212511
造句:北方的臘月大雪紛飛。
邏:(邏)luó
巡察:巡邏。邏吏(巡邏官)。邏騎。邏卒。遮攔:“蛛蝥結網工遮邏”。
筆畫數:11;部首:辶;
筆順編號:25221354454
造句:附近小區每到深夜都有巡警在巡邏。
輯:(輯)jí
聚集,特指聚集材料編書:輯錄。輯要。輯逸。編輯。纂輯。聚集很多材料而成的書刊:叢書第一輯。和,和睦:輯睦。斂,拖著不便脫落。古同“緝”,連綴。古代稱協調駕車的眾馬。
筆畫數:13;部首:車;
筆順編號:1521251122111
造句:小雪的媽媽是出版社的編輯。
● 重點詞語
愜意:這里是很滿意、很舒服的意思。
語塞:指不知怎樣回答對方的問題。
● 學習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
3能對文中的人和事進行評價,增強獨立生活、自強自立的意識。
4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國家兒童的成長經歷,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二是培養學生閱讀有自己的見解,并愿意與大家交流閱讀感受。
● 課文重點
這篇課文寫的是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的故事,表現了這個少年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對生活的熱愛。
文章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先寫“我”在羅馬的一個旅館里結識了德國小姑娘烏塔,寫她“睡得正香”以及起身后收拾好行裝、外出游覽;接著寫晚上回到旅館后“我”和烏塔的談話,主要談的是烏塔這次旅游的行程之長、安排之細、準備之久,以及她要在親身經歷中認識世界的想法;最后寫烏塔與“我”道別,繼續她未完的旅程。
課文主要通過以下幾種寫作方法來突出烏塔鮮明的性格特點。(1)在描寫中展現性格特點。語言描寫集中在第8、9自然段里,這些語言表現了烏塔對事物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體現了她在思想上的獨立。文中的一些細節描寫也很有特點。這個14歲的女孩雖然獨自在異國他鄉,但是能在旅館里“睡得正香”,她能自己安排一天的活動,自己收拾東西,按時外出游覽,從這些描寫中可以看出烏塔做事很有經驗、從容不迫。(2)在對比中突出人物性格特點。一是和作者對比。作者寫了自己在青年旅館里“筋疲力盡”“匆匆洗漱”“疲倦地回到旅館”,而烏塔卻可以在旅館里“愜意地趴在床墊上,一邊吃糖,一邊看一本厚厚的書”。二是和中國孩子對比。文中寫了中國孩子的生活,有電視,有兒童圖書,有游樂園,但父母一般不放心讓他們一個人出遠門;而烏塔卻在14歲的年齡獨自一人游歐洲。在這樣的對比中突出了烏塔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
● 相關知識
《烏塔》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二組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的事情,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先寫初逢烏塔,是在羅馬的旅館里,主要寫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裝,準備按計劃繼續游覽;接著寫晚上回到旅館后“我”和烏塔的談話,主要寫了烏塔的這次旅游的行程之長,安排之周,準備之久,以及獨立生活的意識;最后寫烏塔和“我”道別,繼續她未完的旅程。
四年級語文上冊:《烏塔》教學設計 篇13
學習目標:
1、認識六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
3、能對文中的人物進行評價,增強獨立生活、自強自立的意識。
學習重、難點:年僅14歲的烏塔為什么能獨自一人游歐洲,你對此事有何看法和見解?
預習任務:
1、把課文讀懂,讀準字音。理解“愜意、反駁、語塞”的意思。
2、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烏塔這樣做好不好?
3、查找歐洲地圖。
自主、合作、探究:
1、根據閱讀提示,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3、烏塔旅游了哪些地方?還準備去哪兒旅游?(結合地圖)
4、領悟烏塔的獨立生活能力。
a畫出烏塔為了出國旅游,她做了哪些準備工作的句子。
b假如是我們,我們敢獨自一人出國去旅游嗎?為什么?
填空了解中外文化背景的差異,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差異:
中外父母愛孩子的不同表達方式:中國父母是百般呵護,孩子一般沒有機會獨立鍛煉;外國父母是給孩子自由,放手讓孩子去鍛煉;
★中外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差異:中國孩子靠父母養活、資助;外國孩子靠自己打工,努力掙錢;
★認識世界的途徑不同:中國孩子不出家門;外國孩子走出家門;
★中外孩子處理事情的能力:中國孩子(父母包辦代替);外國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5、指導學生討論交流,結合上下文或生活實際發表自己的見解。
a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這樣做好不好?為什么?
b可不可以像烏塔一樣單身外出旅游?
c你贊同中國父母謹慎小心的教育方式,還是贊同外國父母這種開放自由的教育方式?為什么?
d們能向烏塔學習什么?
6、布置實踐作業:
1、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聽聽他們的意見。
2、小練筆:“從《烏塔》想到的”。
四年級語文上冊:《烏塔》教學設計 篇14
學習目標:
1、認識“漱、愜”6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
3、能對文中的人和事進行評價,增強獨立生活、自強自立的意識。
學習重點:從課文的敘述和描寫中了解人物的特點。
學習難點:能對文中的人和事進行評價,增強獨立生活、自強自立的意識。
閱讀鏈接:課前師生可以一起觀察歐洲地圖,了解歐洲的主要國家、著名城市,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學習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都喜歡旅游吧?那么在旅游的時候,你是選擇一個人外出,還是希望和爸爸媽媽一起呢?
二、初讀課文,我要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1、手拉手
jí bó luó mǎ qiè shù
邏 駁 輯 愜 漱 碼
2、根據下面的句子,填上合適的詞語。
(1)指很滿意、很舒服的意思。 ( )
(2)由于激動、氣憤或理虧等原因而一時說不出話。 ( )
(3)只說出自己的理由,來否定別人跟自己不同的看法。 ( )
(4)形容非常疲勞,一點兒力氣也沒有了。 ( )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交流中感悟。
14歲的烏塔獨自一個人游歐洲,我想與大家交流一下看法。
(1)烏塔如何掌握游歐洲的路線的?
(2)烏塔去過哪些地方?
(3)你對烏塔獨自游歐洲有什么看法?
(4)你對自己的父母教育孩子有什么看法?
三 、按照課文內容填空
請用一段話對課文進行概括,在你的眼里無他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四、課后餐
出一期以《自立》為主題的手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