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菜園教學設計(通用16篇)
父親的菜園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自學課文,認識本課6個生字,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課文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感悟,體味鄉村風情和父親堅毅淳樸之美。
3.落實本單元“讀寫例話”訓練重點,在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描寫父親言行的詞句,從中體會父親堅韌的品質和對土地的熱愛,學會從內容體會思想。
教材分析:
句段賞析
1.“然而,山坡上那薄薄的一層泥土被大雨沖了個一干二凈,露出大塊大塊猙獰的巖石來”。
析:然而,表示轉折;“薄薄的一層”,極言少;“一干二凈”就是干干凈凈的意思;“大塊大塊”,多而大的意思;“猙獰”,指石頭面目兇惡。這句話是說,父親辛辛苦苦開墾出的三四分黃土地被無情的暴雨破壞了,非常可惜。
2.遠遠望去,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
析:這句話是說父親的菜園不僅開墾了出來,而且長勢很好。作者運用了比喻,把“菜園”比作“碧綠的翡翠”。生動形象,能引發人的想像,同時與荒涼的山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可見,這其中包含著父親的多少艱辛啊。
3.在父親的精心伺候下,原本貧瘠的死黃土,變得黑亮,鋤頭挖下去,還能翻出蚯蚓來呢。
析:這句話中的“伺候”一詞指為使土地變肥沃而作出的辛勤努力;“貧瘠”指土地不肥,不適合生長植物。“黑亮”指土地的顏色由黃變黑,說明肥力增加了,因為土質由貧變肥,所以引來蚯蚓安家。總的來說,是說明在父親辛勤的努力下,由于采用了有助于肥力的措施,使土地變肥沃了。
寫作特點
1.文章條理清楚,有真情實感。如“我們的心情都不大舒暢,沒有了新鮮的蔬菜,對一個普通的農家來說,就像嬰兒斷了奶。”
2.文章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如“父親說:‘我們不能光顧眼前。……這一季豌豆就用來肥土吧”。語言樸實,突出了人物的特點。
3.作者在文中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語言形象生動。如“……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再如:“山坡上那薄薄的一層泥土被大雨沖了個一干二凈,露出大塊大塊猙獰的巖石來。”使人讀后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心思想
本文通過寫父親辛勤開墾菜園,精心照料菜園,收獲了很多新鮮蔬菜的事。贊揚了父親不辭辛勞,默默耕作的精神。告訴我們辛勤地付出之后才會收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課文插圖)同學們,就在這一片荒涼的山坡上,居然有“一塊碧綠的翡翠”,這就是“父親的菜園”。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父親是在什么情況下決定開墾菜園的?他又是怎樣開墾菜園的? 2.勾畫出描寫父親言行的詞句,想想從這些詞句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小組合作研討,深入理解課文
1.引導學生注意理解文中一個打比方的句子“沒有了新鮮的蔬菜,對一個普通的農家來說,就像嬰兒斷了奶”。體會菜園對我們一家的重要性。此外還要明確當時的實際情況:“在我們這里要找一塊可以當菜園的地,是相當困難的。”
2.引導學生抓住文中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結合上下文進行理解、從中體會父親在開墾菜園的過程中付出的艱辛勞動,感受父親身上表現出來的那種堅毅、自信、勤勞的品格。
四、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深入領會課文內容所表達的思想
望著荒涼的山坡上那“一片碧綠的翡翠”,你此時心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一個人,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肯付出辛苦,遇到困難、挫折不氣餒,永遠保持自信,什么事情都能做成。
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布置作業。
七、板書設計
28* 父親的菜園
荒涼的山坡 一塊碧綠的翡翠
父親的菜園教學設計 篇2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家有菜園嗎?是什么樣的?一片翠綠的菜園,給予了我們一家人多少新新鮮鮮的蔬菜。我們在品味美味的同時,是否感受到了勞動的美好呢?一位父親也為自己的家人開墾了一片菜園,但子女收獲的絕不僅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種人生精神。是什么精神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父親的菜園》。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看了課題,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這些問題看看我們讀了文章后能不能找到答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生自由讀文,出示自讀要求:
1)把課文讀正確,讀準每個生字的讀音,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試著理解不懂的詞語。
3)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學生交流。
1)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檢查生字情況。
3)說說自己理解了哪些詞語?
4)檢查讀文情況。
三、指導書寫上下結構的字。
1、指導觀察漢字特點,說說書寫時應注意什么。
2、學生練習書寫,師巡視指導。
四、總結。說說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認讀本課生字,擴詞。
2、回憶課文主要內容。
二、抓住重點,精讀探究
1、父親為什么要開墾菜園?
2、快速瀏覽課文,說說父親的菜園最初是什么樣的?后來變得怎樣了?
板書:貧瘠碧綠的翡翠
3、出示問題,合作探究。
是什么力量使父親的菜園由貧瘠變得像一塊碧綠的翡翠?
1)哪幾個自然段是寫父親開墾菜園的過程?
2)在父親開墾菜園的過程中,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把這樣的語段畫出來。
“每天天色未明——直到傍晚——”從早忙到晚,工作時間長,說明父親為了這塊地付出了許多辛苦的.勞動。“四處拾糞,精心伺候”說明父親非常熱愛這片土地。
3)體會父親兩次說話的含義。
我們不能光顧眼前,也真難為了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養出這一片豌豆來的。就這樣榨干它,以后就別想吃瓜吃菜了。這一季豌豆就用來肥土吧。
父親的對這片來之不易的土地不僅了解,而且熱愛,用“難為”和“拼了命”,說出了這塊菜地的貧瘠與荒涼,所以父親才不顧眼前利益,決定把這一季豌豆翻進土里,育肥土地。
當然會,撒了種子就會有收獲的。
告訴我一個人生哲理,有付出就一定會有回報,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遠遠望去,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
這句話形象地寫出這塊菜地經過父親的精心伺候后,由原來的貧瘠變得土質肥沃,菜蔬茁壯,與周圍荒涼的景色相比,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這正是父親堅持不懈的成果。也正是父親的勞動才使我家一年四季果蔬不斷。(板書:堅持不懈勤勞)
經歷了這樣一番曲折和艱辛,當我們一家面對這一片四季翠綠的菜園時,我們是怎樣的快樂與自豪啊!讓我們齊讀最后一段。
思考:如果最后一段不寫,寫到第7自然段就結束了,可以嗎?
讓學生在討論中體會到這段起到了前后呼應、升華主題的作用,表達出我對父親的熱愛,更是對勞動的深情和贊美。
三、總結全文,情感升華。
現在你知道父親身上這股神奇的力量是什么?
看板書總結。
此時,你想對這位父親說些什么呢?在本上寫一寫。
第三課時
一、理解文題。
把文章的題目改為我家的菜園,可不可以?為什么?說說你的想法。
二、識記生字
你都記住了文中的哪些生字,是怎么記住的?
三、指導寫字。
說說文中哪些字比較難寫,在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四、體會文章的寫作特點。
1、通過寫事來表現人的精神。
2、對人物進行了細致的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
3、所選的材料是為中心服務的。
五、積累語言。
把令你感動的句子抄在積累本上。
六、積累名言警句。
我們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都是由勞動、由人的聰明的手創造出來的。——高爾基
有總是從無開始的;是靠兩只手和一個聰明的腦袋變出來的。——松蘇內吉
做事,不止是人家要我做才做,而是人家沒要我做也爭著去做。這樣,才做得有趣味,也就會有收獲。——謝覺哉
七、讀寫結合,進行練筆。
寫一件能表現爸爸某種精神的事。
父親的菜園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自學課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課文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描寫父親言行的詞句,從內容體會思想。
3、通過對課文的感悟,體會父親堅毅、自信和勤勞的品格。
【教學重點】抓住描寫父親言行的詞句,深入理解。
【教學難點】通過對描寫父親言行詞句的理解,體會課文內容所要表達的思想。
【教學方法】反復朗讀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讀中感悟,讀中理解,然后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深化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教學準備】多媒體電腦、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文插圖)看圖激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看,就在這一片荒涼的山坡上,居然有“一塊碧綠的翡翠”,這就是父親的菜園。(板書)荒山上怎么會有這樣的菜園呢?讀完課文,大家就會明白了。
二、自學課文,整體感知
1、父親是在什么情況下決定開墾菜園的?他又是怎樣開墾菜園的?
2、勾畫出描寫父親言行的詞句,想想從這些詞句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小組合作研討,深入理解課文
1、組內交流自學收獲,組長負責歸納整理本組成員的疑點、難點。
2、以小組為單位匯報學習成果:
討論問題:
⑴ 引導學生注意理解文中一個打比方的句子“沒有了新鮮的蔬菜,對一個普通的農家來說,就像嬰兒斷了奶”。體會菜園對我們一家的重要性。此外還要明確當時的實際情況:“在我們這里要找一塊可以當菜園的地,是相當困難的。”
⑵ 著重引導學生抓住文中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結合上下文進行理解、從中體會父親在開墾菜園的過程中付出的艱辛勞動,感受父親身上表現出來的那種堅毅、自信、勤勞的品格。
四、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深入領會課文內容所表達的思想
(出示課文插圖)
望著荒涼的山坡上那“一片碧綠的翡翠”,你此時心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學生可能只從“父親真偉大”“我真佩服父親”“父親的精神值得我學習”等表面認識來談。教師可引導學生抓住父親開墾菜園的過程最令自己感動的地方,從內心真實地感受父親身上的那種堅毅、自信和勤勞的品格。更深一步地懂得:一個人,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肯付出辛苦,遇到困難、挫折不氣餒,永遠保持自信,什么事情都能做成。)
五、以本文為例,學生自己總結一下“從內容體會思想”的讀書方法
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布置作業】
運用“從內容體會思想”的讀書方法,閱讀一篇寫人或記事的文章,抓住文中描寫人物言行的詞句,反復讀一讀,想一想表達了怎樣的思想。
【板書設計】
28* 父親的菜園
堅毅
荒涼的山坡 沒有氣餒 一塊碧綠的翡翠
信心十足
父親的菜園教學設計 篇4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8個生字。
2默讀課文,從描寫父親言行的詞句中體會父親堅韌的品質和對土地的熱愛。
二、教學過程
1教學時,先讓學生讀讀“閱讀提示”,說說本課的閱讀要求。然后按照要求自讀課文,邊讀邊在書上做記號和批注,要把描寫父親言行的詞句畫出來,然后在小組里交流,并把小組里不能解決的問題記下來。
2父親是在什么情況下決定開墾菜園的?課文就這個問題有清楚的說明,父親是在新修的公路使“我家”失去了菜園的情況下決定開墾新的菜園的。他又是怎樣開墾菜園的?課文就這個問題講了四點:(1)在我家后面的山坡上,選擇了一塊相對平緩的坡地,作為菜園的基地;(2)在坡地的邊緣砌了一道高高的石墻,再從山腳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蓋住了那些可怖的巖石。(3)當菜園長出了一片綠綠的豌豆的時候,父親卻把那一片豌豆全翻在泥土里去肥土。(4)四處拾糞,伺候這塊菜園。
3從描寫父親言行的語句中體會到父親勤勞、堅韌的品質是教學的重點。可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來體會,然后說說從這些句子中感受到什么。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做適當梳理。
(1)決定開荒。“父親堅毅地說:‘我們去開荒!’”(勤勞)
(2)開墾荒地。“每天天還沒亮,父親就扛著鋤頭、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著一擔柴草回家來。”(勤勞、吃苦)
(3)壘上石塊。“父親沒有氣餒……蓋住了那可怖的巖石。”(堅忍不拔)
(4)種上豌豆。當我問能否長出豌豆,父親“信心十足地說:‘當然能!’”(對土地的信賴)
(5)豌豆肥田。“父親說:‘……肥土吧。’”(對土地的保護、熱愛)
(6)拾糞肥田。“有時候我在山坡上放牛,尿憋急了,父親也要我跑到菜地里去撒。”(節儉、對土地的熱愛)
父親的菜園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嬰、毅、筐、怖、腫、榨、憋、誘”8個生字。理解“箢箕、猙獰、伺候”等詞語的意思。
2. 理解課文內容,能抓住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感受父親的勤勞和堅毅。能結合課文內容進行合理想象。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通過理解課文中寫父親言行的句子, 感受父親的勤勞和堅毅,父親對土地的珍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讀題質疑
1.啟發談話: 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到一個菜園去看看,誰的菜園呢,一起讀。
2.質疑:父親的菜園都有些什么?為什么叫父親的菜園呢?
設計意圖:這部分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推測課題,設置懸念,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要注意讀正確,讀通順。
2.檢查生字新詞
第一組:鋤頭 鐵锨 箢箕 籮筐
▲發現了嗎,這一排詞語寫的是什么?我們看鋤字和鐵锨都是金字旁,它們是用金屬做成的勞動工具,那箢箕和籮筐都是竹字頭 箢箕和籮筐是(用竹子編成的勞動工具,)
▲出示圖片:大家看,這就是箢箕和籮筐
第二組:豌豆 萵筍 菠菜 辣椒
▲這一排詞語的共同點發現了嗎?
▲父親菜園里的蔬菜可多了, 一起讀。
▲出示:春有菠菜、萵筍,夏有黃瓜、茄子,秋有辣椒、南瓜,冬有蘿卜、白菜。一年四季,都是一片誘人的翠綠
▲師小結過渡:那么多的蔬菜,難怪作者說“一年四季,都是一片誘人的翠綠”。
第三組: 紅腫 榨干 氣餒 伺候 堅毅 貧瘠 可怖
▲音都念準了,意思懂了嗎?老師要考考大家了,什么叫氣餒? 伺候呢(在人身邊供人使喚,照料飲食起居,招待人)招待人,照顧人叫伺候,所以伺候兩個字都是單人旁,你都看見過誰伺候誰?課文中伺候的是什么呢?
板書:伺候
▲出示句子:在父親的精心伺候下,原本貧瘠的死黃土變得黑亮,鋤頭挖下去,還能翻出蚯蚓來呢?遠遠望去,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翠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
▲自己去讀讀句子。
父親伺候的是——(菜園),是隨隨便便的伺候嗎?精心伺候可見照顧的怎樣?經過父親的精心伺候,菜園發生了什么變化?能用上這些詞語連起來說一說嗎?
板書:荒涼、貧瘠 精心 碧綠的翡翠
▲恭喜你,你既準確回答了剛才的問題,又用最精煉的語言將課文內容概括出來了,課文就是寫父親把荒涼、貧瘠的荒地伺候成碧綠的菜地的事。所以叫父親的菜園
三、品讀伺候,感悟品質
1. 父親是怎樣全身心地呵護、伺候菜園的? 默讀課文,父親的哪些言行深深地感動了你,請用橫線畫出,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
2. 梳理思路,品讀感悟
剛才,大家都在認真地與課文對話,現在我們來交流分享,好嗎?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父親是全身心地對待菜園的?
板塊一、開荒除草(坡地開荒)
出示句子:每天天還沒亮,父親就扛著鋤頭,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著一擔柴草回家來。(開荒除草)
▲說說你的理解,哪些詞讓你體會到了這一點?其它同學還有補充嗎?父親這樣的勞動堅持了多久?(整整七天)這是一個怎樣的父親?
板塊二:搶救菜園
出示句子:那天,父親正在吃午飯,把碗一丟,抓起鐵锨就沖進了暴雨中……可是,山坡菜地里那薄薄的一層泥土已經被大雨沖了個一干二凈,露出大塊大塊猙獰的巖石來。
▲你看到的是雨中的伺候,說說你的理解?你關注了父親的動作,請同學們圈出句中的動詞(丟、抓、沖)你覺得如果是看電影的話,這是快鏡頭還是慢鏡頭?這一丟,一抓,一沖,有多快?
▲指導朗讀:透過這閃電般的速度,你看到的是什么?
▲然而,作者卻讓鏡頭在這里戛然而止,來了個省略號,省略號省去的是什么呢?省略號背后藏著的是怎樣的畫面呢?
▲也許此時此刻的父親身上已經濺滿了泥水,也許,地上很滑,父親摔倒了,然而他又爬起來……同學們,借助想象,我們已經看到了父親搶救菜園的畫面
▲即使是那樣奮不顧身地搶救,還是無濟于事,還是被沖得面目全非,課文當中用了一個什么詞寫“巖石”? (“猙獰”)我們看,猙獰這兩個字都是反犬旁,猜想一下,這個詞是形容什么的?這個詞本是形容面目或者表情的為什么說石頭是猙獰的呢?
▲聯系前文這句話想一想,這一層薄薄的泥土是怎么來的?(出示句子)
▲是的,那么多天的勞動成果毀于一旦,等于之前的心血全部白費了,所以此時此刻,這石頭顯得比豺狼虎豹、妖魔鬼怪還要猙獰,還要恐怖。體會到這一點,誰再來讀讀句子。(指讀,齊讀)
(評價:多么痛心的父親呀;你已經真正體會到了父親的感受。)
板塊三:砌墻挑土
▲ 暴風雨中的父親讓我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父親全身心地關照著菜園,還可以從哪兒體會出?
(出示句子):父親沒有氣餒,他在坡地的邊緣砌了一道矮墻,再從山腳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蓋住了那可怖的巖石。父親的雙肩紅腫,腳板也磨起了泡。 ▲從哪里挑?挑了多少?回憶一下,這塊地有多大?我請教過數學老師,三四分地就相當于平時上課的四間教室那么大。你說要挑多少泥土。
▲朗讀指導:作為父親的兒子,你感動嗎?請你讀。這位同學,你為什么把一筐一筐讀得特別重呢?如果把雙肩紅腫,腳板也磨起了泡讀得更深情些,就更好了。
▲ 父親啊,你挑了那么多,你的雙肩紅腫,你為什么還要挑呢?
▲ 父親啊,你挑了那么久,你的腳板都磨出了血泡,你停下來歇歇吧!
▲ 父親就像愚公移山中的愚公一樣,一個人默默地,堅持不懈地挑著,讀到這里,你看到一位怎么的父親呢?(永不放棄)
板塊四:精心肥土
▲正是因為有了父親的勇氣、堅毅,在父親的精心伺候下,這片菜園長出了第一抹喜人的綠。看,豌豆長出來了。你心情怎樣?(菜園重建后,父親又是怎樣繼續伺候菜園的呢?我們繼續交流)
▲高興、興奮,都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就在兒子做著美夢時,父親卻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出示句子)請同學們掃讀一下這段文字,哪個字第一個跳入你的腦海?(翻)
▲父親這一翻,翻掉了什么?那父親為這塊土地又翻進了什么呢?那這一“翻”還為以后翻出了什么呢?(翻出了更多的豌豆和蔬菜;翻出了那片碧綠的菜園。)有了碧綠的菜園會怎么樣呢?聯系上下文想一想。(翻出了全家人美好的生活。翻出了全家人的笑臉和希望)
▲是呀,斷了奶的嬰兒重新喝上了奶,日子看到了希望和光明,可這位父親為了以后的生活把拼了命種出來的豌豆翻掉,此時,你覺得這位站在豌豆前的父親是個什么樣的人?(不光只顧眼前利益,有遠見的人。)
▲聰明的孩子,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位有遠見的父親的話
(出示句子,生讀)“我們不能光顧眼前。也真難為了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養出這一片豌豆來的。就這樣榨干它,以后就別想吃瓜吃菜了。這一季豌豆就用來肥土吧。”
▲除了用翻豌豆的方法肥土,父親還用了哪些肥土方法?這么多的肥土方法,濃縮成一個詞,就是精心肥土。
設計意圖:把課文分解成四個板塊,通過理解課文中寫父親言行的句子, 感受父親的勤勞和堅毅,父親對土地的珍愛。
四、 書寫言行,學會表達
1.同學們,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父親在菜園付出的勞動何止書本中寫到的這一些,想象一下,當種子播下去,當菜苗長出來,當綠油油的菜葉如翡翠般嵌在山坡上時,父親又會做些什么,說些什么?
2.學生寫話:拿出手中的筆,把看到的、想到的畫面寫下來。
(你想到的是父親捉蟲的情景,寫出了父親捉蟲的動作;你看到父親在拔草,拔得那樣細致;有沒有同學寫出父親的語言呢;我真佩服你們,應該說,你們都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勞動,但你們借助想象,寫出了一幅幅父親菜園勞作圖。)
3.小結: 一年四季,父親就是這樣全身心照顧著,呵護著菜園。怪不得說這是——(示意讀課題)父親的菜園
設計意圖:對現有的文本進行“活化”處理,能化靜為動,引導學生討論,讓文本走進學生的生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感悟。挖掘文本中知識、言語、情感等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的契合點,引導學生交流探究所悟,對現有的文本進行“活化”處理,使學生在喜聞樂見中學習課文的語言,體會人物精神。
五、深化理解,品味精神
1.在父親精心伺候下,菜園多誘人哪,美美地讀
出示句子:遠遠望去,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
2.父親的菜園如翡翠般嵌在荒涼的山坡上,還有父親的什么也如翡翠般嵌在山坡上呢?
3.是的,父親那勤勞、堅毅、執著的精神也如翡翠般嵌在山坡上,所以,當然要稱之為——(生齊讀)父親的菜園。
《父親的菜園》是讓我很糾結的一堂課,糾結的原因之一:耗時過長,雖說是一篇略讀課文,但備課花費了很長的時間。糾結的原因之二:我的思想混沌,坡地開荒、雨中搶救、砌墻挑土、精心肥土四個板塊平均用力,每一個環節的過渡都絞盡腦汁想好精巧的承接語,頗有些沾沾自喜的味道,自以為解決一個大問題,就是為什么說是父親的菜園?三個層次去理解,第一層次,在學生概括主要內容之后,第二個層次,在梳理文章的脈絡之后,父親為菜園做了這么多事,怪不得叫父親的菜園,第三個層次,感悟父親的品質之后,父親的勤勞、執著、堅毅的品質也如碧綠的翡翠鑲嵌在荒涼的坡地上,當然稱之為父親的菜園。結果一試教,時間完全不夠。糾結的原因之三:是練筆點不知如何定位,我原來定在雨中搶救省略號的文本補白上,發現生成的空間很窄,無非就是父親在雨中很狼狽,父親拼命的用鐵锨把泥土鏟回去。后來在老教師的指導下,做了一些調整,一是把原來按照行文結構下來的四個板塊改成重錘敲打精心伺候,串起整篇課文的教學,二是把寫話點也落實在對精心伺候的拓展補充上,施肥、澆水、捉蟲、拔草,讓學生跟隨文字體驗了勞動的艱辛與快樂,同時也再次豐厚了勤勞、執著、堅毅的父親形象。
父親的菜園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朗讀課文。
3、學習父親不怕艱辛和困難、堅持不懈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能抓住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體會他的作用。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①(板書課題:父親的菜園)讀一讀,大膽推測一下,為什么叫《父親的菜園》?
②到底誰的推測正確呢?讓我們快速讀課文。
二、預習探究(生自讀課文)
我們來看幾組詞語(出示新詞)
猙獰 荒涼 貧瘠
箢箕 鐵锨 鋤頭
盛不滿 砌墻 豌豆 氣餒
讀了這幾組詞語,你有什么發現嗎?
三、合作交流
1.來,剛才我還讓你們想什么來著?(想想課文寫了什么內容)大家看手上的練習紙,我們快速將課文瀏覽一遍,然后把它填起來。(出示習題)
因為 ,我們家失去了 ,父親看見 ,就在山坡上選上了一塊相對平緩的坡地,開了一個菜園,一場暴雨沖走了菜地上的 ,父親沒有 ,他砌了 ,挑了 ,終于開出了新菜園。
生完成后,指生讀。
2、父親的新菜園里都長出了什么?(出示,生讀最后一段)
好一塊豐碩的菜園,把這個菜園搬到我們教室里吧,我們來配合一下,你們是春天的菜園,你們是夏天、秋天、冬天。最后一句我們一起讀。(引讀最后一段)
多美的菜園,誰能用文中的一句話來贊美一下這塊父親的菜園?
出示:遠遠望去,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
是這句嗎?我們一起來贊美一下,(齊讀)
你們有沒有發現父親的菜園與我們一年級學的菜園我什么不同?(荒涼的山坡上)
教學過程:
大家見過山坡嗎?(斜的)
你們知道荒涼是什么意思嗎?
父親怎么能在這樣的地方建成一個菜園的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相關的句劃起來,一會來告訴大家父親是如何在這片荒涼的山坡上開出一塊如此美麗的菜園的。
三、品讀體驗
1、默讀課文,交流感悟
a.出示:每天天還沒亮,父親就扛著鋤頭、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著一擔柴草回家來。
你覺得父親怎么樣?(勤勞)板書
聽出來了,你是覺得在這荒涼的山坡上能開出一塊菜園,是因為父親的勤勞。你從哪里看出父親的勤勞?(“每天……就……直到……才”“扛著、挑起”寫出父親的勤勞)
為什么? 指導朗讀
很好,這是你的收獲,請你在你找到的詞語下面做上記號。
來,讓在坐的每個人都感受一下父親勤勞的品質!(齊讀)
b.出示:那天,父親正在吃午飯,把碗一丟,抓起鐵锨就沖進了暴雨中……
俗話說:工夫不負有心人,經過父親辛勤的勞動,一個星期過去——(引讀)
可是,天有不測風云,一場暴雨說來就來了。暴雨來了,父親怎么做?(指生讀第四自然段)
你覺得父親怎么樣?從哪里看出來?(一丟、抓起、沖進)
指導朗讀
平時要是下起暴雨,我們都會——往家里躲,可父親卻—— 讀
(一丟、抓起)父親非常著急
你們能做做父親的動作嗎?
父親沖進暴雨中,去干什么呢?(保護菜園)這部分內容文中有寫出來嗎?(被省略了)他會怎么做呢?發揮我們的想象力,去想一想父親在雨中如何搶救自己的菜園呢?
想象寫話
出示:那天,父親正在吃午飯,把碗一丟,抓起鐵锨就
沖進了暴雨中:( )
此時,父親只顧著保護菜園,而根本沒有考慮自己的——身體被雨淋透了,多么勇敢的父親。
父親不顧一切,奮力搶救菜地,可是,山坡上菜地里那薄薄的一層泥土——引讀。
出示:可是,山坡菜地里那薄薄的一層泥土,已經被大雨沖了個一干二凈,露出大塊大塊猙獰的巖石來。(理解:猙獰)
算了,在這個荒涼的山坡上開辟菜園實在是太難了,放棄吧!
出示:父親沒有氣餒,他在坡地的邊緣砌了一道矮墻,再從山腳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蓋住了那可怖的巖石。父親的雙肩紅腫,腳板也磨起了泡。(板書:堅強)(隨機理解:氣餒、可怖)指導朗讀。
四、鞏固延伸
全班討論
結合學生的句子談談哪些話語很感人?原因是什么?注意抓住動詞。
經過父親的努力結果如何?
讀了課文你受到什么教育?
五、【板書設計】:
28 父親的菜園
堅毅 勤勞 勇敢 堅強 自
父親的菜園教學設計 篇7
教材解讀: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父親通過艱辛的努力,在荒涼貧瘠的山坡上為家人開辟出了一處菜園。贊揚了父親執著、勤勞的品質。課文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了我家因新修公路失去菜園,父親毅然要開一塊新的菜園,重點描寫了父親開荒、翻土和施肥,生動細致地描寫了父親的言行,字里行間流露出對父親的敬佩和感激之情。《父親的菜園》一課語言質樸,父親的話語充滿了人生哲理,對學生有很大的教育意義。
設計理念:
語文教學應該是學生自讀自悟的學習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給予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在讀懂文章的基礎上,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文章的主題。在閱讀中,應注重培養學生抓住重點段落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化解難點。根據本課的特點,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再讀課文,解決問題;精讀課文,悟出道理。讓學生在充分的閱讀中,感受父親為這塊菜地所付出的汗水和艱辛,進而懂得勞動創造了美好的生活。引導學生結合父親的兩次話語,感悟人生哲理。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懂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 懂得勞動創造了美,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使學生懂得土地能從貧瘠變得肥沃,是由于父親的勞動,教育學生要熱愛勞動。
教學難點:從描寫父親言行的詞句感受父親的勤勞、堅強。
課時劃分: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出示菜園的圖片,師:仔細看圖,你想說些什么?
2.師:父親是怎樣把一塊荒地變成翠綠的菜園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父親的菜園》。(板書課題)
二、精讀感悟
1.出聲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父親是怎樣對待這塊新開的菜園的?試著用文中的一個詞語概括。
生:精心侍侯。能說說什么是“侍侯”嗎?從這個詞語中看出父親對菜園怎樣?
2.默讀課文,邊讀邊找文章的哪些地方看出父親的精心侍侯?用波浪線畫出來。
3.學生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學習成果。
生1:精心翻地。(師板書)(幻燈片出示句子“每天天色未明……才挑著一擔柴草回家來。)你體會到了什么?
師:是啊,父親為了這塊地起早貪黑,是多么辛勞,你還從哪里看出父親的精心侍侯?
生2:用豌豆肥土。(師板書)你理解課文中的父親為什么要這樣做嗎?(幻燈片出示父親說的話)父親的話讓你想到了什么?你能試著讀出意味深長的感覺嗎?誰愿意讀?(指生反復讀文,體會。)
師:父親還為這塊地做了哪些事?
生3:四處拾糞為菜園肥土。(師板書)
師:父親的勞動沒有白費,菜園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我們來讀一讀。
(幻燈片出示句子“在父親的精心侍侯下……嵌在山坡上.”)你從這段話中體會到什么?
師:望著荒涼的山坡上那“一片碧綠的翡翠”,你此時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出示:正因為( ),才使父親的菜園變成一塊碧綠的翡翠。
師:你體會到什么?
生:是父親辛勤的勞動才使一切發生了變化。
4.父親的勞動改變了菜園的面貌,現在的菜園什么樣?齊讀課文的最后一段。
師:最后一段可不可以不寫?為什么?
生:不可以。是父親的勞動使我家一年四季蔬菜不斷,是勞動創造了美好的生活。
三、情感升華
1.作者從父親身上學到了什么?
2.學完了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父親的菜園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嬰、毅、筐、怖、腫、榨、憋、誘”8個生字。理解“箢箕、鐵锨、猙獰、豌豆、萵筍”五個難理解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父親的執著和勤勞。
3、學習并積累動作描寫的詞語。
教學重難點
通過理解課文中寫父親的動作,來感受父親堅持不懈、勤勞努力的優秀品質。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揭示課題
二、自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讀要求:
a、讀準生字新詞,讀通課文。
b、想一想,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
2、檢查生字詞。
課件出示:箢箕
鐵锨
猙獰
豌豆
萵筍
a、指名學生讀、小老師領讀。 b、這兩行詞語你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觀察第一行是同偏旁的詞語,同偏旁的詞語中的兩個字一般表達的是相同的意思,積累同偏旁的.詞語。引導學生觀察第二行都是蔬菜名。 c、哪個詞語你難以理解。箢箕、鐵锨——出示圖片
猙獰——出示字典意思:面目兇惡。
3、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a、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預設: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
b、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的文章肯定會交代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你能用簡單的話說說課文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嗎?指名兩位學生回答。
我們把起因、經過、結果這三部分像串糖葫蘆一樣把它們串聯在一起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誰來試試?指名兩名學生回答。
三、學習動作,體會感情
1、分層意
課文主要講了父親開墾菜園的經過,集中在2—10自然段,請你默讀這幾個自然段,將這部分內容分為三個部分,并說說每一部分父親分別在干什么。 2—3:開荒4—5:填土6—10:育肥
2、選擇你印象最深的一部分內容讀一讀,把你感受最深的詞語圈出來,并說說你的感受。預設:
a、直到才
可以看出父親非常勤勞、堅持不懈
b、扛、挑、丟、抓、沖
父親對菜園的關心、開辟菜園的決心之大c、一筐一筐
父親毫不氣餒、執著堅毅
d、紅腫、磨起了泡
細節之處可見父親的不辭辛勞
3、重點理解“丟、抓、沖”三個動詞
a、“丟”:平時你會丟什么東西?(垃圾)對你而言,垃圾是重要的東西嗎?(不是)所以說“丟”字一般用在不重要的東西身上,那我們來看課文,父親丟的是什么?(飯碗)飯碗,我們也可以說吃飯對父親來說是不重要的事,那么在父親眼里,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拯救暴雨中的菜園)
b、“抓”:如果讓你來寫,你會用上什么詞?(拿)為什么作者沒有用你的詞呢?“抓”和“拿”有什么區別?(“抓”:緊緊地握住,使之不逃脫;“拿”:輕輕地握,沒有體現力量)
做動作比較:抓(拿)著鉛筆,再說說你的感受。
預設:父親拯救菜園的迫切之心,牢牢地抓在了父親的手里。
c、“沖”:我們班有哪些同學在運動會上參加過跑步比賽,請你說說在跑最后一圈是你的感受。(沖刺、全力以赴、拼命)你心里想的是什么?(我要拿第一名、不要被后面的同學追上來、我要為班級爭光)
課文在這里也用了一個“沖”字,想必父親的感受跟我們跑步沖刺的感受是一樣的,父親拼命地想要干什么,他心里想的是什么?(保護菜園)
這三個幾乎是一氣呵成的動作,將父親對菜園的愛護、對開辟菜園的執著表現得淋漓盡致,誰想來試著演一演這一場景。
你剛才用演的方式,現在請你用讀的方式將父親的急切、執著表達出來。學著他的樣子,一起來讀一讀。
四、拓展延伸,遷移運用
1、經過開荒、填土、育肥這一道道程序,加上父親這一個個飽含堅定執著的行動,原本寸草不生的土地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課文中有一句話概括了這一變化。(在父親的精心伺候下)
2、父親在一片荒蕪中創造了一個奇跡,這塊肥沃、碧綠的菜園來之不易,課文描寫到菜園遇上了暴雨,父親會遇到什么樣的困難,他會怎么做呢?除了歷經暴雨,在烈日下,父親又是怎么做的?請你發揮想象,用上動詞,擇其一寫一寫。
一場暴雨說來就來,父親正在吃午飯,把碗一丟,抓起鐵锨就沖進了暴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日的午后,毒辣辣的烈日曬得土地滾燙滾燙,曬得樹葉都打起了卷兒,可父親依然勞作在菜園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總結:父親讓一塊荒涼的土地,長出了新鮮可口的蔬菜,你想對父親說什么?學生自由說。
父親澆灌出的不僅僅是一年四季吃不完的蔬菜,他澆灌的更是一種堅毅執著、不懈奮斗的品質,也讓我們深深埋下了這顆種子,慢慢去澆灌它茁壯成長。
板書設計:
父親的菜園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本課8個生字。
2、積累語言。
過程與方法:默讀課文,從描寫父親言行的詞句中體會父親堅韌的品質。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學習父親的勤勞、堅強。
教學重難點:了解課文內容,感受父親的勤勞、堅強。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看課件認識農具。
2、由農具引入課題,讀題。
二、學習首尾段
1、讀了課題你想到哪些問題?
2、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讀第一自然段,感受問題的嚴重。
3、讀最后一段,感受父親的菜地長勢之好。
三、深讀2—5自然段
過渡:看來父親的菜園跟我們家的菜園沒有什么不同啊,是這樣嗎?他的特殊之處就在那誘人的翠綠的'下面的(菜地),這是父親開辟出來的菜地,就你們的經驗說說,想在山坡上開辟菜地會(很難)。
1、默讀課文,畫出體現開辟菜地之難的語句,并批注難在哪里。
2、生交流匯報。
3、自由讀畫出的語句,深刻體會開辟之艱難,并討論這是怎樣的一個父親。
4、生朗讀,交流,板書體會,師適時指導朗讀。
四、精度9—10自然段
過渡:父親不畏艱險開辟出來的菜地是貧瘠的,看著這個板書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呢?
1、生自主提出問題。
2、指名一生朗讀9、10自然段,生思考:父親用什么方法讓這貧瘠的土地上長出這誘人的翠綠。
3、生交流,一切都是為了(肥土)。
4、師提問:可這第一種肥土方法我有些疑惑不解,誰來替我說說這不解是什么。
5、指名讀父親解釋的話,并思考對“我”說和對豌豆說分別會是怎樣說。
6、這一“翻”,翻掉了,但同時翻出了。
五、情感升華,點題總結。
過渡:在父親的精心伺候下,貧瘠的菜地變得黑亮,父親的菜地呢
1、齊讀“遠遠望去,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比率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
2、看到這碧綠的菜園你就想到了(父親的艱辛……),為有這樣的父親我是多么的(驕傲)帶著這份理解再讀課題。
板書:
父親的菜園(誘人的翠綠)
肥土
貧瘠的菜地
父親的菜園教學設計 篇10
【設計理念】
本設計把著力點放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上,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閱讀活動中,去理解和感悟“父親”的精神。按照“提出疑問—梳理問題—自己探究—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組織學習,把朗讀課文、交流感受整合在思考與解決問題中,發展學生語言和思維。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
2、學習從課文內容體會思想的方法;想像父親遇到的困難和怎樣克服的。學習父親不怕艱辛和困難、堅持不懈的好品質。
3、有感情的讀文。知道要想獲取成功必須勇于克服困難,堅持努力奮斗的道理。
重點難點:能抓住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體會他的作用。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按預習學案預習
教師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圖片導入,激發興趣
我們來看兩組圖片。(每組圖片各三幅)請你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形容這兩組畫面。學生紛紛舉手發言。
很難想象把一片荒涼、貧瘠的黃土,變成“碧綠的菜園”,得付出多大的代價啊,但這位普通的農民卻做到了,今天,我們就一起走近這位偉大的父親。
板書:父親的菜園
1、齊讀課題,質疑:為什么叫《父親的菜園》?誰能根據預習簡單推測一下呢?到底誰的推測是正確的呢?
2. 一位極其普通的農民,為家人開出了一塊菜園,但子女收獲的絕不僅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種人生精神。是什么精神呢?讓我們快速讀課文。
[設計意圖]
(用動情的語言,引導學生進入課文,十分親切自然,有水到渠成之妙。推測課題,設置懸念,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二. 預習檢測,引導質疑
1.出示生詞,小老師帶讀:嬰兒、疑惑、堅毅、平坡、邊緣、可怖、紅腫、榨干、荒涼、誘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
2. 聯系上下文,指導理解詞語。
堅毅:堅定有毅力。文中指在山區找一塊菜地是相當困難的,家人都覺得不可能,面對家人的疑惑,父親卻非常有信心有決心。
猙獰:面目兇惡的樣子。文中指父親剛開出的菜地,被暴雨沖走泥土,露出了無法種植的巖石。
氣餒:失掉勇氣和信心。
貧瘠:土地薄,不肥沃。
疑惑不解:心里不明白,不理解。
3、自學檢測5分鐘
附:
父親的菜園自學檢測
班級 姓名
一、選擇正確的讀音打鉤
箢(wàn yuān )箕 鐵锨(qiāo xiān) 豌(wān wǎn)豆 貧瘠(jí jǐ)
憋(bì biē)急 榨(zhà zà)干 氣餒(něi lěi)
二、詞語連線
可怖
氣餒
荒涼
詫異
疑惑
猙獰
放棄
貧瘠
三、這篇課文主要講了___________使“我”家失去了__________,于是父親決定__________,經過兩次_________________和一次_____________,終于 “我”家擁有了新菜園。
四、寫下你認為有價值或值得研究的問題。(不超過2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引導提問,梳理問題
(1)小組匯總問題,寫下有價值或值得研究的問題(不超過3個)
(2)根據呈現的問題,引導發現什么問題提得有價值。
預設問題有:為什么叫《父親的菜園》?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件什么事?為什么要開墾新菜園?父親要開墾新菜園家人態度如何?父親的態度如何? 哪部分具體介紹了父親開墾菜園的過程?他遇到什么困難?是怎樣克服的?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三、合作探究,初步感悟
1. 同桌之間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件什么事。
2. 讀第一、二節。思考為什么要開墾新菜園?
3. 父親要開墾新菜園家人態度如何?用一個詞語來說明,父親的態度如何?也用一個詞語來說明。
4. 哪部分具體介紹了父親開墾菜園的過程?他遇到什么困難?是怎樣克服的?(學生默讀,在書本上批注)
5. 思考為什么叫《父親的菜園》,圈畫批注,看你能找到幾條原因。(同桌或小組內交流。)
6. 全班討論,理清課文的思路。
①父親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在山坡上開出了一塊作為菜園的基地。
②當暴雨沖走泥土后,父親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雙手“創造”了一塊新菜園。
③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勞動成果──豌豆翻進土里,精心侍候,使土地變得肥沃,讓全家人擁有了一個四季常青的菜園。
[設計意圖]
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此環節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抓住問題來閱讀思考和感悟,極大地方便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
四、品讀句子 感悟精神
導學: “在父親的精心伺候下,原本貧瘠的死黃土,變得黑亮,鋤頭挖下去,還能翻出蚯蚓來呢。遠遠望去,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
指名讀,根據學生讀的程度分別做相應的評價。
a、 你讀得很正確、流利。
b、 你已經在試著抓住重點字詞來有感情的朗讀了。
c、 你讀的這么好,有什么方法和竅門嗎?告訴大家。
板書:(出示卡片)貧瘠 碧綠
2、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父親的偉大。
出示自學要求:父親為了把“貧瘠的死黃土”變成“碧綠的菜園”,他付出了很多,他都做了些什么?請你用波浪線好找出相關的語句,并認真讀一讀,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批注在旁邊。
交流:誰愿意把自己的自學情況給大家交流一下。
品讀一:“每天天還沒亮,父親就扛著鋤頭,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著一擔柴草回家來。”
你從這句話中讀出了什么?是從哪些詞語中讀懂的?
品讀二:那天,父親正在吃午飯,把碗一丟,抓起鐵锨就沖進了暴風雨中……
a、圈出文中的動詞。b、對比句子讀,體會人物動作感受父親精神
品讀三:“父親沒有氣餒,他在坡地的邊緣砌了一道矮墻,再從山腳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蓋住了那可怖的巖石。”
a、是啊,大雨過后,道路泥濘,父親摔倒了,可是他沒有放棄。齊讀
b、烈日炎炎,父親汗流浹背,可是他沒有停歇。再讀。
c、狂風肆虐,父親步履蹣跚,可是他沒有叫苦叫累。再讀。
師:父親太讓我們佩服了,還有哪些語句……
3、出示練習,讓父親的形象更加鮮明
師:父親太偉大了,他不僅給我們留下了一片四季常青的菜園,他還留下了什么?誰來填一填。
因為父親的( ),所以貧瘠的土地變成了碧綠的翡翠。
師:因此,這篇文章的題目就叫————
望著這片碧綠的菜園,你想對父親說些什么?指名回答。
4 請你用自己的話夸夸這位父親。
(預設如:您的身上有一種百折不撓的精神,沒有土,沒有肥,您都想辦法解決,真了不起。做任何事如果都像您一樣,不達目的不罷休,肯定會取得成功。您下定了決心就不辭勞苦地付出,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您雖然平凡,卻有一種偉大的精神,才創造了荒涼中的奇跡)
讓我們帶著對父親的無比敬仰之情,再讀課題。
[設計意圖]
對現有的文本進行“活化”處理,能化靜為動,引導學生討論,讓文本走進學生的生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感悟。挖掘文本中知識、言語、情感等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的契合點,引導學生交流探究所悟,對現有的文本進行“活化”處理,使學生在喜聞樂見中學習課文的語言,體會人物精神。
五、布置作業 課外延伸
1. 積累語言:選擇你最受感動的語段摘抄下來。
板書設計:
父親的菜園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自學認識本課6個生字.
2,從描寫父親的神態,動作和語言的詞句中體會父親的勤勞和對土地的熱愛.
3,在自主和諧的學習氛圍中,以我口讀我感,以我口表我心.
教學重難點
在理解本課內容的基礎上體會父親對勞動,對土地的熱愛.
課時安排:一課時(略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設置懸念,激趣揭題
1,教師出示"荒地"一詞在黑板上.
2,學生齊讀"荒地" 兩遍后,教師問:"在你的記憶中荒地是什么樣子的 ,
(在此處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各抒己見)
3,師:"然而,誰能相信這樣的荒地竟然被父親開墾成一塊一年四季都是翠綠的菜園. 你想知道父親是怎樣開墾的嗎 "
板書課題:8,父親的菜園
荒地 菜園
二,復習學法,引導自學
1,大家回憶上節課的學習方法,覺得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學好這篇課文
⑴自學課文6個生字,讀通課文.
⑵了解故事的主人公是誰,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⑶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依次寫了哪些內容,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⑷小組討論交流.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可以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寫上自己的想法.
三,自主學習,組織交流
在學生充分自讀的情況下,組織學習小組交流學習心得,要求小組成員人人參與,在組長的帶領下相互之間提問,答疑等,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求助老師.小組交流后全班交流.
1,細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讓自己感動的詞句,反復地讀讀.
2,學生說說自己的體會,教師適時點撥.
3,再請這位同學讀出自己深切的感受.
4,回憶學法.提示學生可以用抓關鍵詞,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進行體會.重點指導第一句.
5,學生朗讀描寫父親言行的語句時一并學習從內容中體會思想.
(在交流中老師要注意把喜歡同一句的組織在一起.交流的范圍盡可能廣泛.鼓勵學生大膽的暢談,營造出輕松和諧的氛圍.教師在此過程中完成板書.)
6,作者通過對父親言行的描寫,刻畫了一位熱愛勞動,熱愛土地的父親,這也不由得讓我們對父親肅然起敬.大家把自己喜歡的地方有感情地讀出來,看誰讀得好.
四,再讀課文,拓展延伸
1,質疑.
看看課文,想想自己最先想知道的問題解決了嗎 還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自己做好記號,可以和同學討論,也可以請老師幫助.
2,拓展延伸.
出示字幕:
讀了課文,我想對( )說( ).
提示:可以對父親說,可以對土地說等都行.
五,師生共同朗讀課文.
朗讀時要尊重學生不同的體會,讓學生帶著不同的情感去讀課文.
板書設計:
8父親的菜園
愛勞動
荒地 菜園
愛土地
父親的菜園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認識“嬰”等8個生字,理解“堅毅”等8個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2.抓住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自讀自悟,培養自主閱讀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父親的勤勞、堅毅,領悟“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教學重點理解父親的言行,感受父親的品質,鞏固“抓言行、悟品質”的學習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父親的菜園”來之不易,領悟“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教學準備《愚公移山》歌曲視頻。
教學流程
一、播放歌曲,導入新課
1、播放《愚公移山》歌曲視頻。
2、組織交流關于寓公移山的知識,談談對寓公堅韌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的感受。
3、師:今天我們要認識一位愚公似的父親。(板書課題,生讀課題。)
(設計意圖:寓公移山的故事耳熟能詳。父親不就是現代版的寓公嗎?在視覺聽覺的沖擊中引入新課,為本文的學習定下了基調,也容易激起閱讀的欲望。)
二.檢查預習,了解大意
1、檢查生字詞的學習,了解預習情況。(出示三組詞語,生讀,講講自己對三組詞語的理解。)
猙獰 貧瘠 荒涼 坡地
堅毅 紅腫 沒有氣餒
誘人 翠綠 碧綠 翡翠
2、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可以選用其中的一些詞語。(學生自由說、合作說,教師給予點撥。)
(設計意圖:詞語的學習不拘泥于掌握生字詞,還可以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相結合。而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是一項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綜合訓練,這種傳統的方法在當下的閱讀教學中經常被忽略。)
三.回顧“提示”,明確方法
1、出示單元學習提示與課文學習提示:讓我們閱讀本組課文,留心人物外貌、動作等方面的描寫,和同學交流從故事中獲得的啟示。讀讀下面這個發生在父親身上的故事,想想父親是怎樣開墾菜地的,交流一下讀后的感受。如果有興趣,可以把描寫父親的言行的語句抄下來。(學生讀,回顧本單元精讀課文“抓言行、悟品質”的學習方法。)
2、小結:不管是單元學習提示,還是課文前的學習提示,都再次提示我們,學習寫人的文章,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外貌或心理。
(設計意圖:單元連接語和課文前的連接語,是編者精心安排的,提示我們學習課文的方法,學習時要利用好。特別是略讀課文的教學,更要注意對本單元精讀課文學習方法的溫習,才能體現從學習到運用的轉化。)
四.自讀自悟,交流感受
1、默讀課文,自讀自悟。(出示學習要求:仔細默讀課文,畫出最能體現父親品質特點的動作、語言,在邊上作批注,寫寫自己的感想)
2、交流匯報,質疑問難。
(1)同桌或前后桌學生交流討論。
(2)組織匯報交流學習感受。
(3)學生提出疑難的問題師生交流解答。
重點指導交流的句子:
望著我們疑惑的神情,父親堅毅地說:“我們去開墾一塊菜地!”
(對于父親想在這樣荒涼的坡地上開墾一塊菜地,我們都很沒信心。只有父親是堅定的。)
(句子對比:a、望著我們疑惑的神情,父親說:“我們去開墾一塊菜吧。”
b、望著我們疑惑的神情,父親堅毅地說:“我們去開墾一塊菜地!”)
(找一找句子有什么不一樣?分組對比讀。明確讀課文時,要留意說字前面的提示語,往往提示說話的態度,語氣。)
每天天還沒亮,父親就扛著鋤頭,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挑著一擔柴草回家來。(父親起早摸黑地開墾荒地,天天如此,很勤勞。)
那天,父親正在吃午飯,把碗一丟,抓起鐵鍬就沖進了暴雨中……(父親把開墾菜園看得很重,不顧自己的身體。)
父親沒有氣餒,他在坡地的邊緣砌了一道矮墻,再從山腳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蓋住了那可怖的巖石。父親的雙肩紅腫,腳板也磨起了泡。(父親從山腳下把土挑上山去,直到雙肩紅腫,腳板上起泡,很堅毅。)(聯系前面的內容,我們知道父親為什么要這么做,聯系后面的課文,我們知道父親這么做是多么不容易。讀課文時要聯系上下文,這樣就能把課文讀懂,讀透。朗讀體會。)
父親說:“我們不能光顧眼前,也真難為了這片荒地……這一季豌豆就用來肥土吧。”(父親精心伺候菜園,執著,有恒心。)
父親摸摸我的后腦勺,信心十足地說:“當然能!”(父親選定了目標,就充滿信心地去做。)
(設計意圖:略讀課文重在讓學生利用所學的方法自讀自悟,交流學習所得,要注意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學習。同時在關鍵處或疑難處,還是需要教師的指導與點撥,不能放任自流。)
五.總結呼應,升華主題
1、這堂課我們通過學習課文,鞏固了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體會人物品質特點的方法,懂得父親用他的勤勞、堅毅,開墾了這塊荒涼的坡地,使得這里一年四季都是一片翠綠。
2、你覺得課文題目能改為“我家的菜園”或“我們的菜園”嗎?為什么?
(組織學生交流討論)
(設計意圖:學習的總結既要注意思想的領悟,也要重視方法的習得。而對題目的思索,既是讓學生對人物的形象的進一步感受,也是對文章內容與結構的深度探究,是一舉多得的學習。)
板書設計:
父親的菜園
勤勞 堅毅
荒涼的坡地碧綠的翡翠
(動作、語言)
總設計意圖:
《父親的菜園》的教學設計,我從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做起。我認為把握課文大意涉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表達能力,是一項非常有價值的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綜合訓練。
而連接語提示了一組課文學習的重點及學習的方法。本課是略讀課文,我引導學生始終圍繞從單元學習提示中提煉出的方法進行學習,進一步鞏固從精讀課文領悟到的學習方法,體現“精讀是準備,略讀是運用”的略讀教學思想。
閱讀教學時,對于文章思想內涵的領悟,教師往往比較注重,而作者是通過怎樣的語言來表情達意的,容易被忽視。我讓學生用心讀課文,邊讀邊批注,充分交流學習心得來領悟作者通過怎樣的言行描寫出父親的品質。竭力做到既“得言”,又“得意”。
父親的菜園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掌握1個多音字“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懂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懂得勞動創造了美,培養熱愛勞動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懂得正因為父親付出了辛勞,貧瘠的土地才變得肥沃,是勞動創造了美,創造了幸福,培養學生要熱愛勞動。
教學準備:相關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1、想一想文中寫了一件什么事?
2、圍繞“父親的菜園”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三、自學生字,匯報交流
注意強調:“簸箕”的“箕”在詞中讀輕聲。
“翠”字“羽”不帶鉤。
“盛”是多音字,本文中讀“chéng”,“茂盛”中讀“shèng”
四、朗讀課文,理清層次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師生從“正確、流利、聲音洪亮”的角度評一評。
2、指三名學生“掐頭去尾”分工讀課文,共他生想:課文哪些內容分別回答了“父親為什么重開菜園?父親怎么重開菜園?父親重開的菜園是什么樣?
3、嘗試著把課文分成三段,概括段意。
五、作業
1、熟讀課文,嘗試理解課文。
2、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抓重點詞
父親是怎樣重開菜園的呢?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課文第二部分,請大家默讀課文,畫出概括父親怎樣重開菜園的一個重點詞語。
學生默讀課文,找到重點詞“精心伺候”
二、理清層次
請大家仔細讀文,看看課文第二部分從哪幾個方面寫父親精心伺候菜園的。
(1)(第2段)細心翻地。(2)(第3-6段)豌豆肥土。(3)(第7段)四處拾糞。
三、逐層精讀
1、讀第一層,其他學生思考:從哪些語句看出父親“精心伺候?
(1)幻燈片出示兩個重點句子:每天天色未明…………一小片剛翻過的黃土地。
(2)文中只寫了作者看到父親早出晚歸,看到父親辛勞一周后的成果——一小片剛翻過的黃土地,并沒有直接具體寫父親是怎樣翻地的,你能結合課文內容,聯系生活實際,想象父親是怎樣細心翻地的嗎?
2、學生分角色讀第二層,教師指導學生讀讀人物對話的語氣、感情。
3、父親都做了什么?我有什么反應?父親是怎么說的?事實證明父親做的說的有沒有道理?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種豌豆:似信非信;翻豌豆:疑惑不懈。
幻燈出示:撒了種子,就會有收獲的,我們不能光顧眼前。
4、指讀第三層,引導學生結合具體語句談父親怎樣精心伺候菜園。
5、指讀后,回答:父親重開的菜園究竟什么樣呢?幻燈片出示:在父親的精心伺候下……一片誘人的翠綠。指名讀幻燈片上的文字。
6、教師相機出示課后積累的名言。
四、再讀課文,回憶整體。
為什么課題是“父親的菜園”,而不是“我家的菜園”呢?
生談自己的理解:因為父親為重開菜園付出了辛勤的勞動。
五、作業
1、寫詞語。
2、朗讀課文。
六、板書設計
父親的菜園
精心伺候
細心翻地 豌豆肥土 四處拾糞
種豌豆 似信非信 翻豌豆 疑惑不懈
父親的菜園教學設計 篇14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小黑板出示詞語)這是《父親的菜園》中容易讀錯的詞語,誰來嘗試一下。
仍然 茂盛 貧瘠 翠綠 侍候 惹眼 似信非信 疑惑不解
我們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都是由勞動,由人的聰明的手創造出來的。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父親的菜園》這一課。指名讀課題,提問:為什么叫父親的菜園而不是我家園?再讀課題你有什么疑問?根據學生的問題制定學習提綱:1、父親為什么要重開菜園?2、父親是怎么樣對待菜園?3、結果有什么收獲?
二、內容研討
1、默讀課文找出重點詞語或答案把它畫下來。
2、誰來回答第一個問題,在第幾自然段,畫的重點詞、句是什么?板書決定開墾。
3、于是,父親在哪開墾菜園?他是怎么樣做的呢?指名讀第二自然段父親做了什么找出來讀一讀,出示“每天天色未明,~~回家來。”再讀這句話,你體會到什么?想象父親每天早出晚歸具體做些什么?板書細心翻土。帶著你的體會再次讀這句話。
4、父親不僅是一個勤勞的人,還總結出許多種地的道理,給我許多人生感悟,想知道嗎?指名讀三、四自然段。再讀父子的第一次對話,我為什么對土地表示懷疑?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借助書中圖來思考這塊黃土地你想到哪個詞?(貧瘠)反義詞?。要讀出兒子什么樣的語氣?(懷疑)父親卻?(信心十足)指名再讀對話,從父親的回答中你體會到什么?(只要有付出就會有收獲。一分耕耘,一人獲。)
5、雖然如此,面對貧瘠的土地我還是不能完全相信父親的話,從父子二人的第二次對話中你感悟到什么呢?指名讀第五、六自然段。從哪兒看出我的不信?(似信非信)意思?換詞?(半信半疑)什么時候我才真正相信父親的話呢?然而父親又做了什么讓我不解的事呢?疑惑不解可以換成哪個詞?想象我會問父親什么?讀父親的回答,這句話中哪幾個詞再次強調了土地的貧瘠與荒涼?(為難、拼了命)再讀父子的第二次對話,你什么體會?(愛惜土地,保護資源)板書豌豆施肥。
6、但是光用豌豆來施肥是遠遠不夠的,父親又付出了哪些勞動呢?指名讀第七自然段。
以后的日子父親便“四處拾糞”(板書)
是啊,付出就會有收獲,你從哪里看出了土地的改變?出示“在父親的精心侍候下~~蚯蚓來呢”指名讀回答“貧瘠死黃土地”?“黑得發亮”?“翻出蚯蚓”帶著你的理解再讀句子。說你的體會?(勞動)改變了這塊土地。誰能用文中的一個詞來概括父親是怎么樣對待土地?板書精心侍候。結果收獲了什么?
7、不寫最后一段行不行?(首尾呼應,深化主題)表達對(父親)的熱愛,對(勞動)的贊美,我們要從小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
三、拓展延伸
1、做為農民的父母你了解他們平時的工作嗎?都做些什么?
2、今后你想幫父母做些什么?
四、總結
最后送給大家兩句話:
德國恩格斯曾經說過:誰肯認真地工作,誰就能做出許多成績,就能超群出眾。
美國愛迪生曾經說過:世間沒有一種具有真正價值的東西,可以不經過艱辛勞動而能夠得到的。
父親的菜園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讀題質疑
1.啟發談話:同學們,見過菜園嗎?知道菜園是作什么用的嗎?今天我們就去一個菜園看看。這是誰的菜園呢?(板書課題:父親的菜園。)
2.質疑為什么說菜園是父親的?父親的菜園里都有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感知“誘人”
1.指名讀課文,師隨機正音。如“詫異”“疑惑”“邊緣”“嵌”……
2.了解“父親的菜園里都有什么?”(春有菠菜、萵筍,夏有黃瓜、茄子,秋有辣椒、南瓜,冬有蘿卜、白菜。)除了文中寫到的,你覺得父親的菜園里還會有什么?
3.師小結過渡:所有菜園里的蔬菜,父親的菜園里應有盡有。難怪作者說“一年四季,都是一片誘人的翠綠”。(板書:翠綠、誘人)這樣的菜園,同學們喜歡嗎?然而,這片菜園原來是什么樣子的呢?
三、品味菜園,啟發憤悱
1.生自讀課文,思考:菜園原來是什么樣子的?
2.結合語句反饋:
(1)于是,在我家后面的山坡上,父親選擇了一塊相對平緩的坡地,作為菜園的基地。(菜園是坡地,地勢不平。)
(2)每天天還沒亮,父親就扛著鋤頭,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著一擔柴草回家來。(坡地雜草叢生。)
(3)一個星期過去,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足有三四分翻過的黃土地。(黃土地,很貧瘠。)
(4)可是,山坡菜地里那薄薄的一層泥土,已經被大雨沖了個一干二凈,露出大塊大塊猙獰的巖石。
(泥土很薄。)(板書:荒涼、貧瘠)
3.生再讀課文,思考:在父親的精心伺候下,菜園如今變得怎樣了?
(1)原本貧瘠的死黃土,變得黑亮,鋤頭挖下去,還能翻出蚯蚓來呢。(死黃土變得肥沃了。)
(2)遠遠望去,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菜園里有許多蔬菜,綠油油的,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
4.師小結過渡:一片泥土很薄,曾經雜草叢生、貧瘠荒涼的坡地,在父親的精心伺候下,竟變成了一個肥沃、碧綠、蔬菜飄香的菜園,真是不可思議的事情。那么父親到底是怎樣精心伺候這片坡地的呢?
四、品讀“伺候”,感悟品質
1.生細讀課文,思考:父親是怎樣精心伺候菜園的?
2.生找句子,品讀。
(1)每天天還沒亮,父親就扛著鋤頭,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著一擔柴草回家來。
啟發想象:每天天還沒亮,父親就扛著鋤頭,挑起箢箕到山上去,他會干些什么?坡地上的草很厚,很雜,他會怎樣做呢?從這句話中,你感覺到勞作一天的父親怎樣?這句話怎么讀?
指名學生讀句子。師相機點評。
(2)父親沒有氣餒,他在坡地的邊緣砌了一道矮墻,再從山腳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蓋住了那可怖的巖石。父樣的雙肩紅腫,腳板也磨起了泡。看到新菜園終于被開出來了,父親笑了。
引導品讀:“氣餒”是什么意思?(失掉勇氣)父親沒有失掉什么勇氣?(重建菜園的勇氣)為什么說巖石很“可怖”?“沒有氣餒”的父親是怎樣做的?給這段話取個什么小標題?(砌墻壘土)讀著這段話,你覺得父親是個什么樣的人?(板書:勤勞、執著)讀著“父親笑了”,你又覺得父親是個什么樣的人?(樂觀、樸實)這段話你怎么讀?
(3)父親說:“我們不能光顧眼前,也真難為了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養出這一片豌豆來的。就這樣榨干它,以后就別想吃瓜吃菜了。這一季豌豆就用來肥土吧。”
引導品讀:為什么說這片豌豆是荒地拼了命才養出來的?(極言土地貧瘠。)在“我”正做著吃香噴噴的炒豌豆的美夢的時候,父親卻把一片新鮮的豌豆翻到了泥土里。你能理解父親的做法嗎?從中,你看出父親是個怎樣的人?(不計得失,考慮問題長遠。)這段話,你打算怎么讀?
3.梳理思路:把“貧瘠荒涼的坡地”伺候成“碧綠誘人的菜園”,父親做了哪些事?(鋤草開荒,砌墻壘土,精心肥土)
4.師小結:父親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什么?精心伺候,是為了讓“我”家能有一個一年四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菜園,是為了讓飯桌上的菜碗里能有新鮮的蔬菜,更是為了讓全家人能有新鮮蔬菜的滋養。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里,父親付出多少艱辛的勞動啊!這就是父愛。這是怎樣的父愛?(深沉的、不計酬勞的、默默耕耘的……)
五、文本拓展,課外延伸
1.學了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2.師總結延伸:如果說母愛是水,那么父愛就是一座山,一座偉岸、堅實的山。父親常常像一頭任勞任怨的牛,在我們人生的成長歷程中,給我們鼓勵和支撐。古往今來,有許多寫父親的文章,比如朱自清的《背影》、賈平凹的《父親的半瓶酒》等都體現出濃濃的父愛。課后,請同學們找到這些文章與你們的父親共讀,并寫出讀后感想。
父親的菜園教學設計 篇16
學習目標
①認識8個生字。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并學習父親的勤勞和執著。
③積累并學習描寫人物言行的語句。
課前準備
①文字幻燈片。
②補充閱讀材料。
●讀題設疑,整體感知
①(板書課題:父親的菜園)讀一讀,大膽推測一下,為什么叫《父親的菜園》?
②到底誰的推測正確呢?讓我們快速讀課文。
●初步閱讀,讀通課文
①輕聲讀課文,注意生字讀音,遇到難讀的句子反復多讀幾遍。
②出示生詞,指導讀準確:嬰兒、疑惑、堅毅、平坡、邊緣、可怖、紅腫、榨干、荒涼、誘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
③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件什么事。
●研讀,體會人物精神
①默讀課文,思考為什么叫《父親的菜園》,圖畫批注,看你能找到幾條原因。
②小組內交流。
③全班交流:
a.父親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在山坡上開出了一塊作為菜園的基地。
b.當暴雨沖走泥土后,父親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雙手創造了一塊新菜園。
C.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勞動成果──豌豆翻進土里,精心侍候,使土地變得肥沃,讓全家人擁有了一個四季常青的菜園。
④在同大自然搏斗中,占有愚公移山,今天,這位普通的農民以同樣的精神在荒涼的`山坡上創造了一塊菜園。請你用自己的話夸夸這位父親。(如,您的身上有一種百折不撓的精神,沒有土,沒有肥,您都想辦法解決,真了不起。做任何事如果都像您一樣,不達目的不罷休,肯定會取得成功。您下定了決心就不辭勞苦地付出,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您雖然平凡,卻有一種偉大的精神,才創造了荒涼中的奇跡)
⑤父親雖然是一位普通的農民,但他身上那種執著、堅持不懈的精神卻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下面就請同學們任選一段你認為最能體現父親這種精神的段路,練習有感情朗讀,并讀給大家聽。
●探究寫法
①作者是如何寫出父親的這種精神的?(典型事例,具體描寫人物的言行)
②拓展閱讀《兩根指頭的聲音》。
●附錄
兩根指頭的聲音
包利民
黎楓是一個高中生,我第一次看見他的時候,他正打著響指,聲音清脆悅耳,我看到他只有一只右手,左臂空空蕩蕩,更讓我吃驚的是,他的右手僅有兩根指頭,他競用僅有的拇指和食指打出響指!
當我們成為朋友后,我漸漸地了解到他的一些情況。9歲那年,他因頑皮觸碰到高壓線,從此失去了左臂和右手的3根手指。開始的時候,他萬念俱灰,年少的他心中充滿了絕望。后來在父母及老師的開導下,他才漸漸平復下來。
有一次,一個傷殘人報告團來作報告,父母打算帶他去聽,好讓他知道別的傷殘人是怎樣奮斗的,以此鼓舞他的斗志。他很高興。可第二天他又不快樂了,父親問他原因,他說:他們做報告時,我怎樣為他們鼓掌呢?
父親看著他的眼睛說;兩根指頭也可以鼓掌呀!那幾天,他學會了打響指,聽報告的時候,他以打響指代替了鼓掌。
有一次他和同學們討論理想,大家異常激動,有個同學站起來,兩手握緊拳頭大聲說:我要用自己的雙手去拼搏,我想成為一個企業家!黎楓的眼睛黯淡了,他的理想也是成為一個企業家,可他卻不能像那個同學那樣用雙手去拼搏。
回到家中,他一直悶悶不樂,在母親的關切下,他講了白天發生的事。母親沒說什么,默默注視了他一會便轉身向門外走。忽然,一枚硬幣從母親手中落到了地上,發出清脆的聲響。他忙跑過去,把那枚硬幣拾起來還給母親。母親握著那枚硬幣說:孩子,你看,拾起錢兩根手指就足夠了!他一下子愣住了,心中的震撼是無法形容的。
他對我說:從那以后,我就明白了,拼搏不只用兩只手,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健全的心!
再一次看見黎楓的時候,他正用兩根手指熟練地操作電腦。我們談了好久,臨別的時候,他打了一個響指和我再見。是啊,即使上天只給你兩根手指,你也可以用它扼住命運的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