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珊迪(通用12篇)
小珊迪 篇1
班級 姓名
一、用形近字組詞。
狐( ) 鄰( ) 待( ) 晴( )
孤( ) 憐( ) 侍( ) 睛( )
二、抄寫第三自然段中描寫小珊迪外貌的詞句,寫出作者描寫外貌的目的是什么。
三、 抄寫課文中帶有“感激”、“感動”、“打動”的句子,再解釋這三個詞語在文中的意思,最后用它們各寫一句話。
四、為下面句子加上標點,再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一盒火柴只要一個便士呀 可憐的孩子( )著。
請您現在就買吧 先生 我餓極了 男孩子( )道 我給您去換零錢
五、 回答:從哪些地方能看出小珊迪誠實?從哪些地方能看出小珊迪善良?
六、總結本課在寫作方面值得學習的地方。
七、寫寫你的一張照片的故事,要把人物的外貌動作及故事的意義寫具體。
小珊迪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正確讀寫“糾纏、乞求、飽受饑寒、品質”等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了解課文按事情發(fā)展順序敘述的特點,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習誠實、善良的品質,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學習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31課。
(二)初讀課文
1.是一個英國小孩的名字,他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資本主義國家里,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呢?課文講了件什么事呢?
是一個_________。文章主要講____________的事。
2.學生自學課文完成以下作業(yè) 。
(1)自學生字,讀準字音;
(2)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不懂的查字典;
(3)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3.檢查自學情況
(1)正音:軋(yà)
(2)理解詞義
乞求一一求別人給予,本課有哀求的意思。
糾纏——找麻煩。
信任——信得過,把事情交給他很放心。
目不轉睛——指不轉眼珠地看。
(3)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分段
按時間分第一段(1~10)白天發(fā)生的事
第二段(11~16)晚上發(fā)生的事
第三段(17)贊揚
按地點分第一段(1~10)旅館門前
第二段(11~13)旅館里
第三段(14~16)家里
第四段(17)贊揚
(4)再讀課文,同桌討論各段的段意
第一段(1~10)“我”沒有零錢買的火柴,他去找零錢卻沒有回來。
第二段(11~16)的腿被馬車軋斷了,還派弟弟送回零錢,“我”去看望,答應永遠照顧他的弟弟。
第三段(17)“我”對悲慘遭遇的同情和對他美好品質的贊美。
(三)布置作業(yè)
“預習課后練習1、3”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分角色朗讀課文。了解課文按事情發(fā)展順序敘述的特點,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步驟:
(-)復習導入
1.聽寫詞語
2.課文主要講一件什么事?
(二)精讀課文
1.自讀第一段,思考:
(1)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一個飽受饑寒的孩子?
用“______”畫出
(2)為什么非要“我”買他的火柴?
明確:因為他餓極了。
(3)他幾次請求先生買火柴?說話的態(tài)度有什么變化?說明什么?
明確:四次;請求的一次比一次迫切,話語一次比一次可憐。
3.指導用乞求的口氣讀的四次對話。
4.分角色讀對話。
5.去換零錢,過了很久沒回來,作者開始是怎么想的,后來又是怎么想的?(齊讀第10自然段)
作者為什么先猜想“可能上當了”,后來又斷定“他不是那種人”呢?
明確:因為社會上有騙子,他怕上當,后來他想到的精神和語言,就否定了自己的想法,斷定他不是騙子。
6.那么,是個什么樣的人呢?請大家默讀第二大段,從中概括出來。
明確:誠實,善良
7.哪些事表現了他的誠實和善良?
明確:他為了找回零錢被馬車撞傷了,還派弟弟送回零錢,多么誠實,他被馬車撞斷了兩條腿,臨死前還擔心弟弟小利比無人照顧,是多么善良啊!
8.作者是怎么知道受傷的?
明確:的弟弟利比告訴他的。
誰能根據利比的話來想像受傷的情景?
9.聽了小利比的訴說,一種強烈的同情感在“我”心底升起,“我”讓這個孩子吃了東西,然后和他一起去看珊迪。“我”在珊迪家里看到了什么?
明確:珊迪家里只有一張床,一張破方桌,方桌上有一支小蠟燭,發(fā)出暗淡的光,珊迪躺在床上,臉色蒼白。
10.分角色讀“我”和珊迪的對話,想想珊迪為什么目不轉睛地看著“我”?
明確:因為珊迪臨死時,最擔心弟弟無人照顧,聽說作者會永遠照顧弟弟,他非常感激,所以目不轉睛的望著“我”。
11.的美好品質多么動人啊!讓我們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一段,請同學們將反問句改寫成陳述句。
(三)朗讀全文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小結,通過精讀課文,我們已經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知道在如此窮困的情況下,仍保持誠實善良的品質,是多么可貴啊!
(四)布置作業(yè)
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學習目標:
學習誠實、善良的品質,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步驟:
(一)復習導入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 “受傷回家后與弟弟的對話”。
3.是個怎樣的孩子?他的弟弟哪些美好品質打動了你的心?
(二)加深理解課文內容
1.課文各段寫了什么內容?
2.文章重點寫什么?
明確:誠實,善良的品質。
3.文章為什么還要寫飽受饑寒?
明確:第一段寫飽受饑寒,更能襯托誠實,善良品質的可貴。
4.小結
是窮苦的孤兒,他飽受饑寒,是多么需要錢啊!但在他身受重傷,知道自己就要死去的時候,還想著讓弟弟把零錢給人家送去,這是多么誠實的孩子啊!珊迪雖然年紀不大,生活又很困難,可他處處關心、照顧弟弟。臨死前最掛念的是無人照顧弟弟;當先生答應照顧他弟弟的時候,他又是那么感激,他心靈是多么善良、多么美好!
(三)指導復述
1.同桌的互練,要求做到,主要情節(jié)不走樣,次要情節(jié)可適當增減,要用自己的語言敘述故事,同時盡量用上文中的好詞佳句;語句要通順連貫。
2.指名復述,按要求評議
(四)總結
從身上,你想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業(yè)
1.寫日記,與珊迪比童年。
2.預習第32課《同一個名字》。
(六)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在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致內容的基礎上,教師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分段能力:按時間分,按地點分。讓學生明確分段方法是多種選擇的。并指導學生概括段意的能力,在精讀課文時教師采取圍繞重點進行閱讀思考,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帶著語氣分角色讀對話及復述故事等手段讓學生在讀中悟出在如此窮困下還保持誠實善良的品質。
探究活動
課后把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或其他人聽,并詢問他們聽后的感想和他們討論。
小珊迪 篇3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正確讀寫“糾纏、乞求、飽受饑寒、品質”等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了解課文按事情發(fā)展順序敘述的特點,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習誠實、善良的品質,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學習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31課。
(二)初讀課文
1.是一個英國小孩的名字,他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資本主義國家里,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呢?課文講了件什么事呢?
是一個_________。文章主要講____________的事。
2.學生自學課文完成以下作業(yè) 。
(1)自學生字,讀準字音;
(2)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不懂的查字典;
(3)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3.檢查自學情況
(1)正音:軋(yà)
(2)理解詞義
乞求一一求別人給予,本課有哀求的意思。
糾纏——找麻煩。
信任——信得過,把事情交給他很放心。
目不轉睛——指不轉眼珠地看。
(3)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分段
按時間分第一段(1~10)白天發(fā)生的事
第二段(11~16)晚上發(fā)生的事
第三段(17)贊揚
按地點分第一段(1~10)旅館門前
第二段(11~13)旅館里
第三段(14~16)家里
第四段(17)贊揚
(4)再讀課文,同桌討論各段的段意
第一段(1~10)“我”沒有零錢買的火柴,他去找零錢卻沒有回來。
第二段(11~16)的腿被馬車軋斷了,還派弟弟送回零錢,“我”去看望,答應永遠照顧他的弟弟。
第三段(17)“我”對悲慘遭遇的同情和對他美好品質的贊美。
(三)布置作業(yè)
“預翱魏罅廢?、3”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分角色朗讀課文。了解課文按事情發(fā)展順序敘述的特點,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步驟 :
(-)復習導入
1.聽寫詞語
2.課文主要講一件什么事?
(二)精讀課文
1.自讀第一段,思考:
(1)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一個飽受饑寒的孩子?
用“______”畫出
(2)為什么非要“我”買他的火柴?
明確:因為他餓極了。
(3)他幾次請求先生買火柴?說話的態(tài)度有什么變化?說明什么?
明確:四次;請求的一次比一次迫切,話語一次比一次可憐。
3.指導用乞求的口氣讀的四次對話。
4.分角色讀對話。
5.去換零錢,過了很久沒回來,作者開始是怎么想的,后來又是怎么想的?(齊讀第10自然段)
作者為什么先猜想“可能上當了”,后來又斷定“他不是那種人”呢?
明確:因為社會上有騙子,他怕上當,后來他想到的精神和語言,就否定了自己的想法,斷定他不是騙子。
6.那么,是個什么樣的人呢?請大家默讀第二大段,從中概括出來。
明確:誠實,善良
7.哪些事表現了他的誠實和善良?
明確:他為了找回零錢被馬車撞傷了,還派弟弟送回零錢,多么誠實,他被馬車撞斷了兩條腿,臨死前還擔心弟弟小利比無人照顧,是多么善良啊!
8.作者是怎么知道受傷的?
明確:的弟弟利比告訴他的。
誰能根據利比的話來想像受傷的情景?
9.聽了小利比的訴說,一種強烈的同情感在“我”心底升起,“我”讓這個孩子吃了東西,然后和他一起去看珊迪。“我”在珊迪家里看到了什么?
明確:珊迪家里只有一張床,一張破方桌,方桌上有一支小蠟燭,發(fā)出暗淡的光,珊迪躺在床上,臉色蒼白。
10.分角色讀“我”和珊迪的對話,想想珊迪為什么目不轉睛地看著“我”?
明確:因為珊迪臨死時,最擔心弟弟無人照顧,聽說作者會永遠照顧弟弟,他非常感激,所以目不轉睛的望著“我”。
11.的美好品質多么動人啊!讓我們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一段,請同學們將反問句改寫成陳述句。
(三)朗讀全文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小結,通過精讀課文,我們已經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知道在如此窮困的情況下,仍保持誠實善良的品質,是多么可貴啊!
(四)布置作業(yè)
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學習目標:
學習誠實、善良的品質,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步驟 :
(一)復習導入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 “受傷回家后與弟弟的對話”。
3.是個怎樣的孩子?他的弟弟哪些美好品質打動了你的心?
(二)加深理解課文內容
1.課文各段寫了什么內容?
2.文章重點寫什么?
明確:誠實,善良的品質。
3.文章為什么還要寫飽受饑寒?
明確:第一段寫飽受饑寒,更能襯托誠實,善良品質的可貴。
4.小結
是窮苦的孤兒,他飽受饑寒,是多么需要錢啊!但在他身受重傷,知道自己就要死去的時候,還想著讓弟弟把零錢給人家送去,這是多么誠實的孩子啊!珊迪雖然年紀不大,生活又很困難,可他處處關心、照顧弟弟。臨死前最掛念的是無人照顧弟弟;當先生答應照顧他弟弟的時候,他又是那么感激,他心靈是多么善良、多么美好!
(三)指導復述
1.同桌的互練,要求做到,主要情節(jié)不走樣,次要情節(jié)可適當增減,要用自己的語言敘述故事,同時盡量用上文中的好詞佳句;語句要通順連貫。
2.指名復述,按要求評議
(四)總結
從身上,你想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業(yè)
1.寫日記,與珊迪比童年。
2.預習第32課《同一個名字》。
(六)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在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致內容的基礎上,教師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分段能力:按時間分,按地點分。讓學生明確分段方法是多種選擇的。并指導學生概括段意的能力,在精讀課文時教師采取圍繞重點進行閱讀思考,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帶著語氣分角色讀對話及復述故事等手段讓學生在讀中悟出在如此窮困下還保持誠實善良的品質。
探究活動
課后把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或其他人聽,并詢問他們聽后的感想和他們討論。
小珊迪 篇4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正確讀寫“糾纏、乞求、飽受饑寒、品質”等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了解課文按事情發(fā)展順序敘述的特點,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導入 :
一百多年以前的英國,當時貧富懸殊,許多人缺衣少食,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不得不以乞討和做小買賣、擦皮鞋為生。小珊迪就是這樣一個孩子。
二、學生自由讀課文。
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1、多音字:
薄(薄本)(薄霧)
軋(軋死)(軋鋼)
2、易錯字:纏。
形近字:氣、乞
3、查字典:
糾纏,乞求、飽受饑寒、品質。
四、指導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1、思考: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敘述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課文那些地方使你特別感動?
2、學生默讀課文,并畫出答案。
3、分小組合作學習交流答案。
4、集體討論。
(課文是按事情發(fā)展順序敘述的,主要內容是記敘一個賣火柴的小男孩——小珊迪,在給“我”找零錢時被馬車撞傷,臨死前還派弟弟給“我”送零錢,同時還惦記著弟弟沒人照顧。)
五、教師總結學生討論結果。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分角色朗讀課文,進一步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學習小珊迪誠實善良的品質,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過程 :
一、談話激趣
小珊迪的故事我們讀后深受感動,一個善良誠實的孩子就這樣死去了。真讓人難過,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這一課。
二、學生默讀,并思考
這篇課文按什么順序記敘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三、全班討論發(fā)言。
板書:
愛丁堡: 早上:請求 糾纏
晚上:撞到 受傷 目不轉睛 感激
四、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同學評價朗讀情況。
五、教師總結過渡:
課文中的故事情節(jié)很動人,哪一點使你特別感動呢?
六、學生默讀課文回答以上問題。
分小組合作。
七、全班討論。邊朗讀邊感悟,談出特別感人的地方。
八、提問:
通過這個故事你覺得我們應該向小珊迪學習什么?(板書:誠實善良)
九、出示幻燈片(課后思考練習3),讀下面的句子體會句子中帶點詞語,刪去或保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十、作業(yè) :展開合理想象,把小珊迪去換零錢到慘死的這部分內容用自己的話講給別人聽。
板書設計 :
31、小珊迪
愛丁堡:早上:請求糾纏
晚上:撞到受傷目不轉睛感激
美好品質:善良誠實
小珊迪 篇5
教學要求
1.學習小珊迪誠實、善良的品質;認識資本主義制度的罪惡;加深熱愛社會主義的感情。
2.繼續(xù)練習給課文分段。
3.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教學重點
1.教育學生學習小珊迪的美好品質,認識資本主義制度的罪惡。
2.繼續(xù)練習給課文分段。
教學難點
1.通過學習本課要讓學生認識到資本主義制度的罪惡。
2.學習給課文分段。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準備
幻燈片、生字詞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同學們,今天我們從書中要認識一個孩子,看看這是怎樣的一個孩子,你將受到什么樣的教育。
二、讀預習
1.通過預習,你說說小珊迪是怎樣的一個孩子?
2.學習要求是什么?
三、初讀課文,了解大概內容
1.學生自由讀書,要求讀準字音,畫出不懂的詞語,標出課文共有多少個自然段。
2.認讀本課的生字詞。
糾纏、掏出、乞求、侍者、軋斷、品質、飽受饑寒。
3.帶著思考·練習1閱讀,練習給課文分段。
課文是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敘述的。課文先講小男孩要“我”買火柴,“我”沒有零錢。小男孩去換零錢,卻沒有回來。即從開頭到“我”斷定他不是那種人。這部分內容講的是白天發(fā)生的事情,講了“我”對小男孩的初步認識。可作為文章的第一段。課文接著講了小珊迪讓弟弟找上門來送還應找還的零錢,“我”才知道他被馬車撞傷了。小珊迪在臨死前還牽掛著弟弟。即從“晚上,旅館的侍者說……”到“他死了”。這部分講的是晚上發(fā)生的事情。講了“我”對小男孩的進一步認識。可以作為文章的第二段。最后一個自然段講的是小珊迪的悲慘遭遇令人同情;珊迪美好的品質永遠給人以教育。可以作為第三段。
4.質疑。
5.指名按分段情況讀書。
第二課時
一、導語
課文結尾說:“直到今天,誰讀了這個故事不受感動呢?飽受饑寒的小珊迪的美好品質,將永遠打動人們的心。”你是否想過,小珊迪是個怎樣的孩子?他有哪些美好的品質?為什么他的生活這么悲慘?今天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仔細閱讀課文。
二、學習第一段
1.帶著是一個什么樣的小男孩在賣火柴的問題讀第3自然段。
(穿著單衣、瘦瘦的、赤著腳。)
2.從這些描寫中我們知道了什么?
(家境貧寒,忍受著饑餓寒冷的折磨。)
3.指名讀描寫小男孩的句子。
4.小珊迪是怎樣要求“我”買他的火柴的?
(請、請求、乞求)
5.結合上下文理解“請求”、“乞求”。
(請求——反復糾纏、寧愿降價、虧本也干。)
(乞求——低聲下氣、讓人可憐、跑腿換零錢也干。)
6.分析:他為什么要這么做?
(結合當時的環(huán)境、小珊迪的外貌回答問題。饑餓、寒冷威脅著他,他還要照顧弟弟。有了這一個便士,他們可能活下來,沒有這一個便士,他們可能就會凍死、餓死。)
7.分析小珊迪換錢很久也不見他來,在作者心里產生的想法(“我”想可能上當了)及“我”斷定他不是那種人的問題。
(1)因為很久了他還沒回來,作者產生了“我想可能上當了”的想法是合乎情理的。
(2)結合課后思考·練習的第3題,讀句子回答問題。
①出示句子讀。
②“斷定”是什么意思?
(“斷定”就是下結論。)
③“那種人”指的是什么樣的人?
(那種人指的是騙人的人,不守信用的人。)
④“我”怎樣斷定他不是那種人?
(根據他的面孔、神情是那樣讓人信任,他讓人買火柴時的態(tài)度是那樣的誠懇,來判定他不是那種不守信用的人。)
8.這句話有兩層意思。兩層意思之間是什么關系?哪個詞把兩層意思連接起來了?
(體會“可是”一詞的作用。)
9.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三、學習第二段
1.帶著問題讀:誰來送錢?為什么來送錢。
(讀后概括出:珊迪受重傷,小利比來送錢。)
2.展開想象。
(l)小珊迪被馬車撞倒后,車上的人是怎樣表現的?
(2)小珊迪是怎樣找到那四個便士的?
(3)小珊迪是怎樣回到家的?
(4)小珊迪是怎樣讓弟弟送還錢的?
(通過同學的討論達到既揭露資本主義制度的黑暗、富人的冷酷無情,又突出小珊迪美好品質的目的。)
3.作者看望小珊迪時,他為什么難過?說了些什么?表明了什么?
4.分析思考·練習第3題讀句子,回答問題。
①出示句子,指名讀。
②“目不轉睛”是什么意思?
③珊迪為什么目不轉睛地看著“我”?
④用比較的方法學習一組句子,再回答上述問題。
我會照顧小利比。
我會永遠照顧小利比。
我會永遠照顧小利比的。
(通過對比,使學生認識到。這三個句子中,第二句比第一句更具體,第三句比第二句更肯定。第三句話既回答了小珊迪“誰來照顧你呢?”的問題,又說明了照顧時間的長遠,語氣是那樣的肯定,這對小珊迪是個極大的安慰。因此,珊迪目不轉睛地看著“我”。)
5.學習“他死了”一句。
(l)指名讀。
(2)體會這句話的含義。
(這句話僅僅三個字。它表現了作者對小珊迪的同情,在為他鳴不平;又表現了對資本主義制度的不滿、憎恨。)
6.指導朗讀,加深理解。
四、學習第三段
1.指名讀,討論。
①小珊迪是怎樣的孩子?
(小珊迪是個飽受饑寒十分不幸的孩子。)
②他有哪些好品質讓人們感動呢?
(誠實、善良的品質讓人們感動。)
2.用比較法體會句子。
直到今天,誰讀了這個故事都感動。
直到今天,誰讀了這個故事不受感動呢?
(第二句表達了強烈的肯定語氣,更加突出了作者對小珊迪的贊揚。)
五、總結全文
1.這篇課文寫了一個什么故事?作者贊揚了什么?揭露了什么?
2.看板書,用自己的話把故事講給同學。
第三課時
1.認讀本課的生字新詞。
旅館 糾纏 請求 照顧 感激 侍者
斷定 乞求 品質 感動 掏出 軋過
飽受饑寒 目不轉睛
2.指導學生分析記憶字形。
提示:
“纏”字右邊是“廣”不要丟點。
“侍”字的部首是“亻”旁。
“質”字的部首是“貝”部。
“侍”字的讀音是shì,不讀sì,部首是“亻”旁。
3.比一比,組成詞語。
纏( )侍( )質( )
( ) ( ) ( )
糾( )掏( )軋( )
叫( )淘( )扎( )
4.填空
5.指導書寫。
(要求把字寫工整、規(guī)范;注意間架結構。)
小珊迪 篇6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 正確讀寫“糾纏、乞求、飽受饑寒、品質”等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了解課文按事情發(fā)展順序敘述的特點,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導入 :
一百多年以前的英國,當時貧富懸殊,許多人缺衣少食,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不得不以乞討和做小買賣、擦皮鞋為生。小珊迪就是這樣一個孩子。
二、學生自由讀課文。
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1、多音字:
薄(薄本)(薄霧)
軋(軋死)(軋鋼)
2、易錯字:纏。
形近字:氣、乞
3、查字典:
糾纏,乞求、飽受饑寒、品質。
四、指導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1、思考: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敘述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課文那些地方使你特別感動?
2、學生默讀課文,并畫出答案。
3、分小組合作學習交流答案。
4、集體討論。
(課文是按事情發(fā)展順序敘述的,主要內容是記敘一個賣火柴的小男孩——小珊迪,在給“我”找零錢時被馬車撞傷,臨死前還派弟弟給“我”送零錢,同時還惦記著弟弟沒人照顧。)
五、教師總結學生討論結果。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分角色朗讀課文,進一步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學習小珊迪誠實善良的品質,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過程 :
一、談話激趣
小珊迪的故事我們讀后深受感動,一個善良誠實的孩子就這樣死去了。真讓人難過,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這一課。
二、學生默讀,并思考
這篇課文按什么順序記敘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三、全班討論發(fā)言。
板書:
愛丁堡: 早上:請求 糾纏
晚上:撞到 受傷 目不轉睛 感激
四、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同學評價朗讀情況。
五、教師總結過渡:
課文中的故事情節(jié)很動人,哪一點使你特別感動呢?
六、學生默讀課文回答以上問題。
分小組合作。
七、全班討論。邊朗讀邊感悟,談出特別感人的地方。
八、提問:
通過這個故事你覺得我們應該向小珊迪學習什么?(板書:誠實善良)
九、出示幻燈片(課后思考練習3),讀下面的句子體會句子中帶點詞語,刪去或保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十、作業(yè) :展開合理想象,把小珊迪去換零錢到慘死的這部分內容用自己的話講給別人聽。
板書設計 :
愛丁堡: 早上:請求 糾纏
晚上:撞到 受傷 目不轉睛 感激
美好品質:善良 誠實
小珊迪 篇7
教學目標:
1、 自學字詞,理解“請求、乞求、糾纏、孤兒”等詞語的意思。
2、 能聯系上下文體會“我”內心的感受,讀懂“我”態(tài)度變化的原因。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到珊迪的善良和誠實。
4、 能簡要地復述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難點:
能聯系上下文體會“我”內心的感受,讀懂“我”態(tài)度變化的原因。
了解小珊迪的優(yōu)秀品質,認識資本主義的罪惡。
學生準備:
預習課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 齊讀
2、介紹時代背景:《小珊迪》一文原名《賣火柴的小男孩》,文章的主人公就是小珊迪。他是英國人,生活在100多年前的資本主義社會里,這篇課文講述了小珊迪的悲慘遭遇。
二、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填空:
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小珊迪為了給“我”( ),被一輛狂奔的馬車( )。臨死之前,他讓弟弟( )把( )帶回給“我”,這種( )的精神感動了“我”,最終我答應( ),使小珊迪( )地離去。
2、你覺得這是個怎樣的男孩?
三、深入學習
(一)了解珊迪的窮困、可憐。
1、小珊迪為什么非要我買他的火柴?
2、(小珊迪家窮,肚子餓,要養(yǎng)活弟弟……他飽受饑寒。)
3、追問:文中哪些地方寫小珊迪飽受饑寒?
(1)小珊迪的外貌。(2)小珊迪冒著嚴寒上街賣火柴,他一再乞求先生賣他的火柴。
追問:小珊迪先后幾次請求先生賣他的火柴?(四次)
請求、乞求何意?
6、指導學生用一次又一次的迫切乞求的語氣讀小珊迪與先生的四次對話。
7、小珊迪去換零錢,過了很久沒有回來,作者開始是怎樣想的,后來又是怎么想的?
(1)追問:為什么作者改變想法,而且那么相信一個素不相識的人。?
(2)老師引導學生再讀小珊迪請求作者買火柴的話。
(二)了解珊迪的善良、誠實,體會“我”態(tài)度變化的原因。
1、后來小珊迪有沒有把零錢還給那個先生?誰還的?
2、小珊迪為什么派弟弟小利比去還錢呢?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
追問:小珊迪傷勢怎樣?
3、小珊迪在傷勢這么嚴重,生命十分危險的情況下,他想的是什么事呢?說明了什么呢?
4、那位先生對小珊迪素不相識,為什么會握住小珊迪的手,對他說:“我會永遠照顧小利比的?”
(被珊迪美麗的心靈打動了。)
四、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讓我們像小珊迪一樣,多一份誠實的面容,多一點守信的品質吧,老師相信,擁有誠信,我們的社會會更加美好,擁有誠信,我們的人生一定會充滿歡笑。
五、布置作業(yè)
請你簡要地把故事寫下來,注意不要描寫人物的對話。
板書設計:
可憐:又冷又餓 賣火柴 遭遇車禍
27、小珊迪 誠實:生命垂危時不忘還錢讓弟弟送來
善良:深切關心弟弟的今后生活
教學效果反饋:
我以聽記、閱讀課文最后一節(jié)為突破口,即人物悲慘的命運為抓手,層層深入地探究造成人物悲慘命運的整個事件,以重要句段為教學重點,品詞品句品段感受珊迪的善良、誠實,并為復述做準備。
在感悟的同時應指導學生進行必要的概括,提高對小珊迪品質的認識。如講讀第一段,要指導學生弄懂為什么寫小珊迪的外貌,為什么要多次寫小珊迪乞求“我”買火柴;然后指導概括段意。講讀第二段時,當學生想象小珊迪受傷仍在忍痛尋找便士后,要引導學生回顧小利比給“我”找零錢的情節(jié),并提示:這表明小珊迪的誠實;在想象小珊迪臨死前念念不忘小利比的情景后提示:這表明小珊迪的善良。這樣,人物形象才顯得既飽滿,又清晰。
小珊迪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正確讀寫“糾纏、乞求、飽受饑寒、品質”等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了解課文按事情發(fā)展順序敘述的特點,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習小珊迪誠實、善良的品質,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學習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31課《小珊迪》。
(二)初讀課文
1.小珊迪是一個英國小孩的名字,他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資本主義國家里,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呢?課文講了件什么事呢?
小珊迪是一個_________。文章主要講____________的事。
2.學生自學課文完成以下作業(yè)。
(1)自學生字,讀準字音;
(2)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不懂的查字典;
(3)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3.檢查自學情況
(1)正音:軋(yà)
(2)理解詞義
乞求一一求別人給予,本課有哀求的意思。
糾纏——找麻煩。
信任——信得過,把事情交給他很放心。
目不轉睛——指不轉眼珠地看。
(3)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分段
按時間分第一段(1~10)白天發(fā)生的事
第二段(11~16)晚上發(fā)生的事
第三段(17)贊揚小珊迪
按地點分第一段(1~10)旅館門前
第二段(11~13)旅館里
第三段(14~16)小珊迪家里
第四段(17)贊揚小珊迪
(4)再讀課文,同桌討論各段的段意
第一段(1~10)“我”沒有零錢買小珊迪的火柴,他去找零錢卻沒有回來。
第二段(11~16)小珊迪的腿被馬車軋斷了,還派弟弟送回零錢,“我”去看望小珊迪,答應永遠照顧他的弟弟。
第三段(17)“我”對小珊迪悲慘遭遇的同情和對他美好品質的贊美。
(三)布置作業(yè)
“預習課后練習1、3”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分角色朗讀課文。了解課文按事情發(fā)展順序敘述的特點,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步驟:
(-)復習導入
1.聽寫詞語
2.課文主要講一件什么事?
(二)精讀課文
1.自讀第一段,思考:
(1)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珊迪是一個飽受饑寒的孩子?
用“______”畫出
(2)小珊迪為什么非要“我”買他的火柴?
明確:因為他餓極了。
(3)他幾次請求先生買火柴?說話的態(tài)度有什么變化?說明什么?
明確:四次;請求的一次比一次迫切,話語一次比一次可憐。
3.指導用乞求的口氣讀小珊迪的四次對話。
4.分角色讀對話。
5.小珊迪去換零錢,過了很久沒回來,作者開始是怎么想的,后來又是怎么想的?(齊讀第10自然段)
作者為什么先猜想“可能上當了”,后來又斷定“他不是那種人”呢?
明確:因為社會上有騙子,他怕上當,后來他想到小珊迪的精神和語言,就否定了自己的想法,斷定他不是騙子。
6.那么,小珊迪是個什么樣的人呢?請大家默讀第二大段,從中概括出來。
明確:誠實,善良
7.哪些事表現了他的誠實和善良?
明確:他為了找回零錢被馬車撞傷了,還派弟弟送回零錢,多么誠實,他被馬車撞斷了兩條腿,臨死前還擔心弟弟小利比無人照顧,是多么善良啊!
8.作者是怎么知道小珊迪受傷的?
明確:小珊迪的弟弟利比告訴他的。
誰能根據利比的話來想像小珊迪受傷的情景?
9.聽了小利比的訴說,一種強烈的同情感在“我”心底升起,“我”讓這個孩子吃了東西,然后和他一起去看珊迪。“我”在珊迪家里看到了什么?
明確:珊迪家里只有一張床,一張破方桌,方桌上有一支小蠟燭,發(fā)出暗淡的光,珊迪躺在床上,臉色蒼白。
10.分角色讀“我”和珊迪的對話,想想珊迪為什么目不轉睛地看著“我”?
明確:因為珊迪臨死時,最擔心弟弟無人照顧,聽說作者會永遠照顧弟弟,他非常感激,所以目不轉睛的望著“我”。
11.小珊迪的美好品質多么動人啊!讓我們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一段,請同學們將反問句改寫成陳述句。
(三)朗讀全文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小結,通過精讀課文,我們已經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知道小珊迪在如此窮困的情況下,仍保持誠實善良的品質,是多么可貴啊!
(四)布置作業(yè)
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學習目標:
學習小珊迪誠實、善良的品質,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步驟:
(一)復習導入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 “小珊迪受傷回家后與弟弟的對話”。
3.小珊迪是個怎樣的孩子?他的弟弟哪些美好品質打動了你的心?
(二)加深理解課文內容
1.課文各段寫了什么內容?
2.文章重點寫什么?
明確:小珊迪誠實,善良的品質。
3.文章為什么還要寫小珊迪飽受饑寒?
明確:第一段寫小珊迪飽受饑寒,更能襯托小珊迪誠實,善良品質的可貴。
4.小結
小珊迪是窮苦的孤兒,他飽受饑寒,是多么需要錢啊!但在他身受重傷,知道自己就要死去的時候,還想著讓弟弟把零錢給人家送去,這是多么誠實的孩子啊!珊迪雖然年紀不大,生活又很困難,可他處處關心、照顧弟弟。臨死前最掛念的是無人照顧弟弟;當先生答應照顧他弟弟的時候,他又是那么感激,他心靈是多么善良、多么美好!
(三)指導復述
1.同桌的互練,要求做到,主要情節(jié)不走樣,次要情節(jié)可適當增減,要用自己的語言敘述故事,同時盡量用上文中的好詞佳句;語句要通順連貫。
2.指名復述,按要求評議
(四)總結
從小珊迪身上,你想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業(yè)
1.寫日記,與珊迪比童年。
2.預習第32課《同一個名字》。
(六)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在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致內容的基礎上,教師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分段能力:按時間分,按地點分。讓學生明確分段方法是多種選擇的。并指導學生概括段意的能力,在精讀課文時教師采取圍繞重點進行閱讀思考,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帶著語氣分角色讀對話及復述故事等手段讓學生在讀中悟出小珊迪在如此窮困下還保持誠實善良的品質。
探究活動
課后把小珊迪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或其他人聽,并詢問他們聽后的感想和他們討論。
小珊迪 篇9
時 間:
教學目標:
1、體會小珊迪額度不幸遭遇,感受他誠實、守信、善良的好品質。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認識4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進行個性化閱讀,培養(yǎng)閱讀想象能力。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 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啟讀,未成曲調先有情
1.教師用緩慢而低沉的語調講述《三次逃票》的故事。
同學們,老師懷著沉重的心情,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在德國,有一位中國留學生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了。畢業(yè)以后,他去德國的大公司尋找工作。第一家公司拒絕了他,第二家公司拒絕了他,第三家公司還是拒絕了他。他一連找了20多家大公司,結果沒有一家肯接收他。他想:憑自己的博士文憑和優(yōu)異成績,找一家公司應該沒什么問題吧。但是,誰也沒想到,他找的一家小公司還是拒絕了他。
2.讓學生猜想,為什么德國那么多家公司都會拒絕這位中國留學生(學生的猜想可能有:看不起中國人、專業(yè)不對口、留學生要價太高、公司已經人滿為患、公司不景氣等)。
二、通讀,潛心會文動真情
1.教師:同學們,我們這位中國留學生缺文憑嗎?缺知識嗎?缺能力嗎?那他到底缺了什么呢?讓我們一起到《小珊迪》這里去尋找答案。
2.學生自由讀全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讀的時候注意自己的感覺和心情的變化。
3.指名分段讀課文。教師隨機指導學生的朗讀,特別注意下列語句的朗讀指導:①他對我們說:“先生,請買盒火柴吧!”(a、請注意冷的感覺。b、體會一下,那么冷的天,小珊迪只穿了一件又薄又破的單衣,小臉凍得發(fā)青,一雙赤腳又紅又腫。在這樣的情況下,他說話能這樣輕松、這樣有力嗎?c、人在發(fā)抖,嘴唇在發(fā)抖,聲音也在發(fā)抖。要讀出這樣的感覺。)
三、參讀,一字一句總關情
1.教師充滿悲痛、充滿崇敬、充滿懷念地訴說:小珊迪死了。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為了那四個需要找還的便士,他死了!除了他的弟弟小利比,除了故事中那個買火柴的我,誰也不知道小珊迪死了,誰也不知道小珊迪是因為什么死的。但是,故事中的那個我,卻被小珊迪的事跡深深地感動了。他永遠忘不了小珊迪那誠懇的面容,永遠忘不了小珊迪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永遠忘不了小珊迪那雙充滿乞求、充滿善良、充滿感激的眼睛。他想為小珊迪畫一張像。他想把小珊迪的這張像永遠放在自己的辦公桌前。天天看到他,天天想起他。他會畫一張怎樣的像呢?
2.學生默讀課文,然后完成課堂練筆一。
請用課文中描寫小珊迪外貌的詞句,寫一段關于小珊迪外貌的話。
(小珊迪的外貌擬寫如下:小珊迪穿著一件又薄又破的單衣,瘦瘦的小臉雖然被凍得發(fā)青,但他的面容是那樣的誠懇,他的神情是那樣的使人信任,他的眼中充滿了乞求、充滿了善良、充滿了感激。)
3.當堂交流學生的小練筆,教師作隨機點評。
4.教師深情地訴說:看來,小珊迪的外貌已經深深地印入了我們每個同學的腦海。聽著大家的發(fā)言,我們仿佛又一次看到了小珊迪那誠懇的面容,又一次看到了小珊迪那使人信任的神情。
第二課時
一、研讀,設身處地悟深情
1.教師充滿深情又若有所思地訴說:為了找還那四個便士,找還那部分不該屬于他自己的錢,小珊迪被馬車軋斷雙腿、不幸死去了。我在心里默默地想,如果小珊迪不急著把四個便士還給人家,他就不會被馬車撞倒,他就不會死去。我又想,小珊迪難道真的不需要那些錢嗎?
2.學生默讀思考,畫出有關語句仔細體會。
3.組織全班交流。
①從“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單衣,瘦瘦的小臉凍得發(fā)青,一雙赤腳又紅又腫”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錢。
②從“我可以一便士賣給你們兩盒”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錢。
4.教師動情地、肯定地訴說:是啊!正像大家剛才分析的一樣,其實小珊迪非常需要錢。他需要錢去購買衣服御寒,需要錢去購買面包充饑,需要錢去醫(yī)治自己的雙退,需要錢去照顧自己的弟弟。他還需要錢去上學,需要錢去游玩,需要錢去過一種幸福的生活。他真的太需要錢了!這樣一個需要錢的孩子,當他被馬車撞斷雙腿,當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找不到了、有七個便士也找不到了的時候,他的心里會怎么想呢?
學生完成課堂練筆二。
一輛馬車把小珊迪撞倒,從他身上軋了過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丟了,有七個便士也不知哪兒去了。小珊迪心里想:
(學生練筆擬寫如下:1.糟了!便士!便士!那些便士哪兒去了?我拿什么錢去還那位先生吶?2.我的腿不能動了。我怎么辦吶!那位先生還等著我回去還他四個便士呢。3.我的腿斷了。我會死嗎?我要是死了,那位先生的錢怎么辦呢?我可憐的弟弟怎么辦呢?4.先生,您一定等急了吧。我真想馬上把錢還給你的,可我被馬車撞了,我不是故意的。5.人窮志不能窮。我雖然被馬車撞了,可能會死去。但那位先生的錢我一定要還給他,我不能讓他瞧不起我們窮人的孩子。)
5.組織全班交流,教師作隨機點評。
投影呈現:當我想到孩子那誠懇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斷定他不是那種____________人。
二、活讀,妙筆且抒個中情
1.教師:我們忘不了這位可愛又可敬的小珊迪,我們也忘不了那位可憐又可悲的中國留學生。同學們,聽了小珊迪的故事,你一定有話想對那位中國留學生說,是吧?請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
2.學生完成練筆三。
請給那位中國留學生寫幾句話,說說你的感受和想法。
叔叔,您好!
(學生練筆預想如下:1.您不缺文憑,不缺知識,不缺能力,但您缺的是誠實,缺的是守信。2.您真應該好好地讀讀《小珊迪》的故事。您身上缺少的東西,恰恰是小珊迪身上擁有的東西。3.您在哪兒跌倒,就應該在哪兒站起來。您在誠信這里跌倒,希望您在誠信這里站起來。4.做人要有骨氣,做中國人更要有骨氣。您失去了在德國公司的機會,可惜!您更失去了一個中國人在德國的骨氣,可悲!5.痛定思痛,望您學一學小珊迪誠實的品質、守信的道德,學一學小珊迪人窮志不窮的骨氣和精神,做一個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中國人。)
3.組織全班交流。
4.結課:同學們,讓我們像小珊迪一樣,多一份誠實的面容,多一點守信的品質吧。老師相信,擁有誠信,我們的社會一定會更加美麗;擁有誠信,我們的人生一定會充滿歡笑。
小珊迪 篇10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正確讀寫“糾纏、乞求、飽受饑寒、品質”等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了解課文按事情發(fā)展順序敘述的特點,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導入 :
一百多年以前的英國,當時貧富懸殊,許多人缺衣少食,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不得不以乞討和做小買賣、擦皮鞋為生。小珊迪就是這樣一個孩子。
二、學生自由讀課文。
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1、多音字:
薄(薄本)(薄霧)
軋(軋死)(軋鋼)
2、易錯字:纏。
形近字:氣、乞
3、查字典:
糾纏,乞求、飽受饑寒、品質。
四、指導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1、思考: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敘述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課文那些地方使你特別感動?
2、學生默讀課文,并畫出答案。
3、分小組合作學習交流答案。
4、集體討論。
(課文是按事情發(fā)展順序敘述的,主要內容是記敘一個賣火柴的小男孩——小珊迪,在給“我”找零錢時被馬車撞傷,臨死前還派弟弟給“我”送零錢,同時還惦記著弟弟沒人照顧。)
五、教師總結學生討論結果。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分角色朗讀課文,進一步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學習小珊迪誠實善良的品質,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過程 :
一、談話激趣
小珊迪的故事我們讀后深受感動,一個善良誠實的孩子就這樣死去了。真讓人難過,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這一課。
二、學生默讀,并思考
這篇課文按什么順序記敘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三、全班討論發(fā)言。
板書:
愛丁堡: 早上:請求 糾纏
晚上:撞到 受傷 目不轉睛 感激
四、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同學評價朗讀情況。
五、教師總結過渡:
課文中的故事情節(jié)很動人,哪一點使你特別感動呢?
六、學生默讀課文回答以上問題。
分小組合作。
七、全班討論。邊朗讀邊感悟,談出特別感人的地方。
八、提問:
通過這個故事你覺得我們應該向小珊迪學習什么?(板書:誠實善良)
九、出示幻燈片(課后思考練習3),讀下面的句子體會句子中帶點詞語,刪去或保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十、作業(yè) :展開合理想象,把小珊迪去換零錢到慘死的這部分內容用自己的話講給別人聽。
板書設計 :
31、小珊迪
愛丁堡:早上:請求糾纏
晚上:撞到受傷目不轉睛感激
美好品質:善良誠實
小珊迪 篇11
一、啟讀,未成曲調先有情
1.教師用緩慢而低沉的語調講述《三次逃票》的故事。
同學們,老師懷著沉重的心情,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在德國,有一位中國留學生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了。畢業(yè)以后,他去德國的大公司尋找工作。第一家公司拒絕了他,第二家公司拒絕了他,第三家公司還是拒絕了他。他一連找了20多家大公司,結果沒有一家肯接收他。他想:憑自己的博士文憑和優(yōu)異成績,找一家公司應該沒什么問題吧。但是,誰也沒想到,他找的一家小公司還是拒絕了他。
2.讓學生猜想,為什么德國那么多家公司都會拒絕這位中國留學生(學生的猜想可能有:看不起中國人、專業(yè)不對口、留學生要價太高、公司已經人滿為患、公司不景氣等)。
3.教師繼續(xù)講述《三次逃票》的故事。
這位中國留學生憤怒了!他對那家小公司的老板說:“請您告訴我,你們?yōu)槭裁匆芙^我?”那位老板說:“對不起,先生。我們從網上找到了一份關于您的記錄。記錄顯示,您在德國留學期間乘坐公共汽車,曾經逃過三次票。”中國留學生吃驚地說:“逃三次票算得了什么?難道我的博士文憑還抵不過三次逃票嗎?”德國老板鄭重地說:“是的!先生。我們知道您不缺文憑、不缺知識、不缺能力,但我們認為您缺了一樣東西!正是您缺的這樣東西,讓我們德國人不敢聘用您。”
4.讓學生自由發(fā)言,聽了這個真實的故事有些什么想法。
二、通讀,潛心會文動真情
1.教師:同學們,我們這位中國留學生缺文憑嗎?缺知識嗎?缺能力嗎?那他到底缺了什么呢?讓我們一起到這里去尋找答案。
2.學生自由讀全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讀的時候注意自己的感覺和心情的變化。
3.指名分段讀課文。教師隨機指導學生的朗讀,特別注意下列語句的朗讀指導:①他對我們說:“先生,請買盒火柴吧!”(a、請注意冷的感覺。b、體會一下,那么冷的天,只穿了一件又薄又破的單衣,小臉凍得發(fā)青,一雙赤腳又紅又腫。在這樣的情況下,他說話能這樣輕松、這樣有力嗎?c、人在發(fā)抖,嘴唇在發(fā)抖,聲音也在發(fā)抖。要讀出這樣的感覺。)
②“啊!請您現在就買吧!先生,我餓極了!”小男孩乞求說,“我可以給您去換零錢。”(a、請注意餓的感覺。b、餓了還有力氣嗎?餓了還會大聲說嗎?c、他是怎么說的?是乞求說。怎樣的請求叫乞求?可憐地請求、懇切地請求、苦苦地請求、像要飯一樣地請求,這才叫乞求。要把這樣的感受讀出來。)
③可憐的躺在一張破床上,一看見我,就難過地說:“先生,我換好零錢往回跑的時候,被馬車撞了。我的兩條腿全斷了,就要死的。小利比,我可憐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辦呢?誰來照顧你呢?”(a、請注意這是一個斷了兩條腿、快要死了的人說的話。b、請注意這是一個臨死前還擔心著弟弟、掛念著弟弟的人說的話。)
4.渲染氛圍。
教師: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為了那四個需要找還的便士,一個可憐的孩子死了!(全體女生齊讀課文的最后一段)
教師: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為了那四個需要找還的便士,一個可敬的孩子死了!(全體男生齊讀課文的最后一段)
教師: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為了那四個需要找還的便士,一個善良的、誠實的、守信的孩子死了!(全體學生齊讀課文的最后一段)
三、參讀,一字一句總關情
1.教師充滿悲痛、充滿崇敬、充滿懷念地訴說:死了。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為了那四個需要找還的便士,他死了!除了他的弟弟小利比,除了故事中那個買火柴的我,誰也不知道死了,誰也不知道是因為什么死的。但是,故事中的那個我,卻被的事跡深深地感動了。他永遠忘不了那誠懇的面容,永遠忘不了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永遠忘不了那雙充滿乞求、充滿善良、充滿感激的眼睛。他想為畫一張像。他想把的這張像永遠放在自己的辦公桌前。天天看到他,天天想起他。他會畫一張怎樣的像呢?
2.學生默讀課文,然后完成課堂練筆一。
請用課文中描寫外貌的詞句,寫一段關于外貌的話。
(的外貌擬寫如下:穿著一件又薄又破的單衣,瘦瘦的小臉雖然被凍得發(fā)青,但他的面容是那樣的誠懇,他的神情是那樣的使人信任,他的眼中充滿了乞求、充滿了善良、充滿了感激。)
3.當堂交流學生的小練筆,教師作隨機點評。
4.教師深情地訴說:看來,的外貌已經深深地印入了我們每個同學的腦海。聽著大家的發(fā)言,我們仿佛又一次看到了那誠懇的面容,又一次看到了那使人信任的神情。
四、研讀,設身處地悟深情
1.教師充滿深情又若有所思地訴說:為了找還那四個便士,找還那部分不該屬于他自己的錢,被馬車軋斷雙腿、不幸死去了。我在心里默默地想,如果不急著把四個便士還給人家,他就不會被馬車撞倒,他就不會死去。我又想,難道真的不需要那些錢嗎?
2.學生默讀思考,畫出有關語句仔細體會。
3.組織全班交流。
①從“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單衣,瘦瘦的小臉凍得發(fā)青,一雙赤腳又紅又腫”看出非常需要錢。
②從“我可以一便士賣給你們兩盒”看出非常需要錢。
③從“為了使他不再糾纏,我打算買一盒”看出非常需要錢。
④從“啊!請您現在就買吧!先生,我餓極了”看出非常需要錢。
⑤從“我給了他一先令,他轉身就跑了”看出非常需要錢。
⑥從“他倆是孤兒,父母早就死了”看出非常需要錢。
⑦從“可憐的躺在一張破床上”看出非常需要錢。
⑧從“我的兩條腿全斷了,就要死的”看出非常需要錢。
⑨從“小利比,我可憐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辦呢?誰來照顧你呢”看出非常需要錢。
4.教師動情地、肯定地訴說:是啊!正像大家剛才分析的一樣,其實非常需要錢。他需要錢去購買衣服御寒,需要錢去購買面包充饑,需要錢去醫(yī)治自己的雙退,需要錢去照顧自己的弟弟。他還需要錢去上學,需要錢去游玩,需要錢去過一種幸福的生活。他真的太需要錢了!這樣一個需要錢的孩子,當他被馬車撞斷雙腿,當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找不到了、有七個便士也找不到了的時候,他的心里會怎么想呢?
學生完成課堂練筆二。
一輛馬車把撞倒,從他身上軋了過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丟了,有七個便士也不知哪兒去了。心里想:
(學生練筆擬寫如下:1.糟了!便士!便士!那些便士哪兒去了?我拿什么錢去還那位先生吶?2.我的腿不能動了。我怎么辦吶!那位先生還等著我回去還他四個便士呢。3.我的腿斷了。我會死嗎?我要是死了,那位先生的錢怎么辦呢?我可憐的弟弟怎么辦呢?4.先生,您一定等急了吧。我真想馬上把錢還給你的,可我被馬車撞了,我不是故意的。5.人窮志不能窮。我雖然被馬車撞了,可能會死去。但那位先生的錢我一定要還給他,我不能讓他瞧不起我們窮人的孩子。)
5.組織全班交流,教師作隨機點評。
五、精讀,含英咀華品至情
1.教師充滿敬意地訴說:多么善良的孩子!多么可敬的孩子!即便是在自己遭遇車禍、隨時都會有生命危險的情況下,他首先想到的是要盡快把錢還給人家、是自己弟弟今后的生活。難怪故事中這位買火柴的先生做出這樣的判斷。
投影呈現:當我想到孩子那誠懇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斷定他不是那種人。
①指名誦讀此句。
②把“誠懇”的意思、“信任”的意思突出來,該怎么讀?指名誦讀。
③把“斷定”的意思突出來,該怎么讀?指名誦讀。
④把“他”的意思突出來,該怎么讀?指名誦讀。
⑤把“不是那種人”的意思突出來,該怎么讀?指名誦讀。
⑥你想突出哪種意思,你就怎么讀。全班齊讀。
2.教師設疑:他不是那種人!請問,他不是哪種人?
投影呈現:當我想到孩子那誠懇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斷定他不是那種____________人。
3.指名回答,指名上臺板書答案。
(預想的答案如下:坑蒙拐騙、人窮志短、惟利是圖、見錢眼開、見利忘義、貪圖錢財、不講信用……)
4.教師以一種堅定地、一氣呵成的語氣訴說:說得多好啊!他很窮,他非常需要錢。但他絕不是那種坑蒙拐騙的人!絕不是那種人窮志短的人!絕不是那種惟利是圖的人!絕不是那種見錢眼開的人!絕不是那種見利忘義的人!絕不是那種貪圖錢財的人!絕不是那種不講信用的人!這樣的孩子可愛嗎?這樣的孩子可敬嗎?這樣孩子我們會把他遺忘嗎?不會!永遠不會!(教師一邊訴說,一邊用粉筆在學生所寫的答案上逐個打叉。)
5.學生全體起立,懷著敬意再次動情地誦讀此句。
六、活讀,妙筆且抒個中情
1.教師:我們忘不了這位可愛又可敬的,我們也忘不了那位可憐又可悲的中國留學生。同學們,聽了的故事,你一定有話想對那位中國留學生說,是吧?請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
2.學生完成練筆三。
請給那位中國留學生寫幾句話,說說你的感受和想法。
叔叔,您好!
(學生練筆預想如下:1.您不缺文憑,不缺知識,不缺能力,但您缺的是誠實,缺的是守信。2.您真應該好好地讀讀的故事。您身上缺少的東西,恰恰是身上擁有的東西。3.您在哪兒跌倒,就應該在哪兒站起來。您在誠信這里跌倒,希望您在誠信這里站起來。4.做人要有骨氣,做中國人更要有骨氣。您失去了在德國公司的機會,可惜!您更失去了一個中國人在德國的骨氣,可悲!5.痛定思痛,望您學一學誠實的品質、守信的道德,學一學人窮志不窮的骨氣和精神,做一個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中國人。)
3.組織全班交流。
4.結課:同學們,讓我們像一樣,多一份誠實的面容,多一點守信的品質吧。老師相信,擁有誠信,我們的社會一定會更加美麗;擁有誠信,我們的人生一定會充滿歡笑。
小珊迪 篇12
課題 課型閱讀指導案序
教 學 目 標 1、學習小珊迪誠實、善良的品質,認識資本主義制度的罪惡,加深熱愛社會主義的感情。2、繼續(xù)練習給課文分段。3、理解重點詞句。4、練習復述課文。
重 點 了解小珊迪的優(yōu)秀品質,認識資本主義的罪惡。
難 點 復述課文。
教學儀器與媒體教學課件
教 學 模 式 教學模式 一、導課激趣 二、初步了解課文 三、練習分段 四、朗讀理解 五、拓展練習
板 書 設 計 請求----乞求----苦苦哀求 誠實 善良
教 學 過 程 與 教 學 方 法
教學內容與時控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一、導課激趣有很多事情如過眼煙云,轉眼即逝,有的卻久久不能忘懷,今天我們學的這個故事中的小主人公的優(yōu)秀品質感動了一個多世紀來人們的心靈,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1、生齊讀課題。
二、初步了解課文1、提出問題。2、提出自學要求。1、學生聽看錄象,思考: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2、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標出自然段。3、小組交流。放錄象
三、練習分段四、朗讀理解 五、拓展練習1、提示:課文講了什么事?開始怎樣?后來怎樣?結果怎樣?2、按故事發(fā)展的順序分段。指導第一段:1、小珊迪什么樣子?畫出描寫珊迪外貌的句子,體會明白了什么?2、小珊迪怎樣請求“我”買他的火柴?請求了幾次?畫出句子。3、指導朗讀。4、你讀懂了什么?5、小珊迪拿了一先令后很久不見回來,“我”怎么想的?指導第二段:1、小珊迪在什么情況下被撞倒的?2、你覺得珊迪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你是通過哪些語句理解的?板書:誠實 善良指導第三段:理解變換說法:總結提問:讀了這篇課文,你最受感動的是什么?提出復述要求。1、生回答。2、小組討論交流分段情況。3、師生交流。1、學生畫出外貌描寫的句子,練習朗讀。2、學生朗讀理解。(珊迪生活艱辛)1、學生畫有關語句。2、練讀評議。讀出請求—乞求—苦苦哀求的語氣。(1)個人讀。(2)分角色讀。(3)師生讀。3、匯報讀懂了什么。理解“那種人”指的是什么人,為什么?1、學生分小組自由小聲讀課文。2、小組討論交流。3、匯報討論結果,小組補充。理解“目不轉睛”4、分角色讀第二段,進一步體會珊迪的美好品質。1、學生齊讀第三段。2、變化句式。學生回答。1、學生小聲復述。(1)講出故事的主要內容,次要內容少講。(2)用自己的話說,不背課文,把話講通順、連貫、完整。(3)用上文中的好詞好句。2、指名復述。出示對話課件出示課件出示復述要求的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