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珊迪
2 小珊迪
一、 教學目標:
1、 通過朗讀,感受小珊迪的悲慘生活,激發同情之心;通過朗讀,感悟小珊迪純潔善良、誠實守信的品質,觸動感動之情。
2、 學會四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理解11個新詞的意思,能辨析近義詞“誠實、誠懇”“消失、消滅”。
3、 能給課文分段,運用自然段段意歸并法概括第二、三段的段落大意。
二、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朗讀,感受小珊迪的悲慘生活,激發同情之心;通過朗讀,感悟小珊迪純潔善良、誠實守信的品質,觸動感動之情。
教學理念:
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怡情。
教學特色:
讓學生與文本的接觸對話中產生問題,進而更深入高效地領悟文本。
教學過程:
一、 揭題,墊情:
師述:同學們,我們的童年是幸福的。可是,你們知道嗎?一百多年前的英國,有許多跟我們一樣大的孩子,他們的童年在饑餓寒冷中度過。我們今天要學的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這千千萬萬孩子中的一個——小珊迪。(板書課題)
二、初讀,領情:
師:想知道小珊迪的故事嗎?自由讀課文,遇到難讀的字詞多讀幾遍,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
1、 學生自由讀課文。
2、 交流收獲(讀懂了什么):
(故事發生在愛丁堡;小男孩(珊迪)乞求“我”買他的火柴;小珊迪托弟弟把零錢送還給買他火柴的先生;小珊迪、小利比是孤兒,沒有父母;小珊迪為了送還找回的零錢被馬車撞斷了腿,因失血過多,最后死了……)
3、渲染氛圍:
教師: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為了那11個需要找還的便士,小珊迪死了!(全體女生齊讀課文的最后一段)
教師: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為了那11個需要找還的便士,可憐的小珊迪死了!(全體男生齊讀課文的最后一段)
教師: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為了那11個需要找還的便士,一個善良的、誠實的、守信的孩子死了!(全體學生齊讀課文的最后一段)
三、參讀,一字一句總關情:
1、教師充滿悲痛、充滿崇敬、充滿懷念地訴說:小珊迪死了。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為了那11個需要找還的便士,他死了!除了他的弟弟小利比,除了故事中那個買火柴的我,誰也不知道小珊迪死了,誰也不知道小珊迪是因為什么死的。但是,故事中的我,卻被小珊迪的事跡深深地感動了。所以他很想為小珊迪畫一張像。那該是一張怎樣的像呢?
2、學生默讀課文相關內容。
3、 學生朗讀課文中描寫小珊迪外貌的詞句。
(小珊迪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單衣,瘦瘦的小臉被凍得發青,一雙赤腳又紅又腫。)
教師作隨機激勵、點評:當你描述著這樣一個形象的時候,你的心中涌動著怎樣的情緒?
誰能再來用情地描繪?是呀,多么可憐的孩子,這么冷的天,他還是穿得那么單薄。誰再來讀一讀這段話?(指三四名)
4、 教師深情地訴說:看來,小珊迪的外貌已經深深地印入了我們每個同學的腦海。
四、研讀,設身處地悟深情:
1、教師充滿深情又若有所思地訴說:為了找還那11個便士,找還那部分不該屬于他自己的錢,小珊迪被馬車軋斷雙腿、不幸死去了。我在心里默默地想,如果小珊迪不急著把11個便士還給人家,他就不會被馬車撞倒,他就不會死去。我又想,小珊迪難道真的不需要那些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