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公公一家(精選3篇)
玻璃公公一家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9個生字,練習書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完成“我的詞語庫”。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課文中所介紹的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以及它們在現代化建筑中的作用,激發學生探索科技奧秘的興趣。
3.練習默讀課文、分角色表演讀課文。
教學準備
搜集玻璃的資料。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師:一天,玻璃公公收到家鄉的一份電報,家鄉的親人希望他回去歡度今年的“玻璃節”,還說去接他的泡沫玻璃已經啟程了。泡沫玻璃是玻璃家族的后代,他是什么樣子呢?玻璃公公真想馬上見到他……同學們,你們想見識泡沫玻璃的樣子嗎?你們知道嗎,還有很多的驚喜在等著玻璃公公呢!
板書課題:玻璃公公一家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學生自學課文。
讀書要求:
①初讀課文,讀準字音,用你喜歡的方法認識生字;
②想一想課文介紹了什么?
2.檢查自學情況。
(1)同桌互查。
同桌分段接讀課文,互相糾正字音;讀完之后分別用“☆☆☆”“☆☆”“☆”對對方進行評價。
(2)集體檢查。
①指名若干名學生分段接讀課文,讀完后集體評價;
②指名復述課文內容。
3.生字教學。
(1)同桌對照生字表互學生字。
(2)教師用生字卡片檢查學生生字學習情況。
(3)針對檢查中出現的和學生提出的疑難生字進行重點教學。
如:讀準“猛”字的音:讀準第三聲而非第四聲;
記清“沫”“恭”字的形:“沫”字右邊為“末”而非“未”,“恭”字的下面不是“小”字;
理解“恭”字的義:通過組詞理解,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
(4)指導寫字。
指導寫字:“沫”“敬”“弱”。
①學生觀察發現這三個字的特點:都是左右結構的字,占格上卻各不相同。
②學生練習寫字,教師巡視指導。
③寫字評價。
先同桌互評,再集體評價兩三份作業。
4.學生自讀課文。
自讀要求:①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
②將自己直接的讀書感受寫在相應的文段旁邊。
③和組內的同學交流你的讀書感受。
三、作業。
1.練習寫一寫生字表中的生字(以詞語的形式抄寫)。
2.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邀請家長對你的朗讀情況進行評價。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聽寫詞語。
2.認讀詞卡。
二、精讀課文,認識各種新型玻璃。
1.指名分段輪讀課文,眾生評價。
2.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并討論:
課文介紹了玻璃公公的哪些子孫?你喜歡哪些玻璃子孫?為什么?
3.學習匯報,教師引導。
名稱特點泡沫玻璃夾絲玻璃隔熱玻璃變色玻璃吃音玻璃4.學生質疑問難。
5.指導學生朗讀部分對話。
6.小組內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7.指名一兩個小組上臺分角色表演朗讀,眾生評價。
三、拓展與延伸。
你能設想一下,玻璃公公家的“玻璃節”上還會有哪些子孫呢?它們又有什么奇異的本領呢?
四、作業。
1.讀一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寫一寫:將你設想的“玻璃節”上的新型玻璃寫下來。
3.編一編:仿照課文,和你的伙伴一起編童話故事:《紙奶奶的生日》(紙奶奶就要過生日了,請你設計一下她的生日會上會有哪些特別的子孫出現呢?)
玻璃公公一家 篇2
反思一
今天重上了《玻璃公公一家》,雖然教案沒有大的變動,但因學生的不同也不敢掉以輕心,因為六月份上課試講的班是一個優秀班級,而現在的班級從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及思考習慣上均與上次不同,且沒有試講,所以在不改動教案的情況下,我采用原來的設計進行,整節課能按計劃完成教學任務,但也出現了兩個失誤之處,反思還是自己對目標的定位不清。
問題一
本節課意在通過教師的引領學習在不同層次的朗讀中認識新型玻璃,了解玻璃的特點和用途,并且體會作者在介紹玻璃特點時所使用的說明方法,學生在習得這些方法后再在小組內自學了解其他新型玻璃。課中我追問了學生通過一二段的學習,習得了哪些讀好文章的方法,學生回答從讀好敘述性語言,讀好對話注意說話人的身份語氣等方面總結了自己的收獲,而我在總結提升時沒有給學生明確指出作為這篇小說明文我們再朗讀的過程中還要注意邊讀邊思考,作者介紹了事物的什么特點?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實則相當關鍵,它向學生指明了在他們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不是盲目的讀,而是在讀中要了解事物特點的。因為總結不全面,方向不明確,所以接下來的小組學習就流于了形式,學生真正地還是無從學起。
問題二
課結束時,我讓學生練習用童話般語言介紹其他新型玻璃的時候,層次不清晰,目標不明確。說話的目的是什么?除了激發學生參與表達的欲望外,更重要的是通過童話般的語言了解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因為目標不明確所以課堂上就出現了看似重復的表達。我應該在最后的同桌共同表演中提示給學生如何更清晰明確地讓我們了解這種玻璃的特點和用途,這樣所有的學習都圍繞了說明文將說明對象的特點表達清楚這一重點來進行。我們的課堂效果才更有效。
問題一修改建議
教師總結;同學們你們剛剛從讀好敘述性語言和對話,讀的語速稍慢些,讀出語氣詞表達的意思總結了該如何讀好課文,其實我們讀書還要有思考,邊讀邊想事物的特點是什么。按照這樣的方法小組內學習吧。
問題二
教師點撥,剛剛你們用童話般的語言介紹了這種新型玻璃,玻璃公公或吸塵軟性玻璃能用上一兩個詞語來說說自己的特點和用途嗎.比如,玻璃公公驕傲地說,孩子原來你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這么大的便利。
反思二
《玻璃公公一家》這篇課文是用童話體裁寫成的說明文,層次清晰,結構分明,學生極易理解。在導入課文時,我用一塊碎玻璃做道具,來說明普通玻璃的一些缺點,從而導入課題,來了解幾種特殊的玻璃。課文講了哪幾種特殊玻璃呢?學生帶著這一問題自主、快速地閱讀課文。在學習課文內容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己讀,借助《字詞句段篇》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學習生字、詞,自己歸納各種特殊玻璃的特點及用途,完成老師課前發下去的表格。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選一種自己最喜歡的玻璃來作自我介紹,這樣學生既再次熟悉了課文,又可以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課文拓展與延伸方面,我利用課文中提到的“玻璃節”,問學生玻璃公公還有哪些子孫?各有什么樣的奇異本領?學生可以天馬行空地想想,做個小小設計師。
總的說來,我認為自己這一課的設計還是符合了新課標要求,既讓學生自主學習掌握了課文知識,又動腦想象,動嘴說,動筆寫,鍛煉了各方面的能力,充分運用了自主的學習方式。
但這課也存在一些缺點,由于自己第一次在這么大的公開場合講課,因此課也上得有點拘束,很多環節上課實際沒有設想中的流暢,表揚學生的語言也沒發揮自己的特色,學生的朗讀水平沒有體現出來,還有一個“夾”字,應讀第一聲等等,但我相信,經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在以后的教學中,會越來越出色。!
玻璃公公一家 篇3
一、說教材
《玻璃公公一家》是語文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七冊語文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
本組課文以“科學、奮斗”為主題,以淺顯的語言讓學生領悟到科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用生動的語言激發了學生積極探索的興趣、努力奮斗的熱情。其訓練重點是: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識字,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讀中悟出道理,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并且注重教材的拓展、延伸性,激勵學生課外多搜集“科學、奮斗”方面的資料,用以激發上進。
本篇課文是一篇童話式的說明文,它以玻璃公公應激回鄉參加“玻璃節”的經過為線索,分別介紹了泡沫玻璃、夾絲玻璃、隔熱玻璃、變色玻璃、吃音玻璃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它們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主要是想讓學生通過了解這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了解迅猛發展的科學技術成就及其在現代化建設中的應用,激發學生勤奮學習、探究鉆研的科學精神。
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和單元訓練重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4個生字,練習書寫8個會寫字,自主積累詞語,完成“我的詞語庫”。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課文中所介紹的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以及它們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激發學生關心科技發展、探索科技奧秘的興趣。
3、練習默讀課文,分角色演讀課文。
4、聯系說話寫話,推銷課文中的新型玻璃,并寫出自己收集或設計的新型產品。
教學重、難點:
了解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二、說教法
新課程理念啟示我們: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師生是“學習的共同體”。所以,在教學中,我以“教—輔—放”為主線,循序漸進地采用教給學生學法,指導學生運用學法,通過學生互助合作、自讀自悟等形式學習課文,并通過討論、交流、匯報、角色演讀等形式突破重點、攻克難點,面向全體學生,展開民主、活潑的課堂教學。
三、說學法
結合新課標的理念和本課書的特點以及本班學生的實際,在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以“找—讀—悟—說”的方法進行學習。讓學生在找中明序、在讀中感受、在悟中理解、在說中強化,既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也體現了其合作學習的意識。學習中還注意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學得輕松、記得牢固。
四、說教學程序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落實課改精神,結合我對教材的理解,我設計了兩課時來完成教學。第一課時主要是檢查預習;疏通語言文字障礙;讀熟課文;指導理解、書寫、鞏固文中生字新詞;對課文整體感知。第二課時主要采用了“整體—部分—整體”和“教—輔—放”的教學程序,引導學生以“找—讀—悟—說”的方法進行學習。
具體步驟如下:
(一)直截導入 懸念激趣
由于這是第二課時的教學,我認為沒有必要兜圈子。為此,我的引題很直截:“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5課——《玻璃公公一家》”。常言道:“興趣是學習的動機械”。只有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才能變被動為主動,將要我學變為我要學。為此,第二步我便激趣:“看著這個課題,你想課文可能會寫些什么?課文到底在寫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樣就有的放矢地讓學生帶著懸念進入了對課文的學習。
(二)從整體入手,理清文章脈絡
這一步主要是通過“讀—找—讀”的方法,引導學生對課文粗讀,了解課文的結構、主要內容、寫作順序等,使學生對整篇課文的脈絡有個清晰的印象。為后面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三)細讀,理解課文內容
這是學習理解課文的重要環節。在教學中,我又分七步進行:
1、齊讀第1自然段,說說玻璃公公為什么回鄉?使學生在讀中感悟事情的起因。
2、教師指導學習第2—5自然段。
在這一部分的學習中,首先由教師指導學生“讀課文—找對話—悟道理”;再逐詞逐句引導分析、理解課文內容;最后用精煉的語言概括歸納出“泡沫玻璃”和“夾絲玻璃”的特點和作用。并歸納、教給學生這種學習的方法。
3、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第6自然段,了解、歸納“隔熱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4、同桌合作學習第7自然段,了解、歸納“變色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5、個人自主學習第8自然段,了解、歸納“吃音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以上一步步的學習不僅體現了“教—輔—放”的教學思路,更充分地體現了新課標中: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以及“合作學習”等新的教學理念。同時,也達到了突出重點、突出難點的教學目的,并且使學生學得輕松,記得牢固。
6、小結拓展。通過剛才對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的了解,同學們的心情已激動不已,深感科技的奇妙。此刻,教師又讓學生想象玻璃家族的其它新成員,并談談此時自己的感想,再齊讀最后一段,理解此時玻璃公公的心情,可謂水到渠成地使學生的心與作者的心產生了共鳴,把學生的激情推到了最高峰,使其對課文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收取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歸納總結全文
通過對課文的總結、學生談學習收獲以及指導學生分角色感情演讀全文,使學生的認知和感知得到了更完美的統一。更激發了其勤奮學習、探索科技奧秘的興趣。
(五)課外拓展
讓學生課后收集、了解更多新型玻璃或其它新型產品的資料,準備推銷、仿寫。擴展了學生的視野,進一步激發了其收集、探索科技奧秘的興趣。
總之,我認為,在本文的教學中,我充分放手讓學生合作、自主、探究地學習,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主體性,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已實現了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