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圖形的變換 第一課時 軸對稱圖形
教學目標:1.通過畫、剪、觀察、想象、分類、找對稱軸等系列活動,使學生正確認識軸對稱圖形的意義及特征;
2.掌握已學過的平面圖形的軸對稱情況,能正確地找出其對稱軸
3.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會利用軸對稱的知識畫對稱圖形。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學過的平面圖形紙片、一張白紙、一把剪刀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課前交流:從“玩”這一話題引入,結合師生的撕紙作品,自然引入新課學習,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探究新知
1、“識”對稱,體悟特征
(1).結合學生的撕紙作品,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概括,抽象出這類平面圖形的特點。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圖形的特征(對折后,折痕兩側完全重疊),師生共同揭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2、從“軸”字出發,引導學生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并通過說一說、指一指、畫一畫,深入認識對稱軸,體會“對稱軸是折痕所在的直線”這一內涵,并再次感受軸對稱圖形的特征。
3、結合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判斷下列圖形是否為軸對稱圖形。
(1)學生根據經驗大膽猜想。
(2)結合手中的學具,小組合作,共同驗證猜想。
(3)大組進行交流,著重引導學生說清判斷的依據。
(4)引導學生理解一般三角形的“非對稱性”及等腰(邊)三角形的“對稱性”,并由此類推到梯形、平行四邊形等。
(5)根據活動經驗,判斷如下三個圖形的對稱軸的條數。
4、判斷國旗中的圖案是否是軸對稱的。
交流時,引導學生說說判斷的依據。
5、(1)判斷交通標志中的圖案是否是軸對稱的。
(2)交流:剩下的圖案為什么不是軸對稱的。
6、想象:根據給出的軸對稱圖形的左半邊,想象它的另一半,并判斷給出的是什么圖案。
三、鞏固提升
引導學生結合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利用師生共同準備的一些素材,自己想辦法創造一個軸對稱圖形。
交流時,著重引導學生說清創作過程,并給予激勵性評價。
教師相機進行相關資源的分享。
四、“賞”對稱,提升認識
由軸對稱圖形,進而拓展到現實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引導學生通過賞析,感受大自然的美妙與神奇,并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視野,受到美的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