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的再認識》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五上第34—36頁。
二、教學目標
1、學會用分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進一步掌握分數的讀、寫,理解分子、分母的意義。
2、結合具體的情境對分數作出合理的解釋,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生活中處處有分數,發展數感。
三、教材簡析
在三年級時,學生已經結合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能初步運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本節教材通過創設“拿水筆”“看書”等具體問題情境,使學生體會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豐富學生對分數的認識,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四、教學重、難點
突出分數意義的建構,使學生充分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深化對分數本質的理解。
五、教學過程
(一)了解起點,引入新課
1、師:你們認識分數嗎?說幾個你熟悉的分數。(學生說出幾個分數,教師隨機板書)
2、師:關于1/2 你已經知道什么?
3、小結。(揭示課題:分數的再認識)
4、師:請同學們拿出老師課前發給大家畫有幾副圖的那張紙,請你在圖上用顏色表示出對應的分數。表示好后在小組里交流表示的理由。
3
4
5
8
1
2
1
2
1
2
全班交流、質疑。
5、課件選擇其中表示1/2 的圖進行討論。
師:在表示1/2 的過程中,你有什么發現?(它們是怎么分的?分的對象相同嗎?)
生:都是平均分成2份,表示這樣的1份。不同的地方是平均分的對象不同,有的是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有的是把一個整體平均分,。
6、教師追問:這里是把誰看作整體“1”?一份是幾個?這個整體“1”還可以指哪些呢?
(二)創設情境,深化理解分數意義
活動一:拿水筆
1、創設情境,請學生分別拿出三盒水筆的1/2(其中有2盒水筆都是8支、有一盒是10支)。
師:這里有三盒水筆,你能從每一盒水筆中分別拿出1/2嗎?
教師請三位學生到講臺前,并問臺上學生:你們準備怎么拿呢?
生:我準備把全部水筆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師:其他同學注意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講臺前的三位學生打開水筆盒,認真地數著。
師:你發現了什么現象,你有什么疑問,或者說你能提出問題嗎?
生:我發現他們拿的支數有的一樣,有的不一樣。這是為什么呢?
生:會不會數錯了。
師:數錯了?這也有可能,你能上來幫助數一數嗎?教師沒有馬上作出評價。
這位學生上來把三盒水筆數了一下,判斷三位同學拿的都是對的。
師:看來,沒有數錯。我們再來看前面一位同學提出的問題,他們三人都是拿全部水筆的1/2,拿出的水筆支數有的一樣多,有的不一樣多,這是為什么呢?請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組輕聲交流一下。
生:水筆的總支數有的一樣多,有的不一樣多。也就是整體“1”有的一樣,有的不一樣。
請臺上的三位同學把所有的水筆都拿出來,并告訴全班同學總支數是多少,1/2是多少支,驗證剛才的結果。
師:你有什么發現?
教師利用課件呈現出示意圖。并小結:總支數不一樣,同樣是1/2,所表示的支卻不一樣。
活動二:說一說
小明 小軍
1、小明看了一本書的1/3,小軍看了一本書的1/3,他們看的一樣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