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的再認識”教學設計(二稿)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材(新世紀版)數學五年級上冊p34-35
教材分析:在三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結合情境直觀操作體驗了分數的產生過程,認識了整體“1”,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已經會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能初步運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本單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和理解分數,學習分數的再認識、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分數的基本性質等知識,本課時則安排“分一分”、“說一說”、“畫一畫”等各個情境活動,使學生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進而為學習兩個量的倍比關系奠定基礎,隨之,分數從真分數擴展到假分數、帶分數。更為分數的系統學習埋下伏筆。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設獨立思考、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所體驗,有所感悟,有所發現,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去參與探索分數知識的全過程。
學生狀況分析:我校地處市郊,學生的生活經驗較為豐富,有極強的求知欲,整體素質較高,基礎知識扎實,思維較活躍,已具備了一定的合作與交流的能力,學習習慣良好。在三年級時,學生對分數的產生過程及其意義就有了初步了解,但對知識的生成、聯系及延伸缺乏一定的認識。因此在本單元教學中,教師不能把學生看作是“零”起點,不能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完全置之不理,要尊重學生的已有的知識,要充分相信學生,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提出猜想,大膽放手,加強小組合作,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表達和交流的機會,讓他們對知識的產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通過創設各種情境活動和多種形式的練習,盡量讓他們對分數的知識有系統化的認識,加強自我反思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教學目標: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加深對分數的認識;學會用分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進一步掌握分數的讀、寫,理解分子、分母的意義。
2、結合具體的情境,使學生體會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并能對分數作出合理的解釋。發展學生數感,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理解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教學過程:
一、展示圖片,復習導入。
師:今天,我們給大家帶來的三幅圖片,大家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三幅圖片——俄羅斯國旗、五朵花兩黃三紅、平均分成六份的六邊形其中三份涂成紅色)
問:同學們,你會用什么數來表示這些圖片中的紅色部分呢?請說出它的具體意義。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整體“1”的認識經歷由單個物體到多個物體到抽象圖形的過程,了解學生對已有的知識掌握程度,明確本節課的學習起點。)
引出課題:分數的再認識
活動一:拿一拿
師:我們來做一個游戲,好不好?
1、出示兩盒中內分別裝有8枝鉛筆的文具盒,請兩位男生上來分別拿出每盒鉛筆總枝數的1/2。
師(問臺上的學生):你們準備怎么拿?
生:我把盒里的鉛筆的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1份就是1/2。
學生活動,兩位男生都拿出了4枝鉛筆。
2、再出示兩盒內裝6枝鉛筆的文具盒,請兩位女生上來也拿出其中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