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的再認識”教學設計(二稿)
(猜一猜她們會拿出幾枝鉛筆呢?)學生活動,兩位女生都拿出了3枝鉛筆。
3、設疑:師:你們發現了什么情況?有什么疑問嗎?請想一想,小組交流,全班反饋。
四位同學都是拿出鉛筆總枝數的1/2,為什么拿出的鉛筆枝數有的一樣多,有的卻不一樣呢?
預設:
生1:男生和女生肯定有一組拿錯了。(師追問:你認為哪一組拿錯了?請上來驗證。)
生2:兩個男生的文具盒中的鉛筆總數一樣多,兩個女生的文具盒中的鉛筆總數一樣多。
生3:男生組的文具盒中的鉛筆總數和女生組的文具盒中的鉛筆總數不一樣多。(師追問:猜一猜誰的文具盒中的鉛筆總數多呢?)
3、檢驗:請四位同學分別說出自己鉛筆盒里的總數是多少枝,拿出它們的1/2又是多少枝?
4、小結:一盒鉛筆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盒鉛筆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由于分數所對應的整體相同(也就是盒中總枝數一樣多),所以1/2表示的具體數量就相同;由于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也就是盒中總枝數不一樣多)所以1/2表示的具體數量就不相同。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經歷“猜測—討論—初步得出結論—驗證—總結歸納”的一個體驗數學過程,從中體會“整體”不同造成相同分數即“部分”表示的多少不同,以加深學生對分數的進一步認識。)
5、試一試
課件展示,8枝鉛筆(五枝紅色,三枝藍色,其中一枝藍色鉛筆是削好了的)
問:你能用什么分數來表示這削了的鉛筆呢?
生1:是總鉛筆枝數的1/8。
生2:是藍色鉛筆枝數的1/3。
生3:是第一橫排鉛筆枝數的1/4。
生4:是一個豎列鉛筆枝數的1/2。
(設計意圖:本練習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同一個具體數量它所在的整體不同,表示它的分數也就不同,進一步體會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從而理解分數具有相對性。)
活動二:說一說
1、課件展示小明和小軍看課外書的情境圖
引導學生獲取數學信息和問題。
問:根據圖中的信息,想一想,小明和小軍看的頁數一樣多嗎?
2、生同組交流后,師請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并隨機追問:“如果小軍看了50頁,小明看了5頁,你們知道小明的書有共有多少頁嗎?小軍呢?”
3、小結:同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大,所表示的具體數量就大;對應的“整體”小,所表示的具體數量就小。同一個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大,對應的整體就大;表示具體數量小,對應的整體就小,即分數具有相對性。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交流、比較、分析,進一步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深化對分數的理解。)
4、畫一畫
一個圖形的1/4是□ ,(1)畫出這個圖形,生完成后,用幻燈展示各學生的圖形。(2)涂出所畫圖形的2/4。(3)涂出所畫圖形的4/4。(本練習的目的在于開拓學生的思維,學生理解分數的局部與整體關系的基礎上滲透分數單位,為學習假分數作鋪墊。)
三、知識應用,加深體驗
1、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給四川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為了幫助四川人民重建家園,小明捐獻了自己的零花錢的1/4,小芳捐獻了自己的零花錢的3/4,小芳捐的錢一定比小明多嗎?說明理由。
2、選一選(課件展示)
一堆糖果的2/5是4個,
這堆糖果會是下面的哪一堆呢?
(本題主要是培養學生的估計與推理能力,發展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