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平方千米》教案(精選13篇)
《認識平方千米》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認識平方千米的實際含義,體會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知道平方千米和公頃之間的進率,能進行單位換算。
2、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培養主動探索的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1平方千米。
【教學難點】
感受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與平方米,公頃間的進率。
【教學準備】
讓學生提前預習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熱身:
1、(1)4公頃=( )平方米
(2)73000平方米=( )公頃
2、填一填
(1)邊長為( )的正方形面積為1平方厘米。
(2)邊長為( )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3)邊長為( )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4)邊長為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 )平方米,相當于( )
二、講授新課
(一)創設情景,引入平方千米
1、師:同學們,公頃大嗎?其實還有比公頃更大的面積單位----那就是平方千米,這節課老師就帶領同學們來認識這位新朋友----平方千米。(板書:認識平方千米)
提問:看到“平方千米”這四個字,你聯想到了哪個長度單位?(千米)
2、既然大家覺得平方千米和千米有關,那你能根據已有的知識來猜猜邊長多大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千米呢? (學生交流并說說是怎樣想的。)
學生討論并回答:邊長為1千米的正方形面積為1平方千米。
3、推算平方千米和平方米的進率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千米和米有關,還記得是什么關系嗎?(1千米=1000米)那么平方千米和平方米肯定也有關系,你能算出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嗎?
學生嘗試探索后交流。
板書:1000×1000=1000000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4、推算平方千米和公頃的進率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公頃和平方米的關系,是什么呢?
既然1公頃=10000平方米,而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你能根據這些關系推算出平方千米和公頃的關系嗎?
學生自己探索后交流。
板書:1000000÷10000=100
1平方千米=100公頃
教師敘述:邊長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1平方千米,也就是1000000平方米,還可以用100公頃來表示。
5、感受1平方千米
(三)聯系實際,解決問題
填一填
1、讓我們走進生活去感受平方千米的大小吧。完成填空,并說說是怎樣想的?
(1)我國著名園林北京圓明園的占地面積約350公頃,合( )平方千米。
(2)1997年,珠海建造的圓明新園占地面積約1.39平方千米,合( )公頃
面積單位的大小順序排一排: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一排我們學過的面積單位。(板書)說一說:相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舉例說說各自在那些場合使用。
2、填面積單位
(1)計算機屏幕的面積大約是780.
(2)學校計算機房的占地面積是96( ).
(3)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面積約是1100( ).
(4)機場跑道約占地20( ).
3、試一試
一架直升飛機在一片梯形松樹林(如右圖)上空噴灑藥水.這片松樹林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千米?合多少公頃?
(4 + 2)× 2÷2 =6(平方千米)
6平方千米=600公頃
答:這片松樹林的面積是6平方千米。合600公頃
4、自我提升
一個長20xx米,寬1500米的長方形果園,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平方千米?有一平行四邊形果園與此長方形果園面積相等,已知平行四邊形底為3000米,求它的高是多少?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什么內容呢?
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收獲。
【作業布置】
數學練習冊
【教學反思】
在這個教學環節中,重點引導學生感受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由于平方千米是一個很大的面積單位,不能像平方米那樣直接比劃,因而教學中采用了想象與轉化成較小的面積單位來感受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平方千米的大小。
教學中把推導平方千米與公頃、平方米之間的進率與感受平方千米的大小結合起來,既讓學生掌握了平方千米與公頃、平方米之間的進率,又同時讓學生通過平方米這個面積單位進一步感受平方千米這個面積單位的大小,收到一箭雙雕的教學效果。通過這樣一些方式把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認識平方千米》教案 篇2
課題:
公頃與平方千米
新授人:
教學內容:教材第82頁例2。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認識平方千米的實際含義,體會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知道平方千米、平方米和公頃之間的進率,能進行單位換算。
2、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培養主動探索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平方千米的含義,體會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
教具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準備:小朋友們,你們好,我叫周登玉,你們可以叫我周老師,很高興來到你們班,這節課就由我和大家一起完成,你們愿意嗎?(愿意)
1、談話:同學們,上節課,你們已經認識了公頃這個土地面積單位。上節課的學習,你對公頃有了哪些認識?
(讓學生簡單說一說:生,測量和計算土地面積,通常用公頃作單位。公頃可用符號“ha”表示。師:1公頃有多大?生:邊長為100米的正方形面積這么大,1公頃=10000平方米。非常好,我們來看一看這個題你能完成嗎?)
2、今天這節課,我們還要來學習另外一個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投影出示例2圖片)
3、學生看圖,并讀一讀其中的數據和文字。
同學們,圖中計量四川九寨溝,三峽水庫、杭州西湖的面積用的是什么土地面積單位啊?
(揭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平方千米。
二、認識平方千米
四川九寨溝,三峽水庫、杭州西湖的占地面積都非常大(可稍微介紹一下)
我們在測量和計算大面積的土地時,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單位。
板書:平方千米可以用符號“km2”表示。你們知道我們國家的領土面積有多大嗎?介紹:大約是960萬平方千米。
2、那1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呢?
上節課,我們認識的公頃是邊長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積。那請大家猜想一下,1平方千米可能是邊長多少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積。
揭示:邊長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1平方千米。
1000有多長?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一說。(繞1個籃球場跑一圈是56米,大約跑18圈。)
1平方千米是邊長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大家想像一下,是不是非常大啊。
3、那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呢?又等于多少公頃呢?你能自己推算一下嗎?(學生計算)
4、交流反饋。
指名說一說是怎么推算的。
1平方千米就是邊長1000米的正方形面積,所以1平方千米=1000×1000=1000000平方米。而10000平方米=1公頃,所以1平方千米=100公頃。
5、試一試
學生理解題意。這個梯形松林的上底、下地和高分別是多少?單位是什么?那求出的面積單位是什么?指出:和千米相對應的面積單位就是平方千米。學生完成解答并交流結果。
三、練習鞏固
1、練一練第1題
學生計算,并交流如何把平方米化換算成平方千米。
2、練一練第2題
學生讀一讀,并填一填,交流如何把公頃換算成平方千米,平方千米如何換算成公頃。
3、練一練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
4、練習十四第5題 學生理解題意,估計其他四個省的面積。 學生討論并交流。
5、練習十四第6題 學生討論,互相說一說。 全班交流。
6、練習十四第7題
想象物體的實際大小,選擇合適的單位。
四、全課總結 板書設計:
公頃與平方千米
1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頃=1000000平方米
《認識平方千米》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在學習了幾個常用的面積單位以后,教材在本節教學內容中安排學習兩個土地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教材首先給學生呈現了一幅體育場主題圖,提出問題——這么大的體育場,怎么測量它的面積呢?讓學生感受到前面學習的三個面積單位在實際測量中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于是產生了學習新的面積單位的需要。
然后教材給這兩個單位進行界定,讓學生明確它們的實際大小。在他們的生活經驗中很少了解到和公頃、平方千米相關的東西。為了幫助學生了解1公頃、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教材還采用“生活中的數學”的形式告訴學生200個教室的面積大約是1公頃,140個足球場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千米。:
針對本課時的內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演示和教師與學生的探究,使學生形成1公頃的表象,建立空間觀念,認識1平方千米,知道平方米與公頃以及平方千米之間的進率,應用公頃計算土地面積。
2、讓學生在與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培養學生與他們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利用進率解決換算.
教學難點:知道公頃在實際中的應用.
二、說教法
本節課我主要采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充分認識到學生的認知和發展,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在數學活動中主動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去感受、體驗、探究。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對數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建立自信心,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三、說學法
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變被動的聽為主動的學,學生積極動腦、動口、動手。運用目標教學的基本模式,倡導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強化學生合作學習、自我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天賦和創造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密度。
四、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時的內容和特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入公頃
1.出示課件請你們看一看,想一想。填寫什么單位合適?
計算機鍵盤上的小按鍵,面積大約1( )計算機屏幕的面積大約8( )
我校計算機教室的面積大約96( )“鳥巢”占地面積大約( )( )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從體驗面積單位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開始,體會“公頃”這一面積單位產生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前面的三道題目用常規的教學方法即可。最后一題先讓學生說一說用什么單位。估計會有學生說出用公頃。大多數學生會想到用平方米。填寫上平方米后,再寫數據200000。讓學生讀一讀。學生就會體會到單位的不適應了。我這時就可以引出新課]
師:我們這節課就來學習土地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板書)
師:你們想知道1公頃有多大嗎?
二.自主探究,認識公頃
我是通過以下幾點來教學的
1.認識1公頃的含義。
談話:我們學過的面積單位都是根據邊長一定的正方形面積來確定的。例如:1平方厘米是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
1平方分米是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1平方米是邊長1米的正方形面積;
這時出示課件請同學們看大屏幕,這個藍色的正方形就代表1公頃的土地面積,請你仔細觀察它,你有什么發現?讓學生說他們的發現:我發現1公頃是一個大正方形,他的邊長是100米。
那先讓我們來算一算1公頃是多少平方米:1公頃= 100 × 100=10000平方米。
想象一下,邊長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1公頃的面積有多大?
2.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
談話:讓我們來算算看,我們學校的操場面積大約有多少公頃?
操場一邊長大約50米,相鄰的一邊長大約40米。計算:
50×40=20xx平方米
10000÷20xx≈5大約我們學校這樣的操場5個才能有1公頃。想像一下看,有多大啊?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引導學生從我們身邊的大面積的實際情況出發,體會“公頃”這一面積單位的大小。在教學過程中,我用自己學校的操場讓學生親身體驗,再想像,會對1公頃的認識更具體。]出示課件:讓28個學生手拉手圍成一個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大約是100平方米。(每邊7個學生大約10米長)
推想一下看多少個這樣的正方形面積大約是1公頃。
10000÷100=100(個)
讓學生討論后,進行說明。
3.進行單位換算。
出示“試一試”中的題目:一塊平行四邊形的菜地,底是250米,高是160米。這塊菜地有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傾?
完成后,要求學生把解答過程和單位換算的方法與同學進行交流。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引導學生體會公頃這一面積單位在實際生活中,是從平方米換算而來。重點是體驗平方米與公頃的換算過程,怎樣方便、不錯。250與160的乘積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簡便計算。]
簡要小結:把以平方米作單位的數量改寫成以公頃作單位的數量時,可以用原來的數除以10000。(一萬)
4.小試:下面我來了解公頃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情況,請看大屏幕:出示填空題,點名讓學生回答。
1、北京的天安門廣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占地約為406000平方米,合40公頃。
2、北京的故宮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占地面積約72公頃,合720000平方米。
教師對教室地面的長和寬進行步測后,師生共同計算出面積。再算一算多少個這樣的教室地面面積是1公頃。
師:其實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國勞動人民就會計算土地面積,下面我們來聽聽數學小靈通的介紹。(課件演示)聽了這段話你能了解到什么?(生1:我能了解到1畝約等于667平方米。生2:古代勞動人民很聰明,古代的土地面積單位是畝。)
師:隨著時代的發展,為了與國際接軌,畝這個單位已經廢除了,我們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是公頃和平方千米。
師:請同學們說說我國陸地面積大約是多少?這里出現了平方公里,其實1平方千米就是1平方公里。(設計目的:采取以舊引新,從1平方厘米是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到邊長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多大,讓學生自己去探究10000平方米=1公頃。現代認知科學認為,知識應該由學生自己去探索構建,教師是知識引導者、合作者。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學生充分的探索空間,讓學生真正經歷主動探索的學習過程,經歷自己構建數學知識的過程。)
三、認識平方千米
師:1平方千米有多大?它與公頃和平方米有什么關系?請你根據以往的學習經驗共同研究討論一下。學生討論后可能出現的結果:面積是1平方千米的大正方形的邊長是1000米。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的邊長分別是1厘米、1分米、1米,所以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的邊長為1000米。
1平方千米=1000000(一百萬)平方米=100公頃。(板書)
師:同學們通過積極動腦思考,自主合作交流得出了結論,真了不起!
(設計目的:在認識了公頃和平方米之間的關系后,關于平方千米的認識就完全由學生自主探究,強化了學生的自我思考意識,充分發揮了 學生的天賦和創造才能。)
四、聯系實際,解決問題
1、現在我們來看一看“鳥巢”占地面積用“公頃”做單位大約是多少?
200000平方米=20公頃
20公頃比200000平方米在使用時方便的多了。
2、樂清市陸地面積約1174(平方千米),約( )公頃。
(設計目的:練習題的設計緊扣重點和難點,加強了學生認識面積單位之間的相互聯系,更有助于學生對所學面積單位的認識和理解,在此也特別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
五、全課總結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不但學到了知識,而且與這些知識相關的生活資料也有所了解,希望同學們把這些資料記在自己的數學日記上。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自始至終都保持著較高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探索欲望。我特別注意讓學生養成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問題的習慣,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
板書:公頃、平方千米的認識
1公頃:是邊長100米的正方形面積= 100 × 100=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是邊長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積= 1000× 1000=1000000平方米=100公頃
板書是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也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鞏固和掌握本課所學知識。
我的說課內容完畢,請各位專家領導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認識平方千米》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計算大面積的土地用平方千米,知道平方千米與公頃之間的關系.
2.使學生掌握土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和簡單換算,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平方千米和公頃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土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和簡單換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板演:一塊長方形稻田,長200米,寬150米,合多少公頃?
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2.卡片口算.
1公頃=( )平方米 4公頃=( )平方米
20000平方米=( )公頃 70000平方米=( )公頃
二、學習新課.
1.引入.
教師提問:(1)計算土地面積的單位有哪些?
(2)邊長是多少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1公頃?
(3)1公頃等于多少平方米?
教師敘述:計算土地面積的單位有平方米、公頃,計算大面積的土地用平方千米做單位.今天我們學習土地面積單位―――平方千米.(教師板書課題:土地面積單位―――平方千米)
2.教學平方千米.
教師敘述: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邊長為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它的面積是100100=10000(平方米),也就是1公頃.(板書:1公頃=10000平方米)
邊長1000米(1千米)的正方形土地,它的面積是10001000=1000000(平方米),也就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也叫1平方公里,我國領土面積大約是960萬平方千米,也可以說我國領土面積大約是960萬平方公里.
同學們想一想: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公頃呢?
(=100,被除數和除數各劃去4個零.)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頃
從上面可以看出,公頃和平方千米這兩個土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前面我們學過平方米與公頃這兩個土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0.我們把這些土地面積單位按從大到小排列,它們之間的關系是這樣的.
1平方千米=100公頃
1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三、鞏固反饋.
1.基本練習.
2平方千米=( )公頃 8平方千米=( )公頃
4000公頃=( )平方千米 30000公頃=( )平方千米
2.綜合練習.
(1)8公頃=( )平方米 4平方千米=( )公頃
30000平方米=( )公頃 9000000平方米=( )平方千米
3400公頃=( )平方千米
(2)在下面○里填上>、<或=.
3公頃○2900平方米 200公頃○2平方千米
4平方千米○404公頃 8000平方米○8公頃
3.思考性練習.
一個占地1公頃的正方形苗圃,邊長各加長100米.苗圃的面積增加多少公頃?先讓學生畫出這道題的示意圖.如下圖:
組織學生討論:
(1)1公頃的正方形苗圃,原來的邊長各是多少?
(2)邊長各增加100米后,邊長是多少?
計算出增加后苗圃的面積,即(100+100)(100+100)=40000(平方米)
換算成公頃:40000平方米=4公頃
苗圃面積增加了4-1=3(公頃).
如果有的同學從圖中直觀地看出增加了3公頃,也是可以的.
4.課后練習.
(1)了解本區或本鄉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千米.
(2)5平方千米=( )公頃 300公頃=( )平方千米
4平方千米=( )公頃=( )平方米
12000000平方米=( )公頃=( )平方千米
(3)3公頃○2900平方米 200公頃○2平方千米
4平方千米○404公頃 8000平方米○8公頃
《認識平方千米》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通過觀察、計算和推理等活動,體會1公頃和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
2、 掌握平方米、公頃和平方千米之間的進率,能進行簡單的面積單位之間的換算。
3、積極參與學習活動,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空間觀念及初步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平方米、公頃和平方千米之間的進率,能進行簡單的面積單位之間的換算。
難點:體會1公頃和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
活動過程
教材通過國家體育場“鳥巢”的占地面積,讓學生感受比較大的面積,引出土地面積單位“公頃”。接著以“邊長100米的正方形”來表征面積單位“1公頃”,幫助學生建立“公頃”與“平方米”的聯系。
1、使學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會進行
簡單的單位換算。
2、使學生能借助計算器,應用相關面積公式和面積單位換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相互合作的能力。
活動一、創設情境,引入公頃。
1、同學們能估計一下我們教室的占地面積有多大嗎?用什么面積單位比較合適?
2、引入:請同學們欣賞下面一組圖片。(先后呈現南京明孝陵、北京中華世紀壇、鳥巢和我國大片森林的畫面以及相應的文字說明。)
3、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公頃這一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
(板書:認識公頃)
活動二、自主探索,認識公頃。
1、認識1公頃的含義。
指出:邊長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就是1公頃。
2、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
出示“試一試”
提問:你能計算這塊平行四邊形菜地的面積嗎?用計算器算一算。
小結:把以平方米為單位的數量改寫成以公頃為單位的數量時,可以用原來的數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數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四位。
3、嘗試單位換算。
4、完成“做一做”。
活動三、理解應用、強化體驗。
1、指導完成練習六第1題。
2、指導完成練習六第2題。
3、指導完成練習六第3題。
4、指導完成練習六第4題。
四、總結歸納,提升經驗。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獲?說給大家聽聽。
學生估計學校的占地面積有多大?用什么面積單位比較合適?學過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猜一猜,1公頃有多大?
想象一下,邊長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
自學:1公頃的含義。
把學生帶到操場,讓28個學生手拉手圍成一個正方形。
28個同學手拉手圍成的這個正方形,面積大約是100平方米。
分小組合作測量長和寬,并計算出面積,再推算出大約多少個這樣的教室地面的面積是1公頃。
《認識平方千米》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平方千米;通過猜想和推算,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
35頁例
22.能夠應用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和有關面積單位換算的知識解
3.在學習生活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相互合作的能
【重點難點】:
重點:
難點:
【教學過程】:
1.談話引入: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土地面積單位公頃,讓我們來個課前小熱身?
1、邊長是( )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
2、1公頃=( )平方米 7公頃=( )平方米 60000平方米=( )公頃
先請同學們欣賞下面的一些圖片(呈現四川九寨溝、三峽水庫和杭州西湖的畫面,并出示相應的文字說明),讓學生自己讀一讀圖片中的文字。 2.3.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平方千米”這一常用的土地面積
1.教學例2
(1)談話:同學們,猜測一下1平方千米可能是邊長多少米的正方
(2)說明:邊長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
1引導:1平方千米有多少平方米呢?又有多少公頃呢?讓學生先獨立完成算一算,再與同桌交流。在交流的基礎上得出: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2.體會1(1)出示教材第3
5(2)天安門廣場同學們都熟悉,它的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50米,總面積達44萬平方米,可同時容納100萬人集會,是目前世界上最
(3)1平方千米比2個天安門廣場還要大一些,想像一下1平方千米有多大。 3.教材第35
4.
1.教材“練習六”第5
先獨立填寫,再說一說你是怎樣填的,強調填寫的單位要與事實相符
2.教材“練習六”第6
學生獨立練習,再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引導學生比較、體會兩種換
3.教材“練習六”第7
4.教材“練習六”第8
5.教材第35
6.布置課后作業:完成“練習六”第9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初夏早上六點,清亮透明的月兒還躲藏在云朵里,不忍離去,校園內行人稀少,我騎著單車,晃晃悠悠的耷拉著星松的睡眼。校園內景色如常,照樣是綠意盈盈,枝繁葉茂,鳥兒歌唱。經過西區公園,看那碧綠的草地,飛翔中的亭子,便想起十七那年,在這里尋找春天的日子。本想就此停車再感受一遍,可惜心中記掛北區的荷塘。回想起冬日清理完荷塘的枯枝敗葉,一片蕭條的景色:湖水變成墨綠色,沒有魚兒游動,四處不見了鳥兒的蹤影,只有蓮藕躺在湖底沉沉睡去。清潔大叔撐著竹竿,乘一葉扁舟,把一片片黑色腐爛的枯葉殘枝挑上船。幾個小孩用長長的
鐵鉤把蓮蓬勾上岸,取下里頭成熟的蓮子。
《認識平方千米》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的推想過程,加深對面積單位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推想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的推想過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與思考
1.讓學生說一說如何計算一個長方形的面積。
2.做下面的題,并說一說是怎樣推想的。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3.把例題進行改編,讓學生直接測量課桌的長、寬,計算出面積,再進行單位間的換算。
(1)學生測量課桌的長、寬各是多少厘米?(測量結果可以保留整厘米)求桌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保留整百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2)學生列式計算,教師根據具體情況,做出判斷。
(3)學生討論由平方厘米換算成平方分米推理過程。(100平方厘米是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數里面有多少個100平方厘米,就是多少平方分米。)
4.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42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二、探究新知
1.師出示ppt課件:公頃 平方千米
師:我們學會通過測量來計算課桌桌面的面積,那么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幅圖,體育場面積的應該怎樣測量呢?(學生提出方法)
師:大家說得都很好,在測量土地的面積時,我們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積單位:公頃、平方千米。
教師講述:
(1)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0000平方米
10000平方米=1公頃
(2)邊長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千米。
2.生活中的數據,幫助學生理解公頃和平方千米
(1)一個教室的面積約50平方米,200個這樣的教室,面積約1公頃。
(2)一個足球場的面積約7000平方米,140個足球場的面積約1平方千米。
三、鞏固反饋,掌握換算方法
1.5公頃= ( )平方米
2.10平方千米= ( )公頃
3.20000平方米= ( )公頃
4.10000公頃=( )平方千米
《認識平方千米》教案 篇8
一、知識與能力
1、在現實情境中了解平方千米的概念,理解它的意義,掌握平方千米與公頃、平方米之間的換算關系。
2、能用平方千米計量較大面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平方千米,了解它的作用。
2、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應用數學的能力。
3、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合作討論和小組交流認識并運用平方千米。
2、通過具體情景的創設,使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感受到平方千米在生活中的運用。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平方千米,了解它的作用。
2、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應用數學的能力。
3、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難點:
了解平方千米的概念,掌握平方千米、公項與平方米之間的換算關系,并能準確地運算。
教學方法:
動手操作、合作探究、觀察想象、驗證歸納等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以前我們學習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頃這些面積單位。下面請同學們完成這些填空題。
1、(1)4公頃=平方米(2)73000平方米=公頃
2、填一填
(1)邊長為的正方形面積為1平方厘米。
(2)邊長為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3)邊長為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4)邊長為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平方米,相當于
出示課件1.指名答
設計意圖
通過讓學生課前先收集資料的方式對土地面積有所了解,課上提出要解決的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而真實,真實而有意義的情景。讓學生聯系圖片初步感知平方千米是一個很大的面積單位,也為學習新知設置一個知識懸念,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來認識一位新朋友:認識平方千米(板書)
二丶新授: 1.看到平方千米,你想到了哪個長度單位?(齊說)誰能說邊長多大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呢?(指名答并說理由,評價)
出示課件2,邊長為1千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千米(生讀)
2.推算平方千米和平方米的進率。
我們都知道1千米=1000米,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呢?(小組討論,并說明理由,看看哪個小組表現最棒。) 指名答:你們同意嗎?表揚說得好的同學 板書2 1000×1000=1000000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齊讀2遍出示課件3,邊長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1平方千米,也就是1000000平方米。
3.算平方米與公頃的進率,剛才我們推算出來平方千米與平方米的進率,上節課我們學習了1公頃=10000平方米。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公頃與平方千米的關系吧! 出示課件4.引導學生討論,得出結論,及時評價。
板書3 1平方千米=100公頃。
小結:
三、鞏固練習
學了這么多,我們來運用一下,先思考,再舉手答,看哪些人答得又對又快。
四、看課件
1、請同學們看一組圖片,想想表示什么面積用平方千米作單位。
2、小結:平方千米是比較大的面積單位,通常用來表示縣、省、城市的面積。
五、拓展練習
六、全課小結
談談收獲!這節課同學們表現很好,希望大家再接再厲。
七、板書設計
認識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頃
《認識平方千米》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認識平方千米的實際含義,體會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知道平方千米、平方米和公頃之間的進率,能進行單位換算。
2、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培養主動探索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平方千米的含義,體會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
教具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準備:小朋友們,你們好,我叫周登玉,你們可以叫我周老師,很高興來到你們班,這節課就由我和大家一起完成,你們愿意嗎?(愿意)
1、談話:同學們,上節課,你們已經認識了公頃這個土地面積單位。上節課的學習,你對公頃有了哪些認識?
(讓學生簡單說一說:生,測量和計算土地面積,通常用公頃作單位。公頃可用符號“ha”表示。師:1公頃有多大?生:邊長為100米的正方形面積這么大,1公頃=10000平方米。非常好,我們來看一看這個題你能完成嗎?)
2、今天這節課,我們還要來學習另外一個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投影出示例2圖片)
3、學生看圖,并讀一讀其中的數據和文字。
同學們,圖中計量四川九寨溝,三峽水庫、杭州西湖的面積用的是什么土地面積單位啊?
(揭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平方千米。
二、認識平方千米
四川九寨溝,三峽水庫、杭州西湖的占地面積都非常大(可稍微介紹一下)
我們在測量和計算大面積的土地時,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單位。
板書:平方千米可以用符號“km2”表示。你們知道我們國家的領土面積有多大嗎?介紹:大約是960萬平方千米。
2、那1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呢?
上節課,我們認識的公頃是邊長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積。那請大家猜想一下,1平方千米可能是邊長多少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積。
揭示:邊長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1平方千米。
1000有多長?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一說。(繞1個籃球場跑一圈是56米,大約跑18圈。)
1平方千米是邊長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大家想像一下,是不是非常大啊。
3、那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呢?又等于多少公頃呢?你能自己推算一下嗎?(學生計算)
4、交流反饋。
指名說一說是怎么推算的。
1平方千米就是邊長1000米的正方形面積,所以1平方千米=1000×1000=1000000平方米。而10000平方米=1公頃,所以1平方千米=100公頃。
5、試一試
學生理解題意。這個梯形松林的上底、下地和高分別是多少?單位是什么?那求出的面積單位是什么?指出:和千米相對應的面積單位就是平方千米。學生完成解答并交流結果。
三、練習鞏固
1、練一練第1題
學生計算,并交流如何把平方米化換算成平方千米。
2、練一練第2題
學生讀一讀,并填一填,交流如何把公頃換算成平方千米,平方千米如何換算成公頃。
3、練一練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
4、練習十四第5題 學生理解題意,估計其他四個省的面積。 學生討論并交流。
5、練習十四第6題 學生討論,互相說一說。 全班交流。
6、練習十四第7題
想象物體的實際大小,選擇合適的單位。
四、全課總結 板書設計:
公頃與平方千米
1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頃=1000000平方米
《認識平方千米》教案 篇10
一、知識與能力
1、在現實情境中了解平方千米的概念,理解它的意義,掌握平方千米與公頃、平方米之間的換算關系。
2、能用平方千米計量較大面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平方千米,了解它的作用。
2、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應用數學的能力。
3、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合作討論和小組交流認識并運用平方千米。
2、通過具體情景的創設,使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感受到平方千米在生活中的運用。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平方千米,了解它的作用。
2、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應用數學的能力。
3、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難點:
了解平方千米的概念,掌握平方千米、公項與平方米之間的換算關系,并能準確地運算。
教學方法:
動手操作、合作探究、觀察想象、驗證歸納等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以前我們學習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頃這些面積單位。下面請同學們完成這些填空題。
1、(1)4公頃=( )平方米(2)73000平方米=( )公頃
2、填一填
(1)邊長為( )的正方形面積為1平方厘米。
(2)邊長為( )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3)邊長為( )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4)邊長為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 )平方米,相當于( )
出示課件1.指名答
設計意圖
通過讓學生課前先收集資料的方式對土地面積有所了解,課上提出要解決的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而真實,真實而有意義的情景。讓學生聯系圖片初步感知平方千米是一個很大的面積單位,也為學習新知設置一個知識懸念,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來認識一位新朋友:認識平方千米(板書)
二、新授: 1.看到平方千米,你想到了哪個長度單位?(齊說)誰能說邊長多大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呢?(指名答并說理由,評價)
出示課件2,邊長為1千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千米(生讀)
2.推算平方千米和平方米的進率。
我們都知道1千米=1000米,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呢?(小組討論,并說明理由,看看哪個小組表現最棒。) 指名答:你們同意嗎?表揚說得好的同學 板書2 1000×1000=1000000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齊讀2遍出示課件3,邊長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1平方千米,也就是1000000平方米。
3.算平方米與公頃的進率,剛才我們推算出來平方千米與平方米的進率,上節課我們學習了1公頃=10000平方米。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公頃與平方千米的關系吧! 出示課件4.引導學生討論,得出結論,及時評價。
板書3 1平方千米=100公頃。
小結:
三、鞏固練習
學了這么多,我們來運用一下,先思考,再舉手答,看哪些人答得又對又快。
四、看課件
1、請同學們看一組圖片,想想表示什么面積用平方千米作單位。
2、小結:平方千米是比較大的面積單位,通常用來表示縣、省、城市的面積。
五、拓展練習
六、全課小結
談談收獲!這節課同學們表現很好,希望大家再接再厲。
七、板書設計
認識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頃
《認識平方千米》教案 篇11
《認識平方千米》教學反思
數學課上我們學習了面積單位公頃、平方千米的知識,我讓學生進行了大膽地猜測,1公頃到底有多大?1平方千米有多大?。但是學生的回答與實際相差很大,可見學生對于實際意義的認識仍然是很模糊的。盡管我舉了一些實例讓學生去體驗,但是他們還是很困惑。如果我讓學生到操場親身體驗一下面積的大小,效果肯定不一樣。
先讓學生沿著操場的長、寬跑一圈,然后測出操場的面積。7030=2100(平方米),為方便我們估成2000平方米,在學生算出操場的占地面積以后,讓學生比較1公頃與操場面積的大小。學生認識到1公頃大約相當于五個操場的面積。接下來問:1平方千米相當于多少個操場的占地面積呢?引導得出1平方千米=100公頃,就是大約500個操場的占地面積。
通過這樣的活動,我想學生對于土地面積單位平方米、公頃和平方千米等概念、實際意義以及三者之間的聯系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這在教室里、書本上是不可能達到的。通過實際感受學生對公頃和平方千米有了一定的認識。當然如果再讓學生們沿著操場圍墻走一圈,在享受著收獲的幸福氛圍中,去實際感受一下操場的面積與1公頃的大小,那將使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體現了數學知識與生活的銜接,也還原了學生真實的學習狀態.
總之,從這一節課中我體會到數學實踐活動在學生理解數學概念、鞏固課堂所學、培養動手操作能力、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當學生面對某一個知識點時,學生會遇到一些困難,做為教師,就是要找到好辦法,讓他們學會知識。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感知,學生就不可能真正的領會理解知識,更何談熟練的應用呢?
認識平方千米教后反思
本課學習是在認識公頃的基礎上學習的又一個土地面積單位。這節課上讓學生感知的比較多,從看例題的圖片,到自己說說對平方千米的認識,到揭示新知。課上我并沒有急于求成的去完成各種鞏固練習,而是花了很多時間讓學生去體驗,去想象,再把他們的體驗和想象轉化成語言,描述出來,帶動更多的學生。因此課上不乏精彩的回答,如在敘述邊長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千米時,就有學生發表在自己的意見,“1000米大約就是7000個同學手拉手的距離!”“我們學校的操場是300多米,相當于把操場的3圈拉直的長度。”當談到“1平方千米=100公頃”時,又有學生發出驚嘆,“如果我們學校的占地面積大約是2.5公頃,那么1平方千米大約有40個學校的大小了!”這樣的描述,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銜接,也還原了學生真實的學習狀況。但學生的生活經歷還不夠多,只回拿學校、操場比較。練習中,學生對是選擇公頃還是平方千米拿不定主意。同時對于換算中,因為進率比較大,所以學生在具體的計算中問題也比較多。所以需要通過多媒體等讓學生感知,多操練來強化練習。
《認識平方千米》教案 篇12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2—83頁的例題,“試一試”、“練一練”、練習十三第5—7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測量和計算大面積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單位;通過實際觀察和推算,體會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使學生能借助計算器,應用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和有關面積單位換算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聯系,培養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1平方千米
教學難點:感受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以及與平方米、公頃間的進率。
教具準備:1平方米的布、ppt課件、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出示1平方米的那塊布)
師:還記得這塊布嗎?誰來告訴我這塊布的面積有多大?(1平方米)師板書1平方米
師:它的面積怎么算的?(1*1=1平方米)師板書
師:這塊布上站了多少個小朋友?(約12個)
2、(課件出示縮小在1張幻燈片上的100張100平方米的照片)
師:這里有100個100平方米,它的面積是多少?(10000平方米)師板書
師:10000平方米也就是多少?(1公頃)師板書
師:1公頃就是邊長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積?(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積)師板書
師:還記得當時我們推算的這1公頃的面積能站多少人嗎?(約120000人)師板書
3、師:我們一般什么時候會用到公頃這個面積單位?(測量和計算土地面積的時候會用到公頃作單位)。你能舉個例子嗎?
4、(課件出示江蘇省地圖及相關數據)江蘇省土地總面積為10260000公頃,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07%。
師:讀了這樣的數據你有什么感受?(生自由發言)
師:你有好的辦法解決這樣的麻煩嗎?(用比公頃更大單位來表示)
師:這是個好方法,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比公頃還大的面積單位平方千米的世界里。(出示課題)
二、認識平方千米
1、(課件演示)分別呈現九寨溝、西湖、三峽水庫和2004年我國的造林面積
師:了解了這么多信息,它們和我們的校園面積、和南京的奧體中心的面積相比又怎樣了?(大很多了)
師:書上是怎樣介紹平方千米這個單位的呢?請大家打開書到第82頁,將這句話找出來大聲地讀給你的伙伴聽。(生活動,師巡視)指名回答
2、師:了解了這么多平方千米的信息,誰能告訴我邊長是多少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平方千米?(邊長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千米) 師板書
師:你能聯系上節課的學習用自己的話說說1平方千米有多大嗎?
3、生獨立思考(可以同桌互相說說)
匯報(可能會有學生通過圍、站的人數來表達1平方千米的大小,要表揚;也可能有學生用數據說話,也要肯定)
4、師帶領學生感知1平方千米的大小。
師將學生的匯報有序地整理,適當的板書(站、圍、100個1公頃的那張幻燈片等等)
5、同桌互講1平方千米的大小(滲透平方千米、公頃、平方米之間的換算)
6、研究面積單位的換算
1平方千米=( )公頃=( )平方米
(表揚畫分級線的學生,樹立書寫規范的榜樣)
7、針對性練習(p83 頁練一練 第3題)
生獨立完成,生展示作業并帶領大家講評,師適當點評
8、你知道嗎?(練一練第2題)(適當補充課外信息并進行換算)
(1)北京圓明園的戰地面積約350公頃,合平方千米
(2)1997年珠海建造的圓明園新園占地面積約1.39平方千米,合( )公頃
三、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什么時候需要用到平方千米做單位?
四、解決問題:
1、試一試:一架直升飛機在一片梯形松樹林上空灑藥水,這片松樹林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千米?合多少公頃?
2、練一練第1題:一個長2000米、寬1500米的長方形果園,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平方千米?(用計算器計算)
3、完成練習十三第5題
(1)回到課的開始江蘇省土地面積單位,讓生改寫成平方千米做單位(102600平方千米);進一步提出簡化的寫法(10.26萬平方千米)
觀察、從同一幅地圖上描下來的五個省的不規則圖形,比較他們面積的大小。
(2)根據江蘇省的面積是10.26萬平方千米,你能估計其他四個省的面積大約是各是多少萬平方千米嗎?
(3)你可以通過什么辦法驗證自己的估算?
五、課后作業:
1、整理學過的面積單位。
(1)、回憶小學階段我們已學過哪些面積單位?各個面積單位分別是多大的正方形的面積?它們分別有多大?
(2)、把所有單位按從小到大的次序排一排。
(3)、相互間的進率分別是多少?
《認識平方千米》教案 篇13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測量和計算大面積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單位;通過實際觀察和推算,體會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
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使學生能借助計算器,應用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和有關面積單位換算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聯系,培養相互合作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讓學生認識1平方千米,知道公頃和平方千米、平方米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三、教學難點:
體會 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
四、教學過程:
(一)交流預習作業,揭示課題
1、 交流預習作業
2、 揭示課題
今天這節課,我們還要來學習另外一個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平方千米
(二)目標驅動,分層探究
1.欣賞圖片,初步感受“平方千米”
2、探究1平方千米與公頃和平方米之間的關系。
導學要點:
猜一猜1平方千米和1公頃,哪個大?說說為什么?
指出:邊長為1千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積是1平方千米.
那么1平方千米與平方米和公頃之間的關系到底是什么呢?請同學們圍繞學習材料自學.
交流探究成果。
板書: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頃
導學單:
(1)邊長為1千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積是1平方千米。你能用米作單位,來計算一下這個正方形土地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嗎?合多少公頃?
(2)1平方千米=( )平方米=( )公頃
小結:1平方千米和公頃之間的進率是( ),和平方米之間的進率是( )。
3.完成書本P17練一練。
自由讀書本例9中的資料,了解平方千米的運用。
補充:中國的國土面積大約是960萬平方千米,這個面積包括了領土、內海、領海等。我們的家鄉海門的面積約有1002平方千米。
介紹足球場面積。
(三)分層練習,內化提升
1.單位換算
30平方千米=( )公頃
6000公頃=( )平方千米
5平方千米=( )公頃
=( )平方米
400公頃=( )平方千米
=( )平方米
2.完成練習三第14、15題
3.完成練習三第16、17題
4、優生完成思考題
5、課堂小結
分層進行練習,然后全班校對,匯報在練習中出現的問題,試生共同查找原因、研究對策。
這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能把學過的面積單位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說一說,并說出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各是多少?
(四)當堂檢測,評價反思。
1、 《補充習題》
2、 每日一題:
有兩塊地,面積都是0.64公頃,一塊是長為100米的長方形,另一塊是正方形.這兩塊地中哪塊地的周長長些?多多少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