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長征》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學目標】1、認讀3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讀通全詩。
2、抓住重點字詞,理解詩意,并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3、感受毛澤東和紅軍將士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重點、難點】
1、理解詩意,感受毛澤東和紅軍將士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2、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極度夸張的手法。
【課前準備】
課件、學生課前預習,了解長征及毛澤東。
【教學流程】
一、了解背景,知詩人解詩題
1、同學們,你們還記得我們學過哪些紅軍長征中的故事?
指名學生說一說。
2、簡介時代背景:
對長征你有哪些了解?可以結合資料袋的信息說一說。
。〞r間、經歷的省份、山、水、一些重要的戰斗等) 指名學生說一說。
(出示紅軍長征路線圖)師小結。
師: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紅軍為了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圍剿”,被迫進行長征,其間途經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四川等11個省,跋山涉水,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四渡赤水、沖破烏江天險、搶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巧渡金沙江、翻越千里大雪山、穿越茫茫的荒無人煙的草地,共翻越了18座大山,跨過了24條大河,行程二萬五千里,歷時一年,于1935年10月到達陜北。在即將勝利的時候,毛澤東回顧了長征的路程,心潮澎湃,激動地寫下了一首壯麗的詩篇。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七律·長征》。
板書課題。
3、了解毛澤東主席:
對本詩的作者毛澤東主席,同學們并不一定熟悉,但也不會很陌生,誰能用簡練的語言為大家介紹一下偉人毛澤東。指名交流。
師:毛澤東不僅是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而且還是一位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詩人,今天我們就走近詩人毛澤東,來學學這首詩。
二、初讀全詩,感知內容
1、學生自由讀課文:
要求:讀通、讀順、讀正確?纯催@首詩有什么特點?
2、指名學生朗讀全詩:
認讀生字、新詞:逶迤、磅礴、泥丸、岷山。
指名朗讀。
你發現了什么特點?七律:就是七言律詩,每行有7個字,共8行。
偶句要押韻,三四五六句要對偶,必須一韻到底。
同學們再讀讀,全詩共有幾句?
每兩行為一句,共四句,分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七律長征,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全詩,注意讀通、讀順、讀正確。
指名讀──齊讀──教師范讀。陳老師也想讀一讀可以嗎?你覺得陳老師讀得怎么樣?想超越我嗎?那好,相信在理解完詩意之后,你們一定能超越我。
三、了解詩意,感知精神
1、請同學們自己讀讀全詩,借助工具書、教材中的注釋,想一想這首詩的大意。如果遇到自己難理解的詩句,可以在旁邊畫個“?”。
想好的同學,可以在小組里和學習伙伴交流。
2、交流:
出示首聯: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3、讀一讀,你能理解這句詩的意思嗎?
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
師:長征難嗎?這句詩告訴我們,難在何處?他們要翻過一座座高山,涉過一條條河,詩中的“萬水千山”就表示山水很多,這個詞還可以怎么說?(千山萬水)。紅軍長征除了要征服千山萬水,還難在何處?(時間呢?敵人的圍追堵截,遇到數不盡的艱難險阻)艱難險阻很多,可以用千?萬?來形容?(千難萬險千辛萬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