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長征》教學設計與反思
你知道紅軍長征走過了多少路程嗎?嘉興到北京夠遠嗎?近4個來回,8個單趟。
師:面對這樣的千山萬水,面對這樣的千難萬險,毛澤東主席和紅軍將士們的態度如何呢?你能把這樣的詞語圈出來嗎?你感受到了什么?你也可以通過朗讀來表達你的理解。
(不怕 只:極 等閑:平平常常) 不怕困難 勇往直前 樂觀豪邁
指導朗讀。
(理解的真好,相信通過你的朗讀一定能讓我們更深刻的領會。試一試吧!──齊讀)
師:讓我們也隨著毛主席和將士們一起去征服這千山萬水吧!請同學們快速地找一找,詩中寫了哪些山?哪些水?圈一圈劃一劃。
交流,板書:
出示頷聯: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師:你了解五嶺和烏蒙嗎?請同學們看,這就是彎彎曲曲連綿起伏,長達數千里的五嶺,這彎彎曲曲連綿起伏的樣子可以用詩中的那一個詞語來形容?
那烏蒙山又是怎么樣的呢?(山很高,氣勢很雄偉,那么險峻)你能不能讀好?讀出你理解的逶迤和磅礴。
師:這樣的高山要征服它,一個字“難”可將士們只等閑。你能從這句詩句中找到理由嗎?說一說。
板書:
細浪 泥丸 (說一說詩意)彎彎曲曲連綿起伏的五嶺在紅軍的眼里像跳動的細浪,高大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的腳下就像滾動的泥丸。
要知道這些山可都是海拔在3000米左右的高山峻嶺啊!這樣連綿起伏的群山,這樣氣勢雄偉的高山怎么就變成了細浪、小泥彈珠?(英雄 樂觀)
說得真好,我更想聽你用朗讀表達出來好嗎?──齊讀。
回讀總起句:面對這樣的高山峻嶺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4、出示頸聯:
翻過了山,又要涉水了,毛主席在詩中寫到了兩條河:金沙江和大渡河,齊讀。
(出示圖片)這就是金沙江,你看到了什么?(理解水拍和云崖)金沙江水浪滔滔,不停拍打著兩岸直插云霄的峭壁。如果讓你過這樣的江,你會有什么感覺?請你讀一讀,你有什么疑問嗎?(怎么會是暖的呢?板書:暖)請同學們聯系一下曾在這里發生過的那次著名的戰斗想一想?為什么暖?因為什么暖?
(1935年5月,紅軍巧渡金沙江。敵人想憑著這個天險阻擋我軍北上。但是紅軍在渡口俘虜了過江偵查的兩只敵船,活捉了守衛在對岸的六十多名敵兵。不費一槍一彈,奪取了主要的渡口,使大部隊巧渡成功。跳出了幾十萬敵人的包圍圈,取得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偉大勝利。)
除了天氣的溫暖,還寫出了心里暖,高興、喜悅。請你也帶著這樣的語氣讀好它。
紅軍和敵人的戰斗有智取也有惡戰,讓我們看一看飛奪瀘定橋的壯烈場面吧!
(出示圖片)這就是大渡河上的瀘定橋,你看到了什么?
大渡河兩岸都是懸崖峭壁,瀘定橋高懸在大渡河上,當時橋上的木板已經被敵人抽掉,只剩下13根鐵鏈高懸在湍急的河流之上。這樣的橋,讓你過去,你心里會感到怎么樣?你能理解寒了嗎?
說說詩意。
學到這里,我不禁想起了飛奪瀘定橋的22名勇士手攀鐵索,冒著對岸敵人密集的槍林彈雨前進。不怕流血犧牲,終于奪下了瀘定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