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長征》教學設計與反思
此時此刻,你又怎么理解這個寒字?
板書:
寒 (再現了強渡大渡河驚心動魄的悲壯場面。)
誰愿意用朗讀來表達這種智取的喜悅,面對惡戰的勇往直前?──齊讀。
回讀總起句:面對這樣的險山惡水: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5、出示尾聯:
師:紅軍將士翻五嶺,越烏蒙,巧渡金沙,飛奪瀘定,之后又翻越了5座大雪山,8月渡過了荒無人煙的大草地,9月來到了高4000米左右的岷山,即將踏上長征最后的征程,翻越這座雪山后,你知道意味著什么嗎?──指讀──齊讀。
誰已經理解這句詩的大意了?
更讓紅軍戰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皚皚白雪,紅軍過了岷山,心情豁然開朗,個個笑逐顏開。
這里的三軍就是指什么?
看來翻越岷山對紅軍將士們來說真的不算什么嗎?同學們請看:
出示錄像:
請同學們再讀一讀這句詩,你體會到了什么?
面對犧牲,面對死亡: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四、誦詩文,悟詩情
1、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吳起鎮結束長征,它撤出中央蘇區踏上長征路途時,有近10萬之眾。而到達陜北時人數已不滿8000人,但是這支部隊經過了長征的洗禮,已構成了一道鋼鐵長城,毛主席正是為這一座鋼鐵長城叫好,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這一座鋼鐵長城是用什么構筑起來的嗎?
2、自己放聲贊頌吧──誰也愿意來贊頌一下,朗誦一下這首詩──齊誦。
五、拓展提升
1、毛主席的這首詩還被作曲家譜成了曲子,久唱不衰,曾讓我們的祖輩、父輩為之熱血沸騰。讓我們也來聽一聽,感受一下紅軍戰士大無畏的革命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同學們可以閉上眼睛仔細聽,并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這首詩引起了我們無盡的遐想,紅軍戰士跋山涉水,風餐露宿,面對千山萬水,面對千辛萬苦,面對千難萬險,卻始終保持著革命的英雄主義和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終于完成了史無前列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這種精神深深地震撼著我們,讓我們一起來朗誦這首詩吧,把你的感受盡情地發揮出來吧!
配樂朗誦。
4、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對毛主席的詩有了初步的了解,陳老師在這里再向大家推薦兩首詞,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去讀讀背背。《憶秦娥·婁山關》這詩是毛主席在遵義會議后,長征途上取得的第一個大勝利后寫的詞。《清平樂·六盤山》詩人毛澤東率眾將士于1935年10月7日親自登上萬里長征最后一座主峰──六盤山主峰。
【板書設計】
五嶺 細浪
烏蒙 泥丸
紅軍不怕遠征難, 英雄主義
萬水千山只等閑。 樂觀主義
大渡 寒
金沙 暖
岷山 盡開顏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