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分鐘
初讀感知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自己認為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讀后,同桌間互相檢查,或教師指名讀.
◆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可以在小組內互相交流.
◆默讀詩歌,想想每節詩主要講了什么.不懂的詩句提出來,和小組同學一起討論討論.
討論交流
◆指名讀詩,讀后評價是否正確流利.
◆相互交流:了解了些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鐘”,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體會詩歌內容
◆讀第1節,想一想:還有最后一分鐘,香港就要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此時此刻,所有中國人的情感是怎樣的?(激動無比的.)讀出這種情感.
◆讀第2、3節,想一想:作者分別想到了什么?(百年的痛苦歡樂,挺直了中國人的脊梁,展~t-eq香港的土地和天空,~--?-等條約終被撕毀,領土、主權的回歸.)有感情地朗讀第2、3節.(自豪、激動、喜悅.)
◆讀第4節,想一想:“第一朵紫荊”是什么?我們應該帶著怎樣的情感來讀?(急切、盼望.)
◆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總結升華
◆讀了這首詩,你懂得了什么?(中國強大了,祖國領土更完整了,中國人是愛自己的祖國的,盼望祖國早日實現和平統一大業.)
◆觀看香港回歸時的圖片或影視資料,感受那令人振奮的一刻.
布置作業
閱讀有關回歸的資料,了解香港的風土人情、地理環境,了解香港的過去與現在.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這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作者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懷抱最后一分鐘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的思緒,表達了全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整首詩語言凝練,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摯熱烈,作者那沸騰的熱血與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詩句的每一個詞句之中。全詩共有4個小節。第一小節是全詩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擬人化了,就像是親人談心似的,去“傾聽最后一分鐘的風雨歸程”。作者和所有中國人一樣,滿懷激情地迎接著香港回歸祖國這一歷史時刻的到來。第二小節表達了人們眼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冉冉升起時,無比激動無比自豪的心情。這種情感,作者是通過一些特寫鏡頭的描述來真切表現的,如“旗幟”,“旗桿”,“寂靜”的場面,“微微顫抖的嘴唇”,“在淚水中一遍又一遍輕輕呼喊”等。第三小節主要是講作者聯想到了香港的屈辱歷史,聯想到了鴉片戰爭以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表達了如今揚眉吐氣的歡欣鼓舞。第四小節是說香港從此掀開了歷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熱情、奔放的語言,表達了對香港回歸祖國的熱情歡迎和對香港美好未來的深情祝福。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誦讀詩歌中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理解詩句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結合歷史背景理解一些含義深刻、感情強烈的詩句,是教學的難點。
2.詞句解析。
叩問:真誠熱切地詢問。
脊梁:即脊背,人或動物背上中間的骨頭。常被比喻為氣節、骨氣。
硝煙:炸藥爆炸后產生的煙霧。
骨髓:骨頭空腔中柔軟像膠一樣的物質。詩中“那深入骨髓的傷痛”是說列強的侵略恥辱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刻骨銘心難以忘懷的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