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天下書為侶的教案
5)老師:讓我們再次大聲有感情地朗讀一下第3—5自然段。
4、 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作者為什么毫不猶豫地選擇一本書作為他獨自環繞世界的伴侶,更體會了作者對書的喜愛。但是,他是怎樣閱讀一本他喜愛的書的呢,這留待下節課我們來繼續探討。
5、 布置小作業
請同學們熟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并將自己喜歡的句子背誦下來,預習第6—8自然段,思考一下,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讀那本書”的方法是什么,他的讀書方法對你有什么啟示?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老師: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還記不記得作者在旅途中選擇帶一本書作為伴侶的原因是什么?(讓學們大聲自由地說出來同時在ppt上出示下面三個句子)
2、 老師:我們再有感情地朗讀一次這三個句子。
3、 老師:讀完這三個句子,你有什么體會嗎?跟你的小組成員討論一下,一會兒請代表來匯報一下你們的討論結果,好不好?(說明“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現新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 (ppt上出示問題和答案)
4、 老師:再讀上面三個句子,你還讀懂了什么?(引導學生去發現作者將書比喻成“朋友和家”,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去掉行不行?)作者將書比喻成為朋友和家,表達了作者對書的喜愛之情,也說明了一本書值得去反復閱讀,更體現了作者懂得如何去閱讀。(板書:將書比喻成朋友、家)
5、 同學們,在你讀一本好書時,你有過像作者這樣的體會嗎?如果還沒有,那希望你們在以后的讀書中也試著像作者這樣去讀上多幾遍,然后將你的體會跟其他同學分享,好不好?
二、繼續閱讀課文,深入體會
1、 請一個同學來有感情地朗讀一下第6自然段,說說“新東西”指的是什么。
2、 將全班同學分為兩組,分別有感情地讀第7自然段,在朗讀的時候,思考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讀那本書”的過程是怎樣讀的?
3、 老師:誰能告訴老師,作者讀書有方法嗎?(引導學生概括出:體會、思考、品味、欣賞、尋找新知識、小結收獲、想象,同時在ppt上出示這些詞語)(板書:讀書方法:體會、思考、品味、欣賞、尋找新知識、小結收獲、想象)
4、 老師:作者是通過哪些詞語將他讀書方法的順序完整地描寫出來的呢?看看誰的眼睛最明亮、最機靈。(引導學生體會“首先……然后……最后……”的句式,ppt上展示出這個句子)
5、老師:體會作者為什么要“一遍又一遍地讀那本書”?
6、 默讀課文最后一段,思考第一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比喻)那么他將“你喜愛的書”比喻成什么了?(比喻成朋友和故地)這樣比喻合適嗎?(合適,因為它不僅體現了作者對書的喜愛之情,也表達了作者是如何深刻地閱讀一本喜愛的書,升華了主題。完善板書:將書比喻成故地)
7、 請兩位同學分別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一段,比一比誰讀得最有感情,同時思考“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你自己的東西,因為世上沒有兩個人會用同一種方式讀同一本書”這句話的含義。
8、 有感情地齊讀全文,再次完整地體會作者為什么選擇一本書作為伴侶、其讀書方法及作者對書的喜愛之情。
三、積累、運用
1、 老師:向大家介紹一下,你平時是怎樣去讀一本書的。(讓學生自由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