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梅花魂
4.本課語句含蓄,感情深沉,要指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再在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更好地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尤其要注意讀好外祖父的話。外祖父的話語不多,一次是生氣地訓斥女兒;一次是跟不諳世事的外孫女贊梅花。讀的時候要注意,訓斥中表達的是對梅花圖的疼惜,贊譽時坦露的是自己的心跡,只有用心感悟,才會讀好這些句子。
5.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分外”的“分”讀fèn,“抹凈”的“抹”讀mā,“低頭折節”的“折”讀zhé。“幽”的筆順是豎、撇折、撇折、點、撇折、撇折、點、豎折、豎。“甚”的最后一筆是豎折。“衰”字寫的時候要與“哀”加以區別。
6.課文中引用的一些唐詩、宋詞,有的表現了思鄉之情,有的表現了濃重的愁緒。教學時,只要讓學生大體理解即可,不必作過多講解。如果學生有興趣,可把原詩詞抄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讀讀。課后的閱讀鏈接《故鄉》可以進行拓展閱讀。
四、教學案例
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師:作者離開外祖父的時候,是多大的孩子?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生:當時她是一個四五歲的孩子。我是從圖中看出來的。
生:頂多五六歲。因為文中說她五歲時,弄臟了外祖父的畫,這之后,才有媽媽對她說要回國的事。
生:我從“小小的心充滿了歡樂”也看出作者當時是個很小的孩子。
師:看來,關于外公的記憶,都是作者幼年時期的記憶了。一個孩子,雖然記住了看到的經歷過的事情,可是又有多少是她能懂的呢!在作者幼小的心中,外祖父的言行使她產生了許許多多的疑問。你能從文中找到她的疑問嗎?
生:她不懂,外祖父為什么讀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之類的句子時,會落淚。
生:她不懂,為什么擺弄古玩外祖父不在意,弄臟外祖父的墨梅圖他就大發脾氣。
生:她不懂,為什么外祖父不能回國時像小孩子一樣“嗚嗚嗚”地哭了起來。
生:她不懂,為什么在她回國時外祖父把最珍惜的墨梅圖送給她。
生:她不懂,外祖父講的話的真正意思。
生:她不懂,外祖父送她們母女時為什么好像一下子衰老了許多。
生:她應該還不懂,外祖父的手絹上怎么也繡著梅花。
……
師:小小的單純的不諳世事的孩子,怎么能讀得懂飽經滄桑的老人的心呢!歲月帶走了這個漂泊異國的老人,也使當年的小女孩長大了,成熟了。回想起記憶中的這一幕幕往事,成年的她讀懂了老人的心了嗎?你透過作者深情的回憶,讀懂老人的心了嗎?
生:作者明白了老人的心,從課文的最后一段能看出來。
師:請你來讀一讀最后一段。
生:(讀最后一段)多少年過去了,我每次看到……這不僅是花,而且是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一顆眷戀祖國的心。
師:終于懂了的時候,老人早已不在了……請同學們再讀讀這一段。
師:終于讀懂了,可是讀懂的是怎樣讓人心痛的感情啊!請同學們再讀一讀這一段。
師:那么,從當年這一件件讀不懂的事情中,怎么就看到了老人眷戀祖國的心呢?請你細細讀文體會,我們一會兒進行交流。
生:我注意到了外祖父讀的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作者在外地,九九重陽節時也不能回家,所以加倍思念自己的兄弟。而外祖父的情況跟王維差不多,他永遠都回不了祖國,更見不到思念的親人,這個詩句正好勾起了他對故鄉、對親人的思念,所以就落淚了。“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這樣的詩句,有“歸”有“愁”,每句詩同樣也會讓外祖父想到自己歸不了故鄉,所以滿腔的鄉愁使他禁不住就落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