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說課稿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第七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以“桂花雨”為題,以“桂花香”為線索,寫了“我”童年時代的“搖花樂”,表達了對家鄉親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戀。全文共六個自然段,可分成三個部分:第一自然段開篇明旨,寫作者小時候最喜歡桂花,因為它的香氣迷人。第二到第四自然段寫童年的“搖花樂”第五到第六自然段,寫母親愛家鄉的金桂,同時點題,寫“我”愛童年的“搖花樂”。
作者以童年時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純真的童趣、淳樸的情感。文章語言清新,情感豐富而真摯。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好好體會。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文的內容,從四年級學生的知識、能力現狀出發,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作者喜歡桂花、搖桂花的樂趣和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3、體會作品中語言文字和感情表達的關系。
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從搖花樂中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和對家鄉的懷念。難點是體會母親說的“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達的感情。
二、 說教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將教學方法確定為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教學法。
1、情景教學法。我利用電教手段或通過用圖畫創設多種情境,利用插圖來想象課文的內容,體會人物的內心。使學生完全置身于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之中,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
2、自主、合作、探究法。我基本采用了全放的方式,以一個學習伙伴的身份參與到學習中去,適當的點撥,學生通過動口說、動手表演以及各種形式的讀引導學生訓練語言、積累語言、感悟快樂,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
3、以讀代講法:“讀”是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語文課程標準》十分重視朗讀。文章語言清新,情感豐富而真摯,在教學中我把指導朗讀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想象、讀中積累。
三、說學法
素質教育應強調落實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的職能不在是教學生念書,而是引導學生主動的去探索。因此,教學中我著重對學生進行以下學習方法的訓練指導。
1、質疑探究法。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學生可以圍繞“作者喜歡桂花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進行提問,然后抓住重點詞語“搖花樂和桂花雨”進行質疑。這樣不僅讓學生主動探究,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2讀、思、議、想、練的方法學習課文。根據教材的特點,我引導學生采用“自讀、自悟、合作討論、想象、交流”的學習方式來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興趣愛好,選擇自己讀懂的那部分內容進行重點閱讀和探究,注重以讀為本,做到師生、生生交流、充分尊重個體差異,讓每一位學生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實現共同提高、共同體驗成功歡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