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教學案例
擬人手法: 動作:練跑、編扎
生動說明 感情:會恨會惱
習性:乖巧馴良
1、躲、練跑、玩耍
詞語準確生動: 2、惱、不高興、恨
3、搬、放、編扎、擠、踏
教學反思:新課程標準在繼承語文教育優秀傳統的基礎上,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為教學改革的重心,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實現師生角色的轉換,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教師由原來的教學活動的主宰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參與者、服務者和促進者!端墒蟆芬徽n的教學構思就是基于此而設計的,教學前,我設計了三個重要教學環節:整體感知,初讀課文;合作學習,理解課文;揣摩運用,品味語言。以激發學生思維為核心,并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選擇了“角色扮演”這一教學策略,將思考、質疑的主動權全部交給了學生。
有人說,學生最感興趣的課堂才是最成功的教育。不論是導入的短片,還是研習中的“越位”“出墻”,學生只有感興趣才愿意表達。我們老師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有做到不為設計所限、不為時間所制,靜下心來聆聽學生的訴說,才能真正尊重學生,尊重一個個有著豐富情感的獨立個體。尊重學生的思想和情感,才能做到“教”與“學”的對話,也才能擁有“枝頭春意鬧”的盎然生機。
“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保ㄋ_特語)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通過這節課,我對此也有了更深的認識和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