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實錄 于永正
評:于老師巧妙地將兩部分截然不同的內容讓學生進行比較,體會感情,再通過誦讀表達出來。
師:記住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休息一會兒。
第二課時
師:我發現同學們有兩大優點。第一,讀書非常投入,越讀越好,越讀越懂,感情越真摯。第二優點,讀書會做記號。有許多同學把第二、三、五段畫了許多波浪線,而且有人在旁邊寫了一句話。喜歡第三自然段的能不能把原因告訴我。
生:因為這一段主要講了我們中國各個地方的美麗景色。
生:圓明園很美麗,它是中國勞動人民藝術、智慧的結晶,是中國人民的驕傲。
師:好,這是他說的幾句話。這就是會讀書。這一點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還知道為什么有的同學在第五段做了記號,因為你讀了兩恨,一恨,英法聯軍;二恨,滿清政府。這兩點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繼續上課。
師:課文2、3、4、5段都讀了,唯獨第一自然段沒讀,誰站起來讀給大家聽一聽?
(師糾正“估量”的“量”讀第四聲不讀第二聲。)
師:一齊把這一節讀一讀。
師:圓明園的毀滅僅僅是個損失嗎?(板書“?”)你對作者對這一部分的議論有意見嗎?同學們,聽我說,英法聯軍,還有后來的八國聯軍,他們用中國人發明的指南針指引著他們的艦隊不遠萬里駛入中國領海,用中國人發明的火藥制成的槍彈、炮彈屠殺中國人,然后,逼迫滿清政府在中國人發明的紙上簽訂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這僅僅是損失嗎?我想每一個中國人讀了這篇課文一定有很多話要說。對自己,對別人,甚至對至今還在搞霸權主義的國家說。把此時此刻要說的話寫下來,待會兒交流交流。愿意對自己說的對自己說,愿意對別人說的對別人說。(師巡回看)師:看了課文的插圖,那樣好的皇家園林變成殘垣斷壁,你難道不想說什么嗎?
(學生自由寫作,師來回指導。)
評:《語文課程標準》降低了學生寫作的門檻,要求學生樂于將自己想說的寫出來,愿意與人交流。于老師摒棄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寫作方法,學生不受限制,可以自由表達,這樣的寫作合乎學生心理。于老師這種做法與語文新課程標準不謀而合。
師(邊走邊問):有寫詩的嗎,咱們班有詩人嗎?
評:于老師不經意的一句話,看似提問,實是引發,是對詩意的追尋。這種暗示是教學的機智。
師:把自己寫的意思讀出來,讀出你的情。再讀一遍,發現問題自己改。(請坐端正)我們交流一下各人的感受。
生:英法聯軍、八國聯軍真是喪盡天良。我們祖國現在強大起來了,再也不怕你們到我們的國土上胡作非為!
師:我們今天強大起來了,他們再來胡作非為已是不可能了,歷史不會重演!
生:圓明園的毀滅不僅僅是中國及世界文化史上的一種傷害,一種深刻的教訓。帝國主義,罷手吧,這是世界每個渴望和平、渴望平等之人的呼喚。我最想對自己說的是:落后就要挨打,朋友們,站起來吧,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起來吧!
(掌聲。)
師:代表了所有中國人的心聲,小小年紀,說出了所有中國人想說的話。
生:我恨,他們憑什么在中國的領土上燒殺搶掠;我恨,當時的滿清政府為什么那么無能。團結起來吧,用我們的行動告訴那些狂妄自大的人們:今天的中國很強大,明天的中國更強大,讓帝國主義在我們面前發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