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一課》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中國臺灣被侵略的背景知識。
能力目標:認識新的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理解課文,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體會中國臺灣人民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真摯的民族自尊精神。
培養學生愛國意識,樹立學生民族自豪感。
三、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
理解“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難點:感受中國臺灣人民強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愛國情意。
五、課前準備:
1、讓學生收集中國臺灣被侵略、收復的相關歷史知識。(中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中日甲午戰爭以后,1895年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歸還中國。中國臺灣被日本整整統治了50年。這篇課文講的就是中國臺灣收復后的事情。)
2、讓學生摘抄愛國英雄的故事。
3、準備國歌的音樂。
六、教學過程:
(一)課文導入:同學們,你們有最難忘的一節課嗎?那節課為什么會使你們難忘呢?今天,我們學習《難忘的一課》,看看作者為什么說這一節課讓他終生難忘。
(二)學習生字
閩南語 諸葛亮
詞語意思:
光復:收復。本文指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臺灣被收復。
真摯:本課指師生的感情真誠懇切,發自內心。
濃厚:色彩、意識、氣氛重。
(三)引入課文
1、熟讀全文,了解課文大概講了什么內容。(課文大概內容是抗日戰爭勝利后,“我”在中國臺灣的一所鄉村小學里,見到的師生共同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動人情景。)
2、找出這件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時間:抗日戰爭勝利后不久 地點:高雄一個鄉村的學校里
人物:“我”、老師、學生 事件:我看一位老師給學生上國文課
3、了解文章結構,給課文分為四部分,分小組朗讀,概括出大意。
(1)“我”在抗日戰爭勝利后的一天來到高雄市郊的一所鄉村小學。
(2)“我”在小學里見到師生共同認真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動人情景
(3)“我”在禮堂參觀中國偉人像,很受感動。
(4)“我”對在這所學校的所見所聞的總的感受。
4、“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在文中出現了幾次?(3次)
5、男生、女生比賽找出3次分別出現在什么地方?情景是怎樣體現的?
第一次:老師一筆一劃認真吃力的寫在黑板上。(體現了老師對祖國的愛。)
第二次:同學們嚴肅認真、富有感情、認真地、大聲地、一遍一遍地讀。(體現了學生強烈的,濃厚的愛國熱情。)
第三次:看了中國偉人照之后,我內心的激動。
6、3次出現這句話,“我”的心情是怎樣的?
第一次:我被這情景吸引住了,懷著崇高的敬意走進課室。
第二次:很感動。
第三次:我眼睛濕潤了,很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