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濃愛國情,莘莘學子意──《難忘的一課》教學實錄
生:對,所以他們即使念再多次,也還是不夠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的。
師:謝謝同學們的一席肺腑之言,他們對于你們的理解一定感懷在心的!
不同層次的多重解讀,讓學生的感情充分得到了渲泄,更讓課堂的氛圍再次升華,真正地從“一遍又一遍”中領會到了中國臺灣人民那一顆顆熾熱的愛國之心。
3、“光復”、“自己的”:
師:下課了,他們親切地交談著,作者應邀參觀了小禮堂。
“說是禮堂……”(學生齊讀。)
師:同學們,讓我們共同來完成一道練習。
(出示:比較句子。)
“這里原來畫的都是日本人,現在好了,畫上了我們中國的偉人。”
“這里原來畫的都是日本人,現在‘光復’了,畫上了我們中國自己的偉人。”
生:第二句好,增加了“自己的”更能說明中國臺灣人民對久違的回歸的一種自豪感。
師:那么這里的“光復”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形容以前受過很大的苦難,后來終于回歸了,這樣就稱為光復。
師:那么這說明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這里用了“光復”,說明了中國臺灣人民對以前被欺壓的歷史仍記憶猶新。
生:我補充,用了“光復”更能表現中國臺灣人民對中國臺灣回歸的渴望和對中國臺灣回歸后的幸福。
師:是啊,同學們,多么強烈而復雜的愛國精神,多么深厚悲喜交集的愛國情意啊!就讓我們用上自己讀,將這種感受表達出來吧!
(學生齊讀。)
師:我們作者被眼前的這一切感動得熱淚盈眶,在作者即將離別時,
“我緊緊地握著……”(學生齊讀。)
在比較中領悟愛國情懷,這其中體現了學生思維火花的碰撞,只有通過思維的交互流動,才能形成真正屬于學生自己的觀點,而不是對教師的盲目隨從。
四、課外延伸
1、同學們,多么激動人心的一堂課呀,多么感人肺腑的一堂課呀,多么令人難忘一位位的愛國的臺灣同胞呀!還記得《七子之歌──中國臺灣》嗎?讓我們再去品品吧!
(誦讀《七子之歌──中國臺灣》。)
我們現在都在提倡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而本課的首尾兩節簡短而恰當的小閱讀,不僅增加了學生的知識量,更讓學生的愛國情懷有了進一步的升華,緊扣文章的主旨。
2、最后,讓我們在歌聲中衷心祝愿:“中國臺灣早日回歸,祖國早日統一!”
3、作業:
給中國臺灣小朋友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