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陽·童年·駱駝隊》教案
生讀課文16自然段相關句子。
師: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童年卻一去不還了。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在現在的林海音看來,這“學咀嚼”的事,實在是一件——傻事。因為這好奇的呆、專注的傻只屬于孩子。
就讓我們帶著對往事的懷戀,再來讀這第四自然段吧。
②讀到了駱駝的有趣。
3、交流“談駝鈴”“念駱駝”
(1)師:這幾段文字與“學咀嚼”這一段不一樣,同學們發現沒有?(對話描寫)
(2)師:既然是對話,我們就來分角色讀一讀好不好?
可是爸爸的話沒有直接寫出來,你們能猜到爸爸是怎么說的嗎?
指名說。
(3)學生同桌互練,指名一桌桌分角色讀。師點評。
(4)師:對于為什么系駝鈴,爸爸的觀點是——
小英子的觀點是——
那你更喜歡誰的觀點呢?
(5)師:從這里你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小英子呢?
(6)師:這就是童年的小英子,一個對所有不懂的事就要問一問的小英子。課文中除了講她問爸爸駝鈴的事,還講了她問什么?
生答
(7)指名生分角色讀小英子與媽媽的對話。
(8)課文中媽媽怪小英子“總是問”,你猜小英子還會問些什么事呢?
(9)師:可是,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童年卻一去不還了。冬陽底下和爸爸——談駝鈴的事,我也——不會再做了;問媽媽駱駝去向的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4.交流“剪駝毛”
(1)師:課文中還有一件事——剪駝毛,誰愿意來讀讀?
指名讀。
(2)大家也讀讀,看看你們又從這段文字里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小英子呢?
(3)交流:天真、可愛、充滿童趣。
說說從哪兒看出來的?并讀好相關句子。
(4)師:讀著這段文字,我有一個疑問——文章中寫“拉駱駝的人也一樣,他們身上的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脫下來了”,你們說拉駱駝的人像誰一樣?
按常理,我們一般是說駱駝像人一樣脫了舊駝絨袍子,可是文章中怎么寫人像駱駝一樣脫了反穿大羊皮呢?這不是寫反了嗎?
指名回答,進一步體會小英子的天真。
(5)師:多么天真可愛的小英子呀!可是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童年卻一去不還了。想給駱駝剪舊毛皮的想法,我也——不會再有了。
四、鏈接拓展,最念是往昔
1、師:可是,她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林海音已經42歲了,而且早已身居中國臺灣,可是童年的一幕幕卻依然清晰地在她的眼前浮現,同學們聯系你們自己的童年,你們猜猜她或許還會想起什么事來呢?能不能也像這篇課文的題目一樣取一個名字?
交流。
師:是呀,這些或許都會在她的腦海里浮現,她寫這些景寫這些人寫這些事,又何嘗不是在抒發自己的情呢!
2、同學們,雖然她早已身居中國臺灣多年,可是50多年后的她,卻依然固執地保留著北京口音,從來不曾有絲毫的改變,有朋友說她比北京人還北京人,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她懷戀的僅僅是童年嗎?
交流。
師:是的,她懷戀這個留下了她最美好時光的故土,懷戀那里的點點滴滴,有她的文章為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