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教學設計
過渡導引品讀感悟第四節詩歌:
(1)、師導言引趣:啊,作者的想象多么奇妙啊,他的想象可豐富著呢,他還想變成許許多多事物呢!自由讀第四節,說說在這節詩歌中,詩人有什么愿望?
。2)把自己種在春天的土地上可以怎么樣?(讀出變小花、小草的快樂。)
。3)作者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4)作者為什么要把自己變成“柳絮和蒲公英”?“柳絮和蒲公英”有什么共同點?(課件出示柳絮和蒲公英的圖片,認識、感受特點。并在此基礎上引導讀好“飛呀,飛——”,感受到要讀得悠長才美,才能讀出隨風飄逸的味道。)
(5)他要飛到的那個“遙遠的地方”可能會是什么地方?你猜一猜。
。6)愛幻想的小家伙,你要飛到哪個地方,去那做什么呢?(引發幻想)
。7)飛到“遙遠的地方”還要注意什么?
。8)從“和爸爸媽媽商量商量”里可以看出小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
。9)除了愛父母外,你從那么多想像中還感覺到作者還愛什么?
。ㄒ龑w會,相機板書:愛生活,愛大自然。)
四、配樂朗讀,體味情感。
1、多么清新可愛的一首詩歌呀,讓我們一起再來美美地讀一讀。
2、師點撥(配樂)引讀:在那桃花盛開的春天,“我”想象自己的小手安在了桃枝上……(讀第一節);旭日下,和風中,垂柳拂岸,“我”想象自己的腳丫接在柳樹根上……(讀第二節);春天是放風箏的季節,藍天白云,風箏飄飛,給人們帶來多少歡樂,“我”把自己的眼睛裝在風箏上,體驗春天的快樂……(讀第三節);陽春三月,綠草成茵,花繁似錦,“我”把自己想象成了大地……(讀第四節);我是個向往自由的孩子,也是聽話的孩子……(讀第五節)。
(這一環節注重朗讀訓練,并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評價,使學生在評價中,逐步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五、拓展延伸,仿寫詩歌。
1、師導:讀了這首有趣可愛的兒童詩后,同學們的思想大概已經像小鳥一樣,飛呀飛,飛到那奇異的想象世界,在那里自由的飛翔了。那就讓我們也來模仿課文一、二、三節的寫法,也試著編一編,把我們的奇思妙想用詩歌記錄下來吧。
只要找到竅門,我們也可以當小詩人。作者的小竅門是什么?大家看看每一節詩,寫的是哪個季節的想象,自己身體哪個部位的變化,有什么變化?
2、生討論交流:春天還有那些可以進行想象的?夏天、秋天、冬天呢?
。ù禾斓奶一、柳樹、風箏,還有充滿綠意的大地啟發了作者的想象,那么,春天的細雨、燕子,夏天的荷花、小溪和鳴蟬,秋天的桂花飄香,冬天的雪,都可以啟發我們想象。還有干旱的大地、混濁的河流、沙塵暴,社會治安、國家安全等也可以觸發我們的想象。請同學們選擇一個事物作為想象的憑借,然后展開想象,并把它寫成一首小詩。)
3、學生放飛想象,自由仿寫。
附板書:
手兒—接—桃樹枝 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