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和課堂實錄
生a:不行,如果有大毛病的話秦王也會看出來。
生b:如果有大毛病,這塊璧也不會被稱為無價之寶。
師:那么老師再把這個“小”加上,同學們讀一讀,比較一下,哪個更好?(教師演示)
生:學生讀兩句話,體會異同。
生總結:加上這個“小”字更能體現藺相如的機智。
師:從哪里看出藺相如的勇敢?
生:他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所以把和氏璧拿了回來。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教師幻燈片出示)
師:這么好的璧撞壞了豈不可惜,藺相如真的要撞嗎?
生a:不會真的撞,真撞了就完不成使命了。
生b:藺相如抓住秦王想得到和氏璧的心理,想保住和氏璧。
師:看來藺相如心中有底,說話就有了氣勢,哪一個詞語能表現出藺相如當時的心情?
生:“理直氣壯”。
師:哪位同學能把藺相如理直氣壯的語氣讀出來?
指讀這段話,然后學生齊讀體會。
師:一個“撞”字進一步體現出藺相如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體現出藺相如是一個機智勇敢的人。
師:從這里看出,藺相如是僅靠一張嘴就保住趙國的寶貝嗎?
生:不是,而是靠他的機智勇敢甚至是性命才保住了趙國的寶貝。
師:那么,廉頗的話對嗎?
生:不對。
師:第二個故事又體現了藺相如是一個怎樣的人?
學生讀課文思考,小組交流。
生a:藺相如是一個機智勇敢,不畏強暴的人。
生b:我是從他逼秦王擊缶看出來的。
師:藺相如為什么逼秦王擊缶?
生a:因為他認為秦王要趙王鼓瑟并記錄下來是在侮辱趙王。
生b:因為他認為侮辱了趙王就是貶低了趙國的地位。
師:藺相如的幾次要求均遭到秦王拒絕,他又是怎樣做的?
生a:藺相如說:“你現在離我只有五步遠,你不答應,我就跟你拼了!”
生b:一個“拼”字就表現出藺相如的勇敢、不畏強暴。
師:可以說,藺相如又一次用自己的性命捍衛了國家的尊嚴,我們再來看廉頗說的話,對嗎?
生:錯了。
師:他有沒有認識到自己錯了?
生:沒有,而且還處處刁難藺相如。
師:面對廉頗的刁難,藺相如語重心長說了一段肺腑之言,誰來讀一下。
學生讀這段話,教師幻燈片出示。
師:藺相如說,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這句話對嗎?在文中哪個地方可以體現?
生:對,在澠池之會后,秦王不敢拿趙王怎么樣,就是因為他知道廉頗已經在邊境上做好了準備。
師:也就是說澠池之會也有廉頗的一份功勞,藺相如認識到了將相和則國興,將相不和則國亡的道理。誰能用語重心長的語氣再來讀一下這句話?
指名讀,齊讀體會語重心長的語氣。
師:廉頗聽了藺相如的肺腑之言,猛然醒悟,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于是他是怎樣做的?
生:負荊請罪
師:發生了感人的一幕(出示負荊請罪的圖片),不管是藺相如的肺腑之言還是廉頗的負荊請罪都體現了他倆有怎樣的共同品質?
生:都有一顆愛國之心。
師:從廉頗的負荊請罪中我們應學習他什么品質?
生:勇于認錯,知錯就改。
師:一個戰功赫赫的大將軍敢于脫下戰袍負荊請罪,這是多么感人的一幕啊!讓我們展開想象,穿越時空,回到當時,看當時的人是怎么說的?(出示拓展想象1、如果當時圍觀的百姓看到了這動人的一幕,他們會說些么?2、這件事傳到趙王或秦王的耳朵里,他們可能會說些什么?請你任意選擇一個角色說一說。3、這感人的一幕對你有什么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