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和》教學案例與后記
一、談話,激發興趣
1、師生談話,激趣。
2、板書課題:將相和。
3、課題中的“將”、“相”分別指誰?“和”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二、學習課文
第一部分:完璧歸趙。
1、理解第1自然段:
、拧〕鍪荆骸皯饑鴷r候,秦國最強,常常進攻別的國家。”
⑵ 指名朗讀,回答問題: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
2、默讀課文第2~6自然段,思考并討論:秦王說愿意拿十五座城換和氏璧,趙王為什么非常著急?藺相如是怎樣對待這個問題的?
⑴ 學生默讀,思考。
、啤∮懻、交流。
① 秦王說愿意拿十五座城換和氏璧,趙王為什么十分著急?
② 藺相如是怎樣對付這個問題的?
3、范讀第七自然段,過渡學習8、9自然段(出示“完璧歸趙”掛圖)
4、學生認真閱讀8、9自然段,完成填空練習(字數不限):
。ā。罔怠ā 。ā 。
、拧W生看書,完成練習。
、啤〗涣。
⑶ 按照提綱,結合掛圖,用自己的話說說藺相如完璧歸趙的經過。
⑷ 進一步思考、討論:
從完璧歸趙這件事上,你覺得藺相如具有怎樣的特點?他的這些特點具體表現在哪些地方?用“~~”畫出來。
5、齊讀第10自然段。
第二部分:澠池之會。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懂后給這部分內容加個小標題。
2、思考、討論:
“澠池之會”的前因、后果是什么?從“澠池之會”可以看出藺相如是怎樣的一個人?
3、指導朗讀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負荊請罪。
1、自己朗讀。
2、學生質疑,合作解疑:
⑴ 藺相如對廉頗的傲慢無禮是怎樣表現的?用“~~”畫下來,想一想: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從中可以看出藺相如是個怎樣的人?
、啤×H為什么要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從中可以看出廉頗是個怎樣的人?
3、復述“復荊請罪”的故事。
三、表演
表演自己喜歡的小故事。大家認真看,看后做評論:哪里演得好,哪里不好,為什么?
四、總結課文,完成練習
1、三個故事的小標題各是什么?(最好能用成語歸納)學了這篇課文,你對藺相如和廉頗這兩個人有什么認識?
2、三個故事之間有什么聯系?
五、擴展練習
默讀“負荊請罪”的部分,展開適當的想象和聯想,續寫《負荊請罪》!
【教學后記】
《將相和》這篇課文故事情節波瀾起伏,曲折動人,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之間因果關系環環相扣。
針對課文的特點,我采用了“自讀會讀”的講讀方法,以點帶面,做到“抓主線、索因果、悟品質”,課堂氛圍濃濃,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教給學生自讀會讀的知識和方法
“自讀會讀”的教學思想就是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課堂教學不但要教會學生如何掌握科學的學習技能和技巧,更重要的還應該教給學生“會學習”的知識和方法。比如“抓關鍵字詞”深入地閱讀課文,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秾⑾嗪汀愤@篇課文主要是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了解藺相如臨危不懼、足智多謀和顧全大局、講團結,以及廉頗知錯就改的優秀品質。在“完璧歸趙”中,我抓住了一個“騙”字,分步進行自讀會讀的教學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