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拓展五》教學設計 人教版第十冊
【教材分析】
本次“交流平臺”評說“名著中的人物”,本組課文中的人物個個生動鮮明、栩栩如生,讓學生回顧、總結所感所悟;“日積月累”安排了六個與古代名著有關的歇后語,激發學生收集歇后語,了解這些歇后語背后的故事。
【設計理念】
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孩子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本組課文選自我國著名古典小說。提倡以這幾篇課文作為引子把學生的視野引向眾多的名著,通過交流,使學生對名著中人物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感受這些名著閃爍著的無窮魅力,激發學生讀好書,讀整本書的欲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豐厚的底蘊,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激發他們閱讀名著和收集歇后語的興趣。
【教學目標】
1、通過對人物的評價、探討,深入感受名著的魅力,激發閱讀名著的興趣。
2、積累歇后語,感受中華民族豐富的語言文化,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厚的底蘊。
【教學重點】感受古典文學的魅力,激發閱讀整本書的興趣。
【教學難點】評價人物時語言的形象生動是交流中的難點。
【教學準備】
1、制作閱讀表格。
2、引導學生閱讀本組課文的原著及我國的其他古典名著。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評價人物
1、本單元我們認識了不畏強敵、機智勇敢的藺相如,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以及忠厚老實的魯肅,頑皮勇敢的美猴王。在這些人物中,你最喜歡誰或者最不喜歡誰,為什么?
⑴ 小組合作評價人物,互相完善。
⑵ 選派代表發表本組對人物的評價。
⑶ 評一評哪個小組的表達的最生動、精彩,更有獨到的見解。
2、從文中選取兩三個人物,加以比較,說說他們各自的性格、特點:
⑴ 同桌交流、討論。
⑵ 舉行小小辯論會,對同一人物不同的見解,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說中評,在評中議,在議中辯,在辯中思,激活學生的閱讀興趣,為日后的閱讀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擴展閱讀,鼓勵記錄
1、你還讀了哪些中國名著,向大家介紹,同時談談自己在閱讀中的收獲及困惑。
2、俗話說“好記性不如賴筆頭”,希望同學們在讀書的時候,能夠記錄下你的感受,你對人物的評價,做好讀書卡片。
第二課時
一、激發興趣,巧對歇后語
1、“歇后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獨有的一種文化,在民間廣為流傳。大家聽說過這些歇后語嗎?現在老師說出上半句時,請大家對出下半句。
三個臭皮匠──
周瑜打黃蓋──
關公面前耍大刀──
2、同學們知道哪些有關于古典名著的歇后語?
語文是母語,學習的機會無所不在,學生課外的積累是超乎想象的。
二、學習“歇后語”,合作交流
1、出示文中歇后語,準確流利朗讀。
2、交流對歇后語的理解,講一講背后的典故。
3、多種形式的讀,鼓勵背誦。
三、聯系生活,鼓勵運用
1、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會聽到人們運用歇后語,課文中這六個歇后語可能會在什么樣的場合用到呢?請同學們展開想象,試著說一說。
2、學生交流,對運用恰當的語言環境給予表揚。
四、課外擴展,鼓勵搜集
1、有關于古代名著的歇后語還有很多,你知道哪些?可以說出上半句,讓大家猜一猜下半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