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金錢的魔力》說課稿
《金錢的魔力》是義務教育新課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七組中的最后一篇課文,同時也是一篇閱讀課文。本組課文圍繞“作家筆下的人”這一專題,安排了3篇課文。這 3篇課文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鮮明,各自有著不同的特點。作家在刻畫人物時采取了不同的手法,有的側重從人物的語言方面,有的抓住人物的動作,有的以描寫人物的外貌、神態、心理為主。作為五年級的學生,已經閱讀國大量的以寫人為主的文章,也寫過這類作文,同時積累了一些這方面的讀寫經驗,教材安排這組專題課文,其意圖就是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作家筆下鮮活的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并在習作中學習運用。而《金錢的魔力》這篇課文節選自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寫的短篇小說《百萬英鎊》。課文主要講了“我”到裁縫鋪買衣服時,先遭到冷遇,而后由于拿出了一張一百萬英鎊的大鈔,又備受關照的故事。作者采用前后內容對比的方法,通過描寫人物動作、語言、神態等變化淋漓盡致地刻畫了小市民以錢取人、金錢至上的丑態。
根據本組課文的教學要求和語文教學的規律以及本課教材的特點,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讀讀記記“魔力、通融、刻薄、武斷、熔巖、窘況、闊佬、攆跑、雅致、考究、妙不可言、十全十美”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點,學習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
3、激發學生閱讀外國名著的興趣。
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根據課文內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點,體會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的難點則是體會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并在以后的習作中學會運用。
同時在學習本篇課文之前還應讓學生去搜集并了解馬克吐溫的相關資料和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
對于這篇課文,我設計了如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我首先問學生們,有一種東西,現在的人們,衣食住行離開它寸步難行,它不是萬能的,但沒有它確是萬萬不能的,這種東西就是—學生們會脫口而出(錢、金錢)。
2、接下來我會給學生說一個我曾經在一本雜志上看到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是說一位衣著樸素的老奶奶在一家電器商店選電冰箱,當她向售貨員咨詢時,卻遭到了冷遇、白眼。后來這個老奶奶到旁邊的另外一家電器超市為她的兒女買了兩臺電冰箱。而先前那家商店的售貨員看到后瞠目結舌,后悔莫及。
同學們,當你們聽了這個故事后,你們有什么想法?(他們可能會說我們不要以貌取人,否則后悔也來不及;可能會說金錢可以讓一個人前后的態度發生變化;可能會說……)
剛才同學們說得很好,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馬克吐溫筆下的人物在金錢面前是怎樣的反應,表現出什么樣的特點?板書課題:金錢的魔力
【對于這個環節的設計,我首先由談話入手,是想吸引學生的注意,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其次是揭示課題,提出問題。我們知道,學習是一個發現的過程,課堂教學應點燃學生求索的火花,在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文本,才能更好地促使學生主動探索。】
二、初讀課文,了解故事。
1、自由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同時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從課文的描寫中看,金錢到底有怎樣的魔力?
2、課堂交流。
學生的 回答可能有多種,都是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我們應該盡量承認他們的有限合理性,但是一定要圍繞課文,從課文中得出結論。比如:金錢可以讓一個人的笑容凝固;金錢可以一下子改變一個人的態度;金錢可以讓一個流浪漢受人尊重……
3、概括故事主要內容。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本環節指導學生充分讀書,暢所欲言地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使學生在主動而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提高閱讀能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
三、研讀重點,體會語言談感受。
1、默讀課文,思考:
(1)讀了課文,你對托德和老板有什么感受?請分別用一個詞來表達你的感受。比如:討厭、喜歡、厭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