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智退司馬懿》課堂實錄
一、課前談話師:同學們,你們讀過《三國演義》嗎?你知道這“三國”指的是哪三個國家嗎?
生:魏國、蜀國、吳國。
師:簡而言之,魏、蜀、吳,那是一個三國鼎立的時期,他們都想統一中原哪!你知道有哪些英雄人物呢?
生1:諸葛亮。
生2:劉備、關羽。
生3:馬超、張飛、呂布。
生4:曹操。
生5:孫權。
師:在眾多的人物當中,你最佩服的是誰?
生1:諸葛亮,因為他機智、聰明、勇敢。
師:因為他機智,所以我佩服他。
生2:趙云。忠,一人去救幼主。
師:因為“忠”你才喜歡他。
生3:我喜歡張飛。關羽死后,他想去報仇,張達把他殺了。
生4:我喜歡關羽,他為了回到主人身邊,過5關、斬6將。
師:這叫千里走單騎。
師:我們開始上課,好嗎?
生:好。
二、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好!
生:老師好!
師:我們今天這篇課文與諸葛亮有關,看老師寫課題。(板書課題)
師:孔明就是——
生全體:諸葛亮。
師:諸葛亮為什么又叫孔明呢?
師生共同:孔明就是諸葛亮的字,所以諸葛亮就是諸葛孔明。
師:司馬懿的“懿”筆畫很多,它是一個書面用語,現在只有在名字中用到或者是皇太后下的旨叫“懿旨”。(生齊讀課題)
師:讀課題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諸葛亮用計退司馬懿。
生2:我知道了這是孔明與司馬懿的戰爭。
生3:孔明的兵沒有司馬懿的多。
師:你們還想知道更多嗎?趕快打開課文。注意了,這是六百多年前的古白話文,建議同學多讀幾遍,讀通讀順。(生自由讀課文)
師:老師發現同學們的讀書習慣非常好,好的習慣養成了終生受用。
師:在讀的過程中,你發現哪些句子比較難讀?
生1:孔明傳令,教“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
生2:“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于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
師:真不錯,你們把難讀的字都讀出來了!如:披、鶴、氅。
師:老師拿到這篇文章時,也讀了好幾遍,發現這幾個句子難讀,誰來讀?
(課件出示難讀的句子)
(生讀句子,自由選擇)
生1:讀②
師:聲音響亮。
生2:讀①
師:讀得又通又順,一起讀。(生齊讀)
師: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孔明利用自己的智慧,擊退了司馬懿的15萬大軍。
師:你剛才所說的就是課文的課題,諸葛亮是用自己的智慧退了司馬懿的15萬大軍。他首先——
生:登城望之。
師:然后——
生:孔明傳令。
師:最后——
生:焚香操琴。
師:請同學們快速朗讀課文,劃劃以上有關句子,讀讀,你肯定有更多的收獲。
生: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
師:他望到了什么?
生:望到魏兵分兩路沖來。
師:在15萬大軍來臨時,孔明仍登城而望之,趕快讀讀這句話。對照注釋,把這段話讀懂。
生:讀①句
師:選擇其中一句,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生:“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蔽覐摹懊恳婚T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掃街道”體會到孔明非常聰明。
師:你透過文字理解了意思,能不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生:我從“將旌旗隱匿”中知道將旌旗都藏起來,他們就不知道有多少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