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鞋姑娘》教學反思
讀進去,想開來——談《修鞋姑娘》一課教學反思
復華小學 吳立霞
作為教師,在課堂上要以讀為本,讓孩子們不僅讀進去,更要訓練他們結合文章想開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積淀情感。《課標》中也對本學段閱讀提出: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
這學期又一次教學《修鞋姑娘》,在第二課時教學中確定重點是抓人物的心理活動描寫,體會“我”對修鞋姑娘態度的轉變過程,在處理此環節時,通過對比“我”和“修鞋姑娘”兩個人物來達到教學目標。
課堂上我先讓孩子默讀課文,畫出姑娘修鞋的部分,找出描寫修鞋姑娘的句子,并指名朗讀劃出來的句子,然后引導學生體會重點句子、詞語的含義,滲透通過人物外貌、動作、語言描寫體會人物的思想品質,并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如句子:而她卻坦然地接過去,自信地對我說:“不用绱,釘幾個釘子就行了。”
1¡¢ 找出描寫姑娘神態的詞語:坦然、自信(板書)
2¡¢ 與姑娘的的神情相對比,“我”的態度呢(板書:懷疑)我懷疑什么?(修鞋的本領)
3¡¢ 在我不放心時,姑娘她卻,讀——“坦然地……就行了”,由此能看出什么?(姑娘很有把握修好鞋。)
4¡¢ 姑娘的話是否就打消了我的顧慮?讀讀課文找一找“我不放心地提醒她要修結實點,花錢多點不在乎”(板書“不放心”)
文章中還有許多類似的句子,通過課堂的教學使學生從全面體會到了“我”對姑娘從開始的懷疑、猜忌、到最后的敬佩。在清楚的對比中深刻體會我的不真誠、不信任與姑娘的真誠和信任形成鮮明對比。從而落實了教學目標中體會與修鞋姑娘相比,我的猜忌、懷疑、以及在姑娘的感召下,我態度的轉變。讓孩子以讀為本,不僅讀進去,還能結合文章想開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積淀情感。
去年也曾這樣上過,但孩子們的理解卻遠不如本班學生,這節課學生不僅能夠抓詞抓句的品讀,而且能夠想像課文內容想進去,讀出來。學習狀態非常的好,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能力。希望自己能夠上好每一節課,讓每個孩子在不同程度都有一定的發展。
“小 題 也 需 大 做” ——《修鞋姑娘》教學反思
《修鞋姑娘》是五年級語文第一單元快樂讀書屋欄目中的一篇自讀課文,因為是自讀課文,我在備課中也覺得輕松了許多,也沒做太深的挖掘,以至于在講課過程中很難體會作者的真正用意,通過課后對教學的深刻反思,我猜真正悟出了“修鞋姑娘”的美來。
文章開頭以看似平敘實則有疑的文筆寫道:“凜冽的寒風吧繁華的大街吹得冷冷清清,而我卻騎著自行車,到處尋覓那個異鄉來的修鞋姑娘。”這看似平敘的文字中卻蘊含著深深地疑問:“城市繁華的街道兩旁,固然有不少的修鞋攤兒,而一位普通的修鞋姑娘,為什么讓作者走遍長街,望穿深巷,苦苦尋覓呢?”正是帶著這種好奇的心里,使孩子們認真地讀完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