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實錄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理解詩句內容,了解深圳經濟特區的發展變化,受到愛祖國的教育。
2.指導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教學過程:
(一)、導語渲染,調動情感
同學們,看到黑板上的小主題了嗎?(朗誦會)這節課我們就開展一次詩歌朗誦會,朗誦會的主題是:《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運用藝術字重點突出板書,齊讀課題)
師:要想讀出詩歌的韻味,需要充分了解詩歌的內容,現在我們就一同跟隨作者的腳步,走進原來的這座小山村。
(二)、感受文章內容
1、了解內容,解決疑難點
師:請同學們默讀這首詩歌,劃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小組討論解決。
(生默讀,描畫。師巡視,點撥。)
師:還有哪些問題是小組內解決不了的,提出來大家一塊解決?
生1:“一擔擔搖晃的夕陽”不知何意?
生2:搖晃的水桶里倒映著夕陽的影子,說明了當時的人們生活很貧窮,得從很遠的地方挑水喝。
生3:邊陲?
生4:邊疆的意思。
生5:老師,詩歌的最后一小節中的兩句話“似春燕在田野上飛起, 傳遞著新的信息,描畫著美好春光。”我不是很明白。(師詢問其他同學,均不理解,隨即要求學生圈畫問題,留待解決)
生6:我和雅欣一樣,也有一句話不明白,“貧窮落后困擾著人們, 現代文明是那樣遙遠、渺茫!睘槭裁凑f是遙遠、渺茫?
師: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兩個問題正好是相對的,既然我們現在還不明白其意,沒關系,留在我們學完詩歌后,你自然會慢慢了解。
2、理清思路,感受“昨天的貧窮落后”“今天的煥然一新”
師:通過剛才了解課文內容,你發現這首詩歌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生:寫了深圳的昨天到今天的變化
師:深圳的昨天在詩中的第幾小節?(劉偉:1、2)自讀內容,看圖片。
師:深圳的昨天,誰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一下?
生:一窮二白。
師:不錯,概括力真強!誰還有?
生:(倍受鼓舞)窮鄉僻壤、貧窮落后、一貧如洗。
師:好,簡直就是一個小詞庫,有補充嗎?
生:(文思泉涌)滿目瘡痍、羊腸小道、荒灘野嶺、不堪入目、殘不忍睹……
師:同學們積累的詞匯可真不少。通過觀看圖片,欣賞文字我們清晰的了解到深圳的昨天是如此貧窮落后,所以作者說(齊讀)“貧窮落后困擾著人們, 現代文明是那樣遙遠、渺! 。
師:深圳的昨天讓人滿腹辛酸,誰來讀讀前兩小節?(生讀)
師:你認為自己讀得怎么樣?可以打多少分?
生:還可以,9分。
師:很謙虛啊,誰來評一評他的朗讀。
生:他讀得很有感情。“多少年來一個模樣”兩個重音“多少”“一個”都讀出來了。
師:你能發現他的優點,真不錯,還有嗎?
生: “現代文明是那樣遙遠、迷!焙髢蓚詞語“遙遠、迷!弊x很有味兒。
師:你真會傾聽,誰能比他讀得更好?(生讀)
師:你真有朗讀的天賦,相信你將來一定會比播音員讀得更棒!其實1、2小節中的文字就是記錄了深圳的歷史和過去,但是作者為什么說是昨天呢?
生:讓大家牢記昨天,從而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師:誰還有不同的意見?
生:昨天和今天對比強烈,突出時間過得很快,深圳的變化也很快。
師:是啊,只不過短短的幾年時光,深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播放圖片)感受深圳今天的變化。(解說深圳變化的歷史,重點景觀)現在的你有何感受?誰能再用一個詞概括一下他的今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