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在無聲中 愛在無言處 《慈母情深》教學案例
“母親”,一個多么熟悉而魅力的字眼!她雖然時刻伴隨著孩子們的成長,再熟悉不過,但人教版第九冊第六單元梁曉聲的《慈母情深》一文中的母親形象,對于當今優越生活條件下的十一二歲、少不更事的孩子們來說,想走進文本中的母親,去深刻地體會母愛卻不是一件易事。而老師若在一堂課上一味說教,往往不能觸動學生的心靈,很難使之產生共鳴,受到啟迪。為此我想在教學中采用自主探究和精讀品味相結合的方式,并著重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調動學生記憶中對母親的印象,讓學生體驗文本中母親如何勞動的基礎上,體會文章字里行間折射出的偉大母愛。
案例描述:
回憶生活中的點點母愛
上課伊始,我鄭重其事地在黑板上板書了“慈母”兩個字,接著,一個問題拋給學生:“看到這兩個字,你會想到什么?”頓時,孩子們想象的空間,記憶的大門就打開了。
“我想到了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該生深情地朗誦。(師:是呀,我仿佛看到孝順的孟郊在輕輕地吟誦。)
“我想到了‘孟母三遷’的故事。”(師:你真會聯系,讓我們想到了一個用心良苦的母親。)
“我想到了:一位母親在深情地給寶寶喂奶的畫面。”(師:一個充滿溫馨而動人的畫面。)
“我想到了:深夜,一位母親在燈光下為孩子蓋被子的情景。”(師:充滿關心和溫暖的一幕)
……
這些其實就是孩子們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此時此刻,被他們闡述得淋漓盡致。“慈母”在他們的心里已經悄悄地播下了種子。
字里行間感受深深的母愛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走近一位慈母,感受她那深深的母愛。(板;情深)齊讀慈母情深 。讓我們拿起課文,自由地讀讀,看看在你的眼中,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可以用簡短的一句話或簡單的一個詞來表達。大概過了四分鐘,學生紛紛舉手,有說這是一個勤勞的母親,有說這是一個辛苦的母親,也有說這是一個含辛茹苦的母親,還有說這是一個為孩子著想的母親、我看他們能夠大致地了解了課文,于是就讓他們再次細細地讀課文,把文中最能打動你的一句話、一個字詞或段落劃出來,并寫上自己的感受或體會。時間在慢慢地過去,六分鐘過后,許多學生相繼舉了手,下面就是我們精彩的交流。
生:“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這一段,我認為寫得非常好。說明我看到母親時很……很……(語塞)
師:你體會到了,但說不明白。很吃驚是吧?
生:我很吃驚,因為我看到媽媽很瘦弱,很累。可能我當時有點難過。想到就能要錢買書了,我又很激動。
師(深情地)讀:“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